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不同时期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血肌酐(Scr)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研究对象分为CKD1、2、3、4、5期组,测定不同肾功能时期Cy—sC、β2-MG、Scr、尿素氮(BUN)水平,分别与CKD1期组比较并将各期CysC、β2-MG和Sc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KD2、3、4、5期组cystatinC、β2-MG与CKD1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KD3、4、5期组SCr、BUN与CKD1组比较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385例患者血清cystatinC与SCr之间呈正相关(r=0.85,P〈0.01),β2-MG与SCr之间呈正相关(r=0.88,P〈0.01);除CKD2期组SCr与cystatinC、β2-MG没有相关性外,其余各组SCr与cystatinC、β2-MG均有相关性。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cysattniC、β2-MG在CKD2期就明显升高,提示在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CysC、β2-MG的灵敏度要明显优于SCr;CysC、β2-MG比SCr能更及时、早期反映GFR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C)与肌酐(Scr)对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7月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8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住ICU未惠急性肾损伤的患者45例为对照组,以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和Scr水平,用ROC评价其诊断价值,并用Cockroft—Gault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F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CysC、Scr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各分期的CysC和Sc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亦均有显著提高(P〈0.05),不同分期CysC和Scr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ysC和Scr呈线性正相关(r=0.881,P〈0.01),和GFR率呈负相关(r=-0.421,P〈0.05),回归方程为(CysC)^-1=0.1875+0.0052eGFR。结论:与血清Scr相比,血清CysC能更加敏感、准确地反映肾损伤程度,对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能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测定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的浓度在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117例患者分别用乳胶颗粒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及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根据C0ckC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依据Ccr分组比较。结果随着Ccr下降血清CysC、BUN、Scr均值逐渐升高(P〈0.01),血清CysC与Ccr之间呈负相关(r=-0.486,P〈0.01),血清CysC与Scr之间呈正相关(r=0.857,P〈0.01)。A组25例患者中血清CysC的浓度异常者占19.3%,Scr的浓度异常者0;B组56例患者中血清CysC的浓度异常者占56.3%,Scr的浓度异常者11%;C组28例患者血清CysC的浓度异常者占70%,Scr的浓度异常者50%;D组二者的浓度异常者均为100%。结论测定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用来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是一种可行、可靠、敏感的指标,测定方法简便,对预测早期肾损害迅速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60例GFR在15-60mL/(min·1.73m^2)的慢性肾病患者。结果GFR的平均值为(53.94±6.37)ml/(min·1.73m^2)。按血清尿酸水平分成四分位,第4个四分位数患者的BMI、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较前3个四分位数患者显著增高,而第4个四分位数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较前3个四分位数患者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清尿酸(r=-0.216,P〈0.01)、年龄(r=-0.179,P〈0.01)、收缩压(r=-0.156,P〈0.01)和BMI(r=-0.155,P〈0.01)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独立相关。结论在慢性肾病(CKD)患者中高血清尿酸水平与GFR下降独立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早期控制和预防高尿酸血症对慢性肾病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的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危重症医学科(ICU)患者113例,其中49例发生AKI,根据AKI分期分为3组,分别为AKIⅠ期组、AKIⅡ期组、AKIⅢ期组,并选取其余未发生AKI 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Cys C、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比较,评价血清Cys C对AKI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其中GFR采用MDRD公式进行估计,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AKI组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明显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KI患者Cys C水平与Scr、Bun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36和R=0.305,P值分别〈0.001,和0.01;血清Cys C与GFR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810。AKI患者3组间Cys 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患者组Cys C水平升高较Scr水平升高提前(2.22±1.43)d。结论 1血清Cys C与Scr、Bun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故血清Cys C可以作为GFR的内源性标志物。2发生AKI时,血清Cys C水平升高较Scr水平升高提前(2.22±1.43)d,故血清Cys C可以作为AKI的生物学标志物,对AKI的早期诊断及及时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肾衰竭患者相比较,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AAN)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自2003年3月~2005年3月我科共经治26例慢性AAN肾衰竭患者。选择同期31例原发性CGN肾衰竭患者作为对照,测定用药前的血红蛋白(Hb)及血肌酐,根据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GFR分为GFR≥60ml/min及GFR〈60ml/min两个亚组,比较两组及两组中相应亚组Hb的差异,以Hb为因变量,GFR为自变量,求线性回归方程,并比较两组线性回归方程斜率及截距差异的显著性。结果两组之间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AAN组hb比CGN组显著低(P〈0.01),两个亚组中也是慢性AAN组Hb比CGN组显著低(P均〈0.01)。慢性AAN组Hb与GFR倒数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及截距均显著比CGN组小(P〈0.01)。结论与CGN肾衰竭患者相比,慢性AAN肾衰竭患者贫血发生早、进展快、程度重,这种特点可能与其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理损害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有高瘦素血症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瘦素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肾小球滤过率、体质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50名处于不同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的患者,分别进行血清瘦素水平、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并计算其体质指数。RT—PCR法检测15名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腹部脂肪的瘦素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瘦素蛋白的表达。【结果】肾功能损伤患者的血清平均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肾脏病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指数之间呈正相关(r=0.47;P〈0.001),血清瘦素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26;P〈0.001)。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脂肪组织瘦素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而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瘦素水平与瘦素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5;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导致的瘦素清除减少有关;体质指数的增加可引起高瘦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可能通过反馈抑制使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瘦素基因表达下降;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脂肪组织瘦素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慢性肾衰竭高瘦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早期指标检测以及各种危险因素和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所收治的中重度热烧伤患者75例,Ⅱ度或Ⅲ度烧伤面积累计达20%~70%TBSA。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3d、7d、14d和21d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24h尿量、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75例烧伤患者中有14例(18.7%)并发ARF。烧伤合并ARF组平均Scr、Ccr和尿蛋白水平在住院7d后明显高于烧伤未合并ARF组(P均〈0.05),平均BUN水平在住院14d后明显高于烧伤未合并ARF组(P〈0.05),平均尿量在住院21d后明显高于烧伤未合并ARF组(P〈0.05)。烧伤合并ARF组在入院时mALB水平已达正常值3-4倍,在观察期均高于烧伤未合并ARF组(P均〈0.05)。烧伤面积与脓毒症是烧伤并发ARF的主要危险因素(负相关系数r分别为0.52和0.23,P均〈0.05)。14例ARF患者中有10例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其他4例患者给予相应治疗。12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14.3%)分别死于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本组资料显示.mALB是早期监测ARF的敏感指标,烧伤合并ARF与烧伤面积与脓毒症相关,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烧伤合并ARF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肌酐清除率(Ccr)的差值能否鉴剐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方法主要通过肾脏病理区分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共研究63例患者,59例患者行肾活检检查,4例未行肾活检患者为临床上典型的慢性肾衰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急性肾衰33例和慢性肾衰30例的GFR,其中急性肾衰病因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15例、狼疮性肾炎1例、急进性肾炎17例;慢性肾衰病因为慢性肾炎25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例,高血压肾病2例,糖尿病肾病2例。同时也用血肌酐估算患者的肌酐清除率,比较急、慢性肾衰这两个数差值的变异。结果急性肾衰组和慢性肾衰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和GFR均无明显的差异,但其自身GFR(18.8±13.97ml/min)与Ccr(10.78±12.46ml/min)的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把急性肾衰分为小管性急性肾衰和小球性急性肾衰,小管性急性肾衰组与小球性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的Scr和GFR间差异也不大(P〉0.05),不过小管性急性肾衰的GFR—Ccr明显高于小球性急性肾衰(P〈0.001)和慢性肾衰(P〈0.05),数值分别为(25.09±13.46)ml/min,(13.56±12.41)ml/min,(10.78±12.46)ml/min,而在小球性急性肾衰与慢性肾衰间这个差值无显著意K(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可用于小管性急性肾衰与小球性急性肾衰及慢性肾衰的鉴别,尤其是其自身的GFR与Ccr的差值大于25ml/min,多为小管性急性肾衰。  相似文献   

10.
朱巧红 《实用医技》2007,14(33):4648-4650
目的:探讨血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水平的检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0名健康人(对照组)和42例CKD患者,检测其血清Cystatin C、血肌酐(Scr)水平及肌酐清除率(Ccr)。以^99mTc—DTPA清除率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为标准,比较Cystatin C.Scr,与Ccr的相关性及CysC与Scr敏感度。结果:18例CDK1期患者,其BUN、Scr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Cys、β2-MG、24h尿蛋白、尿Cys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ysC与Ccr相关性系数r为-0.45.P〈0.05.而SCr与Ccr无显著相关性(P〉0.05),24例CKD2、3、4、5期患者CysC,Scr与Ccr都成显著负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0.75;CKD 1期、2期患者CysC阳性数与SCr阳性数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KD3、4、5期患者CysC阳性数与Scr阳性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ystatin C是理想的反映GFR的血清标志物,对慢性肾脏(CKD)患者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肾病患者内源性肾小球滤过率的实验室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志林 《四川医学》2009,30(12):1960-1962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肾病患者内源性肾小球滤过率。方法测定了57例肾病患者和39例健康对照血中Cystatin C(Cys C)尿素、肌酐浓度和肌酐清除率。结果患者尿素、肌酐、Cysc浓度和肌酐清除率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Cys C和肌酐清除率之间(P〈0.05)、Cys C和肌酐之间(P〈0.01)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肌酐和尿素之间(P〉0.05),以及肌酐和肌酐清除率之间(P〉0.05)无明显相关关系存在。结论肾病患者血中Cys C浓度增高,对GFR功能早期受损的评估优于尿素、肌酐和肌酐清除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6例糖尿病(DM)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组6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60例,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Cys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DN组中Cys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但单纯DM组和早期DN组之间Scr、BUN、C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DN组中CysC阳性检出率为58.33%,明显高于Scr(21.67%,P〈0.01)和BUN(20.00%,P〈0.01);早期DN组中CysC与Scr、BUN均旱高彦TF相关(P<O.01).结论 血清Cvs C县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各期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与血清肌酐(Scr)反应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性,以及在CKD分期条件下cystatin C与GFR、Scr的关系。探讨胱抑素C在肾功能改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对疾病严重程度采用校正后简化MDRD方程GFR=175×[PCr]-1.234×[年龄(岁)]-0.179×[女性×0.793]计算每个患者GFR值进行分期,并选取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分析法(PETIA)测定每例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将患者按不同GFR标准分组,比较组间及组内差异,分析各指标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 CKD2-5期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各期中,cystatin C与GFR及各种生化指标行直线相关分析,cystatin C与GFR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性最密切。cystatin C与Scr诊断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敏感性比较,cystatin C敏感性较高。结论 Cystatin C反应肾功能早期损伤较Scr更敏感,其可以做为诊断早期肾功能改变的简便的测定方法,对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入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64例)。选择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肌酐浓度分别为(3.56±1.45)mg/L、(1.05±0.23)mg/L、(17.79±2.35)μmol/L、(88.19±10.06)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06±0.28)mg/L、(0.76±0.36)mg/L、(8.89±2.35)μmol/L、(66.88±15.34)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肌酐浓度分别为(2.50±1.64)mg/L、(0.85±0.23)mg/L、(15.70±4.05)μmol/L、(65.19±10.06)μmol/L,糖尿病肾病组分别为(7.35±4.34)mg/L、(2.49±0.36)mg/L、(20.20±8.05)μmol/L、(150.30±30.2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均呈正相关(r=0.605、0.840、0.601,P〈0.05);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肌酐、胱抑素C呈正相关(r=0.521、0.672,P〈0.05);血肌酐与胱抑素C呈正相关(r=0.593,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胱抑素C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肾损害,为临床判定糖尿病肾病比较敏感的指标,可为临床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及相关指标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酶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用Beckma AU5400型、贝克曼IMMAGE 800型检测糖尿病组50例和对照组30名血Cys C、尿素、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及尿微量白蛋白(U-Alb),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Cys C、U-Alb、尿素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肾小球滤过率的估算值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ys C曲线下面积为0.95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1%与72.0%;U-Alb曲线下面积为0.9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与68.2%。结论:Cys C、U-Alb联合检测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性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血清肌酐(Cre)相比较,血清胱抑素C(Cys)是否为更灵敏和特异的早期预测对比剂肾病(CIN)的标记物。方法前瞻性分析172名接受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CI)的老年患者,均应用碘海醇造影,测定术前及术后5d内Cys及Cre。结果Cre正常组(Cre〈1.2mg/dl),PCI前后Cre、Cys、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自身比较P〉0.05,轻度受损组(Cre1.2-1.5mg/dl)Cys、eGFR,P〈0.05,严重受损组(Cre〉1.5mg/dl)Cre、Cys、eGFR,P〈0.05。以eGFR较基础值上升25%为CIN的诊断标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Cys=0.894,Cre=0.717,P〈0.05。结论Cys是反应肾功轻度受损的灵敏指标。与Cre相比,Cys是更灵敏、更特异的早期预测CIN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尿胱抑素c(CysC)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支原体肺炎患儿36例,正常对照组120例,分别检测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血、尿胱抑素c、α1-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肌酐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血、尿Cysc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恢复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肾功能有程度不等的损害,但肾功能损伤是可恢复的;血、尿CysC测定对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γ-痕迹蛋白(SCysC)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60名正常人和43名肾病患者的SCysC、血清肌酐(Scr)和24 h肌酐清除率(Ccr),同位素51Cr-EDTA方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28例肾病患者SCysC、Scr、Ccr与GFR显著相关(P<0.01)。43例肾病患者的SCysC与Scr、Ccr显著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SCysC、Scr、Ccr,三者曲线下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在GFR正常的肾病患者中,SCysC升高较Scr更敏感(P<0.05)。结论血清SCysC可以作为评价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