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ԭλ����ֲ���󵨵�����֢��Ԥ���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110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病人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15例(13.6%)。其中单纯胆癌5例,迟发性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3例,拔除T管后胆瘘2例,胆管空肠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结石、胆道狭窄合并胆泥形成、胆瘘后继发胆道狭窄、胆道狭窄合并肝内胆汁瘤形成各1例。除3例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外,12例中2例死于严重胆道感染,其余10例经治疗痊愈。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复杂,治疗相对困难,因此首先应该注重预防,其次尽量做到早期诊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重视ERCP和PTC等辅助性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4例(8.1%),其中胆管狭窄6例.胆管狭窄合并胆漏1例,胆泥淤积或结石3例,肝断面胆漏2例(劈离式肝移植患者),T管拔除后胆漏1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常1例。除1例胆道狭窄再次行肝移植,因发生严重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经介入治疗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经验。结果 3例患者术后出现血胆红素和/或转氨酶持续性升高,经T管胆道造影术及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证实存在胆道狭窄,其中2例为肝门部胆管与肝总管狭窄,1例为吻合口处胆管狭窄。经采用T管窦道球囊扩张术,3例的胆道狭窄得以改善,肝功能好转,其中1例经3次选择性球囊扩张,现健康存活已21月余;其中合并胆漏的1例,在B型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负压引流后治愈;合并胆道胆泥淤积的1例及合并多重胆道感染的2例,均予以对症治疗。结论 手术技术不佳及胆管的血液供应不良是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联合应用胆道造影术和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能了解胆树全貌,有助于胆道狭窄、胆泥淤积与胆漏的诊断;及时采用放射介入技术处理胆道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RCP与PTC辅助介入方法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1年3月至2006年11月进行的肝移植45例中.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6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辅助介入治疗。结果 经ERCP及PTC行胆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植入术及内、外引流术分别治疗肝移植后单纯胆瘘1例、单纯胆道狭窄11例、胆道狭窄合并肝动脉狭窄2例及胆管狭窄并胆泥形成2例。所有病例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结论 ERCP及PTC辅助介入方法对于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具有创伤少,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等优点,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较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4例(8.1%),其中胆管狭窄6例,胆管狭窄合并胆漏1例,胆泥淤积或结石3例,肝断面胆漏2例(劈离式肝移植患者),T管拔除后胆漏1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常1例。除1例胆道狭窄再次行肝移植,因发生严重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经介入治疗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0%[1],是导致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至关重要。我院1993年6月至1999年7月,共施行31例原位肝移植术,其中4例合并胆管并发症,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4例中,男2例,女2例,年龄18~51岁。肝硬化2例,多囊肝、多囊肾1例,肝巨大血管瘤1例。4例均无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术后10dT型管脱出导致胆瘘,重置T型管引流、抗炎治疗后痊愈。其余3例移植术后黄疸消退,胆红素均已降至正常。但1例术后4个月出现胆管节段性狭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ERCP治疗8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道狭窄5例(吻合口狭窄4例,肝内型胆道狭窄1例),胆瘘1例,胆石和胆泥形成2例.8例患者共行ERCP治疗21次,对胆道狭窄患者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胆瘘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结石患者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术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ERCP手术成功率为100% (21/21);4例吻合口狭窄、1例胆瘘和2例结石患者均治愈,1例肝内型胆道狭窄治疗未成功,建议再次肝移植;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为14.3%(3/21),胰腺炎发生率为19.0% (4/21),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ERCP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及内镜在肝移植并发症中的治疗。方法笔者所在单位1995年9月至2010年3月期间共施行尸体肝移植516例,将其分为2个阶段,即1995~2001年的技术摸索阶段和2001~2010年的技术成熟阶段。第1阶段125例,有17例(13.60%)发生胆道并发症;第2阶段391例,有15例(3.84%)发生胆道并发症。对这32例患者行内镜诊治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单纯胆瘘5例,单纯胆管结石2例,单纯胆管狭窄11例,胆管狭窄伴结石9例,胆管狭窄合并胆瘘2例,胆管扭曲2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1例。针对不同的胆道并发症,采取了胆管扩张、乳头切开取石、胆道支架置放、鼻胆管引流等不同的治疗方式,32例患者共行内镜治疗56例次,治疗成功27例(84.38%);发生内镜相关并发症4例(12.50%)。结论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胆系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胆系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2年12月完成的95例次原位肝移植。门静脉、下腔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12例,背驮式肝移植78例,活体部分肝移植5例。胆道重建:胆管对端吻合91例,放置胆道外引流55例,36例未放置胆道引流。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4例。胆管吻合及胆肠吻合应用5旬或6-0 Vicryl缝线或PDS缝线间断或连续缝合。术后以血清学检查、超声、胆道造影等手段随访。结果 共发生胆系并发症7例,发生率7.3%。2例术后7、10d吻合口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再次手术引流。1例术后1个月胆管吻合口狭窄,内窥镜下支架内支撑治愈。2例拔除T管时胆漏,1例保守治愈,1例腹腔镜下缝合窦道、腹腔引流治愈。1例术后5个月因胆管消融、胆管炎死亡。1例术后10d因肝动脉血栓形成继发胆管坏死后死亡。74例随访1-42个月(平均11.4个月),胆道造影及(或)超声检查未见肝内外胆管狭窄,无胆泥、胆石形成,血清学检查提示肝功能状态良好。结论供肝切取时保护胆管黏膜及肝外胆管动脉供给,实现精细胆管黏膜对黏膜无张力对端吻合是预防胆系并发症的关键。内窥镜下狭窄段胆管扩张、内支撑是治疗肝移植肝外胆管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Wang GS  Lu MQ  Yang Y  Cai CJ  Zheng FP  Wang WD  Li H  Xu C  Yi SH  Yi HM  Chen G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1):1453-1455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03年10月至2006年3月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诊断及治疗的71例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资料。71例胆管并发症包括52例胆管狭窄、6例胆漏和13例胆管结石。结果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诊断胆管狭窄、胆漏和胆管结石的成功率分别为98.1%(51/52)、100%和100%(13/13)。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介入治疗胆管吻合口狭窄、肝外型、肝门型、肝内型和弥漫型胆管狭窄的治愈率分别均为66.7%、66.7%、0、0和0,治疗胆漏的治愈率为66,7%,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的治愈率分别为77.8%和0。结论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是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有效诊断方法。不同类型的胆管并发症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介入治疗的疗效不同。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介入治疗仅能治愈部分胆管并发症(如胆管吻合口狭窄、肝外型胆管狭窄、轻中度胆漏及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胆1道并发症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07例尸体供肝和40例活体供肝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结果40例活体肝移植受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5.0%,307例尸体供肝肝移植受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肝内胆道狭窄和胆道铸型结石形成等严重胆道并发症在活体肝移植和放置“T”管的尸肝移植未发生。结论缺血时间尤其热缺血时间是导致严重胆道并发症的最主要的原因,放置“T”管引流能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器官移植中心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1例肝移植术后肝内胆管弥漫性及肝内外多发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自2006年1月开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尿激酶灌注无心跳尸体供肝,预防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发生.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行再次肝脏移植,其余5例患者在等待供肝过程中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6例再次肝移植患者中14例治愈,患者健康状况良好,肝功能正常,2例死于围手术期真菌感染.尿激酶灌注组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发生率1.4%,非尿激酶灌注组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发生率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P<0.05).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治疗难治性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值术后胆道结石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完成的206例原位肝移值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胆道结石的防治经验。结果11例病人术后并发胆道结石,发病率为5.3%。表现为颗粒样结石和胆泥两种形式。发生部位在胆总管者7例,在肝内胆道者1例。胆泥和颗粒样结石的首次诊断时间分别平均为138d和306d。胆道感染是胆道结石发作的主要症状。11例病例中有7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胆道狭窄。主要依靠经“T”管照影或FRL、P(endoscopic rei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术明确诊断。FRCP术是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7例胆总管结石经1~3次ERCP术后痊愈。4例肝内胆道结石中合并弥漫性胆道狭窄者有3例,其中2例行再次肝移植术。结论 胆道狭窄是肝移植术后胆道结石的主要原因,胆道黏膜的缺血坏死合并胆道感染是胆泥形成的主要机制。ERCP术对胆总管绵石有良好疗效,对合并弥漫性胆道狭窄的肝内胆道结石病人肝脏再移值往往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4.
The experience of biliary tract complica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IM: To report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patients who undergo liver transplantation with or without T-tube implantation after choledochocholedochostomy as well as to discuss management of biliary complications.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04 liver transplantations from August 2001 to February 2006, including 51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holedochocholedochostomy with a T-tube (group A) and 53, without a T-tube (group B). We compar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perative methods, biliary complications, morbidity, mortality,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sex, age, and indication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C virus, 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 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 and operative macroscopic/microscopic findings. Additional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liary complications. Among these 104 patients, 14 (13.5%) developed biliary complications: seven anastomotic strictures, two intrahepatic duct strictures, two anastomotic stricture combined intrahepatic duct stricture, one bile leakage, one bile leakage combined with anastomotic stricture, and one external biliary compression. Nine patients with anastomotic stricture underwent endoscopy with a stent, which was successful only in two patients. The other six patients underwent choledochojejunostomy with excellent results.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howed choledochocholedochostomy with or without a T-tub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did not influence the biliary complications. The biliary complications of anastomotic strictur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can be managed by endoscopy with a stent. If endoscopy fails, surg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mmediatel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胆管狭窄(NABS)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1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发生NABS的情况。结果共发生NABS18例(3.5%),其中肝门部胆管狭窄9例,肝内胆管多发狭窄6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3例。18例病人采用给予反复的介入、内镜治疗、外科重建胆道及再次肝移植治疗。该组近期临床治愈率为55.6%(10/18),与NABS相关的再次肝移植率为38.9%(7/18),与NABS相关病死率为22.2%(4/18)。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NABS临床处理棘手,应注重预防。NABS的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胆管介入治疗在NABS的临床处理中仍占重要地位,对于介入治疗、外科手术重建胆道等措施均无法控制其进行性发展的重度NABS病人,应把握好时机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的16例患者进行ERCP检查,并根据情况分别行鼻胆管引流(ENBD)和/或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EST)等治疗。结果ERCP确诊16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9.47%,其中胆道结石6例,胆道狭窄3例,吻合口漏2例,胆道结石伴左肝管狭窄1例,吻合口胆漏伴胆道结石3例,1例示供受体胆管比例不一致,供体胆管相对狭窄,所有患者都得到有效治疗。结论内镜下ERCP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可作为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系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及供肝肝总管均狭窄2例,胆漏2例,多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样狭窄2例,移植肝胆总管与受者胆总管分离1例,分别行ERCP检查及治疗。结果:4例吻合口狭窄者,放置胆管塑料支架,2例吻合口和供肝肝总管均狭窄者放置Wallstenl,金属支架,上述6例近期黄疸均消退;2例胆漏者中,1例放置胆道塑料内支架,另1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均于2周内胆漏愈合;2例移植肝多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样狭窄者,1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后取出少量坏死胆管上皮样组织,另1例未行内镜治疗;1例移植肝胆总管与受者胆总管分离者再次手术行胆管吻合术。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用于肝移植术后的常见胆系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