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云南不同区域的7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2%贫困生的自我和偕得分较高,他们的自我和谐总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灵活性、刻板性均比非贫困生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总体水平低于非贫困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高于非贫困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交往焦虑的特点和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和谐上得分低于女生(P<0.01),研究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得分低于本科生(P<0.01),理科生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文科生(P<0.05);高自我和谐组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低自我和谐组(P<0.05);从总体上看,社交焦虑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总体的自我和谐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之间均存在相关,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92-1894
探明高校贫困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随机选取的江西省某高校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各1 000名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15.42%,10.54%x2=9.91,P<0.0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弹性量表的组织风格、社交能力、社会资源等维度上的得分与非贫困生大学生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1,1.87,0.62,P值均>0.05),但在自我效能、家庭凝聚力及心理弹性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t值分别为2.64,4.10,2.06,P值均<0.01).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但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总分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贫困大学生具有较高自杀意念,但也有较好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训练可能有助于达到对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贫困大学生幸福感和满意度的现状,分析幸福感与满意度关系并找出主要影响满意度的幸福感因子,有针对性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七年制2009—2006级259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贫困大学生在校学习人际交往维度上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P<0.01),在恋爱维度上,贫困大学生得分低于普通大学生(P<0.01),女贫困生的自我意识、家庭环境休闲活动上都低于普通大学生(P<0.01),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满意主观满意及满意度总分都低于普通大学生(P<0.01),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各因子除了人际交往与主观满意度不相关外,其他都与客观满意、主观满意及满意度总分有正相关关系。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与满意度正相关,幸福感的自我意识、学校学习、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是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某医科大学贫困生社交回避和苦恼心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贫困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方面的心理特点,为促进医科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国内修订版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某综合大学医学部1~3年级的9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的社交回避、苦恼项目得分及SAD总得分分别为(5.44±3.43)、(5.76±3.47)和(11.20±6.29),非贫困生各项得分分别为(4.96±3.09)、(4.99±3.24)和(9.95±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贫困大学生在社交上有明显的回避倾向,社交苦恼感受也高于非贫困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青海省西宁市的60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集体测查.结果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P<0.01);PHI因子分在抑郁、焦虑、脱离现实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P<0.01);贫困大学生EPQ测评结果同非贫困生比较结果显示,在神经质、精神质和自我掩饰3个人格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低于非贫困生,其人格特征等因素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207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测试.结果 女性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高于男性(P<0.05),而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得分低于男性(P<0.05);非独生子女的自我灵活性高于独生子女,和谐总分则低于独生子女(P<0.05);自我和谐总分及各因子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不同程度的相关(P<0.01);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一致、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存在亲密度类型和适应性类型的差异.结论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不同亲密度类型和适应性类型家庭的大学生存在自我和谐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和特点,为维护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对新疆8所本科高校的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应激的各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值均0.01)。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在家庭和生活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值均0.05),在学习、发展、社交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6.06%的贫困生认为影响心理健康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家庭成员患重病,53.21%贫困生认为是家庭经济困难,分别位居第1和第2位。而49.25%和43.87%非贫困生分别认为家庭成员患重病和家庭经济困难是影响心理健康较为重要的因素,位居第4和第7位。结论新疆地区贫困生面临较高的心理应激,来自经济、家庭和生活方面的应激源仍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应激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父亲依恋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父亲依恋问卷对重庆市371名大学生进行父亲依恋水平的调查。结果当前大学生的父亲依恋在6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中值3;女生在依赖、支持维度上得分高于男生,在独立维度上得分低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父母生活和与父亲生活学生在依赖、沟通上的得分高于与母亲生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父母一起生活学生的沟通得分高于单亲家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学生的独立、牵挂得分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贫困学生的依赖、沟通、支持得分高于贫困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及是否独生子女间在各维度上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父亲依恋的程度较高;男生更独立,而女生更依赖父亲;家庭结构对父亲依恋有重要影响;农村大学生更独立,更牵挂父亲;非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父亲依恋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大学生母亲依恋状况.方法 应用大学生母亲依恋问卷,对重庆市3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大学生在信赖、求助、独立维度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信赖、求助、交流与独立维度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交流与分歧维度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母亲依恋状况与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有关,需针对不同的大学生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曾天德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09-1011
目的 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接纳问卷(SAQ)、应对方式问卷(CSQ)对高校贫困生154名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生SCL-90各因子分和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维度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SAQ总分及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和指向性应付方式维度得分均低于非贫困生.SCL-90因子分与SAQ总分及自我接纳因子和PO-CS分呈显著负相关(r=-0.243 9~-0.536 5,P<0.01),与自我评价因子呈负相关(r=-0.201 6~-0.390 1,P<0.05),与AP-CS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5 8~0.536 5,P<0.01).结论 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师范类大学生与中师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352名师范类大学生和183名中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样本中25.8%的师范类大学生和27.9%的中师生处在高分组;师范类大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性因子和自我灵活性因子上的得分略低于全国常模,在自我刻板性因子上几乎没有差别;中师生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不同程度高于全国常模;师范类大学生与中师生在自我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三个维度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自我和谐总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师范类大学生与中师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师范类大学生和中师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13.
探索贫困和非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329名贫困大学生和2 33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连续3 a的追踪调查.结果 在纵向数据上,贫困生3a在自责、求助和幻想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非贫困生3 a在除合理化外CSQ的5个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共同趋势是解决问题和求助得分逐年增加,自责、幻想和退避得分逐年减少;在横向对比上,贫困和非贫困生在解决问题(3 a)、求助(第3年)和退避(第2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贫困生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上得分较高,在退避上得分较低.在性别变量上,男、女贫困生入校3 a CSQ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非贫困男、女生3 a则在除合理化外CSQ的5个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贫困和非贫困大学生入校后,应对方式逐渐成熟,但贫困生的应对方式相比非贫困生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交往焦虑的特点和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和谐上得分低于女生(P〈0.01),研究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得分低于本科生(P〈0.01),理科生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文科生(P〈0.05);高自我和谐组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低自我和谐组(P〈0.05);从总体上看,社交焦虑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总体的自我和谐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之间均存在相关,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做好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尊量表(SES)等对146名贫困生和483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1)男、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各项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在状态焦虑项目上得分低于男生(P0.05)。(2)不同经济状况女大学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3项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女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得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非贫困女大学生(P0.05),而贫困女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得分高于非贫困女大学生(P0.05)。城乡女大学生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状态焦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社会支持的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状态焦虑等各项的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社会支持组的女大学生各项的得分均优于低社会支持组。(4)分别以女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社会支持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社会支持与状态焦虑呈负相关(P=0.000)[结论]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对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非贫困生之间的差异,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大专院校9所,对708名贫困大学生和380名非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业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和情感指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艺术〉工科〉理科〉文科;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贫困生在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贫困生的均值都低于非贫困生。结论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专业、年级、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静 《中国校医》2011,25(11):807-809
目的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特征,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1 7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得分较高(M=258.03);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我概念总分、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概念、自我行动、自我批评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行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我概念总分和各因子分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科大学生除自我满意因子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存在自身特点,应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了解心理情景剧的团体辅导促进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资本水平的提升效果,为大学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通过访谈、自愿报名的方式,以贫困生为标准,选取某校“筑梦计划”“贫困专项计划”33名贫困新生,采用整合式心理情景剧,包括暖身、音乐、绘画、演出、讨论分享、总体提升等具体方法,同时采用问卷前后测的评估方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辅导前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对照组在心理资本总分(F=34.09,P<0.01)及自我效能(F=6.65,P<0.05)、希望(F=14.57,P<0.01)、乐观(F=37.92,P<0.01)、韧性(F=4.13,P=0.0508)4个维度上前后测的得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通过单元均数比较,发现实验组的得分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情景剧对提升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资本水平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与负面身体自我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我意识量表和负面身体自我量表,在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负面身体自我与自我意识存在相关性(P0.01);矮维度与自我意识、私我意识及公我意识均存在相关性(P0.01);相貌维度与自我意识、私我意识及公我意识均存在相关性(P0.01或P0.05)。负面身体自我的各维度中,除瘦维度的女生得分低于男生外,其他维度的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但仅在胖、瘦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学生瘦及整体维度得分高于城市学生,而城市学生的负面身体自我得分及相貌、矮、胖维度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但仅在胖、瘦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的自我意识、私我意识及公我意识得分均低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公我意识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自我意识程度越高,越容易造成对自己身体的不满意。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485名贫困生和496名非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生在SCL-90量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在FES-CV的亲密度、娱乐性因子方面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在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因子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矛盾性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