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了176例冠心病动态心电图特征。结果 在冠心病患者缺血性ST段下移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占72.5%,发生次数是有症状的2.6倍,缺血性ST段下移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上午6-10时为发作高峰,占全天总次数38.2%。夜间缺血持续时间与ST段下移的程度均比白天为重。结论 提示在冠心病诊断中,DCG是日常生活中发现冠心病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方法,要彻底改善冠心病的预后,应重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内的总缺血负荷的治疗,并结合缺血的昼夜分布规律调整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2.
任晓琳  杜培静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2,19(4):222+221-222,221
目前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判断冠心病的预后及临床疗效评价,都依赖于对动态心电图ST移位的精确定量分析进行诊断。因此在对HolteryST段分析时,对下列影响ST段记录及分析精确度的一些因素应予特别重视。一、影响ST段记录精确度的因素导联的选择三通道动态心电图记录仪CMv5导联对左室前壁引起的ST段下移较敏感,主要用于检测前壁心肌缺血;CSavf对下壁心肌缺血敏感性高,用于观察下壁心肌缺血。Holter检测对左室下壁的缺血性ST段改变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冠心病在Holter监测中ST段缺血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192例冠心病(CAD)康复疗养病人的Holter监测结果中选出记录到心肌缺血的103例,共1066阵次ST段缺血性下移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67例(65%),伴典型心绞痛者11例(10.6%).心肌缺血发作的快频率依赖者66例(64%).昼夜发作规律为0-9Am发生率最高.结论 冠心痛缺血发作以无痛性缺血,快频率依赖者多见,且多发于深夜及凌晨.  相似文献   

4.
盛红梅 《医学信息》2018,(12):148-150
目的 观察心经、心包经原络配穴法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老年病科、心内科收治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经、心包经原络配穴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ST段压低次数及ST段压低持续总时间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T段压低次数及ST段压低持续总时间均优于治疗前,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及ST段压低持续总时间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经、心包经原络配穴法为主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确切,可改善心电图缺血ST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来我院治疗的80例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对他们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交替服用.连续治疗8周,观察疗效.结果 动态心电监测发现80例患者中共有230次缺血性发作,平均8次,ST段改变幅度0.1-0.4mV;缺血发作时,患者伴随有典型心绞痛者8例,伴有胸闷者24例,无典型症状者48例,占总例数的60%;当心肌发生缺血时,心率加快的占75.8%,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3.1%,其中又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约占87.3%.观察组心绞痛改善和心电图改变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olter监测是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初筛诊断的有效方法.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补中益气丸交替使用对于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8例,性别不限,年龄40~82岁。根据护理人员抽签法分为动态心电图组和常规心电图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ST段压低幅度、心率和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组患者ST段压低幅度和心率明显低于常规心电图组(P<0.05)。动态心电图组检出率为95.5%(42/44例),常规心电图组为79.5%(35/4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临床上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20例符合无症状性冠心病的患者分成2组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心电图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结论 动态心电图轻巧方便可对患者进行24~48h的心电变化检测,特别是对临床上无症状心肌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52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发病规律。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准确率为98.1%,常规心电图为8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21,P=0.019)。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期前收缩、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心肌缺血发作在日间06:00~12:00发生阵次最多。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ST段、QTc间期对冠心病(CHD)患者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高度怀疑CHD心肌缺血患者250例,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分析ST段、QTc间期的诊断效能,同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上述参数的预测价值.结果:250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显示182例存在心肌缺血,68例...  相似文献   

10.
对120例冠心病(CAD)并有发作性心肌缺血者的24小时Hoter(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共检出缺血发作816阵次;其中81.5%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24小时内以6~12时发作最多,占50.3%;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组和心绞痛(AP)组SMI分别占发作性心肌缺血阵次数为86.3%和68.8%。提示SMI在CAD相当常见且占阵发性心肌缺血的大部分,同时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为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对目前惯用的服药方法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缺血性ST下移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在2005年3月~2006年8月期间对17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以观察其对缺血性ST段下移的变化情况及对血脂的影响,现报导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7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诊断符合文献标准,其中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59.03±4.2)岁,治疗前后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S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心血管科室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以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常规心电图检查完成后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12导动态心电记录仪对病人进行24h心电变化连续监测。将所有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记录在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阳性率为66.67%,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3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种心电图中,房性心律失常(二、三联律及成对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12导联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早发及二、三联律)、房性心律失常(早发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的诊断中检出率更高,临床使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人动态心电图连续检测24小时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变化.方法分析了200例动态心电图,分为冠心病组112例和非冠心病组88例,对两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表现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房性心动过速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冠组高于非冠组p<0.01,且冠心病患者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结论冠心病人应定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观察心肌缺血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七总皂甙治疗心脏X综合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郦娜  于戈群 《微循环学杂志》2009,19(3):43-44,46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PNS)治疗心脏X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X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另加三七总皂甙注射液400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每日1次,均3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胸痛发作次数、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总时间、动态心电图ST段缺血型压低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每周胸痛发作次数、心电图运动平板时间及动态心电图ST段缺血型压低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是治疗心脏X综合症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人动态心电图连续检测 2 4小时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变化 .方法 分析了 2 0 0例动态心电图 ,分为冠心病组 112例和非冠心病组 88例 ,对两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表现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房性心动过速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p <0 .0 5) ,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冠组高于非冠组p <0 .0 1,且冠心病患者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结论 冠心病人应定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对观察心肌缺血程度 ,预后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由于无临床症状,不易引起病人的注意,估计发病情况较困难,有很大的潜在危险。因此采用相应检查方法,提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有重要的预后意义。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提供心肌缺血(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的信息,对估价心肌总缺血负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 2 5 2例 ,对照组 80例健康人。多巴酚丁胺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 ,持续观察并录像记录室壁运动 ,记录心电图 ,检测血压和心率。试验阳性标准 :出现新的室壁运动的异常或原有室壁运动异常加重 ,心电图ST段缺血型下移 0 .2mv ,典型心绞痛发作。结果 敏感性95 % ,特异性 10 0 %。  相似文献   

18.
ST段水平延长在冠心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在欧美等国家是最主要的早死原因。在我国发病率也很高,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人们迫切希望对该病作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冠状动脉造影术由于检查费用昂贵、技术条件及仪器设备要求较高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用心电图来诊断冠心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常规心电图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判定心肌缺血已得到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在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高血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单纯性高血压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性别不限,年龄37~65岁,均给予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动态血压水平与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白昼和夜间心率水平高于对照组[(78±5)次/min比(75±6)次/min,(69±6)次/min比(65±5)次/min,P均0.05];观察组白昼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白昼、夜间的ST段下移水平、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阈变异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态血压和心电图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同步监测能够观察血压、心率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20.
ST段改变是临床心电图中最常见的异常现象之一,自1903年荷兰生理学家Einthoven将其应用于临床至今,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已走过100多年光辉历程。心电图在我国已极为普及,从事心电图的专业技术已逾十几万人。由于ST段的改变是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最基本、最重要的诊断指标,因而难免有部分医生滥用、误用的情况。在不少医生的观念中,只要心电图出现了ST段改变的改变,就动辄给患者扣上“冠心病”的帽子,使不少并非冠心病的患者无辜地长期服用抗心肌缺血药物,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生理痛苦和经济损失。因此曾有专家警告“冠心病”一半是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