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与术后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定期检测98例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分析其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结果 PC在术后升高〉100%的为A组,共45例,占45.9%,愈合时间为(37±5)d;升高50%~100%的为B组,共35例,占35.7%,愈合时间为(27±4)d;升高〈50%的为C组,共18例,占18.4%,愈合时间为(30±4)d。A组愈合时间长于B组、C组(P〈0.05);术后3次检测,A组PC、PCT比B组、C组显著升高(P〈0.01);术后前2次检测,3组MPV、PDW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3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骨折患者受伤后血小板相关参数均不同程度的反应性变化,血小板升高程度与愈合时间有相关性,提示血小板在骨折伤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志禄  杨利 《武警医学》1995,6(3):145-146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126例治疗体会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李志禄,杨利(乐山614000)我院自1984年以来,应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126例,其中髓内针75例,钢板5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6例,男性95例,女性31例;...  相似文献   

3.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恒华  张伯勋 《航空军医》2004,32(4):179-182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 ,占跗骨骨折的6 0 %~ 6 5 % ,占所有骨折的 2 % [1,2 ] 。跟骨骨折以青壮年者多 ,在伞兵、舰艇兵作战训练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病残率较高 ,飞行人员常有因体育运动致伤者。目前采用手术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患者的报道逐渐增多 ,出现术后并发症 ,如切口裂开、感染、螺钉松动、跟骨畸形愈合和神经损伤也随之增加[1 6 ] 。故建立统一、科学的跟骨骨折分型 ,改进手术方法 ,减少病残率 ,分析预后和并发症的原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分类方法跟骨骨折分类方法较多 ,笔者仅讨论目前应用较多的 ,依据X线片的Essex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OTA/AO分型的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特点,并结合现有理论和“杠杆-支点重建”理论对不同分型并发症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2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 1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64例;年龄21 ~ 89岁[61(5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9例临床资料,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骨折内固定术组39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50例。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骨折内固定术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骨折内固定术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预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近3年来,我院收治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者68例,其中行2次以上手术者19例,3次以上者4例。疗效满意,现将本组骨不连原因分析及再次手术疗效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7.
骨折内固定术后至感染发生的间隔时间长短不同,通常分为早期感染(≤2周)、延迟感染(2~10周)和晚期感染(≥10周),但在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骨折内固定术后超过1年,甚至长达30年才会出现骨感染,其发生时间远远超出了晚期感染定义的时限(10周),目前也尚无关于超长时限发生骨感染的报道。为此,笔者将骨折内固定术后超过1年而...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Singh指数评价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后疗效。方法选取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因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58例,按照Singh指数随机分成非骨质疏松组(A组)28例和骨质疏松组(B组)30例,均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并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骨折不愈合5例,其中,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总体成功率为82.1%(23/28);B组术中内固定失败并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例,术后骨折不愈合8例,其中,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总体成功率为60.0%(12/30),两组总体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ngh指数法是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骨密度测定方法,可用于评价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3岁,空中客车A-320飞机驾驶员,总飞行时间1300h。2004年6月22日踢足球时右小腿外伤,当时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诊断为:右小腿胫腓骨骨折(胫腓骨中下1/3处骨折)。当即行右胫腓骨切开复位,胫骨、腓骨钛板内固定术。术后抗炎对症支持疗法,复查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好,内固定物位置良好出院,共住院15d。出院后航医嘱:注意患肢功能锻炼、补钙、局部远红外线灯理疗(每日两次)。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线模糊,提示有大量骨痂形成。患者无不适主述、无肢体缩短、旋转畸形,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术后7月余,体检诊断:右胫腓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内固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原因分析及其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椎内同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的原因及其诊治。方法 对我院9年来行胸腰椎内固定术的9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术后并发脊髓硬膜外血肿,并通过再次行血肿清除减压术得到证实。针对初次手术、术后阶段、再次血肿清除术以及继发的神经症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初次手术后出现的首发症状均是神经症状的加重,只有1例表现为术后的剧烈疼痛。术后神经症状加重至行血肿清除术的时间平均28.8h。从最初的临床表现异常到血肿清除术的时间为2~14h,平均6h。5例患者血肿清除术后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尽管胸腰椎内固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相对少见,但其后果严重。一旦发现神经症状较术后加再,应及早手术。凝血功能障碍、多节段手术、脊柱翻修术后局部瘢痕化严重是产生血肿的重要危险因素,术者应在手术中彻底止血,并详尽了解所用的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锁骨骨折不同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79例。结果79例随访0.5~4年,钢板断裂1例,余均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锁骨干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有优点.术者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Ⅱ型、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24例Ⅱ型、Ⅲ型Pilon骨折.根据Rüedi-Allgower分型,Ⅱ型11例,Ⅲ型13例.开放性骨折8例,其中有7例急诊即行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术,1例急诊清创跟骨牵引,20天后Ⅱ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闭合性骨折16例均于伤后4~15天(平均9.25天)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有步骤地进行主动 被动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有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5.7个月.按Burwell-Charnley(1965)放射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11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87.5%.按Tometta等(1993)评价标准评价:优9例,良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 Pilon骨折是踝部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我们主张适度延期手术,手术入路、固定方法应个体化决定,同时要注意微创操作原则,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有步骤地进行主动 被动踝关节功能锻炼,使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胸椎骨折同期行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09年2月采用分期内固定术治疗的创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胸椎骨折(均为爆裂性骨折、SCI)患者35例,2009年3月~2013年5月采用同期内固定术治疗此类患者3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同期内固定组平均麻醉时间、住院日、住院费用、疼痛评分、哌替啶用量、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分期内固定组(P<0.05).结论 同期行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胸椎骨折优于分期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方法。方法在内窥镜下对22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进行骨折复位,经皮穿刺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结果22例均恢复良好的面部外形,骨折愈合好,21例下颌运动正常,20例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内窥镜下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有效,无并发症发生,适用于下颌骨髁突颈及颈下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和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后Ⅰ期行THR的临床效果,探讨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2001年4月-2007年4月因移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后接受THR的老年患者16例(研究组)和因移位股骨颈骨折接受Ⅰ期THR的老年患者20例(对照组)全部进行了随访.其中研究组男7例,女9例;年龄50~85岁,平均66.5岁.随访时间24~96个月,平均58.25个月.对照组男6例,女14例;年龄51~83岁,平均68.1岁.随访时间24~70个月,平均49.50个月.36例患者伤前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并有正常的户外活动.比较分析两组行THR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THR术后随访时的患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卡氏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研究组THR手术时间(115.66±34.3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91.25 ±15.80)min(P<0.05);研究组THR术中出血量(546.86 ± 377.04)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20.00 ± 155.94)ml(P<0.05);研究组THR术后随访时Harris评分(87.25 ± 7.53)分,卡氏生活质量评分(95.00 ± 5.16)分,对照组THR术后随访时Harris评分(90.20 ± 5.46)分,卡氏生活质量评分(96.00±0.73)分(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感染和翻修,各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 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后的THR手术风险高于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后Ⅰ期的THR.THR是治疗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07年1月- 2011年1月收治的184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DHS组(99例)、锁定钢板组(19例)、髓内固定组(25例)和关节置换组(41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0例,女104例,年龄60~99岁[(72.4±3.9)岁].骨折类型按改良Evans分型:ⅠA型20例,ⅠB型21例,Ⅱ型75例,Ⅲ型68例.比较四组患者术前情况、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 结果 患者术后获得7 ~ 22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内科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有限负重时间关节置换组较其他三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13%),其中DHS组11例,锁定钢板组6例,髓内固定系统组5例,关节置换组2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不稳定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骨折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术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首选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17.
对23例胫骨干骨折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采用闭合穿针、普通髓内钉治疗,随访20例,骨折均完全愈合。作者认为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处血循环。  相似文献   

18.
感染是骨科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能有效地治疗,则会延长疗程,增加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本文介绍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期,及各期感染发生原因和相关诊断依据,并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介绍。  相似文献   

19.
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方法 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设计微创手术入路,经皮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49-92岁,平均68.5岁。结果 切口长度平均5.2cm;出血量平均48.4ml;手术时间平均38min;临床愈合时间58-82d,平均67.5d,未出现切口血肿及感染,除1例髋关节外旋轻度受限外,其余26例髋关节功能均正常,X线评价:1例转子上移0.8cm;均未见骨折,手术简便快速,创伤少,固定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极少,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较新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微创手术内固定器械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0.
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24例,经清创缝合,取出内固定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负压封闭引流(VSD),植入抗生素骨水泥,皮瓣或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等治疗,创面愈合18例,复发5例,截肢1例;保留内固定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