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端胃切除后常有程度不等的胃动力障碍,胃轻瘫是远端胃切除后的一个严重病症,其表现是残胃无张力,胃内容排空障碍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即胃轻瘫综合征。临床上持续时间长,治疗很困难,治疗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本文就远端胃切除后胃轻瘫的临床诊治予以报道及讨论。  相似文献   

2.
体外胃固定器治疗小儿胃扭转21例报告杨洪太,李红萍(沂水县人民医院,沂水县城区医院)关键词胃固定器;胃扭转胃扭转多发生于2个月以内婴儿[’j,但各年龄组儿童及成年人亦有发病。我院自1989~1996年采用体外循环固定器治疗小儿胃扭转21例,取得较好效...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0年1月~2006年12月共行1152例食管、胃手术,术后发生胃瘫19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食管手术11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2例,近端胃切除法3例,远端胃切除毕胃十二指肠吻合1例,胃空肠吻合2例。男性12例,女性7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胃声学造影显像对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对66例经超声和胃镜检查,后经手术或/和病理实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胃声学造影显像对隆起性胃癌,胃亚性淋巴瘤和胃息肉3种病变检出率类似,而对粘膜下肿瘤、胃外压迫致的胃内隆起性病变较胃镜为高。  相似文献   

5.
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活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研究胃动力障碍患胃电活动。方法记录、分析12例具有胃动障碍患在禁餐8h后的胃电数据,结果4例出现胃动过缓;2例餐后胃电幅度明显降低,1例餐后哎吐,其胃电波形变为一条线;结论胃电活动与胃动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子内镜在残胃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6年间对130例残胃行内镜检查,130例中诊断为残胃及吻合口炎115例(88.5%),胆汁反流性胃炎94例(72.3%),伴反流性食管炎22例(16.9%),残胃及吻合口溃疡19例(14.6%),残胃癌23例(17.7%),胆汁反流毕Ⅱ式明显高于毕Ⅰ式。结论内镜检查对残胃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为残胃肿瘤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胃节律紊乱的胃电图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离散度指标,对73例病人做餐后胃电振幅及间期测定。结果发现:(1)餐后胃电振幅的标准差能够较精确地反映胃节律离散度,可做为胃节律紊乱特异的数据化的客观指标。(2)餐后胃电间期的标准差可做为胃节律紊乱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侧脑室给予一氧化氮(NO)前体L-精氨酸(L-Arg)对清醒大鼠胃运动及胃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侧脑室微量注射药物,应力传感器引导胃运动及银丝电极同步记录胃电等方法。结果:侧脑室注射0.5mg或1mgL-Arg后胃运动及胃电幅度明显增强,胃运动频率无明显变化,而静脉注射0.5mgL-Arg对胃运动及胃电幅度没有影响;事先侧脑室注射0.25mgNO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GME)或切断膈下迷走神经,则可完全消除L-Arg对胃运动及胃电的影响,但切除腹腔交感神经节后不影响L-Arg的作用。结论:侧脑室给予NO前体物质可使胃运动及胃电增强,这种效应系中枢作用,并且可能通过迷走神经介导,似与交感神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1月间,采用保留胃幽门窦部次全胃切除横结肠间置重建胃囊恢复消化道连续性治疗中晚期胃底贲门癌47例,经1~6年以上随访,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2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28例。残胃贲门癌施行残胃和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者10例;中下段食管癌16例,8例保留2支胃短动脉供血,5例利用胃左动脉及部分胃短动脉供血,3例利用胃空肠吻合口的侧支循环的血供,行食管-残胃吻合;上段食管癌2例,行结肠代食管术。结果:残胃贲门癌术后患者,4例存活5年以上;中下段食管癌术后患者,5例仍健在;2例胸上段食管癌术后患者,1例仍存活。全组患者无术后死亡。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残胃贲门癌行全胃及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为首选;中下段食管癌保留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残胃吻合更符合生理;上段食管癌宜行结肠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11.
胃瘫(gastroparesis)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见于胃手术后,本文对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5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模拟生理状态下贲门胃底结构,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的新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常规游离食管下段、胃,于病变下缘5cm处用闭合器斜形全部关闭胃残端。距胃顶部4-6cm处造口,行食管胃粘膜端侧吻合术,吻合口上方形成的胃底固定于食管肌层及胸膜上,His角形成。结果120例术后进普食感觉良好,无吞咽及进食后不适。患者能进普食。结论贲门癌切除贲门胃底重建术可有效地减少吻合口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梁远国 《广东医学》1997,18(3):182-183
笔者在1995年进行的3400例胃镜病例检查中,共检出7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胃潴留,发现不同病因,其胃内潴留物的性状和量均有所不同。现分析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在早晨空腹下作胃镜检查,空腹时间超过6小时以上。在刀例有胃潴留的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暖气反酸、呕吐等临床表现。其中男性48例,女性22例;小于20岁2例,20-60岁50例,大于60岁18例。1.2胃镜检查结果:见附表。2讨论胃的运动是由平滑肌周期性产生电活动和机械运动以完成其主要功能:①近端胃包括日底、体近端1/3的胃肌保持紧张性收缩,胃内…  相似文献   

14.
应用管状胃残端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吕宗正,蒋少坤,管恩静(临沂市兰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莒县人民医院)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管状胃残端,并发症;预防自1986~1996年共对6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人应用了管状胃残端,对预防有关的并发症效果良好,现...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行改进的银球三电极和高灵敏应变片传感器记录了普通和无菌Wistar大鼠胃电和胃运动,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普通大鼠比较,无菌大鼠胃电快波减少,慢波及胃运动节律和振幅显著减少和下降,胃电活动明显减弱,胃运动乏力。胃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敏感性有所降低,表现为反应潜伏期延长,反应持续时间缩短和反应幅度下降。结果提示,无菌大鼠胃的形态与生理机能可能有部分改变。  相似文献   

16.
胃瘫又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由胃动力减弱引起的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一个综合征,1990年1月~2003年11月,我院胃大部切除术后共发生胃瘫13例,发生率为3.26%。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术后急性瘫综合征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瘫综合征是指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异常综合征,献中亦有称基为术后胃无张力症胃功能性排空延迟、胃麻痹等。胃病综合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见于腹部大手术后,尤以胃术后更为常见。其具体发病率尚无确发的统计资料,有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2~6。我院自2000—07~2003-12月共诊治胃术后急性胃瘫综合征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动力异常,常见于胃手术后,而继发于腹部其它脏器手术的患者约占23%。  相似文献   

19.
保留幽门、近端胃切除、间置回盲肠代胃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近端胃切除,间置回盲肠代胃术在治疗近端胃癌,贲门癌中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2年3月共收治近端胃癌及贲门癌18例,随机分成两组,9例施行保留幽门,近端胃切除,间置回盲肠代胃术患者为观察组,9例施行全胃切除,近端空肠襻代胃术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于15天行钡餐检查及^99mTc-DTPA同位素测定返流比值及排空情况以了解代胃功能,结果 回盲肠代胃具有贮存,排空及抗返流功能,结论 保留幽门,近端胃切除,回盲肠代胃术能有效预防术后返流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85年1月至1999年12月施行的323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共发生胃瘫15例,发生率4.64% ,均发生于术后4-12天,14例经保守治疗30天内治愈,1例再次手术后,恢复时间更长,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胃瘫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