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辨病论治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医的辨证论治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但以往中医学 (尤其是内科 )对病的本质认识尚感不够。因此中医学术的发展 ,当突破辨证论治的局限 ,从“病”着手 ,即在明确疾病病理变化 (病性 )的基础上 ,结合辨病位而确定疾病病种及分类 ,建立辨病论治的完善体系 ,实现辨病与辨证的结合 ,将可能是中医学发展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3.
在规范化辨证基础上构建量化辨病论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型的规范化研究是证本质研究的前提与基础,但规范化辨证标准不一的混乱状况依旧存在,无法真正指导临床治疗,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不恰当。在辨病分型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证候研究是证型规范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准确定量症状是证型规范化研究结论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有力保证,正确选择统计学方法是确定辨证阈值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采用统一量表,开展专家研讨,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证候进行处理是当前证型规范化研究的最好方法。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无法反映证的全面情况,应在规范化辨证的基础上,针对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进行辨病论治,确立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减少症的辨病和辨证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丕华 《中国医刊》2001,36(9):60-61
1 辨证论治1 .1 益肾填精 ,温肾生血  遵照“虚者补之 ,损者益之”之原则 ,“精虚者宜温其下 ,熟地、枸杞子之属是也 ;阳虚益补而兼暖 ,桂附、干姜之属是也 ;阴虚者补而兼清 ,麦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在临床对本病治以双补肾之阴阳 ,益肾阴 ,填肾精 ,补充血液生化之源 ,可使血象稳定 ,改善肾阴虚之临床证候 ,常用药物 :熟地 1 0~ 2 0g、山萸肉 1 0~ 2 0g、山药 1 0~ 30g、首乌 1 0~4 0g、枸杞子 1 0~ 2 0g、当归 6~ 1 5g、白芍 1 0~ 2 5g、龟板胶 1 0~ 2 0g(烊化 )、阿胶 1 0~ 2 0g(烊化 ) ,黄精 1 0~ 2 0g…  相似文献   

5.
温病辨病分期审证论治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温病辨病分期审证论治的辨治学理论,认为温病临床应首先辨病,在此前提下按卫气营血病机层次分辨病期,于卫、气、营、血病期中据病变所在之脏腑气血阴阳变化等动态地审证辨证,据证确立相应的治法方药,如此则提纲挈领,不仅适应当前与未来温病临床发展的需要,而且和叶天士等温病学家的温病辨治学思想相吻合。而现行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辨证纲领的思路,只能笼统地概括温病发展过程的4大类证候,难以确切具体地表达不同温病的特征和本质,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医辨病论治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辨病论治源远流长纵观中医学术发展史,辨病早于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内经》是公认的中医理论奠基之作,除基本理论外,涉及的病名就有300多个,其中专论临床各种疾病,并把各种疾病分门别类冠于不同篇名的就有“寒热病”、“水肿”、“热病”等,并分  相似文献   

7.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是中医学的特色,是中医学的传统。张仲景首创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创制出了一系列的名方,如“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等,后世医家沿此理论继续发展,又研制出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补肾阳的“右归丸”、补气的“四君子汤”、补血的“四物汤”。  相似文献   

8.
病证症相结合的中医诊疗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医学诊疗体系是对医学在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活动中主导思想的高度概括,它用最简炼的语言勾画出医学诊疗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医学的主要特征。中医学是病证症相结合的诊疗体系,它能全方位地反映中医的诊疗特征,并全面指导中医临床,提高诊疗水平。1 病证症诊疗体系的提出1.1 症、证、病的概念与关系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是通过辨症、辨证、辨病三个方面来进行的,要建立中医诊疗体系,必须首先澄清三者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症”包括症状与体征,是机体患病时所表现的各个现象。“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所作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辨病就是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及疾病的演变规律,而辨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概括,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疾病的本质。只辨病不辨证不能了解到疾病的特殊性,而过分强调辨证则容易忽略疾病发生的本质。“以病为纲,以证为目,病证结合”的诊治方式既可以发挥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又可以吸收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对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思考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李峰(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临床价值辨证论治是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大法?中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是否仅限于辨证论治?简言之,在治疗疾病时,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老年呆病的临床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药等方面概述了中医药治疗老年呆病的现状,并对其优势与不足进行了评析。为了深化研究,本文进而提出了建议:①重视前瞻性研究,②建立和推广统一的老年呆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③重视观察远期疗效;④加强临床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风络病证治述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按脏腑辨证方法进行诊治,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络病辨证方法可作为其有益的补充.中风病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病络病机,按络病辨证方法诊治中风病,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认为中风病络病辨证常见的证候有:风窜络脉证、痰阻络脉证、瘀阻络脉证、火扰脑络证、毒滞络脉证、水淫络脉证、络脉气血两虚证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临床方剂配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后 ,指出目前临床组方普遍存在方杂量大的问题 ;对临床组方配伍的方法大都强调辨证与辨病的结合 ,但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却少有论及 ;中成药使用中方证不明了 ,成药之间缺乏配伍等 ,故疗效难以保证。作者认为 ,应重视方剂学作为中医临床基础的特点 ,加强临床病证的发展演变规律研究 ,特别是潜在病机的深入系统研究 ,结合运用方证相关与病证相关理论探讨临床配伍方法及规律 ,是适应临床需要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意见集成的基础上,制定循证的《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明确本指南的范围,规范了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术语和定义,提出本病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将本病分为风寒郁肺证、风热郁肺证、痰热郁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5常证和心阳虚衰证、邪陷厥阴证2变证,推荐了辨证论治方药及中成药、外治法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有是证用是方”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古今方书及临床事实为依据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论证了“有是证用是方”的方证相对观念及其以方测证之法并不是中医辨证论治普遍适用的规律。它不可能为“同证异方、同方异证”的现象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惟有立足于探索方证之间的相互作用 ,才能使中医理论思维从“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的形而上学的禁锢中彻底解放出来 ,才能为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述评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标准、临床分期、疗效评定、辨证论治、临床科研七个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诊断、分期及疗效评定标准亟待统一;立足于临床实际,参考现代医学有关认识,应用DME方法,开展糖尿病肾病临床和实验研究,深入探讨其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大胆创新,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分期辨证论治较为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便于寻找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主诉辨治法”为“辨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的传承又是“以证统病”,“专病论治”的创新,以抓住“主诉”,开展有序的问、望、闻、切四诊,结合新技术,来探讨病因、落实病位、阐明病机、分清病性、详悉病势、确定证名、依证立法、按法制方等步骤而论治。  相似文献   

18.
消渴病复方配伍规律的关联规则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应用关联规则分析技术,对治疗消渴病的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以文献中收录的106个治疗消渴病的中药复方为对象,经解析后建立复方特征数据库;以数据挖掘系统Enterprise Miner为平台,关联规则分析为工具,在单味药层次上进行消渴病复方组成药味之间的关联模式研究.在中医用药的不同组合层次上,不同专家在针对不同症状的治疗方法与对消渴病的认识和治疗原则基本一致.治疗消渴病复方在配伍方面确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存在,数据挖掘技术作为知识获取的有力工具,可以将隐含在数据中的配伍规律以可理解方式进行表述,为核心处方的提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学的传承与创新拔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辨证学的传承与创新——微观辨证学,分察舌辨证和平脉辨证,阴阳计量辨证和寒热辨证,五脏气血辨证。通过其可以实现辨证标准化、规范化和微观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并结合运用五行学说识别疾病病因、病机的传变规律和临床指导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