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在儿童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135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金标免疫渗滤分析原理定性测定人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在1358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435例,其中约1岁者26例(10%),1~3岁者170例(39%),3~6岁者167例(42%),跃6岁者72例(28%)。在不同季节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中,春季有138例(41%),夏季有59例(22%),秋季有164例(38%),冬季有87例(27%)。不同性别的儿童之间,男性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者208例(31%),女性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者234例(33%)。结论肺炎支原体在1~6岁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春秋季节阳性率显著高于夏冬季节,而性别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黄育坤 《北方药学》2020,(3):191-192
目的:调查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病原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培养肺炎支原体,统计不同季节、年龄及性别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并分析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对1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标本培养,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28.75%,冬季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均低于春季、夏季及秋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夏季及秋季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岁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均显著低于0~1岁、2~3岁及4~6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岁、2~3岁及4~6岁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女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叶性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21.88%,其次为螺旋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吉他霉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8.75%、17.50%、15.63%、1.88%及1.2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季节、年龄有一定相关性,临床治疗时应进行咽拭子培养和药敏检测,以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患儿的特征和感染情况,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与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门诊诊治的12岁以下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血清标本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患儿的阳性检测结果。结果300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76例,阳性率为25.33%;男性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率略低于女性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以下儿童均会出现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3~6岁阳性率最高为40.00%,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一年四季均会出现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患儿,其中春季阳性率最低,随后逐渐上升,冬季阳性率最高,夏季、秋季和冬季的阳性率均高于春季(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测率存在明显的年龄和季节特征,秋冬季节属于疾病高发期,3~6岁儿童均属于高危人群,在临床诊治和防控工作中,应当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季节予以重视,做好针对性预防和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徐王彪  陈洁红 《安徽医药》2020,41(3):333-335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以及性别、年龄分布、发病季节性等特点,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 25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判读结果的阴阳性并注明滴度。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间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1 25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332例,阳性率26.4%。从性别分布看,男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24.6%,女童28.7%,女童阳性率高于男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年龄分布看,0岁~组阳性率最低(3.6%),7岁~组阳性率最高(44.8%),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季节分布看,肺炎支原体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其中冬、春季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1.0%、29.0%,夏、秋季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0.2%、20.8%,不同季节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显示,冬季感染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江苏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合理诊治M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2020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2 401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痰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MP-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抗体IgM,并分析MP检出情况。结果:12 401例住院患儿中,MP检出率30.76%(3 814/12 401),其中女性患儿MP检出率高于男性(χ2=72.585,P<0.01)。<6个月、≥6个月~1岁、>1~3岁、>3~7岁、>7岁患儿MP检出率分别为8.72%、20.89%、34.57%、48.98%、65.21%,MP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χ2=1 883.359,P<0.01)。春夏秋冬MP检出率分别为26.61%、32.85%、35.98%、27.02%,夏秋季MP检出率高于冬春季(χ2=92.064,P<0.01)。2015-2020年,2016年夏季为MP检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MP)抗体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 E)检验在肺炎患儿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正常非肺炎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均实施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 E检查,按照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29例)、高滴度组(7例)与低滴度组(4例),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肺炎患儿中,MP抗体阳性11例,占27.5%,其中高滴度4例,低滴度7例,分别占36.4%、63.6%;观察组患儿血清总Ig E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中以高滴度组阳性率最高,为7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9728,P<0.05)。结论 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血清总Ig E检测在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患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开封地区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血清非典型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及感染情况,分析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呼吸道感染疾病预防和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检测嗜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PIVS)和Q热立克次体(COX)九种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血清IgM抗体,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11 43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样本,呼吸道感染非典型病原体IgM抗体检测(以下简称九联检)阳性共计5 026例,阳性率为43.9%,所得抗体阳性率之间结果比较χ2=4419.5,P=0.00。单一种抗体阳性3 472例,占69.1%。两种抗体阳性1 523例,占30.3%。三种及以上多重抗体阳性31例,占0.6%,结果比较χ2=5331.1,P=0.00。201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观察组,18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sE水平,比较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及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35.8%(76/212),对照组是14.4%(26/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5~12岁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1—5岁组高(P〈0.05)。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肺炎支原体容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方法:从某院收集183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末梢血及血清,采用胶体金法、间接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3种方法进行MP-IgM检测。结果:1832例中采用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率42.07%,间接荧光法阳性率20.52%,酶联免疫吸附法阳性率21.0%,胶体金法在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间接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荧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胶体金法在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间接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且操作简便,结果报告快速,可作为临床肺炎支原体筛查指标;间接荧光法与酶联免疫吸一致性好,但操作相对繁琐,适合临床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规律与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4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5 665例,检测血清MP抗体,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MP抗体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病种间的差异,并随访观察患儿MP抗体的转阴时间。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P抗体总体阳性率为14.6%,其中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P抗体阳性率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17.4%)高于男性(12.4%,P<0.01);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7~9岁组最高(23.9%);季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最高(17.1%),夏季(6-8月)最低(10.8%);病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大叶性肺炎最高(7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低(7.0%)。患儿MP抗体转阴时间集中在首次检测确诊后3~9个月。结论: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P抗体总体阳性率为14.6%,女性高于男性;MP感染多见于大叶性肺炎,以7~9岁组患儿多见,冬季高发;MP感染患儿MP抗体转阴时间集中在首次检测确诊后3~9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10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咽痛、鼻塞流涕)消失时间以及呼气峰值流速(PEF)实测值和预计值比值、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体内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咽痛、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分别为(8.5±2.3)、(2.6±1.1)、(4.1±1.2)、(4.6±1.7)、(4.9±1.8)d,均短于对照组的(10.2±2.6)、(4.3±1.5)、(5.5±1.4)、(6.8±1.8)、(7.2±1.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第2、4、6天的PEF实测值和预计值比值分别为(74.35±5.67)%、(81.65±5.27)%、(88.43±6.58)%均高于对照组的(70.31±4.85)%、(75.65±5.23)%、(81.65±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8%高于对照组的8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5,P=0.027<0.05).两组相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780>0.05).观察组体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19.23%(10/52),低于对照组的38.46%(2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5,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有利于促进患儿症状的消失,改善其呼吸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易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28):198-199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CVA患儿52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48例岁数相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CVA患儿及对照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P-IgM阳性率分别为46.2%和14.6%,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CVA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本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资料。方法用被动凝集法检测2010-2012年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小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计算各组的抗体阳性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季节以及不同临床诊断间的阳性率差异等。结果共收集患儿血清标本14 037份,其中2 431份(17.3%)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女性患儿阳性率20.0%(1 156/5 782),高于男性患儿阳性率15.4%(1 275/8 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16,P〈0.05);按年龄分为4组,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6-14岁组24.6%(1 687/6 849),3~5岁组15.0%(325/2 161)和1~2岁组12.6%(286/2 277),〈1岁组4.8%(133/2 750),4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85,P〈0.005);4个季度的阳性率分别为:第四季度20.6%(677/3 287),第三季度19.3%(670/3 475),第一季度18.5%(646/3 492),第二季度11.6%(438/3 783),4个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63,P〈0.005);分别分析各年龄组在4个季度间的阳性率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1-2岁组、3-5岁组和6-14岁组在第二季度的阳性率均最低,〈1岁组在第一季度的阳性率最高;不同临床诊断组间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365.02,P〈0.005),最高为支气管肺炎组24.3%(1 272/5 227),最低为疱疹性咽峡炎组8.8%(84/956)。结论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在14岁以前随年龄增长阳性率会增高,不同年龄段小儿的高发季节会有所不同,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抗体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倪洁  陆定 《贵州医药》2023,(12):1921-1922
目的 对比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检测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0例,患儿均接受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G滴度、肺炎支原体IgM)以及生物学检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DNA检测),对感染现状以及不同检测方法实施效果。结果 ≤3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为82.12%,其次为4~6岁患儿感染率为74.14%,7~11岁患感染率最低为66.15%,总感染率75.00%,≤3岁患儿生物学检测检出率更高,7~11岁患儿血清学检测准确率更高(P<0.05);4~6岁患儿血清学检测、生物学检测准确率之间对比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在≤3岁、4~6岁、7~11岁年龄段检出率均较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抗体IgG滴度、肺炎支原体IgM、肺炎支原体咽拭子DNA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诊断率均较高,均可用于疾病诊断,为了提升检验质量,可以将3种检测方法进行结合,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者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者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肺炎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M。结果:将2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A、B两组,A组为起病〈7d,B组为起病≥7d,两组皆作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在早期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1159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阳性248例,阳性率占2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9.8%和23.7%,无统计学差异;0—1岁、2—4岁、5~7岁、8—10岁年龄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7.2%、29.1%、34.3%、19.4%,2~4岁组与5~7岁组无统计学差异,2~4岁、5~7岁组与0—1岁、8~10岁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全年1—3月、4—6月、7~9月、10—12月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1.7%、17.5%、17.1%、29.6%,10~12月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地区儿童各年龄组都可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无性别差异,以2~4岁和5~7岁年龄组高发,同时,具有季节性,以10~12月感染率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IgM的检测情况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各有500例,分别列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对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对不同季节发病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明显更高;于1~2月发病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相对更高,于3~4月发病的患儿相对更低;3~7岁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相对更高,7岁以上患儿相对更低。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IgM的检测可对患儿是否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早做出较准确的判断,以利于病情的及时控制,降低患儿发生临床意外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5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包括肺炎及支气管炎)作为对照组,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ELISA法和血球分析仪常规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 5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有26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49%;而4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7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t=3.369,P=0.002),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粒细胞计数(EOS)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t=8.548,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16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玲飞  王宁玲 《安徽医药》2019,23(5):929-932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流行现状,分析并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以被动凝集法检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血清MP抗体,对合并肺外损害的166例病儿的起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329例病儿共检出支原体抗体阳性病儿369人,阳性率为27.8%。夏秋季节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0, P<0.05);(2)369例MP感梁病儿中出现肺外损害166例,阳性率为45.0%(166/369)。其中,年龄<3岁组、3~6岁组、>6岁组中肺外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9.3%(32/166)、39.2%(65/166)、41.5%(69/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21,P<0.05);(3)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全身各脏器、系统肺外损害,以心血管系统最为常见(23.2%)。结论 (1)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婴幼儿亦不少见。(2)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不同,夏秋季节高发。(3)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系统肺外损害,其中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更常见。(4)年龄>3岁儿童更易发生肺外损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42-14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诱导痰中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的分布特性,为该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断的疑似MPP患儿480例,采集诱导痰,检测患者诱导痰中MP-DNA,检测IgM抗体。结果男性患儿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个年龄段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4~7岁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0~3岁患儿和8~12岁患儿。不同月份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7~9月份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10~12月份、1~3月份和4~6月份。MP-DNA与IP-IgM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肺炎支原体核酸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好,能够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