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切除原发瘤和肝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从1981年5月至200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3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同期手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43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中位年龄52岁,手术持续中位时间180min。共30例术中输血,中位输血量800ml。术后总住院时间10—50d,中位时间15d。并发症发生率18.6%(8/43),手术死亡率2.3%(1/43)。全组总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5年生存率19.1%。R0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48个月,5年生存率33.8%;非R0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5年生存率7.6%。两组的生存时间经LogRank检验差异明显,P=0.002。结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保证。对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应争取同期手术,并争取R0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与肝转移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的50例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其中25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及肝转移灶切除术(腹腔镜组),另25例在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1、2、3年生存率。 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完全腹腔镜治疗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疗效相同,同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程度对结肠癌根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年余符合筛选标准的82例行结肠癌根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分组,N0组(0个)36例,N1组(1~3个)31例,N2组(≥4个)15例。比较各组术后3年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不同浸润深度和N1~N4站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N0组,N1组,N2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7.7%,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0组及N1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肠癌浸润深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也逐渐升高,且N1站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余站淋巴结转移率。结论: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与结肠癌患者预后有关,前者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与分期切除的近期和远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的64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者20例(同期切除组),分期切除者44例(分期切除组)。结果同期切除组Clavien-Dindo 1、2和3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和15.0%(3/20),分期切除组分别为13.6%(6/44)、13.6%(6/44)和22.7%(1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切除组1、2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0%、59.6%和37.2%,分期切除组分别为90.9%、68.2%和47.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6月和7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原发灶淋巴结阳性(P=0.020)和肝切除术前CEA水平大于20μg/L(P=0.017)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后有机会接受根治性局部治疗联合化疗则是一项保护性因素(P=0.001);而手术时机(同期或分期切除)与患者总体生存无关(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选择同期或分期切除并不影响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伴肝转移大肠癌的原发灶与肝转移灶、无肝转移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肠管黏膜组织中CEA的表达,比较CEA在上述4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表达强度的差异。 结果:伴肝转移大肠癌的原发灶、肝转移灶、无肝转移大肠癌组织中C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22%、100%、91.67%,均高于正常肠管黏膜组织(19.44%)(均P<0.05)。4种组织之间的CEA表达强度依次为:肝转移灶>伴肝转移大肠癌原发灶>无肝转移大肠癌组织>正常肠管黏膜(均P<0.05)。 结论:大肠癌组织中CEA表达水平可能与其肝转移密切相关;CEA的高表达可能预示大肠癌的肝转移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7.
MCP对结肠癌肝转移的galectin-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galectin-3在小鼠结肠癌肝转移中的表达及MCP对其抑制的作用。方法:7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浓度MCP组,中浓度MCP组,高浓度MCP组。阳性对照组和各MCP治疗组小鼠经脾脏下极包膜注入CT-26结肠癌细胞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MCP加入饮用水中,各处理组的浓度分别为0 mg/mL, 0.01 mg/mL,0.025 mg/mL和0.05 mg/mL。3周后观察各组小鼠肝转移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galectin-3浓度; 制作肝转移瘤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转移瘤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结果:(1)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脾脏原发瘤体积中位数分别为1.51cm3,0.93 cm3,0.77 cm3和0.70 cm3。高浓度MCP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肝转移率依次为100%,80%,73.3%和60%。高浓度MCP组肝转移灶数目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3)阳性对照组和各治疗组血清galectin-3浓度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均为P<0.01); 阳性对照组与各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肝转移瘤组织中galectin-3表达相互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alectin-3在结肠癌肝转移中呈高水平表达; MCP能明显抑制结肠癌的肝转移。  相似文献   

8.
探讨同期手术和分期手术对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的影响.201 3年8月至201 8年3月收治的49例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患者同时接受结肠癌根治术及肝转移病灶切除术(同期组),23例患者先行结肠癌根治术、二期接受肝转移病灶切除术(分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同期组3年期生存率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瘤并肝转移的诊断、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回顾1例肝转移性胰高血糖素瘤患者2次入院临床资料,结合患者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后病史,分析该病治疗的方式选择和预后。结果:该例肝转移性胰高血糖素瘤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明确诊断后,行超声刀肝右后叶切除+肝左叶肿瘤局部切除+胆囊切除术后好转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恢复良好。结论:胰高血糖素瘤术后可并发肝转移,手术治疗为有效手段,预后较好,必要时可行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同期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肝肠同期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99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剔除2例行原位肝移植患者后,同期肝切除组41例(A组),对肝转移瘤行姑息外科治疗组56例(B组),即转移瘤未能完全经手术切除者,A、B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转移瘤数目(x^2=40.41,P<0.05)、肝转移瘤分布(x^2=11.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9个月、17.1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4%、0,其中A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9.5个月,1、3、5年生存率为93%、44%和14%。结论同期肝切除能为部分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提供治愈机会,对于合适的患者应力争行同期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R-124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qRT-PCR检测miR-124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慢病毒载体转染技术上调miR-124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后,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用不同miR-124表达水平的结肠癌细胞对裸鼠尾静脉注射后观察肺转移及生存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24的潜在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以及体外、体内实验进行鉴定和验证。结果:miR-124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均P0.05)。miR-124表达水平随着结肠癌细胞恶性度的增加而降低,上调miR-124的表达后,结肠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裸鼠的肺转移明显抑制、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均P0.05)。ITGB1是miR-124的潜在靶基因,下调结肠癌细胞ITGB1表达后,其作用与上调miR-124表达相一致。结肠癌组织中,miR-124与ITGB1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936,P=0.002)。结论:在结肠癌中miR-124表达下调,其靶基因ITGB1表达相应增加,从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再次肝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再次肝切除术和6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内科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再手术组和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51.1%,27.9%和65.7%,20.6%,3.0%(P<0.05或P<0.01).再次肝切除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6%.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脏复发转移灶个数,切缘情况,CEA,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有肝脏复发转移灶个数和肿瘤大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再次肝切除术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是安全的治疗方案,肿瘤负荷较小(癌直径<5 cm和转移灶<3个)的患者预后较好;再次手术可以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sAg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联合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采用胃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手术的胃癌肝转移患者31例的5年系统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再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完成系统随访29例,随访率93.5%.该29例患者中,3例生存无复发,另26例均死于术后复发和转移.全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1%,22.4%,12.1%,HBsAg阳性患者(14例)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4%,18.7%,8.9%,而HBsAg阴性患者(17例)分别为69.3%,27.9%,15.7%; HBsAg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状态优于HBsAg阳性患者(x2=2.119,P=0.0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阳性患者术后死亡的风险是HBsAg阴性患者的1.670倍,此外,肝转移灶的大小、胃癌的手术类型也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2.121,95%CI=1.864-2.378; RR=2.296, 95%CI=2.001-2.591).结论:HBsAg是胃癌肝转移联合切除术后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实施此类手术时应考虑HBsAg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后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对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及是否术后进行综合治疗等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和原发肿瘤分化程度是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及早发现并进行根治切除以及加强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肝硬化巨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和2015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ALPPS治疗的2例合并肝硬化的右肝巨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随访资料评价疗效。结果:2例患者第一步手术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和左右半肝原位劈离,第一步手术后2例患者的剩余肝体积均迅速增大,患者1术后6 d,剩余肝体积达到704.8 m L,占标准肝体积的60.3%;患者2术后11 d,剩余肝体积达到771.3 m L,占标准肝体积的63.6%。2例患者第二步手术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第一步手术时间分别为240 min和210 min,术中出血均为600 m L;第二步手术时间为300 min和325 min,术中出血为1000 m L和800 m L。围手术期无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新发肝内外转移。结论:ALPPS治疗肝硬化巨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6月行CME和中央血管高位结扎(CVL)的34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UICC病理分期:Ⅰ期4例,Ⅱ期14例,Ⅲ期16例.中位淋巴结清扫数18枚,Ⅲ期患者中18.8% (3/16)的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阳性.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无术中副损伤.手术时间2.5~3.5(中位数2.75)h,术中出血量80~200(中位数110)mL,术后排气时间3~5(中位数4)d,排便时间4~6(中位数5)d,术后住院时间11~20(中位数14)d.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乳糜漏1例,无吻合口瘘发生,近期无肠梗阻发生.34例患者获6个月至2年的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1例术后16个月发现肝转移,3个月后死亡.结论:结肠癌患者行CME联合CVL安全、可行,短期效果良好,CME联合CVL有可能成为一种标准化的结肠癌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HALS)行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住院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HALS组(21例),传统腹腔镜(LS)组(25例)和常规开腹组(24例),对其临床资料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ALS组21例全部完成HALS,LS组23例完成LS,2例中转开腹,但两组中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LS组较LS组平均手术时间短(153.9 min vs.171.7 min)(P=0.011)。HALS组与LS组相比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日、总费用、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开腹组比较,HALS组手术时间有所增加(153.9 min vs.131.8 min)(P=0.002),但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两组清除淋巴结数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ALS结肠癌根治术同样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靶向抑制人生长激素受体(hGHR)联合5-FU对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的影响。
方法:建立人结肠癌细胞SW480 BALB/c小鼠肝转移模型,并针对hGHR基因靶点构建siRNA干扰质粒,将荷瘤小鼠随机分成6个不同处理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质粒组、生长激素(GH)组、5-氟尿嘧啶(5-FU)组、5-FU+质粒组、5-FU+质粒+GH组,观察各组肿瘤的肝转移情况。
结果:各组小鼠均有肝转移瘤形成,质粒组肝转移瘤数较生理盐水及GH组明显减少(2.67±1.37 vs. 10.17±1.94,10.50±1.38)(P<0.05);干扰质粒与5-FU联用后肝转移瘤数略低于两者单独使用(2.33±1.03 vs. 3.17±0.98,2.67±1.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FU+质粒的基础上加用GH并不增加肝转移瘤的发生(P>0.05),但能改善小鼠由GHR抑制和化疗药物的毒性引起的体质量降低(P<0.05)。
结论:siRNA靶向抑制hGHR可降低小鼠中人结肠癌细胞SW480肝转移的发生,GHR在肿瘤转移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