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对其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双盲法分成2组各50例,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并分析2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8例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科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予以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为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在疾病知识知晓、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执行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惠勤  魏万梅 《海南医学》2013,24(8):1242-124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术后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的同时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术后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其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患者DVT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9±0.1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98±0.32)d,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用药、坚持功能锻炼等健康行为执行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髋部骨折患者DVT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血栓形成发生率6.5%。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后,均在10~14天左右痊愈,未留后遗症。结论对各类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和积极的预防是护理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部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可累及约50%的患者,如果未能及时处理,约1%~2%的病例会发展成致命肺栓塞[1],轻者影响手术效果,重者危及生命.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进行髋部手术45例,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DVT,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方法:健康教育,正确体位以及功能锻炼等辅助措施是预防DVT的有效措施。结果:27例髋部骨折患者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压力泵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于术前10 d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观察组在静脉注射LMWH同时联合患侧肢压力泵处理。统计两组术后1个月DVT发生率,观察术后肿胀疼痛程度、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DVT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联合压力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可减轻患者肿胀疼痛和改善血液流变学,增益DVT预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罗亚秀  崔宗权  周宝珠 《当代医学》2011,17(32):161-162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预防措施。方法早期患肢主动被动活动及药物干预DVT形成的环节。结果120例髋部骨折术后应用综合预防措施后,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是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研究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护理应用效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100例老年患者分为2个护理小组,每个小组50例患者,在其他基础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给予对照组老年患者实施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传统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老年患者实施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将2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经过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以及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88%,高于对照组老年患者66%;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高于对照组老年患者的74%;观察组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的发生率16%,2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赵会  李雯敏  吴青霞 《西部医学》2011,23(6):1150-1151,115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96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术后均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康复组施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随访6~12个月,分别总结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中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有5例发生,两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5~7天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筛查流程图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予以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利用血栓筛查流程图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医护合作满意度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血栓筛查流程图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利于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和提高医护合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深静脉中由于凝血机制活化,抗凝减弱,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内膜损伤形成的血栓.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属DVT高危组,如果没有预防措施,患小腿DVT的概率为40%~80%,下肢近心侧DVT的概率为10%~20%,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的概率为1%~5%[1].预防DVT的发生是骨科护理重点之一,我科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68例,取得满意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文爱欣 《吉林医学》2013,34(23):4862-4862
目的:总结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对收治的96例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处理。结果:本组96例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前及术后进行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宣教,取得患者的理解与积极配合;同时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并辅助物理和药物治疗,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降至最低,无一例DVT发生。结论:及早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DVT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刘莉慧  宁宁  侯晓玲  刘晓艳  何月 《西部医学》2017,29(9):1255-1259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筛查流程图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2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栓预防措施和常规髋部骨折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血栓筛查流程图,通过D二聚体检测和RAPT(the risk assessment profile for thromboembolism) 量表对患者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根据D二聚体值及RAPT评估结果按照流程图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常规髋部骨折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住院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 通过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D二聚体阳性率为99.63%;RAPT 5~7分, DVT发生率为0;RAPT 8~14分,DVT发生率为8.33%;RAPT>14分,DVT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近端/远端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术后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应用血栓筛查流程图能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术后疗效,并有利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8.
邹国请 《吉林医学》2012,33(23):5090-5091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经验。方法:针对DVT形成的三大成因(血流瘀滞、静脉损伤、高凝状态)实施有的放矢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饮食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及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肢活动良好,无明显肿痛不适。结论:DVT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和指导,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期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与静脉造影,在手术前、后检测6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1例,早期综合防治DVT,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骨折。结果 该组检出DVT5例,术前检出DVT3例,术后2例。经早期的综合治疗,血栓缩小机化,无出现症状性肺梗塞,术后患肢功能良好。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前后均可发生DVT,围术期采用彩超监测与综合治疗是早期预防DVT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每组6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临床护理路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上组间比较,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且P均〈0.05;(2)总满意率组间比较,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且P〈0.05,说明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实践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对于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是临床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护理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