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人被犬等动物咬、抓伤后接种狂犬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为了解接种狂犬疫苗后机体受保护情况 ,对茂名市 82 7例被犬等动物咬、抓伤注射狂犬疫苗后狂犬病毒抗体水平检测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2月 82 7例被犬、猫、鼠等咬、抓伤就诊者 (男 52 4例 ,女 30 3例 ) ,均注射了国产浓缩人用狂犬疫苗 5针次 ,首针后 4 5天采静脉血检测抗体水平 .2 结果  82 7例中 ,狂犬抗体阳性 657例 ( 79 4 % ) ,其中男阳性 4 19例 ( 80 0 % ) ,女阳性 2 38例 ( 78 5% )…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动物致伤特点及注射狂犬疫苗后抗体水平.方法注射狂犬疫苗首针后45天采血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常规程序(0、3、7、14、30天)接种狂犬疫苗的狂犬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75.70%,应用2-2-1程序(0、7、14天)接种狂犬疫苗的狂犬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92.18%.结论犬伤为本地区动物致伤首位,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重要措施之一,2-2-1程序比常规程序免疫时间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动物致伤特点及注射狂犬疫苗后抗体水平。方法 注射狂犬疫苗首针后45天采血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 常规程序(0、3、7、14、30天)接种狂犬疫苗的狂犬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75.70%,应用2-2-1程序(0、7、14天)接种狂犬疫苗的狂犬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92.18%。结论 犬伤为本地区动物致伤首位,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重要措施之一,2-2-比常规程序免疫时间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3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接诊的狂犬病疫苗免疫者的流行病特征及抗体产生情况,为我市狂犬病监测提供部分信息和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03年狂犬病接种者的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LISA法对2003年在我门诊注射狂犬疫苗1701例人群进行抗体检测。结果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在89.66%~98.41%,低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性率高于高年龄组人群。结论注射狂犬疫苗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仍未能达到100%,对结果阴性者应及时补种疫苗。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惠州市犬咬伤人群全程接种疫苗后机体受到保护的情况,为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结果狂犬病疫苗暴露后人群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8,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性别的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产生较为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分析近3年狂犬疫苗免疫人群流行病学情况,对狂犬病免疫预防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方法收集2004—2006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狂犬疫苗免疫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动物致伤接种狂犬疫苗人数逐年增加。53767例免疫者中。暴露前免疫1560例占1.2%。暴露后免疫以犬致伤为主。其次为猫。多数伤者能及时就诊,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Ⅲ级暴露者联合应用人血狂犬免疫球蛋白者仅占2.6%。结论必须加强犬类管理及宣传教育,加强Ⅲ级暴露者人狂犬免疫球蛋白的注射,提倡狂犬病高危人群暴露前免疫接种,有效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一旦感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其病死率接近100%.狂犬病的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是防治狂犬病的主要措施.为获得快速的保护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于严重暴露者应同时使用注射狂犬疫苗和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rabies immune globulin,RIG)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l].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狂犬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资料,探讨育龄妇女狂犬病暴露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接种疫苗对优生优育的影响。方法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犬致伤数据来源于门头沟区三家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动物致伤数据库。以EpiData数据库录入数据。结果接受狂犬疫苗注射的25 258人中,育龄妇女4216人,占9.5%。三类伤口的育龄妇女中,66.2%接受了被动免疫,与一般人群三类伤口接种率72.3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1)。拒绝接受被动免疫最主要的原因为害怕其对妊娠的影响。流产、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出生低体重以及小先天缺陷在接种狂犬疫苗妊娠妇女和一般妊娠妇女中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孕症在接种狂犬疫苗育龄妇女与一般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接种狂犬疫苗对妇女妊娠及生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一旦被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 ,常规处理是注射狂犬病毒灭活疫苗 ,但抗体产生较慢 ,对严重咬伤者影响治疗效果 ,主张在注射疫苗的同时注射抗狂犬病毒的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但目前所能获得的上述制剂均来自动物 ,进入人体后易引起过敏反应[1,2 ] ,而人的免疫血清及单克隆抗体又相当难获得。因此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基因工程抗体得以产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1989年Ward等[3 ] 成功地克隆并表达了抗裂解酶单抗VH单域抗体后 ,国内外相继报道了许多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我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  相似文献   

10.
尹艳香  黎建新  唐志伟 《医学信息》2002,15(12):728-729
为了解我县狂犬疫苗应用的效果 ,以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 ,我们于 2 0 0 1.0 8- 12对曾在我站综合门诊部注射过狂犬疫苗者进行血清狂犬抗体的检测。本文对检测结果统计并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被犬、猫等咬伤 ,在邵东县卫生防疫站综合门诊部注射过狂犬疫苗者 ,共检测 10 6 5人。1.2 方法1.2 .1 受检者统一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静脉血 3ml,并采用EL ISA法进行血清狂犬抗体的检测。试剂盒购自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1.2 .2 各受检者按性别、年龄极是否应用干扰素分…  相似文献   

11.
李强  孙有发  赵月 《医学信息》2010,23(15):2793-2794
目的了解我县狂犬病暴露后免疫接种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09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登记的1761例疫苗接种者中,男女之比为2.44:1,暴露的高危年龄段为10~29岁,高发月份为每年的7、8、9月;绝大多数接种者是被犬致伤;伤及部位以下肢最多;接种者中Ⅲ级暴露所占构成比最高,暴露后未处理伤口的比例为1:1.14%,全程注射狂犬疫苗者1738例。结论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暴露人群免疫预防接种率,加强犬的管理,搞好犬的免疫工作,从源头防止狂犬病的发生,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疫苗的管理是控制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西2004-2008年狂犬病高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2004-2008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和2006--2008年健康犬脑带毒检测结果,探讨广西狂犬病高发因素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分析2004--2008年广西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全国狂犬病监测系统资料,DFA和RT-PCR法检测2006--2008年健康犬脑标本。结果2004—2008年间广西共报告狂犬病2463例,年发病率0.98/10万。疫情波及95个县,高发县数量减少,低发县数量增多,中西部地区疫情增长迅速。病例四季没有显著高峰。高发人群为农民、儿童和散居儿童,〈20岁和≥40岁发病较多。病例犬伤占83.79%;病例多为Ⅲ级暴露,占78.5%;受伤部位上下肢占83.17%,头面颈部占10.56%。67.88%的病例未处理暴露伤口,18.31%注射狂犬疫苗,3.63%Ⅲ级暴露病例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潜伏期的中位数为60d。2006--2008年健康犬脑狂犬病毒RT—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2%、0.93%和0.89%。结论暴露后处置未能规范实行、地域内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感染的健康犬是广西狂犬病高发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和网络的发达,被犬,猫等抓伤、咬伤的人员大多知道前来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疫苗,这对于防止狂犬病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这个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在我疾控中心门诊出现了一些过于恐惧狂犬病的人群,我们简称"恐狂"人群.他们因为害怕得狂犬病出现了强迫、妄想,疑病症状,经过门诊医生的耐心疏导,终于使他们战胜了自己,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现将这些经验和体会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14.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死率达100% [1].而预防狂犬病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对动物咬伤暴露后三级损伤患者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HRIG在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容易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现就其发生机制、预防措施及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县狂犬病暴露后免疫接种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09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登记的1761例疫苗接种者中,男女之比为2.44:1,暴露的高危年龄段为10~29岁,高发月份为每年的7、8、9月;绝大多数接种者是被犬致伤;伤及部位以下肢最多;接种者中Ⅲ级暴露所占构成比最高,暴露后未处理伤口的比例为1:1.14%,全程注射狂犬疲苗者1738例.结论 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暴露人群免疫预防接种率,加强犬的管理.搞好戈的免疫工作,从源头防止狂犬病的发生,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疲苗的管理是控制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28例狂犬病的个案调查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秀 《医学信息》2007,20(5):867-868
目的探讨狂犬病的致病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调查我院2000年8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28例犬伤致狂犬病的患者及家属,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地区、职业、咬伤动物的种类、咬伤部位及程度、伤口处理、免疫接种情况、潜伏期、病程等,从中分析总结。结果其中27例为犬咬伤或舔舐伤口所致,1例长期与狗同居一室,无明显伤口。仅3例伤口做过清创处理,3例注射过狂犬疫苗(疗程尚未完成就发病),潜伏期大多在1~3个月,发病2~3d内死亡。结论动物致伤后伤口处理的正确方法和全程狂犬疫苗接种,以及被动免役制剂的使用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肝炎病毒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中抗甲(HAV-IgG)、乙(HBsAg和HBsAb)、丙(HCV-IgG)和戊型肝炎病毒抗体(HEV-IgG).1977份人群血清收集于2008年5-10月.结果 人群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HAV-IgG为84.57%(1672/1977),HBsAS和HBsAb为4.81%(95/1977)和28.73%(568/1977),HCV-IgG为0.46%(9/1977),HEV-IgG为13.10%(259/1977).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布,HAV-IgG阳性率,在≤9岁组至≥60岁组为43.21%~95.56%.HBsAg和HBsAb阳性率为2.09%~36.43%.HCV-IgG阳性总数9份,分布在30~59岁年龄组阳性为0.59%~1.79%.HEV-IgG阳性率,≤9岁组至≥3岁组分别为3.48%~21.67%.结论 低年龄组人群HAV和HBsAb抗体明显低于人群总体水平,应及时加强免疫预防.HBsAg携带和HCV感染下降.HEV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汉和回族人群HEV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本院90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九项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从而了解九种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90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液中九项病原体的Ig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本研究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IgM抗体检测总阳性率为36.1% (328/908),合并感染率为13.4% (122/908),在阳性病例中占37.2%(122/328).INFB+ PIVS合并感染最为常见.春夏季以INFB流行为主,秋冬季以PIVS流行为主.不同季节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冬季的阳性率高于春夏季.≤25岁年龄组和≥65岁年龄组人群最易感染INFB,26~64岁年龄组人群最易感染LP1.3个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病原体检测阳性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点季节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流行和传播,持续监测病原体的IgM抗体有利于更好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中AFP、CEA、CA50、CA19.9、CA125含量的联合检测对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RIA)测定13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5项指标含量(恶性卵巢肿瘤48例、卵巢良性肿瘤55例及良性包块35例).结果联合检测恶性卵巢肿瘤性率95.8%(46/48),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良性包块及CA125单项检测阳性率(p<0.05).卵巢良性肿瘤及良性包块的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7%(7/55)和77.1%(27/35),与CA125单项检测率无差异(p>0.05).非上皮性肿瘤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A125阳性率(p<0.05).恶性卵巢肿瘤Ⅰ期~Ⅱ期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A125阳性率无差异(p<0.05).Ⅲ期~Ⅳ期CA125阳性率与联合检测阳性率无差异(p>0.05).48例恶性卵巢肿瘤经化疗或手术治疗后,证实复发有10例.联合检测阳性9例, CA125阳性5例(p<0.05).结论上述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HBsAg-DNA阳性孕妇,产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预防 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旨在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方法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DNA(HBV-DNA)阳性的孕妇100例分两组,每组50例.A组(用药组),B组(未用药组).100例均用 ELISA和 PCR技术检测母血.婴儿脐血以及出生后6个月后HBsAg-DNA血清的情况.结果①A组 50例用药后孕妇血清 HBsAg-DNA平均滴度(98227'10^3拷/ml)与未用药B组50例孕妇(6167752·10^3拷/ml)比较,A组MHBsAg-DNA滴度明显降低.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A、B二组分娩的婴儿脐血HBsAg-DNA阳性率A组9例(18%)与B组25例(50%)比较,A组婴儿HBsAg-DNA阳性率明显降低.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A、B二组婴儿出生后24h均用加强预防,6个月后测新生儿血清 HBsAg-DNA阳性率,A组产前用药 出生后用药,其阳性率1例(2%),与B组产前未用药,仅出生后用药,其阳性率10例(20%),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乙肝携带者产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率,若分娩后新生儿再次用药则HBV新生儿感染率显著降低.研究对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提高人口素质,搞好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