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吴汉荣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369-370,373
随着网络应用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深人生活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网络高科技的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网络成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征的高发人群。在我国,网民以青少年居多,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2.
网络成瘾治疗单元的概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逐渐增多,网络成瘾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的重视,并成为一项极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多数学者把网络成瘾称为“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网络成瘾又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临床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与满足,下网后烦躁不安感;在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他人交往;以网上虚拟空间来逃避现实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朱丽娟 《卫生软科学》2011,25(8):559-561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突显,文章从人本主义视角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心理咨询对策。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青少年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及其有关因素,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为指导青少年戒除网瘾、培养正确合理的网络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河南省23 388名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青少年的总上网报告率为70.6%,男生上网率(77.8%)明显高于女生(63.6%);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2.1%,男生(18.1%)明显高于女生(6.2%);网络成瘾报告率为2.2%,男生(3.5%)明显高于女生(0.9%);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为聊天、多媒体娱乐、玩游戏等。结论河南省青少年网络使用已非常普遍,网络成瘾行为逐步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关注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对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互联网,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社会限制,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无节制地使用网络,却孕育出了一种心理异常的新型疾患——网络成瘾症(intemetaddic—tiondisorder,IAD),简称网瘾症。匹兹堡大学金伯利·杨博士对lAD的定义是:“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随着电脑的普及,网民数量剧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1月17日发布的《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1l亿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深人人们的生活,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高效的同时,其负面影响——网络成瘾,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met addition isorder,IAD)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met use,PIU)。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的同伴依恋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同伴依恋、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市404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213名、女生191名),采用同伴依恋量表、自我认同量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进行评价,数据分析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同伴依恋的信任、沟通与网络成瘾相关不显著,疏离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290,P〈0.01),自我认同完成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191,P〈0.01);疏离和自我认同完成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标准化回归系数β分别为0.271和-0.163。结论青少年的同伴疏离、自我认同完成与网络成瘾相关显著,并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8.
孙屹立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0):1257-1258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及其相关资源,导致身心依赖,从而引起个体的心理与社会功能损害[1].有研究表明,体育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6.9%,网络成瘾倾向率达27.0%[2],远高于2005年全国青少年调查数据[3].目前,伤害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导致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4-5].关于网络成瘾与伤害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术界还存有争论[6].有研究显示,体育院校大学生是伤害的高发人群[7-8].为探讨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手段,降低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及伤害的发生率,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海宁市农村中学生网瘾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成瘾又称病理性网瘾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所引起的心理、精神、躯体等一系列综合征。青少年是网上的主力军,也是网络成瘾的主体。本研究以海宁市农村普通全日制中学生为被试,调查海宁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青少年二次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为预防青少年二次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因网络成瘾而就诊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队列,二次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作为二次网络成瘾组,年龄±1岁、性别相同进行1∶1匹配队列中的其他研究对象作为非二次网络成瘾组,分析青少年二次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结果 青少年人群队列共计观察对象1 587人,其中二次网络成瘾组有194人,二次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2.2%,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诊断年龄>15岁(OR = 0.09,95%CI:0.03~0.23)、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为中学(OR = 0.23,95%CI:0.08~0.65)和大专及以上(OR = 0.25,95%CI:0.08~0.77)、每周中等强度锻炼时间>3 h(OR = 0.37,95%CI:0.14~0.95)、治疗干预措施为综合干预(OR = 0.29,95%CI:0.09~0.91)是二次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BMI≥24 kg/m2(OR = 2.43,95%CI:1.09~5.41)、年级综合成绩排名20%~50%(OR = 39.73,95%CI:8.26~191.06)和>50%(OR = 10.92,95%CI:3.15~37.89)、所在地区为城镇(OR = 4.01,95%CI:1.50~10.69)是二次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二次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是综合性的,尽早识别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青少年二次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特征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网络日益进入人们的生活,各种心理、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严重.大学生长期沉醉在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其主要常见特征表现为,不上网时心不在焉,精神萎靡;上网时却废寝忘食,神采奕奕.部分可出现身体状况欠佳、学习效率下降,因成绩不良而留级退学,沉溺于网恋而离校出走、上当受骗甚至自杀等现象.心理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心理障碍的现象.大学生网络成瘾或依赖有其一定的心理原因.为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特征进行了本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昊  李晏  王长虹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41-134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互联网日益成为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普及为青少年上网活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但也不能忽视网络成瘾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过多使用互联网导致使用者与家人交流减少、交际范围缩小、抑郁和孤独感增强。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主要是青少年和有技术趋向的人。对于青少年而言,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促使其父母积圾改变养育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进行了本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lC)调查结果显示[1],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10~19岁网民占网民群体的26.0%,20~29岁网民占30.8%.由于青少年本身的心理状态及互联网的特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并积极应对的焦点.Young教授将网络成瘾(IntemetAddiction Disorder,IAD)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2-3].本研究以海口市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上网情况及人格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为网络成瘾学生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包头市青少年学生使用互联网及网络成瘾情况.[方法]2006年9月,在包头市抽取7类8所学校,对1 7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学生1 731人,93.82%使用过互联网,使用者中网络成瘾者占11.88%.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依次为聊天、查资料、打游戏,分别占61.27%、47.41%、42.19%.[结论]包头市青少年学生中使用互联网情况较为普遍,网络成瘾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芜湖市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迅速改变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目前,随着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日益普及,很多使用网络的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淡漠、社会适应性较差、日常时间管理混乱、在学业急个人发展问题上存在障碍等问题.该文采用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基础上进行修订后的网络依赖行为测量量表,以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进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网络依赖行为的相关研究,探讨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改善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现通过分析在高校学生中出现网络成瘾现象的原因,提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干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彭阳 《中国校医》2010,24(12):897-899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针对4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490名大学生总体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6%,成瘾倾向率为12.7%;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亲文化程度与母亲干涉保护有显著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的不一致性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影响,且父母文化程度会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成因分析及矫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成瘾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大学生网络成瘾这种伴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心理疾病,对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成瘾造成的学业荒废、人格发展不健全、社会交往能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高校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重申噗内容.  相似文献   

19.
城市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其网络行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迅速普及,随之沉迷上网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成为近年来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网络成瘾是指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为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程度和网上行为特点,以便及早地对初中学生进行网络健康教育,笔者于2002年12月~2003年1月对某市2所中学初中生网络使用程度和网络行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给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如网络成瘾.2018版《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的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社会功能损伤[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