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遗传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特征性指标的亲子间相似性 ,初步探讨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遗传特征 ,并分析其对临床矫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通过t检验 ,比较 6 1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与 10 0例正常牙合人的颅面结构 ,找出特征性指标 ,分析特征性指标与非特征性指标亲子间相关关系的差异。结果 ① 10 4个测量项目中有 43项的正常牙合与错牙合间有显著性差异 ,且在颅面部不同部位中 ,这些指标的比例不同 ,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占 5 0 %以上的部位主要为下颌骨 (5 3% ) ,牙槽部 (5 7% )及上下颌间关系 (10 0 % ) ;②通过逐步判别分析 ,筛选出 12个判别函数 ,回代后错判率为 8.5 4% ;③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特征性指标其亲子间相似性较非特征性指标强。结论 ①本组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主要由下颌骨、牙槽部及上下颌间关系的畸形造成 ;②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可能并不是简单地由几种不协调的颅面结构随机组装而成 ,而很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整体遗传的 ;③上颌牙齿 (包括切牙和磨牙 )是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2.
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遗传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特征性指标的亲子间相似性。初步探讨安氏Ⅱ害1分类错He的遗传特征,并分析其对临床矫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通过t检验。比较61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He患者与100例正常He人的颅面结构,找出特征性指标。分析特征性指标与非特征性指标亲子间相关关系的差异。结果 (1)104个测量项目中有43项的正常He与错He间有显著性差异。且在颅面部不同部位中,这些指标的比例不同,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占50%以上的部位主要为下颌骨(53%),牙槽部(57%)及上下颌间关系(100%);(2)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12个判别函数,回代后错判率为8.54%;(3)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特征性指标其亲子间相似性较非特征性指标强。结论 (1)本组安氏Ⅱ类1分类错He主要由下颌骨,牙槽部及上下颌间关系的畸形造成;(2)安氏Ⅱ类1分类错He可能并不是简单地由几种不协调的面结构随机组装而成,而很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整体遗传的;(3)上颌牙齿(包括切牙和磨牙)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安氏Ⅱ类 1分类错患者亲子间的相似性。方法 以家庭为单位 ,比较 5 8个家庭 172人的面部结构曲线多角型图及亲子间的重叠图。结果 ①安氏Ⅱ类 1分类错患者亲代的颅面结构有明显的安氏Ⅱ类凸面型倾向 ;② 84%的家庭中子代与亲代一方或双方均值曲线相似 ,骨骼部相似的家庭较牙部相似者多。结论 ①安氏Ⅱ类 1分类错有家庭聚集性 ;②安氏Ⅱ类 1分类错患者亲子间的相似有遗传作用的可能且骨骼部受遗传作用更强 ,环境对牙部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子间相似性的个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he患者亲子间的相似性。方法 以家庭为单位,比较58个家庭172人的面部结构曲线多角型图及亲子间的重叠图。结果 ①安氏Ⅱ类1分类错he患者亲代的颅面结构有明显的安氏Ⅱ类凸面型倾向;②84%的家庭中子代与亲代一方或双方均值曲线相似,骨骼部相似的家庭较牙he部相似者多。结论 ①安氏Ⅱ类1分类错he有家庭聚集性;②安氏Ⅱ类1分类错he患者亲子间的相似有遗传作用的可能且骨骼部受遗传作用更强,环境对牙he部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
刘娜  王建国 《口腔正畸学》2011,18(4):193-196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与个别正常(牙合),以及与其父母的下颌骨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特征性指标和亲子代间的相关规律,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遗传特征,并为正畸临床的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88例安氏Ⅲ类错(牙合)与100例个别正常(牙合)下颌骨形态比较,找到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特征性指标,分析特征性指标与非特征性指标亲子间相关关系的差异.结果 ①69项测量项目中有16项在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间有显著性差异,且在不同部位中这些指标的分布比例不同,大部分属于硬组织(62.5%),软组织(25%),牙齿槽(12.5%);②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6项判别指标:唇凸距差,上下颌齿槽座角,上下唇基角,Wits值,下中切牙角,联合变量;③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特征性指标其亲子间的相似性较非特征性指标强.结论 ①本组安氏Ⅲ类错(牙合)主要由下颌骨硬组织异常所致;②安氏Ⅲ类错(牙合)可能并不是简单地由几种不协调的颅面结构随机组装而成,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整体遗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Bionator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骨性错的效果。方法:对12例患儿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Bionator矫治器对上颌骨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②使用Bionator矫治器可使下颌体及下颌升支长度明显增长,使下颌生长方向有利于软硬组织侧貌面型的改善;③Bionator矫治器可减少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患者的上前牙唇向倾斜,上下前后牙槽高度均增加。结论:Bionator矫治器对安氏II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骨性错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Bionator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骨性错[牙合]的效果。方法:对12例患儿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Bionator矫治器对上颌骨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②使用Bionator矫治器可使下颌体及下颌升支长度明显增长,使下颌生长方向有利于软硬组织侧貌面型的改善;③Bionator矫治器可减少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患者的上前牙唇向倾斜,上下前后牙槽高度均增加。结论:Bionator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骨性错[牙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先证者与其亲代间的相似性,找出亲子间的相关规律,并以此初步认识错畸形的遗传特征.方法对61名安氏Ⅱ类1分类错先证者及其父母共181人的109项头影测量指标分别进行亲子间多元相关分析.结果(1)安氏Ⅱ类1分类错亲子间骨骼部有相关关系的测量较牙部为多,相关系数也较大;(2)先证者的性别对其与亲代相关关系没有影响.(3)不同性别的亲代,其与子代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随研究部位不同而变化骨骼、软组织部,母亲与子代相关性强;牙部,父亲与子代相关性强.可能与样本量稍小有关.(4)不同年龄的子代,其与亲代相关关系稍有不同.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子间有明显相似,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很可能遗传因素对骨骼部影响较大,而环境因素主要影响牙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东佛山地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颅面特征。方法 应用电子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系统,对50例广东佛山地区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佛山地区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群体的错牙合机制主要为下颌发育不足,其个体的错牙合机制有多种类型。结论 提示在临床矫治时,应结合多项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的机制设计不同的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东佛山地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颅面特征。方法 应用电子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系统 ,对5 0例广东佛山地区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佛山地区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群体的错牙合机制主要为下颌发育不足 ,其个体的错牙合机制有多种类型。结论 提示在临床矫治时 ,应结合多项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不同的机制设计不同的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肌激动器早期矫治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相比,有显著差异的部位主要为下颌骨、牙槽部及上下颌间关系.作者对19例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使用肌激动器早期矫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先证者与其亲代间的相似性,找出亲子间的相关规律,并以此初步认识错畸形的遗传特征。方法对61名安氏Ⅱ类1分类错先证者及其父母共181人的109项头影测量指标分别进行亲子间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且)安氏 Ⅱ类1分类错亲子间骨骼部有相关关系的测量较牙部为多,相关系数也较大;(2)先证者的性别对其与亲代相关关系没有影响。(3)不同性别的亲代,其与子代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随研究部位不同而变化:骨骼、软组织部,母亲与子代相关性强;牙部,父亲与子代相关性强。可能与样本量稍小有关。(4)不同年龄的子代,其与亲代相关关系稍有不同。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子间有明显相似,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很可能遗传因素对骨骼部影响较大,而环境因素主要影响牙部。  相似文献   

13.
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冠宽度与Bolton指数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1类及安氏Ⅱ2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模型比较,分析上下颌牙冠宽度、Bolton指数差异,为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常(牙合),安氏Ⅱ1及安氏Ⅱ2错(牙合)各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结果:①安氏Ⅱ1错(牙合)的上下颌侧切牙及第二前磨牙的牙冠宽度比正常(牙合)大,并有显著性差异.②Bolton指数前牙比及全牙比:正常(牙合)>安氏Ⅱ2错(牙合)>安氏Ⅱ1错(牙合).③正常(牙合)上下颌前牙牙量的直线回归方程:Y=X 10.45;全牙列的直线回归方程:Y=1.13X-2.57.结论:上下颌牙量不调是造成安氏Ⅱ类错(牙合)深覆盖、深覆(牙合)的因素之一;前牙量及全牙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和小平导板联合矫治成人病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12例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双尖牙,下颌不拔牙,方丝弓技术联合小平导板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①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为3.11mm和1.72mm;②1-NA角减小26.53°;③1-1角减小21.79°;④覆牙合平均减少4mm,覆盖平均减少7.89mm。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低角覆盖较大的成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加用小平导板可有助于深覆牙合的改善及疗程的缩短。  相似文献   

15.
上颌单颌拔牙结合小平导板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和小平导板联合矫治成人病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12例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双尖牙,下颌不拔牙,方丝弓技术联合小平导板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①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为3.11 mm和1.72 mm;② 1-NA角减小26.53°; ③1-1角减小21.79°;④覆(牙合)平均减少4 mm,覆盖平均减少7.89 mm.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低角覆盖较大的成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加用小平导板可有助于深覆(牙合)的改善及疗程的缩短.  相似文献   

16.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弓和Ⅱ类牵引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矫治时机及矫治原则.方法 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10例,采用扩弓和牵引的方法矫治,比较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变化.结果 矢状方向上,下颌骨位置(SNB)前移,下颌磨牙位置(L6-Ptm)前移明显;垂直方向上,上下颌后牙齿槽骨高度(U6-PP,L6-MP)增大,尤以L6-MP增大明显;上下切牙明显唇倾,U1-L1明显减小.结论 青少年Ⅱ类2分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患者采用扩弓和Ⅱ类牵引矫治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和小平导板联合矫治成人病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12例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双尖牙,下颌不拔牙,方丝弓技术联合小平导板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①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为3.11 mm和1.72 mm;② 1-NA角减小26.53°; ③1-1角减小21.79°;④覆(牙合)平均减少4 mm,覆盖平均减少7.89 mm.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低角覆盖较大的成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加用小平导板可有助于深覆(牙合)的改善及疗程的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扩大上 /下颌牙弓和Ⅱ类牵引方法矫治成人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 ,观察并比较矫治前后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以及模型的变化。方法 :选取临床矫治的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成人病例 15例 ,矫治采用非拔牙矫治的扩大上 /下颌牙弓以及Ⅱ类牵引的方法 ,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的变化并比较。结果 :头影测量治疗前后上颌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变化不明显 ,下颌骨矢状方向SNB平均增加 2 .5° ,垂直方向下颌平面角平均增加了 2 .7° ,下前面高平均增加了 11.8mm ,上下切牙明显唇倾 ,下颌磨牙明显近移 ;模型测量治疗前后覆牙合明显减小 ,上下颌尖牙间、前磨牙间和上颌磨牙间宽度明显增加 ,下颌磨牙增加不明显。下颌尖牙和磨牙平均近移 4.1mm和 3 .6mm。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I类。结论 :成人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可以通过扩大上 /下颌牙弓和II类牵引方法矫治 ,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扩大上/下颌牙弓和Ⅱ类牵引方法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观察并比较矫治前后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以及模型的变化.方法: 选取临床矫治的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成人病例15 例,矫治采用非拔牙矫治的扩大上/下颌牙弓以及Ⅱ类牵引的方法,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的变化并比较.结果: 头影测量治疗前后上颌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变化不明显,下颌骨矢状方向SNB平均增加2.5°,垂直方向下颌平面角平均增加了2.7°,下前面高平均增加了11.8 mm,上下切牙明显唇倾,下颌磨牙明显近移;模型测量治疗前后覆(牙合)明显减小,上下颌尖牙间、前磨牙间和上颌磨牙间宽度明显增加,下颌磨牙增加不明显.下颌尖牙和磨牙平均近移4.1 mm和3.6 mm.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I类.结论: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可以通过扩大上/下颌牙弓和II类牵引方法矫治,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6):707-710
目的应用扩大上/下颌牙弓和Ⅱ类牵引方法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观察并比较矫治前后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以及模型的变化.方法 选取临床矫治的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成人病例15 例,矫治采用非拔牙矫治的扩大上/下颌牙弓以及Ⅱ类牵引的方法,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的变化并比较.结果 头影测量治疗前后上颌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变化不明显,下颌骨矢状方向SNB平均增加2.5°,垂直方向下颌平面角平均增加了2.7°,下前面高平均增加了11.8 mm,上下切牙明显唇倾,下颌磨牙明显近移;模型测量治疗前后覆(牙合)明显减小,上下颌尖牙间、前磨牙间和上颌磨牙间宽度明显增加,下颌磨牙增加不明显.下颌尖牙和磨牙平均近移4.1 mm和3.6 mm.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I类.结论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可以通过扩大上/下颌牙弓和II类牵引方法矫治,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