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15年间,大肠杆菌O157:H7是导致世界各地血样或非血样腹泻的重要原因。它的罹患导致溶血性尿毒症甚至死亡。虽然大部分通过食物传染但这种传染量很小,相反人对人的传播却很常见。由于人对人传播导致的疾病流行可发生于学校、家庭、日托中心等,而且据报道再次发病率高达22%。因此,在预防这种病原菌的传播中降低人对人的传染非常重要。被感染病人排泄病原菌的持续时间,对于制定控制手段非常重要。Shah及其同事报道,在日托中心的发病中,12个粪便培养阳性的孩子排菌的平均时间(从腹泻开始到粪便培养有一项阴性)是29d(范围1…  相似文献   

2.
GS_2可加速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并抑制其降解。使慢性中毒动物血液内胆固醇升高。本文研究了正常和中毒大鼠摄入~(14)G-胆固醇后~(41)G-类固醇的排泄过程。作者用3个月龄、平均体重150g 的雌性wistar 大鼠48只,分为对照组和 GS_2中毒组。后者每天接触 GS_2为1.5mg/l 的空气5小时,每周6天,连续7个月。然后,两组大鼠均腹腔注射2微居里~(41)G-4-胆固醇。给药后,大鼠单个放入代谢笼内,收集14天的粪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EIA对62例甲肝病人的82份粪便进行了检测。发病前1~15天8份粪便,7份HAV阳性(87.50%),发病前16天以上2份粪便均为阴性。发病后1~7天阳性率为42.86%(6/14),8~15天为13.33%(6/45),16天以上13份,无一份阳性。对4名病人的19份系列粪便标本检测HAV表明,发病前1~15天粪便中HAV滴度最高(P/N=16.2±0.60),发病后急剧下降,至发病后第2周刚刚高于EIA的灵敏度(P/N=4.1±0.78)。  相似文献   

4.
1989年7月,在饮食服务行业健康体检粪检中,检出2株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经系统鉴别分别为 O_(136)K_(78)和 O_(112ac)K_(66)血清型,报告如下:1、菌株分离:取受检者当日新鲜粪便标本1~2克接种亚硒酸盐(SF)增菌液,置37℃培养18~24h,划 SS平板分离培养,分离的2株 EIEC 在 SS 平板上均为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中等大小的菌落。接种克氏双糖(KIA)生长为斜面呈红色,底部呈黄色,不产气,不产  相似文献   

5.
<正> 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为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国内外相继从急性腹泻患者及食物中毒患者粪便和食品中分获。1987年1~6月份,我们在开封市饮食从业人员进行肠道致病菌调查中分获一株O164:EIEC,报告如下: 从2235人份健康者粪便中,同时接种SS和麦康凯琼脂,经37℃孵育18—24小时,由同一人的两种琼脂上发现园形、透明光滑、湿润占大多数的无色小菌落。克氏双糖上,乳糖不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革兰氏阴性杆菌。单糖发酵结果:发酵葡萄糖  相似文献   

6.
在从业人员健康查体中,自粪便分离出8株侵袭性大肠杆菌。所有菌株均为赖氨酸脱羧酶及苯丙氨酸脱氨酶阴性,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或产小气),不分解乳糖和蔗糖(个别迟缓分解),在乙酸钠和葡萄糖铵培养基上生长,serny试验有6株阳性,肠杆菌科分属诊断噬菌体裂解试验,均对艾希氏菌属噬菌体“E”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明食源性食物中毒病原微生物引起人类致病的细菌。[方法]采用GB/T4789-2003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从2名食物中毒病人水样粪便中检出溶血耐盐大肠杆菌,未检出其他肠道致病菌。检测2名患者患病期间与恢复期的6份血清抗体效价,结果病人的血清抗体效价在恢复期的第14天均呈4倍以上增长。[结论]这起食物中毒是由溶血耐盐大肠杆菌所致。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6月 ,我们自一例疑似O15 7患者粪便中检测出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2 6∶H11。患者男性 ,2 4岁。 6月 2 8日中午在街头食用烧烤牛、羊肉串 ,2 9日感觉腹部疼痛 ,并发生水样腹泻 ,口服氟派酸未能止泻。 6月 3 0日 ,转为血性腹泻 ,到医院就诊。日腹泻十几次 ,血性水样便 ,腹痛 ,不发热 ,医院疑似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现将细菌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标本 :来源于病人血水样便。培养基 :mEC肉汤、sMAC、KIA、LB培养基、生化鉴定管均由北京陆桥公司生产。诊断血清由中国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产肠毒索大肠埃希氏苗(ETEC)引起人类腹泻的病例逐年增多,从而相继推出了一些检测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索(LT)的方法。本文采用超声波击碎菌体,取上清液,按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从腹泻病人中分离到的29株大肠杆菌进行不耐热肠毒素(LT)检测,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在我国腹泻病患者粪便标本、动物粪便标本及部分食品标本中的存在情况和所致腹泻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使用菌落原位杂交、DNA打点杂交和PCR扩增等方法。结果 在各地送检的从腹泻病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用常规方法不能鉴定的大肠杆菌中 ,均检出带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菌株 ,检出率为 2 7.0 5 % (436 / 16 12 )。从市售食品标本中分离的大肠杆菌中 ,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的检出率为 10 .2 3% (9/ 88)。从家畜家禽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中 ,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检出率为 5 .71% (16 / 2 80 )。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所致腹泻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寒战乏力、正常体温或低热、每日腹泻多在 6次以上、多为粘液便。结论 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在我国分布广泛 ,检出率高于其他几类致泻性大肠杆菌 ,对我国人民的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HA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弄清HAV在粪便中排出的持续时间对控制甲型肝炎是重要的。曾有人报道,甲型肝炎患者在出现症状后不久粪便的病毒排出即停止。虽然已有关于用PCR检出粪便中HAV的报道,但成人甲型肝炎患者粪便HAV排出的持续时间尚未被详尽描述过。本研究作者用RT-PCR法来检测成人甲型肝炎患者粪便中HAV RNA。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14,(2):147-147
<正>一项来自我国最新的研究显示,危重症的大便失禁患者粪便中水样便的蛋白酶含量显著高于稀便和软便,临床护理人员应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APACHEⅡ评分尚不能做为大便失禁的危重症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判断依据。该论文发表在2013年第11期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研究者为测定大便失禁的危重症患者粪便中蛋白酶的含量,探讨蛋白酶含量与粪便的性状、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固氮酪蛋白为底物、胰蛋白酶为标准品测定随机留取的58例大便失禁的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从海南地区111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检测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的结果,用乳鼠灌胃法检出耐热性肠毒素(ST)9例11株,病例阳性率8.11%;用DNA基因探针技术检测不耐热性肠毒素(LT),阳性24例30株,病例阳性率为21.62%,ST和LT均阳性的1例,ETEC病例阳性率(ST和LT阳性合计)为28.8%,证实了本地区存在ETEC引起急性腹泻。同时对检出的ETEC菌株做了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4.
作者评价了一种快速ELISA直接检测粪便标本中大肠杆菌(E.coli)O 157的效用,并与标准培养法作了比较。 本法用LMD实验室提供的E.coliO157抗原检测试剂盒,按厂家说明进行ELISA。向每份粪便标本加微量稀释洗涤缓冲液,振荡混合制成悬液并使颗粒沉降。取2滴(100μ1)粪便上清液及阳性和阴性对照标本置于微孔中,并将板于室温下(15~25℃)孵育20分钟。将板手工洗涤3次后,加2滴过氧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AACC法即不溶性食物纤维法(以下简称新法),用Tecator纤维仪对谷物、果品、蔬菜及植物性饲料等29个样品进行纤维分析并与Heinneberg等人于1860年提出的粗纤维测定方法(以下简称旧法)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谷物类11个样品中用旧法测定纤维含量仅占新法纤维含量的9.41~34.63%;在秸杆类6个样品中旧法含量只占新法含量的44.46~74.30%,果品蔬菜类中12个样品旧法只占新法的53.62~85.29%。作者认为新法测定谷物及食品的纤维是比较适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轮状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所产生的血清抗体不能防御再感染。动物研究表明肠内局部抗体对保护再感染起重要作用,直至产后9个月的人奶中,尚可发现有分泌型轮状病毒IgA抗体,具保护作用。粪便中轮状病毒可在肠内发生抗体反应包括特异IgG和IgA的产生,当粪便中存在着轮状病毒时,多同时有IgA,但IgA本身并不能影响排毒期或腹泻期之长短。由轮状病毒诱发肠胃炎的儿童往往伴有呼吸道症状,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但迄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甚至不合理使用 ,特别是广谱及超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过量的诱导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s)的产生 ,使得细菌的耐药性日益复杂和严重 〔1〕。本试验从临床 85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粪便中分离出大肠艾希菌 6 7株 ,对其产 ESBL s情况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18.
志贺氏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简称EIEC)是引起夏季腹泻和小儿腹泻的主要病源之一。医院内常规镜检准确性不高;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周期长,且受到服用抗生素等因素影响,阳性率低。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利用DNA扩增技术检测样品中特异性的基因片段,以达到准确、快速目的的新方法。本试验所探讨的是对模拟粪便中  相似文献   

19.
O157:H7大肠杆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是近10多年发现的肠道致病菌,能引起人出血性肠炎(HC)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近年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多次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O157:H7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1982年美国发现此致病菌以来,国内也陆续从不同样品检出该致病菌.我们于2001年9月14日从奉化市人民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一株O157:H7大肠杆菌,这在我省还是首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