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首次复发部位,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术后放疗范围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07年间在本院行根治术并有明确复发部位记录的19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不同段的首次复发、转移部位。结果 胸上、中段食管癌以胸腔内复发(83.3%、68.0%)为主要部位,而胸下段食管癌则以胸腔内复发(42.9%)和腹腔淋巴结转移(40.8%)为主。术后病理显示淋巴结有无转移与胸腔内复发、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无关(χ2=1.58、0.06、0.04,P=0.134、0.467、0.489),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术后淋巴结阳性比例高于阴性(28.7%∶10.6%,χ2=9.94,P=0.001),其中胸中段食管癌的也如此(20.0%∶5.6%,χ2=5.67,P=0.015)。切缘≤3 cm (52例)与>3 cm (142例)者相比术后吻合口复发率明显增加(25.0%∶11.3%,χ2=5.65,P=0.019)。结论 胸腔内为最常见首次复发部位。建议胸上、中段(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放疗靶区包括锁骨上区、上纵隔和瘤床,胸中段(淋巴结阳性)、下段食管癌包括锁骨上区、全纵隔及胃左、腹腔干淋巴引流区。如切缘≤3 cm建议包括吻合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胸中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危险因素,并依据结果讨论术后放疗靶区设计方案。方法 对2007—2012年间收治的 913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根治性术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影响患者治疗后出现腹腔淋巴结复发的因素,并比较高危人群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OS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与腹腔淋巴结复发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疗后 37例出现腹腔淋巴结复发,复发率为4.1%;复发部位共53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低分化鳞癌、pT3+4期、术后病理阳性淋巴结数≥3个和术后显示腹腔淋巴结阳性为影响腹腔淋巴结复发因素(P=0.032、0.001、0.009、0.000)。多元回归分析病理T分期、术后病理显示腹腔淋巴结阳性为影响腹腔淋巴结复发因素(P=0.011、0.000)。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术后腹腔淋巴结阳性和pT3+4期患者OS和LC,而对降低DMFS作用有限。结论 T分期和术后腹腔淋巴结阳性为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对pT3+T4期期和术后病理显示腹腔淋巴结阳性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食管癌和贲门癌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腹腔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836 例手术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腹腔淋巴结转移率60.3% ,淋巴结转移度16.8% 。肝总动脉旁、腹腔动脉旁、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0.4% 、10.1% 和9.8% 。患者术后3 年腹腔淋巴结复发转移率为6.1% 。患者术后3 年生存率为55.7% ,其中有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3 年生存率为44.6% ,低于无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72.4%),P<0.05。结论:腹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患者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对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的广泛清扫可以降低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技术对Ⅱ、Ⅲ期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4—2009年间本院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患者 251例,术后病理分期为Ⅱ期 95例、Ⅲ期 156例。3DCRT的 20例,IMRT的 231例,中位剂量60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8.8%,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59、57例。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56.1%、45.8%。Ⅱa、Ⅱb、Ⅲ期的 5年生存率分别65.0%、53.8%、38.4%(χ2=7.30,P=0.026)。淋巴结阴性与阳性的 5年生存率分别64.9%、40.4%(χ2=7.04,P=0.00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瘤栓为影响预后因素(χ2=7.30、7.04、8.34、9.40,P=0.026、0.008、0.004、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是否结转移、脉管瘤栓为影响预后因素(χ2=6.86、5.27、4.24,P=0.009、0.022、0.040)。主要失败原因中血道转移 5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14例、腹腔淋巴结转移 17例、胸腔内复发 31例。主要晚期不良反应中≥2级吻合口狭窄 5例、大出血 8例。结论 3DCRT或IMTR技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明显降低放疗部位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且不良反应低。Ⅲ期和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术后患者应预防性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胸段食管癌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241例手术切除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淋巴结转移率32.4%,转移度9.8%.肝总动脉旁、腹腔动脉旁、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6.6%、6.9%和6.3%.影响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部位、侵润深度及组织分化程度,肿瘤长度则影响不大.患者术后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为5.4%.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为42.3%,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0.6%(P<0.01).结论:腹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切除患者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对腹腔动脉干区淋巴结的广泛清扫可以降低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广泛清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腹腔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对241例手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淋巴结转移率32·4%,转移度9·8%。肝总动脉旁、腹腔动脉旁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6·6%、6·9%和6·3%。影响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及组织分化程度。患者术后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为5·4%。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为42·3%,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0·6%,P<0·01。结论:腹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切除患者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对腹腔淋巴结的广泛清除可以降低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合并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植入碘125粒子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2013年行手术治疗的83例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存在腹腔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44例行常规根治术术中在腹腔淋巴结区域(主要是胃左区域)植入碘125粒子,39例患者仅采取常规方式手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发热、排气时间及膈疝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125粒子组1年、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及59%(P<0.05)。植入碘125粒子组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8% vs 83%,P>0.05),但2年生存率为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P<0.05)。[结论] 碘125粒子能有效减少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66例胃癌腹腔冲洗细胞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6例胃癌患者进行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其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分期等因素的相关性,并通过累积复发曲线分析预后。结果 66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6.4%(24/66),浆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与腹腔冲洗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累积复发分析显示,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腹腔复发较阴性者显著增高(P<0.01),提示预后不佳。结论 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灶,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转移及降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浆膜侵犯及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腹腔脱落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手术效果、判断预后以及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接受放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0~3个阳性的乳腺癌患者270例,其中腋窝淋巴结阴性者15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2、3个的分别为60、30、24例(114例).定义预后指数≥4分者为高危患者,<4分者为低危患者.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结果 腋窝淋巴结阴性与1~3阳性者10年生存率、10年无瘤生存率、平均无瘤生存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5.0%与63.2%(χ~2=4.40,P=0.036),71.2%与59.6%(χ~2=3.90,P=0.048)、(97.03±2.53)个月与(87.01±3.80)个月(t=2.28,P=0.023)、7.7%与16.7%(χ~2=5.22,P=0.022)、12.8%与21.1%(χ~2=3.27,P=0.070).高危组中未放疗者和放疗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72%(χ~2=4.07,P:0.044),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4%和5%(χ~2=11.16,P=0.00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6%和16%(χ~2=2.18,P=0.140).低危组未放疗和放疗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和81%(χ~2=1.57,P=0.210),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和11%(χ~2=0.01,P=0.97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3%和13%(χ~2=0.00,P=1.000).结论 T_1~T_2期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可考虑放疗,预后指数的应用似乎可选择那些复发概率较大患者,从而尽量减少一部分患者接受不必要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53、Ⅱ型拓扑异构酶(TOPOⅡ)、P-糖蛋白(PG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213例食管癌患者设为研究组、21例食管良性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中取病变组织制为石蜡切片,检测p53、TOPOⅡ、PGP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p53、TOPOⅡ、PGP阳性表达情况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p53(57.28%)、TOPOⅡ(78.40%)、PGP(60.56%)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4.76%、9.52%、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142,P<0.001;χ2=45.206,P<0.001;χ2=24.106,P<0.001)。有淋巴结转移者p53(75.00%)、TOPOⅡ(89.66%)、PGP(80.17%)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6.08%、64.95%、3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696,P<0.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1-2N1M0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达到腋窝淋巴结转移0~3枚的患者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28例临床诊断为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0~3枚。根据有无术后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n=87)和未放疗组(n=41),两组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达1~3枚(ypN1)患者分别为43、11例,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0枚(ypN0)患者分别为44、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率、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28例患者的5年LRFS率、DFS率和OS率分别为91.4%、82.8%和93.0%。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4.3%和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5,P=0.080);5年DFS率分别为89.7%和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2,P=0.005);5年OS率分别为94.3%和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0,P=0.368)。亚组分析中,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术后达ypN1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3.0%和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39);5年DFS率分别为88.4%和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33);5年OS率分别为90.7%和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P=0.399)。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术后ypN0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5.5%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P=0.350);5年DFS率分别为90.9%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P=0.019);5年OS率分别为97.7%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6,P=0.3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11.709,P=0.001)和有无脉管瘤栓(χ^2=7.608,P=0.006)是5年LRFS的影响因素,有无术后放疗(χ^2=9.312,P=0.002)是5年DFS的影响因素,年龄(χ^2=6.093,P=0.014)和激素受体状态(χ^2=3.974,P=0.046)是OS的影响因素。结论cT1-2N1M0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ypN1的患者,行术后放疗有局部控制获益,并能改善患者DFS;而cT1-2N1M0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ypN0的患者,术后放疗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PMMV)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和中英文文献报道69例PMMV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汇总后系统评价PMMV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01例PMMV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1岁,79.2%为绝经后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1-31-2014-12-31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接受局部放疗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法,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区域,探讨术后辅助放疗靶区的设计。方法 对2005—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胸段食管鳞癌R0根治术后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术后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按第7版AJCC胃癌分组标准对腹腔淋巴结转移具体部位分组并进行回顾分析。组间差异行χ2检验。结果 1593例中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148例,总转移率为9.3%,其中食管胸上、中、下段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7.8%、26.6%(P=0.000),术后病理为T1+T2、T3+T4期的分别为8.7%、9.5%(P=0.601),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为0~2、≥3个的分别为4.8%、20.1%(P=0.000)。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腹主动脉旁的16a2、16a1、腹腔干、胰头后及肝总动脉转移率分别为64.9%、41.2%、37.8%、32.4%、20.9%,其总转移率为91.9%。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主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16a2和16a1、腹腔干、胰头后以及肝总动脉淋巴结引流区,是术后辅助放疗的腹腔靶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后预防性放疗对ⅡB、Ⅲ期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2010年本院行食管胸段鳞癌根治术患者336例,其中ⅡB期65例、Ⅲ期271例;术后未行放疗组(S)220例,术后放疗组(S+R)116例;放疗中位剂量50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局控率;Log rank法检验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8.2%,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9.3%和25.6%;中位生存时间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6.7月和17.4月。ⅡB期患者S组与S+R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0.1%与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279, P=0.131);Ⅲ期患者S组与S+R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4.9%与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865, P=0.015);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患者S组与S+R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5.9%与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663, P=0.006);全组患者S组与S+R组的中位局控时间分别为10.6和16.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43, P=0.014)。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并使Ⅲ期及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的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行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的单纯手术组与术后预防性放疗组局部复发的模式,评估术后放疗对局部控制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5~2010年行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239例,分为单纯手术组(175例)与预防性放疗组(64例),分析比较二者局部复发模式的差异。结果 239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中,单纯手术组与预防性放疗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类型均以淋巴结转移最为多见,分别占90.29%与95.31%;在淋巴结转移中均以纵隔淋巴结转移为多见。单纯手术组胸上段食管癌腹部淋巴结的复发显著低于胸中段及胸下段(χ2=9.452,P=0.009)。术后预防性放疗组的患者上纵隔淋巴结的复发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χ2=7.615,P=0.006)。而单纯手术组与术后预防性放疗组的颈部淋巴结复发(χ2=1.242,P=0.265)、中纵隔淋巴结的复发(χ2=0.023,P=0.880)、腹部淋巴结的复发(χ2=1.470,P=0.2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上纵隔区、中纵隔区是胸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部位。术后预防性照射上纵隔区对减少该部位的复发有很大价值,术后放疗靶区须包括上纵隔区。胸下段食管癌及原腹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是腹部相应转移区域预防性放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接受放疗患者不同照射方式的人群获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344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接受了调强适形放疗或同步化放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复发部位分布的情况、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接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两种方式的获益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术后单区域复发 276例(80.2%),其中≥2个区域复发 68例(19.8%)。随访率96.2%。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3.6%、22.6%、16.4%,中位生存期12.8个月(95%CI为 11.3~14.3个月);1、3、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6.5%、16.9%、12.0%,中位生存期11.0个月(95%CI为 9.6~12.4个月);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9.8%、11.3%、6.7%,中位生存期7.9个月(95%CI为 5.8~10.0个月)。全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化疗周期数均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0.001、<0.001)。亚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食管病变长度<5.0cm、N0期、手术清扫淋巴结≤9个、术后阳性淋巴结转移区域数为0个、LODDS≤0.030患者进行ENI可使其受益(P=0.032、0.012、0.001、0.012、0.014);而对手术清扫淋巴结≥16个患者进行IFI可使其获益(P=0.035)。结论 放疗为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有效治疗模式,对于术前食管造影显示食管病变较短、术后病理N分期较早、LODDS评分较低和清扫淋巴结数目较少者可能应用ENI较IFI更能使其获益;而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较多患者可能应用IFI较ENI更能使其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