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扈颖超 《安庆医学》1994,15(4):41-41
<正> 抗真菌药物自1903年Beurmann等报告了口服碘化钾治疗孢子丝菌病,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又开发出了不少抗真菌药物。90年代初,研制出氟康唑、伊康唑、硫康唑、丁康唑、丙烯胺类萘替芬、三并萘芬,以及二性霉乙脂质体、联苯苄唑等新一代抗真菌药。常用抗真菌药物分为两类:抗真菌抗生素及合成药物。现分述如下。一、抗真菌抗生素目前国内常用的抗真菌抗生素有局部及全身用药两类: 1、局部类药:制霉菌素、曲古霉素、克念菌素、金褐霉素等,均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曲菌及孢子丝菌等有抑制作用,对阴道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广谱抗真菌药伏立康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伏立康唑的作用机制、体内体外活性、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疗效、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用药主要为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当这类药物出现过敏反应时,大蒜素不失是一种选择,现有一例相关药案,供临床医生和药师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我院2010—2012年抗真菌药物利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我院2010—2012年抗真菌药的销售金额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用药频率(DDDs)及药品日均费用(DDC)。结果我院2010-2012年抗真菌药物总销售金额逐年增加。销售总金额前2位的是伏立康唑和氟康唑,DDDs排序靠前的主要是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DDC呈逐年下降。结论我院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三唑类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抗真菌药。部分品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需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5.
陈志春 《大家健康》2008,(12):53-53
唑类抗真菌药物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抗真菌药。这类药物品种较多,功效各具特色。因此,面对这类药物,究竞选择哪一种更合适呢?  相似文献   

6.
黄炎  马筱玲 《安徽医学》2013,34(7):1034-1036
正侵袭性真菌感染多见于有严重器官疾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人群,是住院患者常见的感染之一。目前,用于抗真菌治疗的药物数量较少,毒性较高。针对不同人群正确地进行抗真菌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共有4类,它们是多烯类(两性霉素B)、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嘧啶类(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院内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用ATBFungus2检测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4种抗真菌药的耐药性。结果分离的135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各种真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提高真菌的检测手段,重视耐药监测,是保证提高临床抗真菌治疗水平、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伊曲康唑为新一代的三唑类广谱口服抗真菌药物。笔者通过2年临床观察,对口服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赵凯 《海南医学》2011,22(5):109-110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市级医院痰培养真菌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2475例和2009年2734例痰标本检出的真菌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痰标本检出病原菌1659株,其中细菌1160株,真菌499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449株,占检出真菌89.98%。2009年痰标本检出病原菌1563株,其中细菌1271株,真菌292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255株,占87.33%。对比2008年、2009年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统计学差异都非常显著,耐药率都明显上升,伊曲康唑达到暂停临床使用的标准。2009年增加的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也达到了暂停临床使用的标准。结论我院的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低,一方面提示限制广谱抗菌药物、激素等的使用,使条件致病菌没有致病的机会,从而减少真菌的二重感染;另一方面提示我院抗真菌药物的使用需要加强管理,减少唑类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张文 《广东医学》2012,33(16):2515-2516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抗真菌药物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同时耐药菌株的发生逐渐增多。白假丝酵母菌作为临床常见的病原真菌,对一线唑类抗真菌药物经常出现耐药。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多样性与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受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是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失败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认为假丝酵母菌耐药与多种分子机制有关,主要  相似文献   

11.
陈蕊 《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538-539
目的:探究4种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方法:使用E-test法检测6株酵母相马尔尼菲青霉对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这4种抗真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再根据10例马尔尼菲青霉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联用或单独使用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评价这4种抗真菌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体外药敏试验检测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的MIC值范围逐一为1.000~3.500μg/ml,0.015~0.200μg/ml,0.002~0.280μg/ml,0.050~34.000μg/ml。有2株对两性霉素B耐药,有1株对氟康唑耐药。4例局限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经口服伊曲康唑或酮康唑治疗0.5~1 a后,患者恢复正常;5例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经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有3例好转,好转率达60%;有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合并HIV感染,经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因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结论:酵母相马尔尼菲青霉对酮康唑有很好的敏感性,两性霉素B的耐药菌株最多,降低了其药物的作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早的选用合适的药物配伍治疗方法,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了解5种抗真菌药物对于不同国家临床分离的新型隐球菌株体外敏感性。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最为敏感的仍是二性霉素B;唑类抗真菌剂对于新型隐球菌敏感性依次为VCZ、伊曲康唑、氟康唑;对于氟康唑耐药的新型隐球菌对于VCZ和伊曲康唑也显示较高的MIC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常见真菌的种类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采集的标本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试剂盒进行真菌鉴定,ATB Fungus 3药敏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菌种的构成及其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共收集培养得到399株真菌,标本类型以尿液为主,念珠菌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188株,占47.1%;丝状真菌中以烟曲霉菌为主,共25株,占6.3%。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大部分在95%以上,但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相对较低,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只有65.1%。曲霉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有着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院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对其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伏立康唑拆分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伏立康唑1.2voriconazole,(2R,3S)-2-(2,4-二氟苯基)-3-(5-氟-4-嘧啶基)-1-(1H-1,2,4-三唑-1-基)-2-丁醇,结构式见图1是美国Pfizer公司2002年8月上市的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曲霉菌等严重真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也是目前抗真菌药物中惟一具有单一光学活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真菌感染频率的增高,唑类抗真菌药物随之被越来越多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但耐药率逐年上升,成为困扰临床治疗真菌感染的难题之一。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是由于某些靶酶及耐药基因表达的增加造成的。文章着重介绍真菌唑类药物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以及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使用唑类药物和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用药策略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医院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及住院天数,分析ICU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多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而30.56%的抗菌药物超过DUI≤1的要求。DDD数排序结果,前5位分别为化学合成类(32.14%),氨基糖苷类(13.62%),β-内酰胺类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13.20%),抗真菌类(12.66%),头孢菌素类(9.52%)。氟喹诺酮类,头孢三、四代,碳青霉烯类被广泛地使用,药物联用率高达92%,最多的为六联。从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和比例分布可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菌株耐药发展迅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到54.45%,其次庆大霉素也有51.78%,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和SMZco都在40%以上。结论 医师在选用剂量方面,以常规剂量(非适应证剂量)为主,较少考虑如年龄、药物相互作用及适应证剂量等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株耐药、菌群移位、真菌感染等现象普遍存在,使二重感染率高达32%,不容忽视。药物经济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较少被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孙静  李馨 《中国医药导报》2014,(22):107-110
目的:对比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对照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临床应用情况的变化,旨在了解我院采取的管理措施所取得的成效。方法统计2011-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品种数、销售金额及DDDs等数据,对每年抗菌药物各品种的DDDs进行排序,结合临床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2012年较2011年抗菌药物品种数以及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构成比均明显下降,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3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及构成比连续两年排在前3位。注射用抗菌药物中头孢替唑的DDDs排在首位,2012年氨曲南、氟氯西林的DDDs排序跃升前10位。口服抗菌药物中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DDDs占明显优势,抗真菌类药物DDDs偏高。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渐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邵焕芬 《中原医刊》2005,32(23):69-70
因为治疗需要,临床药物在使用中常几种联合应用.因此,几种药常因相互之间作用可出现药效加强、副作用减轻,也可出现药效减弱或毒副作用加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有益相互作用对比所出现的不良相互作用仅占很少比例,所以,临床药物联用时要重点预防由于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药物的不利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病患者经常服用多种心血管药物,如强心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降脂药等.这些药物之间可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可能对患者有利,如增强疗效和(或)减少副作用;也可能对患者不利,如增强毒副作用.临床上常见的相互作用以后者居多,例如,服用地高辛时加服维拉帕米(异搏定)、普罗帕酮(心律平)或胺碘酮,可使血地高辛浓度(SDC)增加50%~100%,诱发洋地黄中毒;服用华法令时加服胺碘酮、硫氧唑酮,可增高血华法令浓度,增加出血并发症;他汀类与贝特类降脂药合用则可能诱发有致命危险的肌病、肌溶解等.诸如此类情况不胜枚举.临床医生对患者采用多种心血管药物治疗时,必须了解这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利的相互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揭示国内烟曲霉临床分离株对目前常用及新型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及不同地区烟曲霉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特点。方法 实验室保存的分离自2011—2015年中国不同地区的159株临床烟曲霉菌株为试验菌株。采用美国标准化实验室与研究所(CLSI)推荐的M38-A2微量液基稀释法为药敏方法,按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 12种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ITC)、伏立康唑(VRC)、泊沙康唑(POS)、里氟康唑(RAV)、艾沙康唑(ISA)、氟康唑(FLC)、米卡芬净(MCF)、阿尼芬净(ANI)、卡泊芬净(CBF)、两性霉素B(AMB)、特比萘芬(TBF)和5-氟胞嘧啶(5-FC)对159株烟曲霉菌的MIC90分别为1、0.5、0.25、0.5、1、64、0.063、0.063、0.5、2、4、64mg/L。烟曲霉唑类耐药率分别为: ITC为4.4%,ISA和RAV均为3.77%,POS为3.14%,VRC为1.9%。除VRC、FLC和5-FC外,烟曲霉临床分离株对其他9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在不同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唑类(除FLC外)和棘白菌素类体外抗烟曲霉菌活性较高,优于AMB和TBF;烟曲霉在体外对FLC、5-FC表现为高度耐药。目前我国烟曲霉临床株唑类耐药率相对较低。烟曲霉株体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