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作为试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评价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14%vs.27.50%,χ2=5.997,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9.52%vs.32.50%,χ2=6.581,P<0.05);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7.62%(4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9,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时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入的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绳梯式穿刺执行率、内瘘自我护理能力、内瘘渗血率、血管瘤发生率、穿刺部位感染率、内瘘血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绳梯式穿刺执行率9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绳梯式穿刺执行率88.53%(χ2=128.139,P<0.001),试验组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分值(131.97±5.09)显著高于对照组(111.97±6.41)的分值(χ2=13.880,P<0.001),而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试验组患者内瘘渗血(χ2=34.734,P<0.001)、血管瘤发生(χ2=27.778,P<0.001)、穿刺部位感染(χ2=5.192,P=0.023)、内瘘血栓(χ2=6.405,P=0.011)。结论使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士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执行率以及患者内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学龄前斜视患儿在围术期实施童趣化护理干预对减弱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间手术室行斜视手术的87例学龄前患儿,随机抽签法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童趣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前焦虑程度、苏醒期躁动程度、术后行为改变情况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入手术室时焦虑量表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行为改变率为37.2%,低于对照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P<0.01);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7%,低于对照组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5,P<0.01)。结论 童趣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情绪、减少苏醒期躁动,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患儿术后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79-408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手术室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实施PDCA循环,选取该阶段医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医院未实施PDCA循环阶段手术室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评分和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消毒管理、环境管理、护理安全、护理质量监控、护理文件管理等各项护理工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明显降低护理不良时间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综合评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信息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5—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86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延续护理,选择2019年5—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93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为试验组,采用ERAS理念下信息化延续护理,依托微信多元化、信息化平台,组建ERAS多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多元化、精准化、连续性的信息化延续护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延续护理依从性和延续护理效率指标。结果试验组主动寻求建议、康复训练、按时复诊、规范用药及合理饮食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846、37.408、6.916、14.108、17.111;P<0.01)。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得分为(89.3±5.1)分、骨质疏松药物正确使用率为99.0%(191/193)、患者满意度为97.9%(189/19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29.598、50.746、11.017;P<0.01);试验组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为1.6%(3/193)、并发症发生率为5.2%(10/19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177、9.369;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信息化延续护理能提高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居家护理的依从性,利于患者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截止2021年11月1日的文献进行检索,选择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收集并整理相关数据,使用RevMan5.3、Stata16.0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篇相关文献的1 5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文件管理、消毒隔离、手术室环境、护理安全及护理质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gger Test显示发表偏倚较小。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文件管理、消毒隔离、手术室环境、护理安全及护理质控评分,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融入PDCA循环理念对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2例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PDCA循环理念。比较两组质量管理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文件管理、环境管理、护理质量监控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融入PDCA循环理念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11月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2月—2017年9月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2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手术室采样监测合格率。结果研究组采样合格率及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差错事件总发生率2.38%(1/42),低于对照组的14.29%(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48)。结论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可减少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差错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念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实施PDCA循环理念前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PDCA循环理念后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实施PDCA循环理念质量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理念后各项管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DCA循环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可显著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构建安全和谐的护理氛围。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344-2345
目的探讨基于海恩法则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乳腺门诊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未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收治的50例乳腺门诊手术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7月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收治的50例乳腺门诊手术室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标本管理、身份识别、专科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门诊手术室中采用基于海恩法则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在急诊留观安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留观的3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安全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人均耗材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人均耗材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留观患者,可提升护理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在老年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8年1—12月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2月就诊行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老年科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 =5.086,P=0.024;χ2 =4.396,P=0.036);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t=5.913,P=0.016)。结论 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可以降低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滕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在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在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传统常规管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水平差异、围术期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干预前、后QOL评分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各个维度的护理质量量化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围术期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各个时间点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风险,提高患者的QOL评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的25名手术室护士,按照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时间顺序分为改进前(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和改进后(2020年1—12月)。比较管理改进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分析磁性医院管理理念在心血管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2016年6月—2020年6月开展的228例心血管外科手术资料,按照实施磁性医院管理时间前后顺序分为管理前组(2016年6月—2018年6月)与管理后组(2018年7月—2020年6月)。管理前组中,患者127例,护士4...  相似文献   

16.
范建宁 《妇幼护理》2023,3(15):3735-3736
【】目的:分析护理肺栓塞介入治疗患者工作中采取PDCA循环法,对最终护理质量起到的实际影响。方法:调查所选择的时间范围在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细致筛选后共确定参选此次调查的成员人数为50(名),对随机性原则予以遵循,以人数均等(即n=25)的形式作对照组、实验组之分,两组经差异化护理后,比较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满意度总评分结果为对照组355.45±42.66、实验组450.03±75.62,护理质量总评分结果为对照组42.19±7.67、实验组53.63±13.69,明显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中,对照组32%、实验组8%,明显实验组更低(P<0.05)。结论:肺栓塞患者在介入治疗中采取PDCA循环法,可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使患者及家属更满意临床护理工作,也降低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策略在住院患者鼻饲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接受肠内营养鼻饲的外科住院患者240例,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管护理;观察组运用风险管理策略思想,预见性防控鼻饲管各个环节的风险。比较两组护士置管操作、导管管理和风险评价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导管管理各项目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下降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提高护士对住院患者鼻饲导管的安全管理,有效规避潜在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在护理工作应用中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108名进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名,采用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安全预警系统管理)和对照组(54名,采用常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评分以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综合质量评估中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的单项评分以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病区管理、安全用药、护理安全、文件书写等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中一般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内在满意度等单项评分亦高于对照组,给错药、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路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护理管理方法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中,可保证系统稳定性,并对护理安全评定有良好的界限控制,安全信息报告准确,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监护期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58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患者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护理;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为路径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护理。比较2组术后监护期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路径组入住监护室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8.185,P<0.01; t=9.054, P<0.01; t=16.856,P<0.01; χ2=4.971,P<0.05; χ2=7.017,P<0.01 );患者对监护室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202,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术后监护期中的合理应用,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医患双方的沟通障碍,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岗前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实习护生的安全意识,减少护生实习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2010年73名护生为对照组,2011年77名护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岗前教育,实验组实施强化安全知识的岗前安全教育。比较两组护生安全知识理论考核成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安全知识理论考核成绩为(73.86±5.43)分低于实验组的(81.42±6.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P〈0.01);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13例次高于实验组的4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62=5.93,P〈0.05)。结论强化护生实习前的岗前安全教育能有效提高安全护理知识水平,提高医疗安全意识,降低护生实习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