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象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32例,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双介入术后24h、1周、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1),术前与术后比较患者的TBIL、ALT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脾功能亢进的意义.方法 对89例原发性肝癌伴程度不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和白细胞、血小板低下等脾亢征象的患者采用部分脾栓塞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改变.结果 本组病例肝脾双介入治疗后外周白细胞、血小板均有显著增高,与术前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部分脾栓塞可以缓解脾功能亢进,减轻门静脉高压,减少并发症,保证肝动脉化疗栓塞的顺利进行;而术后增加脾栓塞的反应一般都能忍受.结论 肝脾动脉双介入栓塞是一种损伤小、安全程度高、副反应少、疗效较好的办法,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是治疗肝癌并脾亢最佳选择,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部分脾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91例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及部分脾栓塞,脾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 脾栓术后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结论 部分脾栓塞能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使肝癌伴脾亢患者获得进一步肝动脉化疗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脾亢中肝脾双介入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原发性肝癌伴脾亢患者为例,采用肝脾双介入治疗方法,即PSE与TOCE双介入疗法,观察与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外周白细胞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其外周白细胞、血小板与术前相比提高明显,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部分脾栓塞可缓解脾功能亢进,保证TOCE的顺利进行,减轻了患者门静脉压力与TOCE的并发症,术后患者所增加的脾栓塞反应均能忍受。结论对原发性肝癌伴脾亢患者,采用肝脾双介入治疗方法,患者损伤程度小且安全有效,有效改善了患者血象,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在我院对43例肝癌合并脾亢的患者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脾脏栓塞面积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并作配对t检验。结果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1个月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升高(t=11.315,P=0.000;t=11.486,P=0.000),术后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并发症,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能有效提高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缓解脾功能亢进,有助于肝癌治疗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使其血细胞恢复正常,以便能进一步行肝动脉化疗。方法:对46例不能手术切除、且血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的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结果:脾栓塞术后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结论:部分脾栓塞能治疗脾功能亢进,提高血细胞数量,使肝癌伴脾亢患者的肝动脉化疗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7.
黄淑贞     
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伴睥亢已见报告,但对于伴重症脾亢致血象明显低下者若按常规介入疗法仍有一定风险。为了给患者创造新的治疗机会,自1996年起笔者采用单纯性肝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伴重症脾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及碘化油对2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实行部分脾栓塞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随访术后疗效、患者血象变化及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2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均成功实施了部分脾脏栓塞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消除了脾亢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术后24 h即有明显提高(P<0.05),延长了生存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21个月,脾功能亢进症状未见复发.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简便、微创、安全,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脾动脉联合栓塞运用到治疗肝癌合并脾亢患者的功效。方法选出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肝癌合并脾亢患者60例,对全部患者予以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手术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比照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的改变。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AFP、PLT、WBC的改变都好于治疗以前,P0.05。结论肝脾动脉联合栓塞运用到对肝癌合并脾亢患者予以治疗尤为高效且安全,能够促使肝功能得以好转、减小门静脉压、舒缓脾功能亢进,让外周血细胞的浓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双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68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分别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肝动脉化疗及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肝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及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方法,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严重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术后2、12、18、24 d,2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及胆汁酸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上,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及胆汁酸较治疗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及胆汁酸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脾动脉栓塞术双介入治疗法能有效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张永山  潘光明 《吉林医学》2011,32(28):5922-5923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肝癌伴脾亢患者64例,按抽签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行TACE同时行PSE。选择置管于脾脏中、下级,栓塞面积控制在40%~70%。对照组单纯为患者行TACE。观察患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肿瘤缩小等情况和术后反应,判断治疗效果。结果:TACE联合PSE治疗肝癌合并脾亢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术后48 h、1周、2周及4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较栓塞前明显提高,肝脏肿瘤及脾脏亦明显缩小。对照组术后各项化验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安全可靠,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为肝癌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对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并脾亢患者的治疗价值,以期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64例确诊为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并脾亢的患者,依随机的原则分为二组,观察组共32例,应用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进行治疗,对照组共32例,应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观察相关临床特征的改变。结果二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血细胞症及肝功能的改善均明显,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对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并脾亢患者的疗效明显,并可以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临床治疗中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季晓春  袁谊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6):342-343,356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22例,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插管栓塞(TACE)及脾动脉部分栓塞(PSE),随访观察PSE术后反应及外周血象并经作计学处理。结果 22例经PSE治疗46次,栓塞范围40%~60%,术后2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1),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有发热、疼痛、呕吐、胸腹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后消失。结论 PSE能有效改善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外周血象,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应用,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术前肝脾介入疗法对提高原发性肝癌伴脾亢患者手术切除率的实际效果。方法:观察术前进行肝脾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脾亢患者24例在介入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改变情况及介入后成功进行手术治疗的例数。结果:介入后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有上升,上升至正常范围21例,成功进行手术探查24例,肝部分切除18例,合并脾切除15例。结论:术前肝脾双介入疗法方便、安全、有效,能提高肝癌手术切除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脾切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肝豆)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脾切除的手术指证及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1991年1月至2001年1月124例肝豆合并脾亢患者脾切除病例,比较术前与术后2周外周血细胞变化.结果术后全血细胞明显升高(P<0.05~0.001).结论肝豆合并脾亢行脾切除治疗适应证明确,术后疗效满意.持续驱铜和加强围手术期保肝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发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2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病人,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术前后外周血细胞、肝癌病灶和脾脏变化情况。结果: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可明显改善病人血象,使肝癌缺血坏死、缩小,脾脏缩小,部分病人可获得手术治疗机会。结论:不适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病人,行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控制肿瘤发展,改善病人血象,提高病人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焕祥 《当代医学》2009,15(17):319-321
目的评价肝脾动脉联合栓塞治疗在肝细胞癌合并脾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肝细胞癌合并脾亢患者,其中32例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时行脾动脉栓塞治疗为治疗组,30例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为对照组。采集2组术前术后资料,包括外周血象、CT、上消化道内窥镜或气钡双重造影所见,并对照2组外周血象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治疗组肝动脉化疗栓塞72例次,脾动脉部分栓塞1~3次共51例次,脾栓塞范围40%~70%;对照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67例次。治疗组栓塞治疗一般1~3次,至末期栓塞3个月后,血象大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有效保证了化疗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对照组栓塞后一周至半月血象开始下降,虽进行中西医等综合治疗,大部分很难进行再次化疗栓塞。治疗期间2组血象变化对比显著(P〈0.01)。治疗组栓塞术前后对比静脉曲张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以曲张程度较轻的改善更明显一些;而对照组静脉曲张程度反而有加重趋势。2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改善对比明显(P〈0.05)。结论肝细胞癌合并脾亢治疗组栓塞治疗较对照组不仅减低了门脉压及脾窦淤血,减轻了脾纤维化,改善脾功能,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提高了生活质量及生存期,降低了肝癌合并脾亢介入治疗的风险,从而有效保证了化疗栓塞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21例该类患者的双介入疗法观察治疗效果,评价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经B超、CT、MR、DSA及血常规、AFP、生化指标等诊断,部分肝癌病例有病理诊断.介入手术先对脾亢进行部分性脾实质栓塞术(PSE),再对肝癌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治疗.结果:对该类患者同时采用两种手术,栓塞后综合症的出现率高于单用一种方法,但均可逆转,外周血象较术前明显升高,避免出血及感染的危险.结论:肝、脾联合栓塞的双介入治疗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可以使外周血象提升,不影响肝癌的治疗,同时避免肝癌介入治疗后加重血象降低,出现出血及感染.  相似文献   

20.
骆佳  凌云志  郝风华 《广东医学》2005,26(3):384-385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同时结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临床价值。方法  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 ,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决定脾脏栓塞的范围 ,脾脏栓塞最大范围不超过 70 % )。结果  32例患者共进行 5 0例次栓塞 ,其中 4 8例次出现发热 ,持续 3~ 5d ,4 6例次术后上腹部不同程度疼痛 ,4例次出现胸腔反应性积液 ;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 2 4h外周白细胞、血小板均回升 ;术后 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 ,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它能提高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免疫功能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