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 39例 ,对照组 2 3例 ;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组血清HDL C含量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可能是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监测血清HDL C水平 ,对其进行调控 ,对降低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对高脂血症中血脂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 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3 0例采用针刺疗法治疗 ,对照组 3 0例服用松龄血脉康胶囊 ,疗程均为 3 0d。结果 :在改善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水平方面 ,2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性差异 (P值均 <0 .0 5 ) ,2组之间比较无论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5 )。结论 :针刺疗法同样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3.
性激素与脑梗塞患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性激素与脑梗塞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48例男性脑梗塞患者及 30例健康男性血清孕酮 (P)雌二醇 (E2 )和睾酮 (T)水平。结果 脑梗塞患者血清 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1,血清 E2 在脑梗塞患者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5 ,血清 E2 在 3个月随访期间趋于正常水平 ,血清 P在 3个月随访期间略高于急性期 ,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 5 ,但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1。血清 T在脑梗塞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性激素比例失衡与脑梗塞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132例脑血管疾病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收集脑出血病例 66例 ,脑梗塞病例 66例 ,及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 ,对其血脂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出血病人TC、HDL 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而TG、LDL C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脑梗塞病人TC、TG、LDL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脑出血病人 (P <0 .0 1) ,HDL C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与脑出血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出血与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 ,脑出血与血脂其他成份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急性期血脂、载脂蛋白、血尿酸水平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 5 0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血脂 (Serumlipid)、载脂蛋白 (APO)、血尿酸 (UA)水平进行了测定 ,并与 2 4例对照组作比较 ,结果显示 :脑梗塞组的血TCH、TG、HDL -L、APO -A1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脑梗塞组的血APO -B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脑梗塞发病与脂质代谢有一定关系。同时发现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50例50岁以下的脑动脉硬化病人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1、B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三酸甘油酯、载脂蛋白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组分显著代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提示青壮年脑动脉硬化病人与血脂异常明显相关,降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对预防脑动脉硬化和脑梗塞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 β2 微球蛋白 (β2 Mictroglobulin ,β2 M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aminotransferase ,AL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 3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分级标准分为 3组 :①A组 (A级 ) :8例 ;②B组 (B级 ) :2 8例 ;③C组 (C级 ) :17例。对照组 :2 0例。均采用放射免疫法和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 β2 MG、ALT的含量。结果 :A组、B组、C组及对照组血清 β2 MG、ALT检测结果比较 ,A组与对照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组与A组及对照组比较 ,B组高于A组及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组与A组、B组及对照组比较 ,C组高于A组、B组及对照组 ,有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1)。血清 β2 MG与ALT水平呈正相关 (γ =0 .75 2 1,P <0 .0 1)。结论 :随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增加 ,血清 β2 MG及ALT水平增高 ,检测血清 β2 MG水平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伴肺损害时肺内毒素受体 CD1 4m RNA的表达 ,观察其变化规律与肺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塞伴肺损害 87例、急性脑梗塞不伴肺损害 86例、健康对照组 6 0例 ,进行肺组织内毒素 CD1 4m RNA的检测。观察 3组 (12、2 4、36、4 8、72 h)肺内毒素受体 CD1 4m RNA的表达。结果 :1脑梗塞伴肺损害组 12 h肺组织 CD1 4m RNA表达开始升高 ,2 4~ 36 h CD1 4m RNA达高峰 ,72 h后下降 ,各时相点与脑梗塞不伴肺损害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 ;2脑梗塞伴肺损害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0 .0 0 1) ;3脑梗塞不伴肺损害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差异 (P<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塞伴肺损害时肺组织内毒素受体 CD1 4m RNA的异常表达 ,是导致急性肺损害的危险因素 ,也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 (ICP)妇女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测定 3 6例ICP妇女血清及胎儿脐静脉血清EGF浓度 ,并与正常妊娠妇女 3 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ICP组孕妇血清EGF浓度及胎儿脐静脉血清EGF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ICP组胎儿脐静脉血中EGF浓度有随胎儿体重降低而下降的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ICP组及对照组孕妇血清EGF水平与胎儿脐静脉血清EGF水平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ICP妇女所发生的IUGR与孕妇血清及胎儿血中EGF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5 1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 (HBO组 ,3 1例 )和临床对照组 (临床组 ,2 0例 )。HBO组给予高压氧及临床常规治疗 ;临床组则单纯给予常规治疗 ;3 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 (对照组 )。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SOD、MDA含量 ,同时评价患病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HBO组与临床组治疗前的血清SOD、MDA含量与健康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HBO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血清SOD含量升高及MDA含量下降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HBO组治疗后血清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以及总有效率均较临床组显著 (P <0 .0 5 ) ;HBO组的疗效与治疗后血清SOD含量成正相关 ,与血清MDA含量成负相关。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使脑梗死患者血清SOD活性升高 ,血清MDA活性降低 ,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 ,从而对脑梗死具有良好疗效。同时提示 ,SOD、MDA的血清含量可用以判断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性肺性脑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髓鞘碱性蛋白 (MBP)的变化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4 5例健康对照、 4 7例病例对照和 4 2例肺性脑病患者分别检测血清NSE、MBP ,比较各组间差异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肺性脑病患者血清NSE、MB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病例对照组 ,随着病情从轻到重 ,血清NSE、MBP逐渐增加 ;且各亚组NSE、MBP明显亦高于正常对照组、病例对照组 ,差异均具显著性 (P <0 .0 1)。治疗后肺性脑病病情控制 ,患者血清NSE、MBP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NSE、MBP的测定有助于肺性脑病的诊断 ,更能全面地判断脑实质损害情况 ,有利于临床上对病情的估计 ,有助于判断肺性脑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浓度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OLYMPUSAU6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65例CHD患者及 50例健康者 (对照组 )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结果 CHD组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TBIL、IBIL均显著减少 (P <0 .0 1 ) ,LDL -C显著升高 (P <0 .0 1 ) ,TG有明显升高 (P <0 .0 5) ,DBIL、TC均无明显性差异 (P >0 .0 5) ;CHD组恢复期血清TBIL、IBIL较发作期明显升高 (P <0 .0 5) ;CHD组恢复期血清TBIL、IBIL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术后补肾活血法与西药内美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的临床疗效 ,探讨中药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6 2例 EMT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异位病灶后 ,随机分为补肾活血中药治疗组(32例 )和内美通治疗对照组 (30例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妊娠率、血浆前列腺素含量、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 ,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卵巢癌细胞表面抗原 (CA12 5 )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痊愈率、妊娠率、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或 P<0 .0 5 ) ;患者血清 CA12 5经中药治疗后明显下降 (P<0 .0 1) ;治疗组在降低异常升高的前列腺素含量等方面 ,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 ,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 5 )。结论 :补肾活血系列方治疗 EMT手术后患者疗效显著 ,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内美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 ,合并心力衰竭与未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及痰中白细胞介素以及 C反应蛋白的差异。方法 :选取 12例肺源性心脏病未合并心力衰竭者及 16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者 ,进行血清、痰中白介素 - 4、白介素 - 6及血清 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 ,并与健康者比较。结果 :(1)两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 ,合并心力衰竭血清及痰中白介素 - 4、白介素 - 6及血清 C反应蛋白的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 (P<0 .0 5 ) ;(2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 ,合并心力衰竭血清及痰中白介素 - 4、白介素 - 6和 C反应蛋白含量较未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含量增高 (P<0 .0 5 )。结论 :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者炎症因子增高 ,提示心力衰竭加重了支气管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本地区血清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探讨三者与脑梗塞不同时期的关系。方法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FA,VitB12浓度,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急性、亚急性脑梗塞组和陈旧性脑梗塞组血清FA水平、VitB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亚急性脑梗塞组Hcy血清含量高于对照组,并高于陈旧性脑梗塞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充FA和VitB12,控制高Hcy血症,对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精氨酸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精氨酸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 (TPN)时的作用。方法 :19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 3组 ,肝硬化对照组 6只 ,肝硬化TPN组 7只 ,肝硬化TPN 精氨酸组 6只。观察大鼠生存情况 ,大鼠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肝脂含量的变化。结果 :除TPN组有一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 ,其余大鼠均成活。与对照组比较 ,TPN组血清TBIL ,AST和ALT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ALB明显降低 (P <0 0 5 ) ,血TG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肝TG ,CHO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TPN 精氨酸组与TPN组比较 ,血清AST明显降低 (P <0 0 5 ) ;血清ALB有所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清TG ,CHO水平有所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肝TG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精氨酸可以改善硬化肝TPN时进一步损害和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在脑梗塞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 3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 ET和 NO含量 ,并进行动态观察 ,并与 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 ET含量显著升高 ,NO含量显著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显著 (P<0 .0 1)。血浆 ET含量在发病 72 h最高 ,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至恢复期降至正常 (P>0 .0 5 )。血浆 E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NO含量在发病72 h最低 ,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 ,至恢复期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NO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脑梗塞时血浆 ET升高 ,NO下降 ,二者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ET和 NO在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单盲法测定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和健康体检者血清巨细胞病毒早期抗原的IgG抗体,用X~2检验对各组抗体阳性率作比较。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塞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后二者间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有关,而与小动脉玻璃样变所致的腔隙性脑梗塞无关。  相似文献   

19.
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新疗法。方法 将 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用 5 %葡萄糖盐水 2 5 0ml加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 (美络宁 ) 40mg每日一次 ,半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 :生理盐水 2 5 0ml加血塞通注射液 0 3g静滴、 5 %葡萄糖盐水 2 5 0ml加胞二磷胆碱0 75g ,半个月为一疗程。合并脑水肿时加用甘露醇治疗。结果 :经一疗程治疗后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 87 5 % ,对照组有效率为 70 8% ,两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神经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美络宁组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显著效果 ,明显改善半暗带区的血供及神经细胞功能 ,改善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有良好效果 ,无副作用 ,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