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目标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了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的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几乎将影响一个人的全部生活,其中包括:体格、心理、职业和社会等方面。康复的过程就是让患掌握如何适应这些变化,修正自身不适应残疾的行为.学会带着残疾生活。 相似文献
2.
9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职业康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2 0年美国首先颁布《职业康复法》,随之在世界各国兴起 ,我国的职业康复体系建立是在 80年代中后期 ,是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康复事业的发展而形成的。职业康复是全面康复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如果说医疗康复是基础 ,教育康复是提高残疾人的素质 ,社会康复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保障 ,那么职业康复则是残疾人从病床走向社会的桥梁。本文就本院住院的 9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职业康复加以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调查本院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 98例 ,男 88例 ,女 1 0例 ;年龄最小 1 6岁 ,最大 64岁 ,平均 35.47岁 ;脊髓损伤平面在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损伤程度和损伤时间对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03-2008年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和眷柱骨科收冶的143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X2检验比较不同损伤程度、损伤时间的脊髓损伤后痉挛的发生卒,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损伤程度、损伤时间是否为脊髓损伤后痉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比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发生率高(X2=17.781,P=0.000);按损伤后1、2、3个月开始接受治疗分组,1个月组的痉挛的发生率最低,其余依次是2个月组、3个月组(X2=10.515,P=0.005).结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比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发生率高;越早开始治疗,痉挛发生率越小;损伤程度和损伤时间均是脊髓损伤后痉挛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与脊髓运动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和比较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与脊髓运动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3例脊髓损伤患者分别进行ASIA损伤分级、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比较分级结果,并对ASIA损伤分级、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间的关系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ASIA-A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存在差异。ASIA损伤分级与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及ASIA运动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578—0.809(P<0.01),而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与ASIA运动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0—0.999(P<0.01),相关程度存在差异。结论:ASIA损伤分级不能够完全反映脊髓运动损伤水平。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患者焦虑和抑郁倾向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点 ,指导临床心理护理。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86例脊髓损伤住院患者进行评定 ,根据得分高低分别归纳出焦虑和抑郁的主要表现 ,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结果与结论 74.4%的患者有焦虑情绪 ,77.9%有抑郁情绪。焦虑的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不好、常常要小便、手脚常常湿冷、不容易安静坐着、觉得会发生什么不幸等 ,抑郁的主要表现为性功能障碍、做事情感到困难、不容易下决定、生活无意义、吃饭比平时减少等。脊髓损伤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及焦虑情绪 ,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脊髓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我科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各40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取得心理咨询师的护士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Ⅲ的评定。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焦虑与抑郁评分及脊髓独立性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干预后,心理状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脊髓独立性评定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对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脊髓独立性评分,促进患者实现身心全面康复,帮助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三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38-139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陈三定1脊髓损伤是较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如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将遗留不可逆的后遗症。在康复医师和护师的指导下进行功能训练和康复护理,可以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并使病人提前康复。我们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由此造成了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的障碍。如果损伤为完全性,患将出现损伤水平以下永久性运动、感觉丧失。除此之外.患还会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一系列功能障碍。做好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工作,可以有救地避免并发症.促使脊髓损伤患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廖雁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1):48-48
患者,男,32岁,高处坠落后昏迷1 h入院,伴双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脊柱平片及MRI提示T7、8粉碎性骨折、脊髓挫裂伤.全麻下行胸椎CD棒内固定及椎管减压术,术后给予常规处理,伤口逐渐愈合,双下肢肌力0级,ASIA评估:运动50分,轻感觉60分,刺痛觉60分. 相似文献
11.
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和感觉功能与步行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 47例脊髓损伤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在入院时和治疗过程中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 (ASIA) 1992年的标准评定患者的运动与感觉功能 ,采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评定步行能力。结果伤后 12个月时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比入院时显著增加 (P <0 0 5 ) ,入院时的运动功能与患者最终获得的步行能力相关 (P <0 0 5 )。结论早期康复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 ,入院时的运动功能与患者最终获得的步行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ASIA标准等评价脊髓锐器伤早期康复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脊髓锐器伤的早期康复疗效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对1992~2004年40例脊髓锐器伤患者和50例脊髓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ASIA标准(2000年修订)评价脊髓神经功能,FIM评分评价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经过综合治疗,脊髓锐器伤患者出院时的ASIA评分和 ADL评分均较入院时提高,且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脊髓挫裂伤( P <0.05~0.01)。结论 脊髓锐器伤应采取综合康复方法,其预后优于脊髓挫裂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量脊髓损伤患者住院康复期的生存质量,以及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方式。方法:9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康复期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综合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10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骨关节疾患非脊髓损伤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脊髓损伤患者26—50岁占57.14%,损伤原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占73.63%。比较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脊髓损伤患者明显低于骨关节疾患非脊髓损伤患者(P<0.05)。治疗前后比较,综合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生存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均有所提高(P<0.05),但心理领域得分有所下降,社会领域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得分综合康复组比传统康复组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BI均有明显提高(P<0.01),综合康复组比传统康复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比骨关节疾患非脊髓损伤人群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患者躯体功能恢复与心理护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应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unctionalindependentmeasures,FIM)评估住院脊髓损伤(SCI)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进一步分析SCI患者躯体功能恢复与心理、直接护理的相关性。方法将39例SCI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及康复护理,实验组另予以心理护理。并在入院时、出院时以及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进行FIM评分,同时记录护理接触时间。结果实验组FIM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入院时FIM评分与心理、直接护理所需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出院时FIM评分与心理护理所需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给药、提供治疗等直接护理所需时间无显著负相关;随访时FIM评分与心理、直接护理所需时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通过FIM评分可以预测护理工作需要量,躯体功能恢复和护理时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对提高康复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状况,探讨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进行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60例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的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中54例占90.00%患者有焦虑心理,57例占95.00%有抑郁心理,说明焦虑和抑郁症状在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中发病率很高.导致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是疾病带来的痛苦、影响工作、学习和医疗费用等.结论 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应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paralysi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and the measures to cope with it. Methods Sixty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ralysi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were evaluated with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domestic norm of healthy individuals. Results The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paralysi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domestic norm of healthy individuals. 54 cases had anxious symptom (90.00%), and 37 had depression.The causes led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 mainly came from the suffering of the disease, the influence of the work as well as the study and the cost of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s The patients with paralysi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had mental problems, they need to be interfered with by healthy education and mental nursing in order to promote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胸腰椎撑开支具在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影像学表现。方法:自行研制胸腰椎撑开支具,25例患者均为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第3-4周,分别在卧位无支具、卧位戴撑开支具和立位戴撑开支具等三种状态下拍摄胸腰椎正侧位CR片,分别测量损伤椎体的上一正常椎体前(后)下缘至上一正常椎体前(后)下缘的高度。结果:三种不同状态下损伤椎体的前缘高度分别是118.257±13.524mm、121.414±12.879mm、119.237±12.527mm,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卧位戴撑开支具与卧位无支具、立位戴撑开支具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卧位无支具与立位戴撑开支具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种状态损伤椎体的后缘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行研制的胸腰椎撑开支具,能有效地与后路内固定器协同发挥减少自身体重对受损椎体的压力,增强受损脊柱的稳定性,保证早期康复训练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在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由手术室护士实施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对照组则按传统方式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围术期护理。2组分别在术前访视前1d和术后第7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心理状况。结果术后SAS、SDS测评结果显示,2组负性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干预组2次测评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施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结论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可以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后旨.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