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脾动脉双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为了明确碘化油肝动脉栓塞与脾动脉栓塞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我们以狗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经麻醉后切开狗的腹腔,从肠系膜静脉插入导管至门静脉,测得正常值后,阻断脾动脉测压,然后插导管至肝动脉灌注碘化油,并观察门静脉压力。我们测得狗的正常门静脉压力为5.79±0.32mmHg,阻断脾动脉2分钟后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P<0.01)。经肝动脉灌注碘化油3ml 时门静脉压力上升,但差异无意义(P>0.05),灌注至5ml 时门静脉压力进一步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6.5ml 时门静脉压力差异更加显著。实验证明阻断脾动脉能降低门静脉压力,肝动脉灌注碘化油能使门静脉压力上升,并与灌注碘化油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与动脉法间接门静脉造影进行对照研究,评价其造影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例患者(男16例,女5例),原发性肝癌15例,转移性肝癌6例。分别同时行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和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对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21例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中20例造影成功,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动脉间接法门静脉造影(t=6.815,P〈0.01)。木中有10例患者(10/21)CO2造影术中有一过性轻度腹部不适,1例术后脾脏出血。结论 经皮细针穿刺脾脏CO2造影可清晰显示门静脉结构,图像质量优于动脉法间接门静脉造影,造影方法简便、创伤小、经济;熟练的操作可以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研究脾脏动脉、静脉及门静脉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分别测定脾脏动脉、静脉及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20例患者的脾动脉PSV、EDV、MV,脾静脉MV在PSE术后均显著降低(P<0.01);脾动、静脉血管截面积S术后显著减小(P<0.01);脾动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量Q术后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1周PSV、EDV和MV、脾静脉S、血流量Q较术后即刻又有明显恢复(P<0.01);S/D、PI、RI术后显著增加;术后脾静脉血流量减少程度与脾脏栓塞程度成正相关,r=0.545(P<0.05);结论:PSE术能有效减少门静脉血流量,缓解门脉高压,从而降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风险。但门静脉的血流量减少程度与脾脏栓塞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经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或腹腔动脉造影观察门静脉组,于门脉高压症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已有报告(1-5),Bron(1)强调用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易显脾门静脉,近年来我院用选择性肠系膜上示动脉造影,连速摄片观察脾门静脉相,检查6例门脉高压症作脾切除,脾腔静脉吻合术的病人,观察其治疗效果,研究分流情况,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比研究经脾动脉和耳静脉灌注氟尿嘧啶时经门静脉测定的药代动力学,以评价在肝恶性肿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经脾动脉灌注化疗药的临床治疗价值。对脾动脉灌注组(IA组)和耳静脉灌注组(IV组)均行门静脉插管取样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门静脉血中氟尿嘧啶,进行药代动力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IA组各血样的血药浓度均高于IV组,前者之血药峰值比后者高64%,前者曲线下面积比后者大42%,提示经脾动脉灌注化疗药,门静脉内可达较高血药浓度,有利于对由门静脉供血的肝恶性肿瘤外围部分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门静脉瘘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近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55岁.于8年前腹部刀刺伤行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但术后因反流性胃炎,4年后行毕Ⅰ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半年前出现腹胀、腹痛.近1个月腹痛加剧,同时伴有低热、腹泻等症状.螺旋CT增强示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在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显影前提前显影,门静脉主干增粗,达1.4 cm,肠系膜上、下动脉分支出异常血管汇入门静脉,动脉期门静脉主干的强化密度大于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强化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前后脾静脉、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直接测压法检测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并对比压力变化。术后1~2个月行增强CT复查。结果 PSE术后脾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7例门静脉压力下降明显(>2 cm H2O)。术后复查增强CT显示多数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SE术可有效降低脾静脉压力,在降低近期门静脉压力方面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选择或超选择插管进入脾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行部分性脾栓塞术32例。术前周围血象血小板、白细胞记数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结果脾动脉栓塞术后1~2天白细胞显着升高,血小板在1周后生至或超过正常范围。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既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又能有效缓解了门静脉压力和脾功能亢进,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5例门静脉压增高病人作了部分脾栓塞(PSE),其中特发性门脉高压(IPH)2例,肝硬化(LC)3例。按Seldinger法将导管插入脾门附近的脾动脉内,用明胶海绵细片进行脾动脉栓塞。脾脏栓塞范围应由透视下确认脾动脉血流减少后摄影,观察脾实质影象决定,原则上应栓塞50%以下,但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者可酌增。术后定期观察血小板数(PLTS),WBC,Hb。作者见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脾种植的CT和MRI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腹部脾种植患者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7例患者均有脾外伤破裂或脾切除史,有19个脾种植结节,呈圆形或卵圆形.(1)1例脾种植位于腹膜后,1例2个病灶分别位于脾区和胰腺尾部,3例位于脾区.上述5例脾种植直径10~50mm.螺旋CT扫描2例,平扫表现为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为均匀稍高密度.MRI平扫5例,2例T1WI正相位均为等信号,T1WI反相位信号降低;3例T1WI正相位为稍低信号、T1WI反相位信号无明显降低.T2WI均为中高信号.MRI增强扫描1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为高信号.病理检查脾种植内无或少量含铁血黄素.(2)1例多发脾种植患者,5个病灶位于肝脏,7个病灶位于上腹部大网膜和肠系膜区;1例脾种植位于脾区;上述2例脾种植直径10~40mm,2例同时行CT和MR扫描.CT平扫1例为略高密度(脂肪肝背景),1例为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为高密度.MR平扫,T1WI 2例均为稍低信号,T1WI反相位1例信号无降低,1例信号降低;T2WI 2例均为不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1例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肝脏病灶呈轻度高信号,延迟期呈低信号;大网肠和肠系膜病灶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中等高信号.1例脾区脾种植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低信号.病理检查病灶内见大量含铁血黄素.结论 脾种植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技术与应用X 线显示门静系统可经剖腹直接穿刺注入造影剂或行脾门脉造影、腹腔动脉或肠系膜动脉造影的静脉期、经皮肝穿刺门脉注射、经再通的脐静脉注射、和经颈静脉、经肝穿刺门静脉来进行。近年来,经皮肝一门脉造影已引起注意。在肝硬化,经皮肝门脉造影可估计血液动力学变化,观察静脉曲张及其它侧枝循环,检查门静脉及脾静脉通畅情况和观察经外科建立的门一腔静脉短路的通畅情况等。在肝大、脾大和怀疑脾门静脉通路的肿瘤也可用这种检查。门静脉系统导管术也可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的非手术性闭塞。近来本操作还用于胰腺内分泌瘤的诊断与定位。作者从1972年开始行经皮肝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前及术后730天内内脏高动力循环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监测83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730天内的门静脉、肝动脉、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脾脏大小,并与正常健康组20例对照.结果:(1)门静脉供体段血流频谱早期呈锯齿样改变,门静脉术前最大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30天内门静脉供体段最大流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动脉阻力指数术前及术后7天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脾动脉阻力指数术前检查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至730天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30天内的脾脏最长径均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P<0.01).结论:肝移植早期肝动脉阻力由高到低而门静脉流速由高到低,两者相互之间的变化关系维持了移植肝脏术后总血流量的基本稳定.远期监测中,门静脉高流速、脾肿大情况虽有所下降,但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1岁,3月前因“腹胀3月余,伴呕血1次”入本院诊治.既往于3年前因外伤行脾脏切除术,入院后CT示:门静脉高压,脾静脉增粗,远端瘤样扩张(图1,2).脾动静脉及门静脉造影(图3,4):脾动脉远端迂曲与脾静脉相通,脾静脉增粗、扩大,可见曲张的胃冠状静脉,门静脉明显增粗.栓塞术后复查CT:脾动静脉瘘口消失,胃冠状静脉已封堵(图5,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总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原位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和意义.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资料与随访结果. 结果 31例患者中单纯肝动脉并发症11例,门静脉并发症11例,腔静脉并发症6例,合并肝动脉与门静脉并发症1例,合并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复杂并发症1例,脾动脉窃血综合征1例.均成功进行了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共置入肝动脉支架13枚,静脉支架21枚,进行肝动脉栓塞1例,部分性脾动脉栓塞2例,单纯腔静脉球囊扩张1例,1例患者肝动脉局部灌注溶栓后置入肝动脉支架,1例患者先后置入腔静脉、肝静脉与门静脉支架各1枚,1例患者同时置入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支架.所有血管腔内介入操作成功有效,技术成功率10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9%,并且并发症经处理无后继影响.随访中除1例肝动脉于支架置入后19天发生再狭窄外,其余血管至随访结束未出现明确再狭窄. 结论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技术成功率高而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部分脾脏栓塞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机能亢进的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PVA颗粒 ,对 4 6例门脉高压肝硬化合并脾脏机能亢进的患者施行经脾动脉部分脾脏栓塞术 ,随访术后不同时间窗内疗效并对比研究了栓塞前后的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4 6例患者成功施行了经脾动脉栓塞技术 ,达到了临床预期的治疗目标 ,消除了脾机能亢进的症状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白细胞和血小板术后 2 4h即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4周后恢复正常水平保持平稳。脾静脉和门静脉血流速度手术后明显降低 (P <0 .0 5 ) ,随访 6~ 2 1个月 ,脾机能亢进的症状未复发。结论 :部分脾脏栓塞术简便微创安全 ,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机能亢进疗效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发各类胰周血管疾病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122例AP患者资料,男73例,女49例,平均年龄(45±16)岁。所有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GE1.5TMR扫描:梯度回波T1加权,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MR胰胆管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观察:(1)动脉侵犯/动脉炎;(2)假性动脉瘤;(3)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栓塞;(4)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海绵样变。结果本组AP并发胰周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为17.2%(21/122)。21例AP并发胰周血管病变患者中,动脉侵犯/动脉炎占16/21(脾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受累率分别为16/16、13/16、12/16、7/16)。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占1/21。静脉炎占19/21(脾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累率分别为19/19、13/19、9/19),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栓塞占2/21(1例脾静脉部分性栓塞,另1例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性栓塞)。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海绵样变占2/21。结论 AP能并发多种胰周血管病变,每种血管病变都...  相似文献   

17.
Abernethy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Abemethy畸形(Abemethy malformation)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经DSA证实的罕见Abemethy畸形的影像学表现,2例分别行内科保守治疗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并作文献复习。结果例1CT增强扫描及三维血管成像示:肝下段下腔静脉增宽,门静脉干及分支变细,胃和脾周可见迂曲扩张的血管。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DSA可见门静脉干及分支明显变细,肠道静脉血少部分回流入门静脉,大部分经一迂曲扩张的分流道人左。肾静脉;脾动脉DSA示脾静脉血主要经分流道人左。肾静脉。例2CT示:肝叶比例失调,右叶稍大,肝裂宽,脾大,脾门血管迂曲扩张。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DSA可见门静脉干闭塞,周围可见细小迂曲的血管,肠道静脉血大部分经一分流道人左肾静脉;脾动脉DSA显示脾静脉血主要经分流道人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结论Abemethy畸形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以间接或直接门静脉造影为金标准。治疗方法应根据畸形的不同类型及病人的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8.
胰腺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显示的胰内及胰周管腔结构有胰管、胆管系统、脾门静脉系统、下腔静脉、左右肾静脉、腹主动脉、腹腔动脉、肝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脾动脉及十二指肠等。熟悉这些结构的解剖对胰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  相似文献   

19.
胰管腔结构的CT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显示的胰内及胰周管腔结构有胰管、胆管系统、脾门静脉系统、下腔静脉、左右肾静脉、腹主动脉、腹腔动脉、肝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脾动脉及十二指肠等。熟悉这些结构的解剖对胰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显示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肝硬化患者28例,采用64层螺旋CT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后,运用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观察门静脉高压肝内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准确显示侧支循环分布范围,初步评估病变程度;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属支管径显著扩张(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冠状静脉).胃冠状静脉曲张2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1例、食管周围静脉曲张17例、胃短静脉曲张10例、脾/胃-肾分流6例、脐静脉和腹壁静脉曲张5例、腹膜后静脉曲张2例和直肠上静脉曲张2例,门静脉海绵状变性1例.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多角度、准确地显示门静脉高压时侧支循环开放的情况,对判断病变程度、预测其并发症、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