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论体质与损美性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岩  王琦  郑丹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3):149-150
体质是人类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不同体质对于损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医美容中应用体质理论有针对性地采取偏颇体质的干预,对于损美性疾病的个体化诊疗,充实中医美容的理论内涵、临床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推美容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丽萍 《山西中医》2005,21(4):44-45
针推美容,是针灸美容和推拿美容的合称,是中医美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对损容性疾病的治疗和美容保健功效,也是现代美容常用的方法之一,简便易行,安全无害,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3.
肺经取穴治疗损美性疾病理论探微及应用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损美性疾病并不是特殊的一类疾病,狭义来讲是指具体的色斑、痤疮、黑眼圈、脱发、肥胖等;广义的损美性疾病则指机体任何的不适引起的形神憔悴,容貌的不美,即所谓“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龚廷贤说:“天地转换运行,不出呼吸二字。人的呼吸如常在心肾之间,那么气血自然顺畅,元气自然守固,七情不炽,百病不治便自然好。”说明冲和之气是身体健康、外表美貌的物质基础。然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脾为气之源,故气与肺、脾、肾的关系最密切,但临床治疗中往往忽略肺经穴位的治疗价值。现笔者通过归纳肺的生理功能以及肺经取穴治疗损美性疾病的病例,详细阐述分析肺及肺经对本病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针灸》2006,26(1):28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于球玲副教授从事针灸美容减肥研究及临床十余年,以针灸各种操作方法为主,在减肥、丰胸、祛斑除痘、除皱去痣、五官养护、生发抗衰、养肾护肾及几十种损容损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疗效高、见效快、不反弹、安全实用的方法,获多项美容减肥方面的成果,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享誉海内外。我们受于教授委托,独家推广其全套技术并代理全部产品。欢迎联系。  相似文献   

5.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发展的始终,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美容学的临床诊疗体系。损美性疾病的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的失衡,通过对"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美容思想渊源及其在损美性疾病和治未病中应用的探讨,将"法于阴阳、求于五行、应于四时"的观点运用于损美性疾病的诊疗和预防,为中医药治疗损美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食膳美容,又称药膳美容、食疗美容,它是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药食两用的中药,以治疗和预防损美性疾病以及强身驻颜的一种中医美容方法。由于该方法治病无药物偏胜之弊,无毒副作用,又能保护胃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美容治疗与保健中,笔者就此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损美性疾病从肺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整体调理是中医美容的核心,临床从肺着手论治损美性疾病,宣肺、泻肺、补肺、润肺,能有效地恢复皮肤的正常功能和活力,为皮肤美容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药外用法在治疗美容上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宁 《江苏中医药》2006,27(11):79-81
中医美容方法多样,其中中药外用美容方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治疗美容方面,中药外用法与中医药学同时起步,历代医家均有研究,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现代研究发现中药外用可直达病所,在治疗黄褐宽、痤疮、白瘢风、斑秃等损容性疾病方面,因其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优势。且研究已涉度其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9.
甘宁峰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19-1220
根据中医“有诸内必形于诸外”的理论,容颜的荣衰与人体五脏六腑、气血经络密切相关,在五脏之中肝、脾与皮肤美容关系非常密切,肝、脾的功能失调,是导致损美性皮肤病及容颜早衰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损美性疾病的治疗,有必要重视调理肝脾。  相似文献   

10.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气血,调理脏腑功能,治病防衰,轻身悦颜,美容保健之功效。通过介绍针灸在美容科的应用,包括常见损美性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重点阐述了面部微针的治疗及其原理、特点,说明以面针配合体针、穴位注射、耳穴贴压等疗法治疗面部损美性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从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论“脑主神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琳  朴钟源  谢宁 《天津中医药》2007,24(2):133-134
从老年性痴呆(AD)研究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肾精亏虚为主的五脏虚衰是AD发生的病变基础,肾精充盛,髓海有余,脑主神明功能正常。反之,则发为痴呆。可知AD病位在脑。同时,具有补肾填精开窍的古方地黄饮子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是治疗AD的有效方剂,对于探讨“脑主神明”说也提供了证据。因此,在从老年性痴呆的研究中应重新理清“心主神明”论,确立“脑主神明”说。  相似文献   

12.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老年失眠症病位核心在肾,涉及心,肾精亏虚是其病机基础,肾虚血瘀为其基本病机,多兼夹心火内炽.肾精亏虚,则不能荣养和涵养心神;瘀血内阻,壅遏神机不能潜藏;心火内炽,扰动心神不得安宁.老年失眠症的治疗应以益肾活血为基本治法.辨治时应强调益肾填精以荣神涵神,活血祛瘀以畅达神机,清心、安神、重镇以安定心神.治疗时应采用益肾填精之品,配用活血祛瘀之品,酌加清心、安神、重镇之药,最终使阴阳相合、眠复如常.  相似文献   

13.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指导思想,认识肾脾及其相互关系也应从此出发。肾脾不单单是两个脏,它们各自都存在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即“肾藏象”和“脾藏象”中,肾脾分别是这两个系统的核心,两者关系包括经脉相通、肾阳温煦脾阳、谷气充养阳气、共主水液代谢、共司气血化生5个方面。了解肾脾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孕从肾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肾藏精、生天癸、主月经、为冲任之本等方面,论述不孕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肾虚。不孕的治疗应通过补肾而达泌天癸、补冲任、调经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杜顺棠  林靖  季兵 《陕西中医》2022,(5):616-6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归属于中医“痹症”“痿证”“麻木”等范畴。结合临床表现看,DPN的发病是从“痹症”逐渐向“痿证”进展的过程。以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未病理论为指导理念,结合“治痿独取阳明”和“肾藏精”理论,从气血津液精的角度探讨“阳明”“肾精”与DPN的关系。DPN病机虚实夹杂,以脾胃虚弱、肾精不足为本,痰湿血瘀夹杂为标。因此治疗上须补虚泻实,从“取阳明”“补肾精”论治DPN,治疗上强调以调补脾肾为主,恢复脾肾功能,调补气血津液精,兼以化痰活血祛瘀,使气血津液运行有常。“取阳明”“补肾精”的治疗原则应贯穿于DPN的全程治疗中,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试论滋补肝肾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法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陆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0):579-582
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等方面论述肝肾阴亏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病机,认为肝肾阴亏成于脑卒中之先,是脑卒中发病的基础,既病之后贯穿于脑卒中的整个病理过程。滋补肝肾法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之基本法则。补益肝肾使肾精充足,脑髓得养,神机得复,而且有助于熄风、泻火、祛瘀、化痰、平逆、益气,有利于各种病理因素的祛除和功能的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治疗是目前脏器损伤后,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或改善损伤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主要手段。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针对中医药理论体系中"肾精"的定位与功能,提示其与干细胞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中医药参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精神障碍,以与现实不相称的、广泛和持续性的担忧、紧张不安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心悸、胸闷、气短、出汗、紧张性震颤、口干及颜面潮红或苍白等躯体症状。中医认为五脏神在调节机体精神情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魄属于五脏神的理论范畴,魄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个体的精神情志、感觉运动以及内脏功能等。魄的功能正常依赖于肾精充足、肺气充沛、气机畅通。魄的功能失常可导致焦虑症精神症状以及躯体症状的出现。魄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焦虑症,主要病机包括因肺气郁滞而导致的魄不畅以及因肾精亏虚、肺气不足而导致的魄不宁。可由肺肾入手调节魄的功能,从宣肺畅魄、益肾强魄、补肺涵魄等方面对焦虑症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9.
"心肾相交"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不交"是与之相对应的病理概念。通过梳理"心肾相交"及"心肾不交"理论的历史沿革,结合作用于心肾两脏方药的功效,探析心肾相交的实质:功能互用制约,物质互相化生,物质与功能的互根互用,即心肾相交的内涵包括了心肾阴阳之间的互相济助、制约,心血肾精间的同源互化以及心神肾精间的互相为用。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是祖国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从现代辅助生殖医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5个方面探讨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并为今后中医学生殖理论的研究拓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