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muhisliee CT,MSCT)以及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的出现,使无创性的心脏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检查成为现实;随着CT技术的发展,MSCT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心脏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已经成为心脏和冠状动脉疾病无创性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应用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CT的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1992年Elscint公司推出首台双层CT,开创了多层CT先河,1998年四家公司同时推出了4层CT,从此,进入了多层螺旋CT时代。仅仅3年的时间(2001年)16层CT就已经问世,正当大家在努力适应16层CT新技术临床应用的时候,2003年64层CT又推向市场。2005年研制成功了双源CT,使CT在心血管方面的应用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虽然CT扫描是诊断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但是常规扫描所提供的信息已不能满足当今临床的需求。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容积扫描成像技术和计算机后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和XeCT灌注成像(Xenon CT perfusion imaging,XeCTPI)技术诊断脑梗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报道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CT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有关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5.
CT机单层螺旋CT发展到今天、多层螺旋CT(64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具有优良密度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受检者受线量少。多层螺旋CT已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检查。如何正确地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小肝癌、小血管瘤的检出率、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密度直方图定量分析对肺内纯磨玻璃样结节(pGGN)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126例,共128个pGGN病灶的CT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CT密度直方图定量分析pGGN中密度参数差异所包含的诊断信息,包括平均CT值、最小CT值、最大CT值、中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螺旋CT与传统CT在急性闭合性腹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对比了78例闭合性腹外伤病例,其中45例行传统CT扫描,33例行螺旋CT扫描。结果:螺旋CT的正确诊断率为90.9%(30例/33例),而传统CT的正确诊断率仅为80%(36例/45例)。同传统CT比较,螺旋CT不仅正确诊断率较高,而且扫描时间较短,图像质量较好(p<0.05)。除此之外,螺旋CT特有的丰富的后处理功能对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断亦非常重要。结论:螺旋CT在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断中,明显地优于传统CT,因此,如条件许可,应尽量选用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8.
CT检查辐射风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进展,加速了CT在临床中的应用,有关CT可能的辐射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CT已经成为最大医源性辐射来源之一[1].笔者综述CT检查辐射风险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舌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舌癌的CT、MRI表现。方法  2 1例舌癌中 ,7例行CT扫描 ,14例行MR扫描。结果 CT检查 7例中 5例显示肿瘤 ,MRI 14例全部显示肿瘤 ;CT及MRI均清楚显示肿瘤周围直接侵犯 ;CT显示 2例下颌骨破坏 ,MRI未发现破坏 ;MRI平扫及CT增强扫描均可显示颈动脉间隙淋巴结转移。结论 MRI在显示舌癌及转移的软组织病变方面优于CT ,CT是发现骨皮质受侵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医院放射科信息系统的儿童CT检查频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某综合医院儿童CT检查的频度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IS)搜集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儿童接受CT检查时患者就诊编码、性别、出生日期、受检时间、检查部位等相关信息,对儿童重复接受检查情况、患儿接受CT检查的原因和CT检查结果阳性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院2012年共有1 542名儿童进行CT检查1 670次,其中,男性占67%;头部CT的检查频度最高,占所有CT检查的71.9%,其次为腹部/骨盆;接受CT重复检查的儿童大约占6.4%;51.7%的CT检查原因是外伤。CT检查结果阳性率为51%,年龄与检查部位对CT阳性率有一定影响,其中年龄较小患者接受CT检查阳性率较低;头部CT阳性率低于其他部位。结论 儿童接受CT检查时应进行正当性判断,以尽可能降低CT检查可能诱发癌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结肠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诊断大肠隆起性病变的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CT扫描电流65~150mA,螺距(pitch)1.5~2mm。应用Voyager(导航者)软件,以不同视角、视距“飞越”形式观察,综合分析二维和三维影像,并与32例结肠镜、11例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小电流、大螺距扫描法和小间距重建能显示直径3mm大小的隆起性病变,并能分辨表面形态。以结肠镜检查为标准,直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以手术病理或电子内镜检查结果为最终判断依据,对40例患者进行CTVE检查,探讨该检查手段的检查前准备,扫描参数,三维后处理方式及其与原始图像相结合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比较CTVE的肿瘤显示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程度及各种重建方式对胃癌显示的有效性。结果 CTVE检查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5%,漏诊率为3%,误诊率为25%,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和72%。结论 多层螺旋CTVE多种重建方式结合原始图像的使用在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仿真内镜技术(CTVE)在胃间质瘤与胃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临床疑似胃占位性病变71例,行MSCT扫描并进行CTVE重建。CTVE诊断结果与胃镜或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病理证实胃间质瘤18例,胃癌26例,CTVE敏感度为93.2%,特异度为96.3%。CTVE显示腔内型间质瘤呈类球形腔内肿块伴顶端溃疡形成;腔外型间质瘤表现为丘状隆起、桥形皱襞;BorrmannⅠ、Ⅱ型胃癌呈息肉样向胃腔内突出,或伴不规则溃疡;BorrmannⅢ、Ⅳ型胃腔不同程度变窄,伴不规则溃疡形成、胃壁皱襞消失。结论 CTVE在胃间质瘤与胃癌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需要注意结合轴位图像及临床资料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4.
许彪  陈刚  韦璐 《放射学实践》2007,22(1):54-5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Raysum)和仿真内镜(CTVE)检查,结合轴面图像和所有重组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CT诊断及胃癌的术前评估分期,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0例胃癌患者MSCT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很有必要广泛应用于临床.在MSCT的诊断分析中,应当把原始轴面图像、三维重组图像及CTVE图像充分结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大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33例大肠癌患者应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进行一次屏气完成全腹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应用软件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分别获取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透明法显示(Raysum)及CT仿真内镜成像(CTVE),综合多种后处理成像技术与原始扫描轴位图像相结合进行分析,并与肠镜或/和手术病理对照观察。结果:33例大肠癌患者中MSCT大肠成像,共检出34个癌灶,肿瘤检出率为100%、肿瘤浆膜面浸润诊断准确率90.3%(28/31),淋巴结转移准确率87.2%(95/109个),远处脏器转移准确率100%(5/5),显示供血血管准确率100%(32/32),按照改良Duckes分期总准确率为87.9%,其中术前DuckesA期(1/2),DuckesB期(3/5),DuckesC期(20/21),DuckesD期(5/5)。结论:MSCT后处理及各相同性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有独特的优越性,对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仿真内镜结合其它后处理技术诊断结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结肠癌、结肠息肉和结肠憩室患者行结肠充气螺旋CT扫描,利用随机附带软件进行结肠仿真内镜、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技术等观察,并与纤维结肠镜结果比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结肠后处理图像,仿真内镜结合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技术,对结肠病变作出了准确的定量和定性诊断。结论:16层螺旋CT仿真内镜及其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病变的显示具有与结肠镜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能提供比结肠镜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7.
CT仿真内窥镜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完成各种体腔(气道、消化道、鼻、咽、喉及血管腔)CTVE60例,所有病例先行螺旋CT扫描,将源图像传至工作站,经特殊软件处理,模拟纤维内镜检查。部分病例有纤维内窥镜对照。结果30例气道CTVE均清晰显示至段及部分亚段支气管,其中20例肿瘤性病变显示了狭窄或阻断面处理情况,但对纤支镜下肿瘤周围粘膜侵犯及肿块表面细节均显示不良。20例消化道CTVE显示中晚期胃癌、结肠癌良好,但对1例小息肉及2例胃溃疡均漏诊。鼻咽及喉部7例中1例鼻咽癌显示咽隐窝肿块,2例喉癌示声门不对称,3例血管CTVE显示2例主动脉夹层瘤及内膜瓣,1例显示前交通动脉瘤颈、体情况。结论CTVE显示病变部位明确,观察病变组织全面,可部分替代纤维内窥镜检查。但其肿块表面“菜花”状改变及其粘膜下浸润显示均不良,容易漏诊胃肠道良性溃疡及小息肉,说明CTVE分辨率仍不够高。鼻、咽、喉CTVE显示解剖细节十分逼真,血管CTVE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内膜瓣及破口,动脉瘤颈、体腔的显示方面独辟蹊径,做好消化道CTVE前的准备十分重要,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8.
王东  张挽时  熊明辉  喻敏  李相生  徐家兴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2,18(4):193-195,F002,F004
目的 探讨泌尿道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3例临床泌尿道病变的患者,都经纤维膀胱镜或/和手术证实。应用螺旋CT采集排泄期的图像作CTVE成像,双盲法与轴位,多平面重组(MPR),三维重建(3D)图像及纤维膀胱镜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CTVE能清楚地显示泌尿道腔内的各种正常解剖结构,CTVE对膀胱腔内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及侵犯范围的显示均与纤维膀胱镜基本一致,膀胱癌的检出率为94.7%,2个<5mm的肿瘤CTVE显示清楚,而轴位图像未显示,CTVE检测膀胱壁增厚和膀胱外侵犯的状况,显示肾盂,输尿管病变的效果明显不如轴位,MPR及3D图像。结论 CTVE对膀胱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是一种较可靠的,非侵袭性的方法,但对肾盂,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不大,必须结合轴位和MPR图像才能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部螺旋CT图像后处理的技术特点以及在临床初步应用及评价。方法:对正常组20例和病变组13例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进行MPR、SSD、CTVE等图象后处理。结果:MPR、SSD、CTVE上均可清楚地显示正常喉部的解剖结构。病变组中,6例喉癌在MPR、SSD、CTVE上有不同程度的改变,3例声带慢性炎症伴息肉在SSD、CTVE上未显示,2例外伤在SSD、CTVE上1例有喉腔、气道的变形,1例无异常,2例声带固定在MPR、SSD、CTVE上都能很好显示。结论:喉部的MPR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种后处理技术,是轴位CT图象的重要补充。合理的使用CTVE、SSD、Raysun、MPR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相互结合,可以增加诊断信息量,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扫描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在胃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2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1,将所得的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NavigatorSmooth功能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其结果与胃镜和/或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8例中,螺旋CT平扫能客观反映出胃壁病变的部位、形态及大小,病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及邻近结构受侵情况。其中大网膜、胰腺及肝脏受侵分别为7例、4例及3例,淋巴结转移3例。CTVE成像能很好地显示出正常胃壁内部结构,病灶的立体形态、大小及范围。28例中26例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基本相符。准确率高达92.8%。结论CTVE成像与螺旋CT平扫相结合,对胃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