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ipathy简称CSM)主要是颈椎退行变造成的脊髓前方受压引起的临床疔疾患,而颈椎前路的减压植骨融合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公认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1995年元月至2000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于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同时采用自体髂骨融合很普通,但就怎样使植入的髂骨真正能与颈椎骨融合,方法不一,效果亦存在差异。而我院从2000年3月-2003年10月共收治颈椎病34例,将髂骨制作成双弹头状植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 yelopathy,CSM)是 5 5岁以上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 ,严重者可发生四肢瘫痪 ,因此也是一种危害最大的颈椎病。手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我科从 1996年 8月至2 0 0 1年 8月共收治此类患者 6 7例 ,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 5 1例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5 1例 ,男 2 9例 ,女 2 2例 ,年龄 5 4~ 75岁 ,平均 6 3岁。术前诊断均为脊髓型颈椎病 ,其中 2 8例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7例伴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2例伴有环枢椎半脱位 ,伴有锥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与分析颈椎前路手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进行6~36个月的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该组患者均取得骨性愈合,骨融合时间为15~20周,平均17周,植骨融合率达100%.根据JOA评分,其优良率高达84.00%.结论 采用颈椎前路手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突出,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强调早期手术,术前要完善各项检查,才能保证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开明 《淮海医药》2007,25(2):188-188,F0003,F00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先进的新方法、新技术及相关手术设备器械的开发应用,以及大家对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其手术治疗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如何选择手术方案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了32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前路手术的选择。方法:对32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和影像学因素选择实施不同的颈前路手术,分别行单间隙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固定术、椎体次全切+单间隙椎间盘切除融合术、2个椎体节段的椎体次全切,其中2例3节段的CSM患者Ⅰ期或Ⅱ期行颈后路椎板成型椎管扩大术。结果:32例术后随访2~8年,平均3年。术后按贾连顺的临床功能评估示优良率为93.75%。结论:须根据CS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因素采用不同的颈前路手术,对多节段病变的患者必要时Ⅱ期辅以颈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管狭窄,使脊髓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2000年3月-2005年12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3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琼 《黑龙江医药》2010,23(4):670-67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顺利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随访1~12月,均双上肢或四肢肌力较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肢体麻木或无力感较前减轻。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加强监测和护理以及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陈秋  李珍武 《贵州医药》2006,30(8):764-764
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2000年10月至2004年9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5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几年诊治的5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相关资料,评价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21例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结果 53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疼痛缓解、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根据脊髓压迫来源、范围、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有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165例CSM手术治疗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42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术前常规行X线、CT平扫加矢状位重建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105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40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0例行颈后前路联合手术。结果 165例患者获8~7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17分)评分标准,颈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79.0%,颈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75.5%,颈后前路联合手术平均改善率83.6%。术后并发节段性神经根麻痹7例。结论 CSM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表现,确定颈椎间盘受累节段、脊髓受压程度、颈椎稳定性、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存在与否,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精细操作,可减少并发症,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自2005~2008年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42例为临床资料,随访1~3年。结果所有42例患者有效率达100%,满意率达99.5%,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无一例喉上、喉返神经损伤,无内固定物松脱、折断,无植骨不整合。结论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损伤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单开门手术,C3-C6椎板单开门扩大成形治疗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随访7-36个月;平均21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7.1±2.3)分提高到随访时的(13.3±2.7)分;其中优8例,良9例,可4例,差0例。测量骨性椎管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5.0mm。13例患者在术后6-18个月复查颈椎MRI提示术前颈髓受压高信号明显恢复。结论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术式,椎管骨性面积的增加是神经功能改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3年6月~2010年8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另一组行后入路手术治疗,并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和后入路手术治疗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5.8%和91.7%,优良率分别为79.2%和75.0%,其中,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在优良率和总有效率上均略高于后入路手术治疗方法,但根据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不显著。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16.
人工颈椎间盘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人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颈椎人工椎间盘置入的21例(脊髓型颈椎病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或脊髓损害2例)实施前路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置人。单间隙病变18例,双间隙病变3例。结果21例随访4—12个月,术前JOA评分由平均8.5分升至术后平均15.5分,影像学均未见假体移位、下沉,生理弧度良好,术后维持满意的颈椎活动度。结论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置换对于1—2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在充分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可重建脊柱运动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非手术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该科1990—2010年间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筛选出1089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药物理疗牵引推拿组、药物理疗推拿组、药物理疗牵引组、药物理疗组,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1)非手术综合治疗CSM优良率为72.82%,有效率为98.26%。(2)根据病情,联合药物、理疗、牵引和推拿等多种疗法综合治疗CSM疗效较药物理疗牵引组、药物理疗推拿组及药物理疗组更佳。结论非手术综合治疗CSM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作为CSM早期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并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导致的急性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并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导致的急性颈髓损伤的19例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外伤前(T1)、外伤后(T2)、术后1周内几)、术后10个月后几)四个时期的颈椎曲度及神经功能评分(JOA)变化进行分析,判断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15.2±6.7)个月。T1、T2、T3、T4四个时期的颈椎曲度分别为(28.621±1.850)°、(29.326±2.416)°、(38.384±2.611)°、(37.316±2.521)°。T1、T2、T3、T4四个时期的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分别为(12.79±1.316)、(4.00±2.082)、(9.68±3.001)、(11.68±3.334)。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并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可达到有效减压效果、可重建颈椎曲度,能提供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导致的颈髓损伤有效康复条件;术后积极康复治疗也是改善神经功能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峰  余永强 《安徽医药》2015,(8):1438-1441
目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诊断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最佳手段,能清楚显示受压颈髓信号的改变,以此明确疾病进展,但病情常呈隐匿性进展,当临床症状已经相当严重时,病程已经发展至不可逆期,手术预后较差。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 CSM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现在就 DTI 扫描技术、相关指标、成像原理及其对 CSM的诊断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