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经食道心房调搏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食道心房调搏 (TEAP)对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 1例行射频消融术 (RFCA)患者术前TEAP诱发或终止SVT的心电图情况。起搏方式为S1 S1 分级递增刺激和S1 S2 程序早搏刺激。个别患者加发S3或S4 刺激。记录诱发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诊断 ,并与RFCA时心内电生理检查 (EPS)相应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TEAP诱发SVT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与心内EPS结果的相应指标均呈正相关 (P <0 0 1) ,其对SVT的诊断符合率达 95 1%。患者发生的SVT均能经TEAP终止。结论 :TEAP对SVT的确认 ,旁道的定位 ,旁道与双径路的鉴别都有一定的价值 ,是RFCA必要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4.
5.
我院2005年5月至11月运用贵州欣康药械有限公司生产的MCS—Ⅲ型多功能心脏生理程控刺激仪行经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22例。其中作窦房结功能测定1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检测7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8.6岁。结果窦房结功能异常10例(66.7%),双结病变2例(13.3%),无异常3例(20%)。房室结双径路4例(57.1%).隐匿性预激1例(14.3%),2例未诱出(28.6%),现将检查方法及其结果简要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食道程控心房调搏诊断隐性Kent氏束预激综合征10例。分析隐性Kent氏束预激综合征在心电图上不显示波的几种原因,如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和分道传导速度的关系,旁道存在“决平衡阻力”等。探讨了心房调搏诊断隐性Kent氏束预激综合征的价值。提出旁道不应期如小于270ms,一旦发生心律失常,有导致室颤的危险,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易于推广,是一种临床实用的电生理技术。本文就7个方面论述了 TEAP 的临床应用范围。并通过总结临床经验及复习文献,初步评价了各项应用的临床实用价值,以便在临床上更有效更适当地运用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8.
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研究PSVT 25例,其中有17例(68%)为折返性PSVT。25例中示电生理学异常者为wpw综合征11例(其中4例常规ECG无WPW表现)房室结双通道7例,SSS1例。经食道心房调搏的付反应为室性心律失常(3%)和局部疼痛。疼痛与阈电压有关,增加刺激波宽,或尽可能使导管电极靠近心房,可降低阈电压,减少疼痛。  相似文献   

9.
经食道程控心房调搏诊断隐性Kent氏束预激综合征10例。分析隐性Kent氏束预激综合征在心电图上不显示δ波的几种原因,如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和旁道传导速度的关系,旁道存在“失平衡阻力”等。探讨了心房调搏诊断隐性Kent氏束预激综合征的价值。提出旁道不应期如小于270ms,一旦发生心律失常,有导致室颤的危险,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食道心房调搏作为心脏电生理检查广泛用于临床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院自1989年~1994年开展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用于窦房结功能测定、阵发性室上速(PSVT)的诱发及中止、诊断隐匿性预激、预激综合征(WPW)旁路不应期的测定,以及心脏负荷试验诱发心绞痛或缺血性ST-T改变。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 2 0 0 1年 7月份开展食道心房调搏以来 ,已成功检查了 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本组病例共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7~ 45岁 (平均 40岁 ) ,6例临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例为病窦综合症 ,2例为预激综合症 ,都采用DF -5A食道电生理刺激仪进行检查。1  检查前准备1 1 检查前二天起停用治疗或导致心律失常的药物 (如洋地黄、心律平等 ) ;1 2 检查前空腹及排空小便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1 3 刺激仪充电 ,心电图机接上地线 ;1 4 心电监护仪 ,除颤机待用状态 ;1 5 食道电极导管用 75 %酒精浸泡 2 0~ 3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食道调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7例患者进行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对1例心脏停搏患者施行食道左心室起搏。结果:108例中有78例异常。其中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致窦缓28例,预激综合征及预激综合征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8例,房内折返搏动13例,心脏负荷试验阳性3例,心脏停搏1例,其他15例。结论:经食管心脏起搏技术是一有效简便的电生理检查方法,还能有效地中止折返型室上性心动过速,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安放食道电极是食道心房调搏的关键操作技术。以往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电极刺激咽喉及反复调整导管位置使病人恶性呕吐反射剧烈,病人常拒绝检查。操作经常因此终止、失败。本院自1998年以来改进食道调搏操作方法,使检查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学(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 TEAP)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无创性心脏电生理刺激新技术,其具有安全、可靠、简单、有效的特点。我院于1996年1月-2005年1月对208例患者进行了食道调搏电生理检查及诊疗,现将临床应用中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在临床电生理检查中已渐普及。其方法简便易行,在预激综合症(WPW)的初步电生理检查中的价值已被公认,我们应用TEAP在临床检测WPW,就其典型病例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4例,均无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依据,检查前三天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按常规从鼻腔插入4极电极导管并定位,采用心房早搏刺激程控扫描或连续起搏法,起搏输出电压为2倍舒张期阈值,脉宽10ms。记录V1或V1、V3、V5同步记录。  相似文献   

16.
经食道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经食道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测冠心病100例及正常对照组98例。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检测冠心阳性率为74%,其特异性86.7%,敏感性74%,阳性预测价值80.3%。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表明本法检测冠心病也有重要价值;并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对年老体弱多病、肢残不能任做运行负荷试验者也可采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正> 经食道心房调搏是诊断和治疗某些心脏疾病的一种无创性电生理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易行。我们自1983年发展此项检查,为探其讨临床价值,现就其中40例分析如下: 一、病例选择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0岁,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或阵发性窦缓30例;阵发性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交界区节律2例;冠心病2例。二、起搏器和刺激导管电极FD-1型多功能心脏程序刺激仪;国产7F双极食道导管电极;输出电压25~33V脉宽10ms;导管电极深度32~41cm;心电示波记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7例进行经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行窦房结功能检查中81.5%患者(22例)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18.5%(5例)患者为窦房结功能低下。1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食道调搏超速抑制法治疗均终止发作。结论: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具有无创、安全、简便、有效的特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敬文  吴明 《海南医学》2008,19(11):40-40
目的 了解病窦综合征患者在非心脏手术中食道心房调搏的疗效.方法 选择123例住院患者,男81例,女42例;年龄16~72岁;其中,下腹部肿瘤62例、肺部肿瘤37例、肾结石12例、外伤骨折12例:住院后常规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住院后均行食道心房调搏检查.结果 132例患者行食道心房调搏检查,测房室传导时间正常;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延长2060-2800ms,用阿托品2mg静脉推注后不能改善.手术当天均放置食道心房电极,并确定能正常起搏,术中出现窦性停搏19例.所有患者均在食道心房电极起搏保护下完成手术,术后停止起搏,患者未因心动过缓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病窦综合征患者在非心脏手术中,食道心房调搏能起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操作简单,在基层医院均能开展,但是否能代替心内起搏,目前未做对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食道调搏方法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各型电生理特征,达到既诊断又治疗的目的。方法:2005年1月~2011年4月收治反复发作住院的5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全部用食道调搏终止发作。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8例(70.4%),占首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8例(14.8%),居第2位,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ART)及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各4例,各占7.4%,较少见。结论:食道调搏方法无创伤、复律快、无药物毒副作用,尚可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是基层医院治疗、教学和研究心脏电生理简便、安全的方法,值得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