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并气腹病例,探讨胃镜下胃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二者组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赵幼安张尚忠陈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技术。我院用美国产的PRG24蘑菇头式胃造瘘管先后为4例患者施行手术,取得满...  相似文献   

3.
经皮胃造瘘术插入小肠营养管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胃造瘘术插入小肠营养管,即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PEJ)是一项无需开腹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及小肠造瘘新技术,国内开展较少,以下介绍我院近期做的2例PEJ。  相似文献   

4.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空肠造瘘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内镜胃造瘘(PEG)和空肠造瘘术(PEJ)人工肠内营养可有效避免患者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对治疗目的更清晰的认识以及内镜技术的进步,PEG/PEJ适应证增加而禁忌证相对减少,操作技术及并发症防治研究有了许多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5~2014-01在该院实施CT引导下胃造瘘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适应证、操作过程、技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皆成功实施胃造瘘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术,由于它具有简单易行、经济实惠、安全快捷等优点,近年来,国内也日益推广应用,已部分地替代了手术胃造瘘术,我院自1998年以来先后为27例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的患者施行了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998年2月至2001年1月住院患者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18~79岁,平均51岁,所有病例均为心脑疾病造成昏迷或神志不清者,在行PEG之前大多…  相似文献   

7.
Pull和Introducer两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和比较Pull和Introducer两种胃造瘘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连续住院需胃造瘘病人分别施行Pull(5例)和Introducer(3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比较两种方法操作的时间、安全性和并发症。在术后第2~3周,在床边无内镜监视下对Introducer胃造瘘患者更换造瘘管。结果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胃造瘘均取得了成功。胃造瘘的时间Pull法平均为(17±2.3)min,Introducer法平均为(17±3.6)min。两组均无并发症。对Introducer胃造瘘患者更换胃造瘘管平均用时(5±1.3)min,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Pull和Introducer两种胃造瘘法都是安全的。Introducer法在更换胃营养管时不需要再次内镜监视,特别适于各种原因所致食管上段或咽喉部狭窄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赵幼安 《山东医药》1997,37(6):38-39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赵幼安Ponsky等创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以来,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国近年来也有类似报道。PEG...  相似文献   

9.
胃镜下经皮胃造瘘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传统的胃造瘘术需要麻醉及开腹放置胃造瘘管,既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了风险,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只需局部麻醉,安全,开发症少的特点,能在体质差,营养情况差,危重患者进行该项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tomy,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术,在国外已普遍推广应用,并代替外科开腹胃造瘘术,近年来,在我国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也已广泛开展。我院于1999年9月以来,先后为5例患者施行了内镜下胃造瘘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应用进展湛先保,李兆申综述许国铭审校自1979年Ponsky等创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以来,其在国外已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PEG技术改进、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方...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内镜经皮置入胃造瘘管以进行肠内营养,可以避免传统胃造瘘术的开腹手术这项技术安全、有效、经济,称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mr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目前已成为胃造瘘肠内营养的首选方法。我院对2000年2月至2004年10月间施行PEG的11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通过内镜的协助,经腹壁穿刺放置胃造瘘管,以达到胃肠道营养或长期胃肠减压之目的。现将我院PEG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是一项无需手术的胃造瘘技术。1997~2001年,我院选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24型蘑菇头式胃造瘘管为12例患者实施PEG胃造瘘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在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间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46例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进行PEG并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EG,平均耗时15分钟,造瘘管最长留置时间为2年,1例出现堵管,3例出现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1例发生造瘘口周围皮肤肉芽增生,2例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对于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来说是一种高效、安全、方便,更符合生理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9月~1995年2月共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37例,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5分钟,仅6例出现局部皮肤炎症反应,无任何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安全、便捷、有效,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不需剖腹手术安放胃造瘘管的新方法,颇具推广价值。本文也对操作经验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种通过胃镜介导放置胃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且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术。利用PEG进行胃造瘘管饲营养,是解决不能经口进食而胃肠功能良好患者营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法。我院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对9例具有适应证的患者采用Introducer法行PEG,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月-2006年11月,我们在26例胃切除患者术中行空肠造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TCD(经皮肝穿刺胆管外引流术)联合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内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黄疸患者20例,分为2组,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n=10)。PTCD组(n=10)。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先行PTCD,再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术,在腹壁外与PTCD引流管相连接,将外引流出的胆汁回输至十二指肠内。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并发症、生存期(月)、生活质量和胆汁引流情况。结果手术全部成功,与PTCD组比较.PTCD联合胃造瘘内引流术组患者胆汁引流管通畅,黄疽明显消退,腹胀、腹痛、腹泻等减轻,进食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PTCD联合胃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内引流是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作为晚期或不能切除胆管癌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并为其它姑息性治疗(放疗、化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胡三元  牛军 《山东医药》1992,32(1):31-31
我院1989~1990年行预防性空肠造瘘营养3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予介绍。一、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男20例,女10例;年龄32~70岁。其中全胃切除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门静脉高压症3例、胆石症盆式吻合1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梗阻再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