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对枸杞酒中6种矿物质元素Ca,Mg,Fe,Zn,Mn和Cu的溶出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传统药酒泡制方法配制枸杞酒,高压密封消解法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检测.结果 枸杞酒泡制过程中Ca,Mg,Fe,Zn,Mn,Cu含量随浸泡时间的溶出动力学方程回归关系极显著(P<0.01),Mg、Fe溶出速度快,15 d时就已达到溶出平衡点,其它元素在30 d内还未达到溶出最大量.从药酒中各元素的溶出率来看,30d时累积溶出率以Cu最高(65.93%),其次为Fe(58.29%)、Mg(47.11%)和Zn(42.61%),Ca(19.88%)和Mn(17.62%)的累积溶出率都较低.结论 枸杞酒中6种矿物质元素溶出规律明显,可用于从矿物质元素角度理解枸杞酒中的化学组成和安全功效性及为药酒的日常饮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峨嵋产黄连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峨嵋产黄连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的初级形态进行分析。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连中Cu,Fe,Cr,Mn,Zn,Pb,Ca,Mg的含量,并对其在水煎液中的溶出率进行了研究。结果黄连中Ca,Mg的含量最高,同时含有丰富的Fe,Mn和Zn,且Mg,Zn,Mn具有较高的溶出率;虽然重金属Pb的含量较高,但在可溶态中的含量却很少。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微量元素与中药疗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甘草根中Cu、Fe、Mn、Ca、Mg、Zn 6种元素的次级形态.方法 按照元素次级分析流程,分别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Chelex-100螯合树脂、Amberlite XAD-2型大孔吸附树脂,将甘草根中Fe、Zn、Cu、Mn、Ca、Mg分为游离态和非游离态、稳定态与不稳定态、有机态与无机态6种形态,火焰原子吸收测定各形态中各元素含量.结果 甘草根中Cu、Mn、Ca、Mg 4种元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Cu、Mn、Ca、Mg、Zn稳定态含量均大于50%,且Cu、Mn、Ca、Mg、Zn元素大部分以无机态形式存在.结论 甘草中上述6种元素以游离态与非游离态、稳定态与不稳定态、有机态与无机态等多种形态共存.  相似文献   

4.
磨盘草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磨盘草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进行分析.方法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磨盘草中Ca,Mg,Zn,Fe,Mn,Cu,Ni,Cr的含量,并进行了初级形态研究.结果 初级形态结果表明,8种元素在原药中的含量特征如下:Ca>Mg>Zn>Fe>Mn>Cu>Ni>Cr;总提取率中Mg超过了50%,其次是Ni(39.05%),其他元素均在35%以下;各元素残留率中,Zn、Cu、Ca的头煎残留率最高(86.48%,80.63%,80.54%),Mg的头煎残留率最低(60.08%);Cu的颗粒吸附率最高.结论 为进一步探讨磨盘草微量元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赣南野生枫香树叶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赣南野生枫香树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煮法提取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赣南野生枫香树叶中Mg,Mn,Ca,Fe,Cu,Zn的含量.结果 赣南野生枫香树叶中Mg,Mn,Ca,Fe,Cu,Zn的含量分别为125.17,126.42,82.28,0.53,0.21,0.89 μg/g.回收率为98.47%~105.00%,RSD为0.215 3%~1.769 9%.结论 赣南野生枫香树叶中Mg,Mn,Ca含量较高,Fe,Cu,Zn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20种风药中7种无机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药中7种无机元素的分布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20种风药中锰(Mn)、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钾(K)7种元素的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种风药中微量元素Mn平均含量明显高于Zn、Cu、Fe;Zn含量与Mn、Cu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P0.01);Mg含量与Cu、Fe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0种风药中7种无机元素受3个主成分因子影响,Zn、Cu、Ca、K在各风药中分布较为广泛,Mn和Mg在各风药中分布差异较大。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0种风药分为4类,第Ⅰ类包含12种风药,其中以解表药为多(6种),性味以辛、温为主;第Ⅱ类为单味药柴胡,Mn元素含量最高;第Ⅲ类6种风药中,解表药有3种;第Ⅳ类为单味药薄荷,性味为辛、凉。20种风药中,寒凉药中Mn、Ca、Mg、K平均含量高于温热药和平性药,温热药中Zn、Fe平均含量高于寒凉药和平性药,平性药中Cu平均含量高于温热药和寒凉药。结论 20种风药中7种无机元素分布及其与中药寒热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五指毛桃矿质元素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广西玉林产中药五指毛桃所含6种矿质元素的分析,探讨其药理营养作用及开发利用前景.方法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五指毛桃药用根部中Ca、Fe、Mg、Mn、Cu、Pb的含量. 结果五指毛桃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矿质元素,其中Ca含量最高;Cu 、Mn、Fe、Mg元素的含量均达到人体所需正常值,重金属元素Pb含量较少;6种元素含量高低排序依次为Ca>Mg>Mn>Fe >Cu>Pb.结论 广西玉林产五指毛桃具有较好的药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不同配伍生脉饮中钙(Ca)、铜(Cu)、铁(Fe)、钾(K)、镁(Mg)、锰(Mn)、锌(Zn)、镉(Cd)和钠(Na)共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溶出率.方法: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经硝酸-高氯酸(4:1)消解体系消解的组方生脉饮中的不同药材和不同配伍生脉饮合煎液.结果:不同配伍生脉饮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3%~3.6%,加样回收率为96.1%~104.7%.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适合生脉饮中Ca,Cu,Fe,K,Mg,Mn,Zn,Cd,Na的含量测定,同时为生脉饮的临床疗效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盐制法对全蝎宏量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盐制法对全蝎宏量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阐明全蝎盐制法的科学性.方法采用发射光谱法测定盐全蝎与淡全蝎宏量元素Ca、Mg及微量元素Fe、Cu、Zn、Mn、Pb7种元素的含量.结果盐全蝎的宏量元素Ca、Mg和微量元素Fe、Pb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淡全蝎(P<0.01-0.001),盐全蝎的微量元素Zn、Mn的含量明显低于淡全蝎(P<0.05,0.001);而盐全蝎的微量元素Cu的含量与淡全蝎无明显差异(P>0.05);盐全蝎的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Zn>Fe>Cu>Pb>Mn,而淡全蝎的微量元素含量为Zn>Fe>Cu>Mn>Pb.结论盐制法对全蝎中宏量与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影响,盐制法对提高全蝎中有益元素含量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野生与栽培草珊瑚中矿物元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野生与栽培草珊瑚中矿物元素的测定方法,分析比较野生与栽培草珊瑚中的矿物元素。 方法: 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样品中K,Zn,Fe,Mg,Ca,Cu 6种矿物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野生与栽培的草珊瑚中K,Ca,Fe,Mg含量较高,Zn,Cu含量较低,栽培品K>Ca>Fe>Mg>Zn>Cu,野生品Ca>K>Fe>Mg>Zn>Cu;平均回收率在93.8%~102.5%,RSD在0.32%~2.68%。 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水煎液中Ca、Mg、Fe、Cu、Mn、Zn等6种无机元素的溶出及不同化学性态分布。方法应用0.45μm微孔滤膜进行初级形态分离,D401型螯合树脂、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三氯甲烷萃取法进行次级化学形态分离,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各元素不同形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麻杏石甘汤水煎液中无机元素可溶态分布比例Ca最高为63.84%,可溶态中的各种次级形态以游离的无机态为主,也有少量的有机结合态,Fe的有机态分布比例最高,为38.53%,Ca次之为18.91%。结论麻杏石甘汤水煎液中无机元素以可溶态的Ca为主成分元素,其他多种元素形态共同存在的复杂水溶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甘肃产秦艽与黄管秦艽微量元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甘肃产秦艽、野生黄管秦艽及栽培黄管秦艽中的铁、锰、镍、铜、锌、钙、镁、铬等8种微量元素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结果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8.1%~114.5%,RSD〈3.18%。秦艽中铁、锰、镍、铜、钙、镁的含量较高,而黄管秦艽中锰、锌、铬的含量较高。结论野生黄管秦艽和栽培黄管秦艽的元素含量有所差异,特别是铁的含量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二者的生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3种植物形态(藤本、灌木、蔓生灌木)杠柳根皮、茎皮、根际土壤中Mn、Cu、Zn、Fe、K、Ca、Mg共7种元素的含量,考察杠柳不同部位各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特征。[方法]电热板湿法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各元素含量。[结果]根皮、茎皮中各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但大小顺序均为KCaMgFeMnCuZn;元素Zn、Fe、K、Ca在两部位中的分布具较明显差异性,Zn、K、Ca在茎皮中有较多分布,而根皮中有更多的Fe;根际土壤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FeKCaMgMnZnCu,杠柳生长土壤质量较优;根皮、茎皮对Cu、Ca富集性较强,K在茎皮中有一定的富集。[结论]明确了杠柳根皮、茎皮中7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提供了杠柳植物形态分为两类的数据支撑,首次提出杠柳作为铜污染区土壤修复植物的可能性,为完善杠柳的生态学等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雌雄全蝎的宏量与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继平  何秋月 《中成药》2000,22(10):720-722
目的:探讨雌雄全蝎及不同药用部位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及与药效和毒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发射光谱法测定雌雄全蝎及不同药用部位中宏量元素Ca、Mg及微量元素Fe、Cu、Zn、Mn、Pb7种元素的含量。结果:雌雄蝎尾宏量元素Ca、Mg和微量元素Fe,Cu,Zn,Pb均明显低于全蝎和全蝎头部及腹部,其微量元素谱为Fe〉Zn〉Cu〉Mn〉Pb;雄性全蝎Zn含量明显低于雌性全蝎,而其含水量和有毒微量元素P  相似文献   

15.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鸡内金中的金属元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鸡内金中金属元素含量。方法:使用HNO3-HClO4体系消解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鸡内金中的Mg,Fe,Mn,Zn,Cu 5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鸡内金样品中含有较丰富的Mg,Fe,Mn,Zn,Cu。5种金属元素回收率在95.27%~104.47%,RSD<3.53%。结论:建立了鸡内金药材中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李国辉  张春艳  李天祥  李庆和  张伯礼 《中草药》2014,45(12):1775-1779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杠柳Periploca sepium根皮、茎皮中Mn、Cu、Zn、Fe、K、Ca、Mg量,探究元素累积变化规律及其与活性成分杠柳毒苷、4-甲氧基水杨醛的相关性,揭示影响2种成分累积的主导元素。方法电热板湿法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测定元素量,SPSS 19.0处理数据。结果 7种无机元素在根皮、茎皮中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皮中Ca与杠柳毒苷,Fe与4-甲氧基水杨醛的累积趋势基本同步,茎皮中Fe与4-甲氧基水杨醛,Ca与Mg的累积趋势相近,呈"双峰"型。基于杠柳毒苷,在根皮中与Ca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茎皮中与Zn呈显著负相关。基于4-甲氧基水杨醛,在根皮中与茎皮中4-甲氧基水杨醛、Fe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皮中Mn呈显著负相关,与根皮中Fe呈显著正相关;在茎皮中与根皮、茎皮中Fe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Ca、Zn、Fe、Mn是杠柳2种活性成分累积的关键元素,其中杠柳毒苷的主要影响元素为根皮Ca及茎皮Zn,间接影响元素为根皮Mg,4-甲氧基水杨醛的主要影响元素为Fe及茎皮Mn,茎皮Ca、Mg为其间接影响元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天津蓟县山区8个代表区域的土壤以及常用重点药材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铁、锰、铜、锌、钾、钙、镁、铅、镉(Fe、Mn、Cu、Zn、K、Ca、Mg、Pb、Cd)]的含量测定,分析与评价土壤背景质量,为天津野生中药扩大种植奠定基础。[方法]电热板湿法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Fe、Mn、Cu、Zn、K、Ca、Mg的含量,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Cd的含量。[结果]8个区域自然土壤样品中大量元素Fe、K、Ca、Mg的含量较多,Cu、Zn、Pb的含量水平相当。重金属元素Cu、Zn、Pb的含量均未超出标准,1个区域中Cd的含量稍有超标,但尚未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药用植物根际土壤无机元素水平与蓟县山区自然土壤相当。[结论]天津蓟县土壤无机元素含量适中,均达到自然背景水平,土壤整体质量较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天麻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进行分析。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天麻中Cu、Fe、Cr、Mn、Zn、Pb的含量,并进行了初级形态研究。结果:天麻中Fe的含量最高,其次为Zn、Mn、Pb、Cr和Cu;Mn、Zn的溶出率较高,而Pb、Cr在可溶态中的含量很少,主要残留在颗粒物及残渣中。结论:为进一步探讨微量元素与中药质量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微量元素的野生与栽培红芪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与栽培红芪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探讨微量元素鉴别野生与栽培红芪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最优尺度度量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野生与栽培红芪中Cu含量无显著性差异,Fe,Ca,K,Zn,Ni,Na,Mg,Mn,Cr,Li,Co含量均具显著性差异性;Mg,K,Fe,Ca,Cu,Ni含量野生品高于栽培品,Zn,Na,Mn,Cr,Li,Co含量栽培品高于野生品;红芪样品生长类型与Fe,Ca,K,Ni,Mg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Zn元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Na,Mn,Cr,Li,Co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28批红芪样品分为野生品与栽培品两类;Fe,Li,Co与野生、栽培生长类型存在Fisher线性关系。结论:红芪野生与栽培生长类型与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密切关系,微量元素鉴别野生与栽培红芪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七不同间隔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对文山州马白、马塘、古木和盘龙4个三七道地产区新土、间隔5年土壤和连作土壤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效钙、镁、锰、铜、锌和硼含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三七连做土壤除钙、镁外,其他微量元素及间隔5年土壤全部中、微量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新土;间隔5年土壤除硼外其他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连做土;土壤有效锰、铜和硼含量受种植模式影响,而锌、钙和镁不受影响;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效铜和钙含量及连作土有效锌含量季度变化不显著,但有效硼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新土和间隔5年土壤有效锌含量也随种植时间延长而上升;有效锰和镁含量在次年4月达到峰值,至取样结束降至最低;同新土相比,间隔5年土壤有效锰和铜所占比例增幅分别为29%,114%,镁和硼所占比例降幅分别为18%,38%,锌和钙所占比例变化不显著;连做土壤锰、铜和硼所占比例增幅分别为50%,120%,22%,锌、钙和镁等无显著变化。结论:连作不能引起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亏缺,而诱发连作障碍,但其造成的三七种植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比例失衡应为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