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联合中药熏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肘关节牵引及肘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手法治疗及中药熏洗治疗,总疗程为4周,评估2组VAS评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并采用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优良率为92.50%,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2组患儿疼痛均缓解,肘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提高,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下降,肘关节功能评分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VAS评分及肘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更加明显(P0.05,P0.01)。结论:中医手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能有效缓解患儿疼痛症状,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续骨伸筋汤辅助应用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对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5日~2016年2月5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患儿,对照组给予肘关节牵引以及肘关节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续骨伸筋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VAS(疼痛视觉模拟法)、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76.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VAS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VAS评分都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VAS(2.1±0.5)分低于对照组(3.8±0.7)分,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肘关节功能评分都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93.1±4.3)分高于对照组(82.1±3.8)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0%)显著低于对照组(43.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续骨伸筋汤辅助应用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缓解疼痛感,促进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肘关节牵引和肘关节功能锻炼联合续骨伸筋汤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肘关节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于本院骨科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9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肘关节牵引和肘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续骨伸筋汤治疗。对比两种临床疗效、VAS评分、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HSS评分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VAS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HS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儿童,采用肘关节牵引和肘关节功能锻炼联合续骨伸筋汤治疗,可以显著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术后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标准化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标准化复位手法配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整复治疗,比较两组整复时间,术后24h、48h、72h肘关节VAS评分,采用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评估术后1个月肘关节形态、活动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整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24h、48h、72h肘关节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复位手法配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手术具有整复时间短、患儿疼痛缓解明显、肘关节形态及活动度恢复佳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静结合理论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2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动静结合理论指导的康复治疗,比较2组临床愈合时间和术后12周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术后12周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动静结合理论应用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可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提高肘关节康复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纳入标准,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儿童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治疗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手术方案,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术后3~12月定期回访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状况(Flynn评价标准),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经手术治疗后骨折均愈合,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及骨质愈合天数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等级情况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优良率观察组(97.2%)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较佳,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骨折愈合时间短,感染率低,无并发症,患儿家属普遍愿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在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中选出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术后3个月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100%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利于促进患儿骨折的愈合和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仝允辉教授经验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治疗组采用仝允辉教授经验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按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估,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66例患者获得6个月至2年随访,经评估,治疗组在肘关节综合功能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治疗组无感染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治疗组肘关节提携角丢失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屈伸度丢失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仝允辉教授改良式皮外张力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对预防肘内翻,恢复关节功能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关节松动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四联疗法能降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儿术后的肘关节功能,促进患儿术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中药外敷结合理疗干预在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康复训练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予以基础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外敷结合穴位按摩的理疗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肘关节屈曲活动度高于常规组,伸直活动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常规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结合理疗干预可有效提高在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康复训练护理中治疗效果,促进肘关节功能及关节屈伸活动度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肘关节功能(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SS评分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改善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药外敷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克雷氏(Colles)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比2组骨折复位优良率、治疗前后骨痂X线评分及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端恢复优良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骨痂X线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骨痂X线评分低于观察组,VA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促进骨痂形成,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徐艳婷 《河南中医》2016,(12):2156-2158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治疗的儿童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术后4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8周、10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_1=2.662,t_2=2.267,P0.05);研究组优秀率为92.59%,对照组优秀率为74.0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7,(7):926-927
目的:探究辨证分期内外用药配合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计算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期内外用药配合治疗,对比两组Harris评分、VAS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VA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固定松动发生率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期内外用药配合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肢的活动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64例经门诊确诊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治疗组)和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7.6%,对照组优良率为87.5%,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手法复位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单纯使用手法复位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126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其中切开复位组85例:男60例,女25例;闭合复位组41例:男27例,女14例。统计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肘关节评分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平均8.4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4~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闭合复位组优良率(85.4%)与切开复位组(81.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有2例术后发生尺神经损伤症状,发现后立即拔除尺侧克氏针并给予营养神经治疗,术后1.5~2.0个月症状消失。闭合复位组3例发生明显肘内翻,行肱骨髁上截骨矫形。结论: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四联疗法对促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28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在石膏外固定后定期进行中药熏洗、关节松动训练、运动疗法、冷疗四联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均达到正常。Mayo肘关节评分,22例为优(总分≥90分),6例为良(总分80~89分),优良率为100%。结论:中医四联疗法能防止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且早期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外敷凉性经筋通贴膏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浮针疗法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并分析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VAS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Mayo肘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5例予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周、4周、3个月、6个月后HSS肘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4周后,优良率治疗组为70.0%,对照组为66.7%,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优良率均为100%,两组各时相点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