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2月—2010年6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7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的缺损,其中舌癌32例、颊癌16例、口底癌10例、牙龈癌9例、口咽癌8例、面部皮肤癌1例,评价移植修复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76例皮瓣中,74例移植皮瓣成活,2例坏死,成活率为97.4%。成活皮瓣术后效果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对供区影响小,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分析并评价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及颌面部外伤引起的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病例的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18例皮瓣中,1例术中皮瓣危象抢救成功,1例术后皮瓣危象抢救成功,全部皮瓣成活,成活率为100%。成活皮瓣术后修复效果满意,腿部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系统恒定,游离移植皮瓣成功率高,供皮面积大,组织量丰富,对供区影响小,皮瓣大小厚薄具备可控性,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 54例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除术并接受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资料,其中33例患者采用前臂皮瓣修复(A组)、2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B组)。应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皮瓣存活率、受区功能与外形恢复情况、供区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41.6±8.9)min,B组为(47.2±10.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瓣存活率(93.9%)高于B组(90.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区功能与外形恢复情况2组基本相似;供区功能恢复B组优于A组,A组永久性功能障碍比率为24.2%,B组仅有暂时性功能障碍且比率为9.5%;A组供区色素沉着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的满意度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应用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受区功能、外形恢复情况相似。前臂皮瓣成功率高,但需要植皮,且术后供区易形成永久性功能障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可以提供的组织量大,术后供区功能障碍很少,患者满意度高,但是手术难度大于前臂皮瓣,技术要求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颊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部位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颊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分为2组,颊部缺损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32例(观察组),28例采用创缘松解直接拉拢缝合的修复方法(对照组)。分别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32例,术后开口度均未受影响;对照组术后开口度有不同程度影响。经6~12个月随访,观察组对修复后外观满意率93.75%(30/32),高于对照组(60.71%,17/28),且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情况Ⅰ、Ⅱ级占比观察组为93.75%。远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移植组织皮瓣修复颊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缺损临床效果好,患者对修复后的满意度高,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股前外侧皮瓣作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皮瓣,近年来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应用,但其血管的解剖变异往往会给手术造成困难,甚至取皮瓣失败。本文报道1例因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变异而术中紧急采用股前内侧皮瓣替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贯通缺损的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股前内侧皮瓣的解剖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以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39例。术前以彩色多普勒探测并标记供区血管,结合术中探查设计并制备嵌合皮瓣,并以此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观察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和功能。结果 39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处理后皮瓣逐渐恢复正常。随访1~4年,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及功能良好,6例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ALT)穿支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口腔颌面外科,采用ALT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的缺损,其中舌癌13例、颊癌3例、腭癌3例、口底癌2例、口咽癌2例。结果 23例皮瓣中,22例移植皮瓣成活,1例坏死,成活率为95.7%。患者下肢运动均未受影响,81.0%(17/21)的患者对供区外观满意,有38.1%(8/21)的患者感觉供区皮肤麻木,81.0%(17/21)的患者可以正常进食,85.8%(18/21)的患者发音可以被理解,3例患者不影响发音。结论 游离ALT穿支皮瓣是修复头颈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理想皮瓣。其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对供区、受区影响较小,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端莉梅  姚志清 《口腔医学》2012,32(12):758-759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12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尤其注意患者术后的皮瓣观察。结果 所有128例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98%皮瓣成活。结论 对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8.2岁)行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例游离皮瓣面积6 cm×10 cm72岁,平均年龄68.2岁)行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例游离皮瓣面积6 cm×10 cm8 cm×10 cm,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组织量丰富,可塑性良好,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携带肌瓣和/或脂肪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携带肌瓣和/或脂肪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复杂缺损20例,记录皮瓣的类型与面积,供区、受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术后未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进行了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1 185例(1 212块皮瓣)。记录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缺损部位、皮瓣的面积及类型、受区血管的处理方法、供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 1 212块皮瓣成活1 176块,坏死36块,成活率97.0%。皮瓣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股前外侧肌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的缺损后,90%以上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及美观效果。吻合1根静脉与吻合2根静脉相比,可以显著地缩短显微操作时间(P=0.000 3)。2组的静脉危象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静脉危象导致的皮瓣坏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股前外侧肌皮瓣组织供应量大,可满足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缺损的修复要求。股前外侧肌皮瓣比其他游离皮瓣,更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应作为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PDCA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采集2组患者的皮瓣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患者60例,PDCA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0例。相比于常规护理组,PDCA护理组患者的皮瓣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在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围术期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术后皮瓣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区域神经阻滞联合阿片类药物多模式镇痛用于口腔颌面肿瘤根治及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患者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择期行口腔颌面肿瘤根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在术毕前30 min,于B超引导下行术侧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分别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15 mL,同时接PCIA泵(舒芬太尼1.5 μg/kg+地佐辛0.1 mg/kg+雷琼0.4 mg/0.9%NS 100 mL)。对照组于术毕前30 min接PCIA泵(舒芬太尼2 μg/kg+地佐辛0.2 mg/kg+雷琼0.6 mg/0.9%NS 100 mL)。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时的镇静镇痛评分,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T1、T3、T4时,2组患者VAS和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时,实验组的VAS 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P<0.05)。结论:区域神经阻滞联合阿片类药物静脉镇痛用于口腔颌面肿瘤根治及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且可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前臂桡侧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半舌缺损后的舌功能恢复和供受区并发症情况。方法:2008年7月-2012年11月,23例舌癌患者接受肿瘤扩大切除,遗留的半舌缺损,14例采用前臂桡侧皮瓣修复,供区伤口取腹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9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4~6个月,对每例患者的吞咽功能、语言清晰度和供受区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前臂桡侧皮瓣组和股前外侧皮瓣组患者吞咽功能和语言清晰度均恢复良好,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受区,前臂桡侧皮瓣组有1例出现全部皮瓣坏死;股前外侧皮瓣组有1例出现小部分皮瓣坏死,1例出现口颈瘘。在供区,前臂桡侧皮瓣组有4例出现移植皮片部分坏死,1例伤口部分裂开,12例出现明显的瘢痕,9例局部麻木,3例手臂功能障碍;股前外侧皮瓣组有1例局部麻木,1例出现明显的瘢痕,均未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前臂桡侧皮瓣组供区并发症明显多于股前外侧皮瓣组。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可获得的血管蒂长、管径大、供区并发症少,是半舌缺损较理想的修复组织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