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林文清 《现代护理》1999,5(3):31-32
通过40例新药维思通(利培酮)治疗精神分理解症的效果观察,除共有85%的治疗有效率之外,药物在治疗中还有一定的副作用,锥体外系反应,如药源性帕金森氏反应,静坐不能;失眠;激越等。因此,重视和加强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并针对各种没的副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我们收治的抗精神病药物中毒与过量时的锥体外系反应9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符合抗精神病药物中毒和过量的诊断。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1~39(29.2±6.6)岁。本组门诊4例,住院3例,会诊2例;原有疾病诊断、精神分裂症7例,抑郁症1例,应激障碍1例;所服药物的名称:氯丙嗪4例,氟哌啶醇3例,奋乃静1例,五氟利多1例;药量:1例服用五氟利多者,二日用量达到240 m g,其余8例换成氯丙嗪,最低约为1 300 m g,最高为2 500 m g;药物过量的原因:自杀4例,误服2例,不当服用3例;锥体外系症状表现:4例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5例表现为静坐不能和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2结果本组均首诊于综合医院急诊和门诊,其中6例曾被留院观察,时间:1~7 d不等,除2例中毒患者经抢救脱险到治愈出院外,其余7例先后转入精神科治疗。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治疗包括(1)停用所有抗精神病药物;(2)解痉,给予东莨菪碱一次0.3 m g,肌注,或地西泮10 m g肌注;(3)给予抗胆碱药安坦,一次4 m g,2次/d口服。(4)补液加速药物排泄。经上述治疗,所有患者的锥体外系反应症状在1~2周内全...  相似文献   

3.
急性静坐不能是应用抗精神药物常见的锥体外系副反应,由于其表现的特殊性,常常误诊为精神症状加重,而继续加大用药量,导致病人痛苦,甚至意外自杀.2006年9月-2007年9月对我院精神科精神分裂症病人103例发生静坐不能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来稿摘登     
《新医学》1988,(6)
胃复安是临床常用药。本文报告8例使用胃复安后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的患者。患者出现以下4种表现之一均符合锥体外系症状;①巴金森综合征袭现;②迟发型运动障碍表现;⑤急住肌张力障碍表现;④静坐不能。治疗方法:除停用胃复安外,给予东莨菪碱  相似文献   

5.
本文共3例报告。例1橄榄桥小脑萎缩(简称OPCA);例2纹状体黑质变性(简称SND);例3Shy—Drager二氏综合征(简称SDS)。3例病例均为中年起病,起病缓慢,均有锥体外系,小脑及植物神经受损的表现。根据病变累及部位的先后程度不同,临床症状出现的先后次序不一,OPCA主要表现为小脑和锥体外系症状,SND主要以帕金森氏综合征为首发症状。SDS首先以植物神经障碍为主。目前核磁共振(MRI)对诊断多系统萎缩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避免和减少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18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和不自主运动,早期易被误诊。结论对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氏病(PD)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弛缓,姿势和步态不稳。英国医生帕金森(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首先发现并描述了6例该病患者,称为震颤麻痹,此后为纪念这位医生改名为帕金森氏病。  相似文献   

8.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是长期接触锰的烟尘所引起的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疾病。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明显中毒时,出现锥体外系损害,并可拌有精神症状,严重时可表现为帕金森氏综合征和中毒性精神病。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误诊为帕金森氏病的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2例(IHP)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22岁。以双上肢静止性不自主颤抖19 a余就医。患者2.5岁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外院诊断为帕金森氏病、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氏综合征等。曾用美多巴、金刚烷胺、安坦等治疗无效。性格内向,寡言。查体:发育正常。表情自然,步态正常。双上肢静止性不自主颤抖,幅度为±1 cm,频率10~30次/m in,在精神紧张时颤抖幅度加大,自主动作时颤抖减轻,睡眠时颤抖消失。能完成扣扣子、穿针线等精细动作。书写时字体大小一致,笔划平直。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 )。…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氏综合征是多发于中老年的一组静止性震颤 ,运动徐缓 ,肌强直和姿势不稳等表现为特征的临床症侯群[1] ,又称震颤麻痹综合征[2 ] ,患者经过长短不一的病程后 ,最终导致运动功能严重残废[1] 。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多数生活不能自理 ,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近年来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综合征在国内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以脑立体定向射频治疗为代表 ,由于其治疗费用低 ,病人可短期出院且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更易为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脑立体定向射频治疗作为一项新技术对护士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11.
1998~ 2 0 0 0年 ,我们共收治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 11例患者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8~ 6 4岁。原发病为急性胃肠炎5例 ,急性胃炎 3例 ,美尼尔氏综合征 2例 ,肾炎 1例。胃复安用量 10~ 2 0mg ,用药后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时间为半小时至 5天。出现的症状 :( 1)痉挛性斜颈 ,表现为头颈向一侧歪斜 ,头向后仰 ,颈部肌肉紧张、疼痛 ,伴有烦躁不安。 ( 2 )张口或闭口困难 ,表现为口大张 ,不能闭口 ,舌活动受限言语不利 ,或牙关紧闭 ,不能张口 ,也有的伴有动眼危象 ,表现呆板。 ( 3)四肢抽动 ,表现为四肢肌肉呈强直…  相似文献   

12.
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及舒必利属于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但由于其可引起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EPS),如:巴金森氏症、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等等。特别是服用氯氮平可引起致命性副反应:粒细胞缺乏症,从而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和血象,可以预测其疗效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其再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关于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和舒必利的药代动力学、血药浓度测定,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等,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10例。年龄 2 6~ 6 9岁 ,平均年龄 5 0 .2岁。既往无锥体外系疾病。患锥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8例 ,偏头痛 7例 ,美尼尔氏病 1例。用药至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时间 :8周 1例 ,10~ 12周 3例 ,2 0~ 2 2周 12例。以上病例均做头颅 CT或 MRI检查 ,脑部未发现病灶 ,6例患者病前做过肝肾功能化验 ,结果不同程度异常。服药方法 :5~ 10 mg,每晚一次 ,口服。主要表现为 :1斜颈 2例 ,其中 1例伴有体重增加 ;2静坐不能 5例 ,其中3例伴有表情淡漠 ,面具脸 ,1例伴皮肤过敏 ;3静止性震颤 ,偏侧肢体肌张力增高 7例 ;4面部肌肉活动…  相似文献   

14.
胃复安致急性锥体外系症状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复安又名灭吐灵 ,是临床常用的止吐剂 ,该药可引起急性锥体外系症状。自 1995年 10月至 1999年 9月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胃复安致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32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本组中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5~ 5 6岁 ,平均 2 6 .4岁。 14岁以下 15例 ,占 46 .9%。1.2 用药后症状出现时间  30~ 5 0分钟 3例 ,1~ 3小时 6例 ,4~ 10小时 18例 ,12~ 2 4小时 3例 ,2 4小时以上 2例。本组 32例中锥体外系症状出现时间多在用药后 4~ 10小时 ,占5 6 .3%。1.3 临床表现 急性肌张力障碍 2 9例 ,静坐不能 2例 ,头颈僵直…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常见的老年病,其主要症状是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和运动减少等。本病病程长,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为解除患者痛苦,减轻长期应用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病情,需制订周密的护理计划,进行康复指导。1 帕金森氏病的护理诊断和依据护理诊断 (1)肌力降低,协调运动障碍。这与运动功能降低、身体障碍有关。依据:患者虽想做些事情,但因肌力降低,不能协调动作而不能做有目的动作。(2)语言交流障碍。这与构音障碍、发声肌失调、书写肌力降低有关。依据:支配发声器官肌肉的神经及肌力降低,使构音及节律发生障碍。书…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氏病(Park insons′D 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好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四大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徐缓及姿势反射障碍。据统计,90%左右的帕金森氏病患者住在家中。笔者1988/2008年护理1例中晚期帕金森氏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历摘要女,60岁。1988年患轻度帕金森氏病,有家族史,同时患有抑郁症,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1995年患者帕金森氏病逐渐加重,由轻度口唇、手脚震颤、面肌群紧张、面具脸、牙关紧闭、四肢颈部发硬、走路前冲、慌张步态直至瘫痪生活不能自理。2000年因吞咽困难、尿失禁,分别置入胃管、尿管各一根。2005年曾因咳嗽无力、痰液粘稠堵塞呼吸道、呼吸停止入院,给予西力欣、沐舒坦等抗炎、化痰治疗,第2天病情好转后出院。2007年因双侧肺炎入院,给予拜复乐、沐舒坦及中药抗炎、化痰、止咳治疗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7.
西比灵引起锥体外系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比灵引起锥体外系反应1例王娜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610015)患者,女,71岁。高血压史10年,因偏头痛服西比灵,每次10mg,每晚睡前服一次,连续服药1月后,出现双上肢震颤前来就诊。既往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家族史中无帕金森氏病异常病史可查...  相似文献   

18.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也叫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和幼儿[1]。其典型者不难诊断,若对其缺乏认识或重视不够,也常造成误诊。近年我院共误诊26例,其中小儿占1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8例,...  相似文献   

19.
Shy—drager综合征(简称SDS)是一种少见的进行性多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临床上可表现为泌尿系统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还可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症,及锥体束征等躯体神经症状,易被误诊为前列腺增生,直立性低血压晕厥,颈椎椎体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尤其以锥体外系为主要症状者更易误诊为帕金森病。为充分认识本病,有利于避免误诊,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对6例确诊为SDS的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电刺激面部或四肢肌外周神经的静止期已有研究。在帕金森氏病(PD)患者观察到其腿部肌“接受外界刺激抑制”降低。刺激三叉神经可抑制下颌关闭肌自主收缩,此种抑制称为接受外界刺激抑制。虽然已知肌肉颤动的静止期可能正常或延长,但在PD 患者刺激皮肤产生的抑制可能降低。而帕金森氏病手部接受外界刺激的变化至今尚未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