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糖尿病足磁共振增强成像优化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磁共振增强成像的优化方案。方法纳入20例糖尿病足患者,对患足进行增强后的三维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血管成像序列(3DFLASH-MRA)、三维容积内插法屏气序列(3DVIBE)-水激励(WE)、T1WI二维自旋回波(2DSE)-压脂(FS)、T1WI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DTSE)-FS、T1 WI二维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2DFLASH)-FS序列的扫描,比较各序列在足部血管显示,静脉重叠,关节软骨显示,足底皮肤、跟骨、趾短屈肌、足背动脉、距跟关节软骨的信噪比(SNR)及对比率(CR)的差异。结果①在足部血管显示及静脉重叠评价方面,3DFLASH-MRA优于其余序列(P<0.05);②在对关节软骨的显示方面,3DVIBE-WE序列优于2DSE-FS、2DTSE-FS、2DFLASH-FS(P<0.05);③足底皮肤、跟骨、趾短屈肌、足背动脉、距跟关节软骨的CR及足底皮肤、足背动脉、距跟关节软骨的SNR在3D VIBE-WE序列上高于其余序列(P<0.05)。结论 3DVIBE-WE序列应作为糖尿病足增强T1WI序列的首选序列,并在足部血管显示方面能作为3DFLASH-MRA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2.
宋宏伟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30-1031
目的探究在治疗臂丛神经损伤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磁共振技术对25例健康的自愿者和14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双侧臂丛常规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横轴位(T1W/T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斜冠状位和横轴位(T2W/TSE)、重T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成像序列冠状位扫描(STIR/long TE)、弥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序列轴位扫描(DWIBS)成像。结果 T1WI轴位、T2WI轴位与斜冠位用于显示臂丛神经的椎间孔段和椎管内段成像具有较大优势;STIR/long TE和DWIBS用于显示臂丛神经干成像较好;T1WI可用于特异性显示血肿信号、局部或者脊髓内软组织的内出血;冠状位STIR/long TE、DWIBS可用于显示节后神经损伤或病变,可显示出神经干的信号异常或增粗,准确定位神经损伤。结论磁共振常规的扫描序列加以结合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定性定位诊断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磁共振(MRI)上腹部快速自动化扫描方案,初步探究该扫描方案在3T MR系统上的可行性。方法设置MR上腹部扫描流程:包括定位像、冠状位T2加权成像、横断位T2加权成像、单次激发自旋回波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1000s/mm~2)、同反相位兼DIXON T1 VIBE平扫及增强压脂T1 VIBE,并设置自动视野(FOV)定位、自动屏气提示及自动造影剂团注监测。前瞻性招募上腹部3T MRI增强扫描患者36名,行上腹部增强MR扫描,记录扫描时间,两位观察者利用两分法评价各序列图像诊断质量。结果所有参与者皆可按照自动屏气提示完成检查,自动造影剂团注监测方法可以有效监测造影剂到达主动脉时间,整个扫描方案的平均检查时间为12mins(16±70)s,两位观察者评价所有患者图像质量皆可用于临床诊断。结论本研究所提出的基于自动FOV定位、自动屏气提示及自动造影剂监测的3T上腹部快速自动化MR扫描方案可以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132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成像序列对脊柱病变的显示效果。结果:STIR序列在椎体骨折、骨挫伤,脊髓、软组织损伤、肿胀等脊椎损伤性病变中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低场强磁共振采用FSE序列能够显示脊髓,脊柱损伤性病变。椎体及椎旁软组织内脂肪高信号的干扰能够被STIR序列所抑制,从而能够发现和明确对X线,CT及FSE序列成像上没有或可疑的病灶。特别是能够鉴别椎体骨折为新鲜或陈旧骨折。  相似文献   

5.
手指血管球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MRI诊断价值及技术方法。方法3例手指血管球瘤患者行MRI平扫,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序列(SET1WI,T1WI+F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快速小角度单次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加脂肪抑制(FLASH+FS)矢状位、冠状位、轴位以及增强扫描。结果3例患者的病程最短3年,最长9年。3例肿瘤均发生在环指,2例位于指骨远端掌侧面,1例位于甲床下。MRI上病变呈结节状,在T1WI上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和FLASH上均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MRI的T1WI、T2WI、FLASH+FS及增强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手指血管球瘤这种微小病变,对本病的诊断及手术前定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激励次数自由呼吸VIBE序列在肝脏M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屏气效果不佳肝脏MR检查患者(无法配合屏气15s)分别行多激励次数自由呼吸T1 VIBE扫描和常规屏气T1 VIBE扫描,扫描结果按自由呼吸组及常规屏气组分组;采用"5分法"对每组图像总体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分别测量肝右叶、肝左叶及脾脏的SNR,比较两组图像差异。结果多激励次数自由呼吸T1 VIBE序列图像主观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屏气T1 VIB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激励次数自由呼吸T1 VIBE序列的平均SNR为:肝右叶71.6,肝左叶64.11,脾脏59.53,常规屏气T1 VIBE序列的平均SNR为:肝右叶23.18,肝左叶18.58,脾脏18;多激励次数自由呼吸T1 VIBE序列的SNR均高于常规屏气T1 VIBE序列(P<0.01)。结论多激励次数自由呼吸T1 VIBE序列可明显减少腹部呼吸运动伪影,提高图像整体质量增加SNR;在肝脏MR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5T磁共振STIR序列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69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行1.5T磁共振检查(MRI),磁共振检查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脂肪抑制序列短T1反转恢复成像(Short T1 Inversion-Recovery,STIR)等,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MRI检查在常规(FSE)T1WI序列中显示病灶31例(44.9%),(FSE)T2WI序列中能显示56例(81.2%)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病灶,STIR序列能检出病灶69例(100.0%),病变以STIR序列上表现最明显。结论 MRI能有效显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病变部位及范围,其STIR序列可以准确诊断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一种更加清晰高效的臂丛神经成像技术。方法在行臂丛神经检查的患者中,先常规序列扫描后,再行增强SPACE序列扫描。结果增强SPACE臂丛神经成像经过最大密度投影(MIP)或者多平面重建(MPR)处理后,能更加立体、清晰地显示臂丛神经,为诊断臂丛神经是否存在病变提供依据。结论充分结合常规扫描序列与及增强SPACE序列,能更全面、清晰地显示臂丛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STIR、准T2 WI、重T2 WI 3种序列最优参数扫描磁共振脊髓成像图像质量优劣 (扫描时间一定 ) ,寻找一种磁共振脊髓成像最优参数序列。方法 :首先将 6 0例病员或自愿者分成 3组 ,其中STIR扫描 2 0例 ,反转时间 (TI)取 80ms、10 0ms、12 0ms 3种参数 ;准T2 WI扫描 2 0例 ,翻转角 (FA)取 15°、2 0°、2 5° 3种参数 ;重T2 WI扫描 2 0例 ,回波时间 (TE)取 15 0ms、2 0 0ms、2 5 0ms 3种参数 (TR固定在 6 0 0 0ms) ,扫描后再行磁共振脊髓成像 ,选择出各序列中磁共振脊髓成像最优参数组合。然后将 5 0例病员或自愿者 ,同时进行STIR、准T2 WI、重T2 WI各序列最优参数组合扫描 ,扫描出的图像由甲、乙、丙 3位专业技术人员对 3种序列磁共振脊髓成像质量进行双盲法审阅片 ,根据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 3种序列扫描磁共振脊髓成像最优序列。结果 :STIR、准T2 WI、重T2 WI 3种扫描序列分别取参数TI =10 0ms、FA =2 0°、TE =2 0 0ms磁共振脊髓成像时以重T2 WI为最优序列。结论 :磁共振脊髓成像技术最优参数组合及最优序列为 :TR =6 0 0 0ms、TE =2 0 0ms的自旋回波 (SE)重T2 WI序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常用T2WI快速扫描序列: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的反转恢复HASTE(IR-HASTE)序列、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自旋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肝癌患者34例,分别进行四项T2WI快速扫描序列扫描,并进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的比较。结果:各扫描序列的SNR、CNR、图像质量有统计学意义,病灶检出率无差异性。结论: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综合评价最好,是肝癌诊断中首选的扫描序列,其它序列可提供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磁共振3D T2 SPAIR (spectral adiabatic inversion recovery) SPACE序列在正常人肘部神经的显示情况,并观察其在不同人群中的显示差异?方法:在3.0 T MR下对64例正常人的2D FS-T2WI序列及3D T2 SPAIR SPACE序列平扫?对每个志愿者的3D T2 SPAIR SPACE序列的原始数据进行尺神经?正中神经及桡神经的曲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分别重建出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分别统计3根神经的两种重建方法在上臂?肘关节及前臂的显示率?统计3根神经在2D FS-T2WI序列及3D T2 SPAIR SPACE序列上相对周围肌肉信号增高的比率? 结果:64例志愿者的尺神经?正中神经及桡神经在曲面重建上可以全部清晰显示?尺神经在上臂?肘关节及前臂的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的显示率分别为92%?83%?98%,正中神经在上臂?肘关节及前臂的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的显示率分别为81%?89%?80%,桡神经在上臂?肘关节的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的显示率分别为94%?95%?尺神经信号增高在2D FS-T2WI序列上为55%,而在3D T2 SPAIR SPACE序列上仅仅为30%?结论:3D T2 SPAIR SPACE序列对正常人的肘部神经显示效果好,对正常人尺神经信号增高显示更可靠?  相似文献   

12.
王增献  陈再智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388-4389
目的:探讨MRI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2例要求进行前列腺检查的患者。采-用腹部相控阵线圈加脊柱线圈,平扫轴状位采用自旋回波(t1-se)、快速自旋回波(t2-tse)、弥散(ep2d-diffusion+fs)序列。矢、冠、轴状位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加脂肪抑制(t2-tse+fs)序列;增强扫描轴状位快速梯度回波的三维容积式插入屏气法(3D-VIBE+fs)序列检查。结果:本组52例发现前列腺癌18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症等良性病变25例,9例未见异常。检查阳性率82.7%。结论:MRI可进行多种参数多方位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MRI动态增强及脂肪抑制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肠MRI造影多序列应用方法及MRI造影对小肠病变的影像诊断.方法 使用Philips Achieva 3.0T MR对临床疑诊小肠病变的34例患者进行MR小肠造影 (MRE) 多序列联合成像.扫描序列包括横断位、冠状位屏气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TSE-BH序列, 冠状位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 (BTFE) 、横断位扩散加权成像 (DWI) 序列及横断位、冠状位3D-THRIVE序列增强扫描.以不同等级评估小肠MRI扫描图像质量.判断各序列的应用价值.结果 平扫COR-SSTSE-BH序列压脂图像显示最佳, 评估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性弥散序列应用价值较高, 联合3D-THRIVE序列增强图像能为临床提供定性诊断.结论 MRE多序列联合扫描图像信息量大, 敏感度高, 对诊断小肠疾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怡文  曹志宏  吴立伟 《医学综述》2011,17(15):2382-2384
目的探讨乳腺癌各序列及动态增强的信号特征。方法经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癌,共计60个病灶。平扫采用横断面T2加权像(T2WI)快速自旋回波脂肪抑制序列及自旋回波T1WI,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加脂肪抑制序列。观察病变平扫信号特征、增强后病灶形态学特征、早期强化率、强化曲线类型。结果乳腺癌平扫T2WI信号以等信号及高信号为主(50/60),瘤周可出现水肿(45/60),动态增强扫描以毛刺状不规则肿块居多(45/60),环形向心性强化为其主要强化方式(48/60),大多早期强化率超过100%(44/60),强化曲线以廓清型最多(37/60)。结论 T2WI瘤周出现水肿对乳腺癌有很好的提示作用,联合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和多源性乳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肌肉MRI影像表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肌肉MRI图像,分析其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短时翻转恢复序列(STIR)成像特点,并结合血清肌酸激酶(CK)、肌电图(EMG)、穿刺活检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探讨MRI检查优劣势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MRI检查灵敏度92.22%,明显高于CK、EMG和病理活检(78.89%、71.11%和82.22%,P0.05);PM/DM肌肉炎性水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高亮信号;PM/DM肌筋膜炎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带状高亮信号;PM/DM皮下组织水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异常高信号;PM/DM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T1WI、T2WI和STIR示正常信号肌群内出现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病灶。结论 PM/DM患者应用MRI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其中T1WI信号可清晰显示脂肪浸润病变,T2WI和STIR成像则对炎性水肿、肌肉萎缩及肌筋膜炎有较高鉴别价值,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钆对比剂增强三维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 STIR SPACE)序列在坐骨神经成像中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0例患者使用3D STIR SPACE序列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坐骨神经成像。所有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且由两位高年资放射医师对MIP图进行神经显示评分和背景抑制效果评分,并在原始图中测量坐骨神经的信噪比SNR和神经与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坐骨神经显示评分及背景抑制评分采取Wilcoxon秩和检验,同时对增强和平扫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平扫图像中坐骨神经显示评价评分为0.77±0.58分,背景抑制效果评价评分为1.26±0.45分;增强图像坐骨神经显示评分为1.86±0.36分,背景抑制评分为2.79±0.39分,增强序列的背景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平扫序列(P<0.01)。平扫与增强图像中神经与肌肉CNR分别为23.61±8.10和37.38±12.49,SNR分别为42.16±10.38和49.02±11.96,增强序列提高了神经对肌肉的对比噪声比(P<0.01)但整体SNR提高并不明显(P=0.051)。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骨肉瘤患者术前MRI各检查序列对肿瘤髓内侵犯范围判定的精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和比较分析本院自1991年-2001年1月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骨肉瘤患者28例患者术前MRI各序列影像检查仪器为美国Resonex 0.38T磁共振成像机,扫描序列为:自旋回波(SE序列),反转恢复序列(STIR)。所有患者均行增强扫描后T1WI扫描。造影剂为Gd-DTPA0.1mmol/kg体重,经肘部浅静脉注射后立即成像。术后病理标本制成切片,进行肿瘤定性分析。结果 MRI成像在骨肉瘤髓内侵犯长径判定上,T2WI、脂肪抑制、增强扫描与T1WI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前后径判定上前3种方法与T1WI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左右径判定上,只有脂肪抑制成像与T1W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E序列中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应作为对骨肉瘤侵犯范围判定的首选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磁共振T1WI脂相、T1WI水相、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评价多发性骨髓瘤(MM)时的图像质量。方法对20例初诊或治疗后随诊的MM患者行冠状位T1WI脂相、T1WI水相、STIR序列及轴位DWI序列扫描,分段评价4个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测量并计算每个扫描序列的颅骨、脊柱、骨盆、肱骨、股骨、胫腓骨及肋骨处图像的信噪比(SNR)。选取20处MM的活动性病灶,测量并计算每个扫描序列病变部位的强化噪声比(CNR)。结果所有图像质量均在可评价范围内。T1WI脂相、T1WI水相、STIR序列以及DWI序列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9±0.70、4.16±0.73、3.89±0.70及3.76±0.68,T1WI脂相和水相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STIR序列(P=0.000和P=0.001)和DWI序列(P均=0.000),但T1WI脂相及水相之间(P=0.723)、STIR序列及DWI序列之间(P=0.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WI水相的SNR显著高于T1WI脂相、STIR序列及DWI序列(P均=0.000),而后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WI序列的CNR均值虽略高于其他3个序列,但4个扫描序列CNR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1WI脂相、T1WI水相、STIR序列及DWI序列成像各具优势,应联合应用诊断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磁共振T1WI脂相、T1WI水相、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评价多发性骨髓瘤(MM)时的图像质量。方法 对20例初诊或治疗后随诊的MM患者行冠状位T1WI脂相、T1WI水相、STIR序列及轴位DWI序列扫描,分段评价4个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测量并计算每个扫描序列的颅骨、脊柱、骨盆、肱骨、股骨、胫腓骨及肋骨处图像的信噪比(SNR)。选取20处MM的活动性病灶,测量并计算每个扫描序列病变部位的强化噪声比(CNR)。结果 所有图像质量均在可评价范围内。T1WI脂相、T1WI水相、STIR序列以及DWI序列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9±0.70、4.16±0.73、3.89±0.70及3.76±0.68,T1WI脂相和水相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STIR序列(P=0.000和P=0.001)和DWI序列(P均=0.000),但T1WI脂相及水相之间(P=0.723)、STIR序列及DWI序列之间(P=0.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WI水相的SNR显著高于T1WI脂相、STIR序列及DWI序列(P均=0.000),而后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WI序列的CNR均值虽略高于其他3个序列,但4个扫描序列CNR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1WI脂相、T1WI水相、STIR序列及DWI序列成像各具优势,应联合应用诊断M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3.0T磁共振成像(3.0 tesl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0T MRI)可应用于对听神经瘤的诊断。文中用3.0T MRI对听神经瘤进行诊断,探讨听神经瘤的MRI表现,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提高手术前对听神经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MR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使用西门子Magnetom Trio 3.0T磁共振仪,采用扫描方法为MR平扫梯度回波序列(FL2D)的T1加权成像、自旋回波序列(TSE)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后的T1加权成像。对神经瘤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坏死、囊变、信号强度及其增强程度等MRI各种表现分别观察和记录,重点观察实性肿块和囊性肿块的病理学特点,将MR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听神经瘤中,MRI示实性肿块15例,占68.2%,瘤体在T1WI及T2WI呈等信号,病理表现主要以梭形的Antoni A型细胞为主。囊实性肿块6例,占27.3%,呈T1WI等低、T2WI等高的混杂信号,病理表现为伴黏液变性的Antoni B型细胞为主,并混有Antoni A型细胞。出血性肿块1例,占4.5%,呈T1WI等高、T2WI等低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示肿块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22例患侧的听神经均增粗、强化。结论 MRI能客观显示听神经瘤的病理学特点,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