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音乐治疗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衰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病伴精神衰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音乐治疗,观察15周。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衰退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积极因素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下降,研究组病情总估计评分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两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积极因素及病情总估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联合音乐治疗能有效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衰退进程,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维持治疗和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观察6个月。训练前后采用阴性症状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康复训练6个月末,研究组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激惹、迟缓、总消极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社会能力、个人整洁、总积极因子、病情总估计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则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t,予以音乐辅助治疗,观察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末,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评定病情状况,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状况。结果人组患者经12个月音乐辅助治疗后,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及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精神病性表现、个人整洁得到明显改善(P〈0.05),总消极因素及激惹、抑郁、迟缓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音乐治疗能有效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功能训练对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会功能训练对住院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学习技能康复训练及健康教育等。观察8w。于训练前后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训练后研究组各因子分及总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训练后研究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而激惹、精神病性、退缩、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且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抑郁、退缩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1);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研究组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总分、社会性退缩、自身照顾、对环境的兴趣、责任心与计划性、兴奋冲动因子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社会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联合康复训练,观察6个月.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6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结果 康复训练6个月末,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激惹、精神病表现、抑郁、迟滞因子分均显著低于训练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缓解各种精神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8周。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康复训练8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综合康复对军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军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社交能力及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军人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训练。疗程均为2mo。采用社交焦虑量表、自尊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分别于综合康复训练前及训练末1w内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综合康复训练前.两组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康复训练末,研究组自尊量表分明显提高(P〈0.01),社交焦虑体验和回避社交因子分明显下降(P〈0.01),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升高(P〈0.05),消极应对因子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康复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给予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进行系统的文体娱疗、生活技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和健康教育等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6周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后6周患者的ADL、BPRS总分较训练前低(P〈0.01);NOSIE总分较训练前高,总积极因素较训练前高,总消极因素较训练前低(P〈0.01);训练后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康复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36例慢性精神病患者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12个月.于综合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12个月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末起,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除焦虑抑郁因子外,总分、各因子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激惹、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分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12个月末,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焦虑抑郁因子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精神病表现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兴趣,延缓精神衰退,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对其治疗和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行为治疗,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末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3个月末,入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 结论 行为治疗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情感活动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石贵凤 《全科护理》2013,(34):3193-3195
[目的]探讨健身操联合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同时实施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工娱疗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加健身操联合音乐治疗.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观察组病人治疗后IPROS,SANS量表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淡漠、注意障碍、社会兴趣等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OSIE-30评分总积极因素分高于对照组(P〈0.05),总消极因素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身操训练联合音乐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阴性症状,活跃其情绪,协调其肢体的运动功能,延缓衰退,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精神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6个月。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和总积极因素分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主动交往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因子分均较优质服务前显著升高(P<0.01);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激惹、迟滞因子分和总消极因素分均较优质服务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精神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阅读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阅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研究组联合阅读治疗,观察8周。于阅读治疗前、治疗8周末、随访1a末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自拟调查问卷评定患者的个人心理状态与日常行为状况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患者了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1),而总消极因素、激惹、迟缓、抑郁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自觉抑郁沮丧、自觉一无是处等心理状态以及拒绝做日常事务、不遵守医院规则等不良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对人友好、主动交谈、对周围活动感兴趣等良好行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阅读疗法有利于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满意度,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研究组给予为期1年的综台护理干预,内容包括集体健康教育和个别心理干预、社会生活职业技能训练、家庭干预等。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k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进行评估。[结果]随访结束时研究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NOSIE-30总分及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而且可降低病人的复发率,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杨颖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9):3559-356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康一科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和3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NOISE量表总分及总积极因素分明显高于入组时的分值,而总消极因素分和BPRS总分则明显低于入组时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NOSIE量表总分及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和BPRS量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训练中实施CNP,可提高康复训练效果,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化农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93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同时予以系统化农疗,观察12个月。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参加农疗6个月后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较农疗前显著升高(P<0.05),12个月后升高更显著( P<0.01);6个月后总消极因素及激惹、迟缓、抑郁因子分较农疗前显著下降(P<0.05),12个月后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系统化农疗能显著促进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7.
陪护式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医院内陪护式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康复组实施医院内陪护式康复训练,观察6mo。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康复训练6mo末,康复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及思维障碍、缺乏活力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症状量表怪异行为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总分,总积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院内陪护式康复训练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其怪异行为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生活、人际交往技能及健康教育等。于训练前和训练后8周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大体评定量表(G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训练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研究组各因子分及总分较训练前下降(P〈0.01),大体评定量表较训练前评分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激惹、精神病性表现、退缩和抑郁因子分低于训练前。结论社会技能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程亮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3):212-213,24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的临床康复训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训练组训练12周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缓解各种精神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干预,观察8周.于康复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生活适应能力.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激怒、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分均显著下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 康复干预能显著改善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等,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