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过数十年在细胞分子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有了重要的开发及应用。目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 IL-1Ra)如anakinra等已被应用于临床中治疗RA。本文主要综述目前生物制剂的种类,生物特性及其在治疗RA时的疗效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RA病程长,在不同的阶段其病机各异,急性期以寒热错杂、湿毒痹阻为主;稳定期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为主,而瘀血阻络贯穿疾病的始终,因此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对其进行辩证施治。分阶段治疗RA,体现了中医药治疗RA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顾护脾胃和调节情志。  相似文献   

4.
席雁 《家庭医学》2007,(18):34-35
常常会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出案例中的问题,类风湿关节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仅仅是一种关节疼痛吗?止痛药物的使用是否是越多越好?使用止痛药时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基层卫生人员必须掌握的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及诊治等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7.
8.
常虹 《药物与人》2009,(12):20-22
目前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400万~500万。据医学统计,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年致残率为50%,3年致残率为70%,与同龄人相比,其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部分患者还可因病变侵犯心脏、血管、肺和神经系统而导致死亡。科学家尚未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因,所以一旦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类风湿疾病,患者就跟被判了死刑一样,觉得无可救药,只能等着身体每况愈下了。因此,特撰此文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健康世界》2010,(11):6-6
我母亲最近刚刚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医生给开了甲氨蝶呤,拿回家一看说明书。这个药原来是治疗癌症的,很担心。类风湿不是癌症,为什么会用这个药?  相似文献   

10.
许金鑫  张育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12):147-14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滑膜炎及关节软骨破坏为特征的累及全身多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及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RA的病因仍不十分明确,针对的治疗选择很有限,其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血浆置换,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外科手术治疗等。且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RA患者的病情状态。所以治疗RA需要一个新颖的方法-过继性细胞基因疗法。本文就RA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各种方法比较其利弊。  相似文献   

11.
黄楠  张维维  铁育华 《现代养生》2022,(24):2124-2126
目的 探究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采取浮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医院收治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浮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小板数目、血脂指标,临床症状评分与体征,以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数目、血脂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双手握力大于对照组,肿胀个数、肿胀指数、休息痛、关节活动度受限、压痛指数、压痛个数、晨僵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采取浮针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关节炎症状,消除炎症,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袁庆栾 《家庭医学》2004,(21):25-25
激素是指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曾风行一时。当今医生多不主张用了,因为它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能控制骨质损害,弊多利少,同时还可产生依赖与副作用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改善的价值.方法 200例我院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 00例.对照组:按照风湿免疫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一名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出院后通过来院复诊及电话随访进行心理指导.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生命质量量表、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生命质量评分、DAS28评分、ESR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比较CRP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马新  付建斌 《现代保健》2010,(31):71-72
目的 观察云克联合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入云克组和对照组,云克组采用云克+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评分值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云克组较对照组DAS28值减少更明显(P〈0.05);对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影响与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克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正>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关节疾病,它可见于任何年龄的人,发病高峰在30~50岁。临床表现为多关节炎,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病情迁延反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当前国内外应用的药物尚不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但早期、正规治疗能使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不致影响日常生  相似文献   

16.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采用将生物制剂与传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让生物制剂搭桥,诱导病人病情缓解,随后辅以传统治疗,使病人获得了效果好、费用低的治疗,从而使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得以有效的缓解和长期的控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 ,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 32%~0 36% ,保守地估算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至少400万。本病仍沿用美国风湿病学院1987年的诊断标准。由于其病因不明 ,目前尚缺乏根治的措施 ,主要以药物治疗来减轻患者因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 ;控制疾病的发展 ,防止、减少关节骨的破坏并改善其功能。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主要分为3类 ,即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选择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中西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明 《保健医苑》2007,(12):7-9
<正>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人群以中青年女性居多。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逐渐增多。类风湿关节炎几乎累及人体所有的脏器,而且目前无法根治,因此有"不死的癌症"之说。但只要通过早期积极的治疗,还是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柔性纳米脂质体局部外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 )的疗效。 方法 将 44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局部外用双氯芬酸柔性纳米脂质体 (治疗组 )或口服戴芬 (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 ,对照组 ) ,疗程 4周 ;分别于第 1周和第 4周观察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 1周和 4周时 ,纳米脂质体组较口服戴芬组能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和压痛症状 (P <0 .0 1) ;经治疗 4周 ,纳米脂质体组和口服戴芬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3 %和 80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局部外用双氯芬酸柔性纳米脂质体和口服戴芬均能明显改善RA的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 ,但对改善关节疼痛和关节压痛 ,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且无胃肠道不适等全身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