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敏  刘燕 《河北医药》2005,27(3):178-178
腰腿痛及相关功能障碍占疼痛门诊患者的首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原因,并有明确的症状和定位体征,但有些患者通过问病史、体检和阅读影像资料不能明确诊断腰腿痛来源,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可起到明确诊断及治疗目的。我科自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治疗此类患者6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张横滔  王金叶  肖洪波 《安徽医药》2013,17(7):1171-1173
目的研究整复手法结合抗阻离心收缩对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运用整复手法调整脊椎关节的同时进行腰背肌抗阻离心收缩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末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分别用目测类比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其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末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患者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整复手法结合腰背肌抗阻离心收缩训练是一种不损害脊神经后支的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分析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椎间盘射频治疗技术应用于下腰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2例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椎间盘射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间盘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 d,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Mac Nab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44%(34/36)]高于对照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1、3、6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有1例出现短暂的腰背部及腿部麻木,用药后消失。结论 对于下腰痛患者,使用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椎间盘射频治疗,能使患者在治疗后获得更好的远期效果,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5.
脊神经后支性腰痛(简称为后支性腰痛)多发生于重体力劳动者,以往由于诊断不明确疗效不佳,自脊神经后支的解剖明确之后,对此病的诊断及治疗也有了新的认识,近8年我院共治疗后支性腰痛192例,均为农民、体力劳动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腰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A组采用腰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B组单用腰脊神经后支阻滞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95.24%,优于B组的78.57%(P<0.05)。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均较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A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P<0.05或P<0.01)。A组治疗满意度高于B组(97.62%vs.83.33%)(P<0.05)。结论 与单用腰脊神经后支阻滞比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复合腰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240例确诊为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下腰痛的患者,在X线片定位下,行小针刀关节囊松解及关节周围注射,并行腰脊神经后支阻滞,用VAS评分评估其疗效。结果本组240例,经1个疗程治疗,优186例,良42例,好转6例,差6例,优良率为95%,本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小针刀松解配合腰脊神经后支阻滞是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性。方法:90例老年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年龄65~75岁),随机均分为单纯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组(A组)、直射频针组(B组)和弯射频针组(C组),分别采取单纯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直射频针靶点热凝、弯射频针靶点热凝3种方法治疗,比较治疗后1d、1周、2周、4周、8周、24周时患者的腰臀痛VAS评分、简式McGill指数,并记录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d、1周、2周3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性下降(P0.01);从4周后开始A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4周、8周、24周后B组、C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显著性下降(P0.05),且8周后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性大于C组(P0.05)。结论: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可起到长期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利用弯射频针比直射频针射频热凝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臭氧联合针刀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在C臂X线机引导下,观察组患者采用臭氧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臭氧与神经阻滞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于治疗后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显效率52.3%,总有效率82.5%;观察组显效率84.1%,总有效率95.2%;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651,P〈0.005;χ2=5.143,P〈0.05)。所有病例均无椎旁软组织感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结论臭氧联合针刀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方法安全、简单易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腰椎穿刺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一项创伤性检查,由于腰椎穿刺时患儿意识清醒,手术可引起患儿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并造成穿刺后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腰痛[1].笔者对2008年5~12月我院198例施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腰椎穿刺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一项创伤性检查,由于腰椎穿刺时患儿意识清醒,手术可引起患儿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并造成穿刺后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腰痛[1]。笔者对2008年5~12月我院198例施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396例施行腰椎穿刺的患儿进行观察,分析术后腰痛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以减少腰痛的发生率,降低腰痛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董凯  章武星  周友华 《江西医药》2005,40(Z1):718-719
目的探讨阻滞麻醉脊神经后支小切口开窗摘除椎间盘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对304例患者在局麻下行小切口开窗减压摘除腰椎髓核,其中280例获得随访时间19个月。结果按照Amoldi标准进行评定:优218例(78%),良50例(18%),进步12例(4%)。结论应用阻滞麻醉脊神经后支小切口开窗摘除椎间盘髓核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能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能解除神经根的压迫。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08例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手术后随访观察8个月~30个月,其中有37例发生了程度不同的软组织腰痛,发病率为1201%。通过临床观察、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的分析,认为软组织腰痛与腰椎后路手术的方式、手术操作技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单纯椎板切除术已广泛用于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但该术式在有效解决了间歇跛行和下肢根性症状的同时,对术前普遍存在的下腰痛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改善。Manchikanti将原因归结为术后瘢痕粘连、间盘再突出、术后关节突形态学改变以及腰椎失稳。为了代偿椎板减压对腰椎稳定性的破坏作用,各种腰椎内固定手术大量应用于临床,但学者们发现,不恰当的内固定和融合不仅不能避免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发生,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其诱因。为此,笔者对1996-1998年间施行单纯腰椎全板减压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腰椎穿刺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一项有创性检查,由于腰椎穿刺时患儿意识清醒,手术可引起患儿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并造成穿刺后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腰痛[1]。笔者对2011年5-12月我院收治的施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189例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2年以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253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6例,占2·37%。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25~58岁,平均29·4岁。施行腰髓核摘除术L4、54例、L5S11例,L3-5黄韧带骨化伴混合型椎管狭窄椎板减压术1例。4例用椎板咬骨钳咬除椎板和黄韧带时损伤硬脊膜和蛛网膜发生脑脊液漏;1例为分离髓核组织与硬脊膜粘连时,硬脊膜和蛛网膜裂伤脑脊液外漏,1例因椎板厚(2·3cm)且黄韧带骨化与硬脊膜粘为一体无法分离,在切除椎板及黄韧带时使背侧部分硬脊膜和蛛网膜缺损,造成脑脊液漏。术中处理…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999年4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85例脑瘫患者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精心的术前准备,耐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指导个体化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结果85例脑瘫患者一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有效81例,临床无效4例,有效率为9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精心的术后护理,耐心指导功能训练等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SPR手术后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肌痉挛性瘫痪40例,其中痉挛性脑瘫34例,脑外伤后遗症2例,脑膜炎后遗症4例;实施双侧SPR手术38例,单侧SPR手术2例;3例术后又行跟腱延长。术后所有病人肌张力均明显低于术前,下肢运动范围明显增大,深反射减退,髌踝阵挛消失,步态明显改善。结合本组病例对SPR手术的作用原理、适应征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和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谈了初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常常见于20~50岁的公务员、教师、驾驶员等,而术后腰痛又是术后一种常见最严重的后遗症在西医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中医活血化淤、通络止痛的身痛逐淤汤加减治疗,配合中医护效果显著。症状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