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价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例,给予600mg肌注,每日1次;对照组治疗22例,给予维生素类、益肝灵。全部病例疗程3个月,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乏力、纳减、腹胀复常率分别为87.5%,91.7%、83.3%、ALT、SB的复常率分别为87.5%、83.3%,HBeAg、HBV-DNA的转阴率分别为45.8%、41.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除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人选对象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5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且治疗前均未接受过免疫调节剂治疗。筛选前血清组Hbe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放免法),血清HBV DNA阳性(PCR法),筛选前7月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下,按以上标准自1989年3月至2001年8月,治疗100例,苦参素组50例,对照组50例,基本情况见表1,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P值>0.05)。……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拉米夫定组。联合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2个月;于开始用拉米夫定治疗时联合苦参素,600 mg/次,静脉注射,1次/d,连续2个月。拉米夫定组仅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2个月。于治疗开始后第1,3,6,9,12个月及随访期第3,6,12个月进行临床评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联合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明显,治疗开始后6,12个月和随访6,12个月时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8.28%,51.72%,51.72%,48.28%;拉米夫定组分别为6.45%,9.68%,9.68%,9.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具有协同抗HBV效应,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7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36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 两组间ALT复常率分别为81.1%和54.1%(P〈0.05),HBeAg转换率分别为56.8%和21.6%(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间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1.9%和88.9%(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且有望缩短拉米夫定的疗程。 相似文献
6.
免疫疗法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免疫疗法(胸腺五肽与乙肝疫苗)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86例,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胸腺五肽与乙肝疫苗联合苦参素药物治疗6个月;对照组仅给予苦参素药物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HBeAg及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48.8%和69.8%;对照组分别为23.3%和4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与乙肝疫苗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选择CHB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前后检测HBVM、HBVDNA。疗程均为26周。结果HBeAg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42.0%、4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4.0%(P〈0.01)。结论苦参素有明显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目前,全世界HBV感染者接近20亿,其中有超过3亿的慢性感染者。HBV感染比HIV感染高出100多倍,它是除吸烟以外导致人类癌症 相似文献
9.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具有良好的疗效,此文对苦参素治疗CHB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手术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和传染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特点和传染性。方法在确定手术患者中HBV感染剂量(ID)的基础上,探讨病毒感染的特点和传染性。结果HBsAg阴性组、HBeAg阴性和阳性组患者中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00%、67.20%和100.00%;HBV传染性范围分别为0~10^4ID/ml、0~10^4ID/ml、10^2~10^9ID/ml;HBV复制者的ID均值分别为10^1.80±1.30、10^2.16±1.35和10^5.10±1.62ID/ml。HBV浓度≥10^5ID/ml者分别为0、3.20%和83.87%。53.60%的HBeAg阴性患者血清病毒水平≤10^0ID/ml,45.16%的HBeAg阳性患者≥10^7ID/ml。结论手术患者中存在三种类型的HBV携带状态,他们的病毒携带率、经手术感染的传染性和手术中手套的防护效果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前C区变异及HBV DNA载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A1896变异及HBVDNA载量与肝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检测116例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A1896变异,比较不同临床类型前C区A1896变异阳性率,再根据前C区变异不同,比较不同临床类型HBVDNA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类型前C区变异株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3,P=0.581)。在慢性HBV携带者中,变异阳性率同时伴有较高水平的HBVDNA量(P=0.003),其余各临床类型均未见明显差异;但变异情况相同的条件下,HBVDNA载量似随着病情的加重呈降低趋势。结论影响肝炎病情进展的因素错综复杂,前C区A1896变异可能不起作用,但前C区A1896变异可能是影响HBVDNA复制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HBV携带者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探讨肝活检的重要性及价值。方法对76例慢性HBV携带者的血清ALB、GLB、HBVDNA定量与肝穿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慢性HBV携带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76例慢性HBV携带者中,65例(85.53%)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G)及纤维化(s)改变,其中G0-1 46例,占60.53%,G2-4 30例,占39.47%;S0-1 56例,占73.68%,S2-20例,占26.32%。ALB水平G0-1明显高于G24(t=7.954,P〈0.01),S0-1明显高于S2-4(t=9.405,P〈0.01);而GLB水平则相反(t=6.669,P〈0.01;t=2.508,P〈0.05)。HBVDNA不同复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不同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34、0.819,P〉0.05)。≥40岁年龄组纤维化程度较重,与〈4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0,P〈0.05)。结论动态监测慢性HBV携带者血清ALB、GLB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程度,但要确诊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肝组织病理活检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乙型肝炎不同自然病程中血清HBV RNA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清HBV DNA、HBsAg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1月—8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从未给予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124例,包括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period,IT)组21例、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eriod,IC)组48例、低复制期(low copy period,LC)组33例、再活动期(reactive hepatitis,RH)组22例。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不同自然病程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乙型肝炎4个不同自然病程(IT、IC、LC、RH)中,血清HBV RNA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69.70%、95.45%。在HBV DNA <500 IU/ml标本中,HBV RNA检出率为66.20%。血清HBV RNA定量在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再活动期、低复制期患者中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4.
儿茶素类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儿茶素类抗乙肝病毒和保肝降酶作用.方法用1日龄北京雏鸭制备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模型,设儿茶素类给药组(60、120和240 mg/kg)、阳性药物对照组(Are-AMP)、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取血清用斑点杂交法(dig标记探针)测DHBV*DNA,用单抗夹心ELISA法测定DHBsAg;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观察肝功能变化,并作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儿茶素类各给药组鸭血清DHBV*DNA和DHBsAg含量均有降低,与给药前和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给药25 d及停药后14 d,鸭血清ALT与AST活性均降低;给药后的肝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 结论儿茶素类有抗乙肝病毒、降低转氨酶活性、减轻肝脏病理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和抗病毒效果。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加苦参素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分别检测ALT、TBIL、HBV DNA、HBV-M、血生化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在治疗72周、96周分别为90.3%、91.9%;对照组分别为74.2%、72.6%,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在治疗24周、48周、72周、96周分别为25.8%、37.1%、41.9%、43.5%;对照组分别为9.7%、19.4%、19.4%、24.2%,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和TBIL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和长期的抗病毒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HBV DNA阳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7例HBV DNA阳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参素100ml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肝功能、HBVDNA、HBV—M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等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观察组HbeAg、HBV DNA阴转率在治疗结束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控制肝硬化活动,逆转其失代偿状态且具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18.
慢性乙型肝炎由于乙肝病毒持续在体内感染、复制,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肝细胞凋亡,肝脏纤维化,致使病情迁延不愈,治疗较为棘手。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苦参素(又名博尔泰力注射液)联合胸腺肽(又名胸腺肽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5例,取得较好近期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浩云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33(2):143-143
慢性乙型肝炎(CHB)由于HBV持续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使患者病情迁延不愈。近年来苦参提取物的抗病毒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苦参碱具有抗柯萨奇病毒的作用,并具抑制HBV复制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苦参碱还有抗肝纤维化作用[1]。本文采用苦参素治疗CHB,观察其抗HBV及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病例入选标准:①按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进行诊断,且满足HbeAg(+)和HBV—DNA(+)斑点杂交法,同时有ALT(〉40%)升高和无黄疸(〈17.1umol)。②治疗前3个月未用过抗病毒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