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患侧与健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显示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M波波幅降低,与健侧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电图检侧显示患侧面肌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募集电位减弱,并有自发电位出现。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有关,患健侧M波波幅比值>50%面瘫恢复较好,<30%面瘫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志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16-3517
目的 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电生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4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进行患侧与健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结果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是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M波波幅降低,与则相比差异显(P<0.05);肌电图检测显示串侧面肌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募集电位减弱,并有自发电位出现。结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有关,患健侧M波波幅比值>50%面瘫恢复较好,<30%面瘫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3.
宋曦  李雯  赖海燕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741-1744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对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是否较牵正散存在优势,以及该方取效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2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强的松、阿昔洛韦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合用牵正散,治疗组合用小续命汤,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May积分、临床疗效、面神经电图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2组患者的May积分都显著提高,瞬目反射R1潜伏期显著缩短,面神经电图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更有效的缩短瞬目反射R1潜伏期和面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提升面神经远端运动波幅是小续命汤临床疗效优于牵正散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4.
茎乳孔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神经电生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以临床表现、面肌肌电图及面神经传导速度为指标。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观察40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的疗效,并以40例常规治疗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相差显;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治疗次数比较相关显;两组治疗前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相差不显;两组治疗后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相差显;两组治疗后肌电图结果比较相差显。结论 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  相似文献   

5.
<正>面瘫也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患侧抬眉困难、吃饭藏食、漱口漏水、眼角流泪等症状。导师刘敏勇采用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患者54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以临床表现、面肌肌电图及面神经传导速度为指标。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观察40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并以40例常规治疗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相差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治疗次数比较相差显著;两组治疗前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相差不显著;两组治疗后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相差显著;两组治疗后肌电图结果比较相差显著。结论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2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病侧和健侧的神经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患侧与健侧比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提示神经电图有助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能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8.
自拟“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126例刘炳志,孙胜文,姜美红265100山东省海阳县人民医院我们用自拟加味牵正散治疗126例而神经麻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中,男84例,女42例,年龄17~59岁。病程均为发病后1天之内就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把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采用牵正散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0~2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起效快,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膈神经电生理功能及吸气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对86例脑卒中患者及42例同龄志愿者进行膈神经运动传导及吸气功能检测,分析脑卒中后健、患侧膈神经电生理及吸气功能变化。结果:卒中组较对照组吸气肌力指数、峰值吸气流速、吸气体积均显著下降(P0.05);卒中组患侧膈神经运动传导的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P0.05),健侧与对照组间潜伏期未见明显差异;健侧波幅较患侧及对照组增高(P0.05),患侧与对照组间波幅未见明显差异;卒中组健、患侧获得最大波幅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吸气功能显著下降,患侧膈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伴兴奋性降低;膈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为脑卒中后膈肌功能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牵正散及肌内效贴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宁都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共计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牵正散治疗,观察组给予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多伦多分级评分法(TFG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牵正散、肌内效贴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仍停留在针灸、针刺、针刺加理疗、穴位注射、埋线、割治等传统的有创治疗方法,不能直接作用于面神经的损伤病变部位,疗程长,治愈率低。而恒磁有氧循经无创治疗方法恰好弥补了传统治疗方面的不足。目的:探讨应用恒磁有氧循经无创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面瘫科。对象:选择1998-06/2004-06全国18省市、自治区初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500例,其中男935例,女565例;年龄1.5~19岁103例,20~50岁1105例,51~74岁292例;左侧672例,右侧828例;病程1d~40年。方法:所有患者均按要求在选择的面神经麻痹有效点[面神经麻痹1号点:位于患侧耳垂后乳突下方凹陷处,相当面神经出经乳孔处。面神经麻痹2号点:位于患侧耳后乳突弧形高点处。面神经麻痹3号点:位于面神经麻痹2号穴上约3.33cm(1寸)处。面神经麻痹4号点:位于患侧外耳道后方约0.5cm与耳轮脚下0.5cm相交处。面神经麻痹5号点:位于上耳屏尖前约1寸处。面神经麻痹6号点:位于患侧耳廓上缘顶点处]及配穴(牵正、地仓、双合谷)上进行20min的恒磁有氧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两三天,再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取点治疗与吸氧同时进行,吸氧方法:20min/次,1次/d,10d为1个疗程,吸氧流量一般为2~4L/min。疗效评估:进行额纹、皱眉、闭眼、吹哨、鼓腮、微笑时患侧和健侧动作一致与否的比较,同时进行示齿时和静止时的患侧和健侧的鼻唇沟和人中沟一致与否的比较。健患两侧石肌功能的比较可通过健患两侧的6点4线测量法获得。主要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结果:15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经20d治疗后恢复1385例(92.33%);显效92例(6.13%);好转22例(1.74%);无效1例(0.07%),总有效率为99.93%。结论:采用恒定磁场并有氧方法具有无痛、无创伤、无交叉感染、无面神经二次损伤,操作安全、简便,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可明显改善面神经麻痹症状,恢复面肌功能。  相似文献   

13.
马艳  李进华  乔娜  孙瑞 《中国康复》2016,31(4):264-266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Bell麻痹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2组均采用超短波及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扎术治疗。治疗前后运用简易面神经功能评分法、瞬目反射及面神经传导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简易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2组患侧瞬目反射R1,R2潜伏时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内效贴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Bell麻痹可增加疗效,加速面神经恢复,缩短治愈时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仍停留在针灸、针刺、针刺加理疗、穴位注射、埋线、割治等传统的有创治疗方法,不能直接作用于面神经的损伤病变部位,疗程长,治愈率低.而恒磁有氧循经无创治疗方法恰好弥补了传统治疗方面的不足.目的:探讨应用恒磁有氧循经无创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面瘫科.对象:选择1998-06/2004-06全国18省市、自治区初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500例,其中男935例,女565例;年龄1.5~19岁103例,20~50岁1 105例,51~74岁292例;左侧672例,右侧828例;病程1 d~40年.方法:所有患者均按要求在选择的面神经麻痹有效点[面神经麻痹1号点:位于患侧耳垂后乳突下方凹陷处,相当面神经出经乳孔处.面神经麻痹2号点:位于患侧耳后乳突弧形高点处.面神经麻痹3号点:位于面神经麻痹2号穴上约3.33 cm(1寸)处.面神经麻痹4号点:位于患侧外耳道后方约0.5 cm与耳轮脚下0.5 cm相交处.面神经麻痹5号点:位于上耳屏尖前约1寸处.面神经麻痹6号点:位于患侧耳廓上缘顶点处]及配穴(牵正、地仓、双合谷)上进行20 min的恒磁有氧治疗,1次/d,10 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两三天,再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取点治疗与吸氧同时进行,吸氧方法:20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吸氧流量一般为2~4 L/min.疗效评估:进行额纹、皱眉、闭眼、吹哨、鼓腮、微笑时患侧和健侧动作一致与否的比较,同时进行示齿时和静止时的患侧和健侧的鼻唇沟和人中沟一致与否的比较.健患两侧石肌功能的比较可通过健患两侧的6点4线测量法获得.主要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结果:1 5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经20 d治疗后恢复1 385例(92.33%);显效92例(6.13%);好转22例(1.74%);无效1例(0.07%),总有效率为99.93%.结论:采用恒定磁场并有氧方法具有无痛、无创伤、无交叉感染、无面神经二次损伤,操作安全、简便,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可明显改善面神经麻痹症状,恢复面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神经-肌电图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损伤程度、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于病程第5~7天行神经-肌电图检查,记录患侧面神经各支诱发电位的传导速度、波幅以及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情况,并与自身健侧作对照。结果: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健、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损伤程度、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仍停留在针灸、针刺、针刺加理疗、穴位注射、埋线、割治等传统的有创治疗方法,不能直接作用于面神经的损伤病变部位,疗程长,治愈率低。而恒磁有氧循经无创治疗方法恰好弥补了传统治疗方面的不足。目的:探讨应用恒磁有氧循经无创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面瘫科。对象:选择1998—06/2004—06全国18省市、自治区初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500例,其中男935例,女565例;年龄1.5~19岁103例,20一50岁1105例,51~74岁292例;左侧672例,右侧828例;病程1d~40年。方法:所有患者均按要求在选择的面神经麻痹有效点[面神经麻痹1号点:位于患侧耳垂后乳突下方凹陷处,相当面神经出经乳孔处。面神经麻痹2号点:位于患侧耳后乳突弧形高点处。面神经麻痹3号点:位于面神经麻痹2号穴上约3.33cm(1寸)处。面神经麻痹4号点:位于患侧外耳道后方约0.5cm与耳轮脚下0.5cm相交处。面神经麻痹5号点:位于上耳屏尖前约1寸处。面神经麻痹6号点:位于患侧耳廓上缘顶点处1及配穴(牵正、地仓、双合谷)上进行20min的恒磁有氧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两二天,再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取点治疗与吸氧同时进行,吸氧方法:20min/次,1次/d,10d为1个疗程,吸氧流量一般为2~4L/min:疗效评估:进行额纹、皱眉、闭眼、吹哨、鼓腮、微笑时患侧和健侧动作一致与否的比较,同时进行示齿时和静止时的患侧和健侧的鼻唇沟和人中沟一致与否的比较。健患两侧石肌功能的比较可通过健患两侧的6点4线测量法获得。主要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结果:15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经20d治疗后恢复1385例(92.33%);显效92例(6.13%);好转22例(1.74%);无效1例(0.07%),总有效率为99.93%。结论:采用恒定磁场并有氧方法具有无痛、无创伤、无交叉感染、无面神经二次损伤,操作安全、简便,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可明显改善面神经麻痹症状,恢复面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1及3个月时,观察组House Brackmann评定达Ⅱ级以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侧面神经运动诱发动作电位比较,观察组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波幅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能够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查比较面神经颊支和颞支运动传导功能恢复的异同。方法:2001-09/2003-07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阳市中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4个临床研究中心的贝尔麻痹患者480例,经过4周治疗,愿意接受并完成面神经颊支和颞支运动传导检查的患者分别有205、246例。其中,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有69、83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加针灸治疗的有66、80例,采用针灸治疗的有70、83例。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以及患健侧面神经颊支和面神经颞支运动传导检查比较。结果:①患侧治疗后面神经颊支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缩短[(2.95±0.68),(3.08±0.69)ms,P<0.05],治疗后动作电位波幅未见明显改善(P>0.05)。②治疗后面神经颞支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增高[(518.85±496.57),(391.47±468.69)μV,P<0.01],潜伏期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贝尔麻痹患者患侧治疗后面经神经颊支动作电位潜伏期改善明显,动作电位波幅未见明显改善;治疗后面神经颞支动作电位波幅改善明显,而潜伏期无明显改善。面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是反映神经轴索变性的客观指标,贝尔麻痹治疗后面神经颊支轴索恢复不如颞支好,与临床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9.
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针刺方法多种多样[1]。笔者自1993年以来对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13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效果良好,同时设对照组40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我院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76例,随机分成综合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综合康复治疗组136例,男72例,女64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1岁,40岁以内者居多。右侧面瘫者74例,左侧面瘫者62例。病程最短 1d,最长8个月,其中1—14 d 85例,15—3…  相似文献   

20.
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联合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牵正散加减配合电针治疗,连续治疗一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神经(MHBN)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治疗面瘫患者,采用牵正散加减配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