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1)对照组;(2)L-精氨酸(L-Arg)组;(3)N-硝基-L-精氨酸(L-NNA)组。各组动物均施行晶体囊外摘除术(ECCE)+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IOL),并于术后0、1、3、7、14、30 d观察术后眼内炎症反应,包括检查角膜水肿和前房渗出、房水细胞计数和分类;同时测定房水NO2-/NO3-含量。结果:L-Arg组前房渗出、房水细胞总数和NO2-/NO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L-NNA组前房渗出、房水细胞总数和房水NO2-/NO3-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NO在人体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症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使用NOS抑制剂可减少NO产生,降低术后眼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NO在外源性高浓度Ca2+损伤心肌线粒体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外源性高浓度Ca2+损伤心肌线粒体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心肌线粒体分为单纯L-精氨酸(L-Arg)组、Ca2+损伤组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保护组,分别于含有20 μmol/L EDTA、100 μmol/L CaCl2以及1 μmol/L L-NAME+100 μmol/L CaCl2的反应介质中孵育,然后测定线粒体活力、膜电位以及NO含量。结果:Ca2+损伤组线粒体活力、膜电位明显下降,而NO-2/NO-3含量升高,且线粒体活力、膜电位与NO2-/NO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97,P<0.01;r=-0.6041,P<0.01);L-NAME保护组线粒体活力与膜电位均明显高于Ca2+损伤组,但仍低于L-Arg组,而NO2-/NO3-含量低于Ca2+损伤组,且与L-Arg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外源性Ca2+可激活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使NO生成增多,后者在线粒体活力与膜电位降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肺内一氧化氮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肺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气管内一次性滴注平阳霉素(5mL/kg),观察注后7、14、21、30d和70d组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出、入肺血NO2-/NO3-含量以及14d组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2-/NO3-含量和肺间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7d组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14d组高于对照组(P<0.05),21d组、30d组和70d组更为明显(均P<0.01)。7d组、14d组出肺血NO2-/NO3-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入肺血NO2-/NO3-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21d组出肺血NO2-/NO3-含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入肺血仍较低(P<0.01),30d组和70d组出、入肺血NO2-/NO3-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14d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2-/NO3-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4d组大鼠肺间质iNOS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增多。结论:大鼠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先有肺内NO生成增多,后出现肺纤维化;在肺纤维化形成后,肺内NO趋向恢复。肺内NO增多与肺泡巨噬细胞释放NO能力增加、肺内iNOS的增多有关。肺内NO的大量生成可能是促使肺纤维化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B4V诱导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清NO浓度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时期产生的IL-1水平。方法:建立CB4V诱导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在病毒感染后72h、1周、3周、6周、8周,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2/NO-3含量,同时测定经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的IL-1水平。结果:(1)血清NO-2/NO-3浓度变化:对照组各时期血清NO-2/NO-3浓度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小鼠血清NO-2/NO-3浓度在CB4V感染72h后显著增高(P<0.01),在感染后1周达到高峰,6-8周时接近正常水平。(2)IL-1水平的测定:在CB4V感染后72h,I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周达到高峰(P<0.01),6周接近正常水平。在各时期NO-2/NO-3与IL-1均呈高度正相关。结论:NO可能参与CB4V诱导的IDDM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L、E-选择素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采用垂体后叶素(Pit)复制急性心肌梗死。设正常组、Pit组、L-Arg治疗组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组,使用原位杂交检测白细胞L-选择素及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的表达,并测定血清TnT、NO2-/NO3-、CK的浓度以及心肌组织PMNs浸润数。结果:阳性组和L-NAME组,L、E-选择素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或P<0.05),血清NO2-/NO3-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PMNs浸润数、血清TnT、CK浓度显著增高(P<0.01或P<0.05)。L-Arg组较阳性组,L、E-选择素mRNA表达下调,血清NO2-/NO3-水平增高(P<0.05),心肌PMNs浸润数、血清TnT、CK浓度降低。结论:外源性L-Arg对AMI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NO合成、抑制选择素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种兔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1.5h、再灌注1h、2h、3h时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①休克组再灌注各时限血浆NOS活性、NO-2/NO-3含量、MDA含量、LDH活性显著高于休克前及休克1.5h;SOD活性显著低于休克前及休克1.5h。②休克组再灌注3h时心、肺组织NOS活性、NO-2/NO-3含量、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③牛磺酸(40mg·kg-1, iv)可减轻再灌注各时限上述指标的变化。④血浆、心肺组织中NO-2/NO-3含量与MDA含量均呈正相关。结论:NO介导了休克再灌注损伤, 大量释放的NO参与休克再灌注损伤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牛磺酸的拮抗作用可能与减少NO的生成、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L-精氨酸联合常规治疗对不匀称型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探讨一氧化氮在治疗不匀称型胎儿生长受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不匀称型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36例)和L-精氨酸联合常规治疗组(B组,30例);另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C组);分别检测3组孕妇母血及脐血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浓度、脐动脉血流波形、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①治疗前A、B两组孕妇血NO2-/NO3- 浓度显著低于C组;②治疗后A、B两组孕妇血NO2-/NO3- 水平均明显增高,且B组高于A组(P<0.01);治疗后B组脐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孕妇血粘度低切值明显低于治疗后A组(P<0.05)。③B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显著高于A组(P<0.01);B组脐血NO2-/NO3- 水平显著高于A组。结论:一氧化氮不足与不匀称型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密切相关,L-精氨酸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不匀称型胎儿生长受限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通胶囊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的预防效果及其与一氧化氮形成的相关机制。方法:应用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电图上ST段的抬高作为心肌缺血的指标。测定大鼠心肌缺血心室肌组织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2-/NO3-)和cGMP含量。结果:急性心肌缺血组大鼠的心室肌组织NO2-/NO3-和cGMP含量分别为(486±59)nmol/gprotein和(0.38±0.08)nmol/gprotein,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NO2-/NO3-和cGMP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心肌缺血前使用心通胶囊组的心室肌组织NO2-/NO3-和cGMP含量为(845±105)nmol/gprotein和(0.51±0.10)nmol/gprotein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缺血组的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抬高(P<0.05);心肌缺血前使用心通胶囊,可使心肌缺血得以改善。结论:心通胶囊提高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室肌组织的NO含量,进而使cGMP含量升高,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所致神经元损伤的关系及L-精氨酸(L-Arg)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SAH组和SAH+L-Arg组。动态检测24 h内大脑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量(rCBF),测量基底动脉(BA)管径变化,测定不同时点血清NO(NO-2/NO-3)水平和血浆ET-1含量,并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观察。 结果: 假手术对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SAH组术后rCBF迅速降低,1 h达最低值,并持续24 h;SAH后BA管径明显缩小;血清NO-2/NO-3含量明显减少,血浆ET-1含量逐渐增加,海马神经元显著损伤。与SAH组比较,SAH+L-Arg组rCBF下降的速度减慢、程度减轻;BA管径缩小的程度减轻;血清NO-2/NO-3水平降低和血浆ET-1含量增高的变化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程度减轻。结论: 血清NO浓度的降低参与了CVS性神经元损伤,L-Arg对之具有一定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异常增多的肺内源性一氧化氮对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用硝酸还原法检测出肺血NO2-/NO3-含量;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透射电镜观察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分别观察注BLMA5后14 d和30 d以及用氨基胍(AG)阻断iNOS合成NO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注BLMA5后14 d,出肺血NO2-/NO3-含量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注BLMA5后30 d组(均P<0.01);凋亡的肺泡上皮细胞数亦分别多于正常对照和注BLMA5后30 d组(均P<0.01)。(2)AG阻止出肺血NO2-/NO3-含量增高的同时,亦抑制了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结论: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内源性NO的增多,有诱导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吸烟大鼠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吸烟对大鼠肺组织iNOS、eNOS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O的影响, 探讨不同类型的NOS在吸烟所致慢性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被动吸烟组, iNOS抑制剂L-NIL干预组及NOS抑制剂L-NAME干预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及eNOS的蛋白表达, 用RT-PCR检测iNOS及eNOSmRNA的表达, 用Griess法测定BALF中的NO-2/NO-3含量。结果:吸烟大鼠肺组织中iNOS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 eNOS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 BALF中细胞总数及NO-2/NO-3显著增加(P<0.05)。在体实验发现, L-NIL使BALF中细胞总数及NO-2/NO-3下降(P<0.05);L-NAME对BALF中细胞总数及NO-2/NO-3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吸烟大鼠肺组织iNOS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 eNOS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活化的iNOS产生大量NO促进炎症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和方法:复制荷S180小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不同病期(荷瘤5d、10d和15d)的小鼠血浆中ET和NO2-/NO 3-水平,称取瘤重,在观察三者的变化规律基础上,探讨不同病期荷S180小鼠血浆ET、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结果:不同病期荷瘤鼠血浆ET、NO2-/NO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病期延长,瘤重及NO2-/NO3-水平逐渐升高(P<0.05),ET水平也有上升趋势。NO2-/NO3-水平与瘤重呈正相关(r=0.955,P<0.05)。NO2-/NO3-与ET的比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结论:ET、NO与S180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在肿瘤发展中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NO在脂多糖诱发的肝硬化大鼠肝性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LPS诱发的肝硬化大鼠肝性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于实验8周末开始分别用09%盐水、L-精氨酸(L-arg)和N-亚硝基L-精氨酸(LNNA)给大鼠灌胃2周。在处死大鼠前4h,腹腔内一次性注射LPS3mg/kg,以诱发大鼠肝性脑病。结果:L-arg组大鼠活动灵活且脑电图基本正常,LNNA组出现肝性脑病。L-arg组脑组织NO2-/NO3-含量明显高于LNNA组(P<0.05),脑组织组胺含量明显低于LNNA组(P<0.05)。脑组织中组胺含量与脑组织中NO2-/NO3-含量呈负相关。结论:NO能抑制LPS诱发肝硬化大鼠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肝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与一氧化氮/内皮素-1系统有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失衡与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关系以及肝缺血预处理(IPC)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鼠肝I/R模型,比较I/R组和IPC+I/R组NO/ET-1系统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肝I/R损伤的关系。用RT-PCR检测再灌注2h内肝组织中是否有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急性期血浆NO代谢产物(NO2-/NO3-)降低、ET-1升高致NO/ET-1比值降低,血浆ALT、AST、LDH、TNF-α含量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高,而肝组织ATP含量降低,肝损伤加重;肝IPC的保护作用与其升高NO2-/NO3-、降低ET-1,升高NO/ET-1比值有关;在上述肝组织中未测出有iNOSmRNA表达。结论:肝I/R损伤与NO/ET-1失衡有关,IPC对I/R急性期肝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而介导的,此时NO来源于原生性一氧化氮合酶(cNOS)而非iNO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的变化,以探讨二者在此种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闭大鼠腹主动脉下段造成双下肢缺血和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分别测定假手术组、缺血4h组、缺血4h再灌注1h组及再灌注4h组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NO2-/NO3-含量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上述各组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ONOO-体内生成标志物硝基酪氨酸(NT)的变化。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后1h和4h肺组织中MDA和NO2-/NO3-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P<0.05),而SOD活性则显著低于此两组(P<0.05),并出现大量iNOS及NT阳性信号。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有大量NO和ONOO-产生,脂质过氧化增强,提示ONOO-参与介导此种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肺血管内皮细胞在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在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的影响。方法:给Wistar大鼠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mg/kgBW)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采用ELISA、放射免疫、原位杂交等多种方法测定肺组织ICAM-1mRNA表达、iNOS活性、血中TNF-α、NO2-/NO3-、ACE含量及肺血管通透性、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数、蛋白含量等的变化。结果:注射LPS后,肺血管ICAM-1mRNA表达增加,从1h开始至24h达高峰。肺组织匀浆iNOS活性升高、肺血管通透性升高、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巨噬细胞数量减少、蛋白含量增加,血中TNF-α、NO2-/NO3-含量升高而ACE含量下降等变化多在注LPS后2h明显。预先给予地塞米松对上述多种指标的变化有明显缓解作用。结论:提示LPS通过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急性肺损伤,地塞米松对其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把6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29例)和药物治疗组(32例), 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36d(1h/d), 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的血浆ET含量, 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患者血浆NO-2/NO-3含量, 以间接反映NO的浓度;并测定30例健康人的ET和NO-2/NO-3值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的ET水平(116.4±44.9)ng/L, (111.9±44.4)ng/L明显高于正常人(65.8±15.6)ng/L(P<0.01)。治疗后反搏组ET水平(78.9±30.2)ng/L明显低于药物组(148.0±39.5)ng/L(P<0.01)。NO-2/NO-3水平, 治疗前反搏组(64.4±14.8)μmol/L和药物组(67.0±24.0)μmol/L, 稍低于正常人(70.1±13.9)μmol/L, 但P>0.05;治疗后反搏组(89.6±30.3)μmol/L高于正常人(P<0.01), 药物组NO-2/NO-3(83.4±23.0)μmol/L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体现血管收缩和舒张平衡关系的ET/(NO-2/NO-3)比值, 治疗前反搏组(1.9±0.8)和对照组(1.8±0.9)均高于正常人(1.0±0.3)(P<0.01), 治疗后反搏组该值(0.9±0.4)下降(P<0.01), 并接近正常人水平(P>0.05), 而药物组(1.8±0.7)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炎症时阿司匹林(AS)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的产生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Griess法测上清液NO-2/NO-3水平、黄递酶法测NOS活性、常规生化法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浓度,染料排除法测细胞活力,RT-PCR技术分析iNOSmRNA水平。结果: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NF)联用脂多糖(LPS)诱导后上清液中NO-2/NO-3由(4.27±0.75)μmol/L增加到(9.35±1.25)μmol/L,对内皮细胞造成明显的损伤。但3mmol/LAS组NO生成及NOS活性明显降低,LDH释放率及MDA浓度下降,细胞存活率上升,与NO诱导组相比差异显著。并随AS剂量的增加对NO的抑制及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但AS对生理水平的NO没有抑制作用。同时发现10mmol/L浓度以下AS对iNOSmRNA表达水平没有影响;但10-20mmol/L的AS则可在转录水平上抑制iNOSmRNA的表达。并观察到水杨酸钠及消炎痛不具有抑制NO产生的作用。结论:AS具有明显抑制IL-1β、TNF-α、γ-INF及LPS诱导NO生成的作用,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避免炎症时高浓度NO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氨基胍等对严重烧伤大鼠一氧化氮表达及烧伤休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与严重烧伤大鼠体内NO产量、NOS表达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的关系。方法:复制大鼠重症烧伤模型,检测应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NAME和选择性诱生型NOS(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后大鼠血液中NO代谢产物(NO2-/NO3-)以及肺和十二指肠组织中神经型NOS(nNOS)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各组大鼠的MAP。结果:烧伤后大鼠血液中NO2-/NO3-含量显著增高,L-NAME和AG都能抑制NO2-/NO3-的升高,P<0.01;烧伤后nNOS的mRNA表达在肺和十二指肠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G和L-NAME使nNOS表达增加,L-NAME作用更为显著,P<0.01;烧伤后大鼠MAP略有上升,然后进行性下降,L-NAME组大鼠MAP显著升高,但于3h后急剧下降,AG组大鼠MAP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结构型NOS(cNOS)与iNOS在烧伤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明显不同,iNOS活性过度增高与烧伤休克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对低氧时冠状血管储备(CVR)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1)平原对照组;(2)急性低氧组;(3)慢性低氧组。分别测量心肌血流量、血浆和心肌NO2-、内皮素-1(ET-1)含量、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产并观察心肌血管结构改变。结果:(1)急性低氧导致双心室心肌血流量、心肌NO2-、ET-1含量、NOS活性明显增高,CVR明显下降。(2)间断低压低氧90d后,左室CVR、心肌ET-1/NO2-比值无明显改变;右室心肌ET-1含量、ET-1/NO2-比值明显增加,右室NO2-含量、CVR明显下降;右室冠状小血管壁增厚,管周胶原、血球压积(Hct)及右室重量指数增加。结论:急性低氧时,安静心肌血流量增加,CVR减少;慢性低氧时,右室CVR减少可能与心肌ET-1含量增加、NO含量减少、右室冠状小血管改建、Hct增高及右室肥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