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和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前列腺癌患者联合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和内分泌治疗,观察和统计治疗前后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彩超以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的变化,调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4.6±13.1)ng/mL,与治疗前(35.7±14.6)ng/mL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体积治疗前(49.7±21.3)cm。,治疗后(42.1土11.6)cm^3,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列腺再穿刺阴性率68.4%(13/19)患者前列腺再穿刺阴性。26例(76.5%)患者在拔除尿管后出现尿频、尿痛等排尿不适症状。11例(32.3%)出现轻度的血尿。结论联合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和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地降低前列腺癌患者的PSA,临床治疗效果肯定,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组12例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行HIFU治疗,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分别为(42.5±20.2)ng/mL、(10.4±6.6)ng/mL;前列腺体积为(45.2±12.5)mL、(3.5±1.1)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为19.5±5.5、8.5±4.5,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并发症:轻度血尿2例。结论HIFU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采用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拟或单纯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32例,其中13例行单纯行内分泌治疗,19例行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3个月,TURP+内分泌治疗组血PSA、剩余尿量及IPSS分别由术前的(35.7±12.1)ng/ml、(145.0±65.8)ml、(21.4±5.1)分降至(4.9±1.9)ng/ml、(27.0±15.2)ml、(8.7±2.6)分(P〈0.05),最大尿流率由(4.3±1.6)ml/S增至(11.7±3.7)ml/s(P〈0.05);治疗12个月后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单纯内分泌组术后3个月血PSA由(31.4±10.7)ng/ml降至(5.6±2.2)ng/ml,两组比较,血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及IP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组5年生存率为50%,TURP+内分泌组为51.5%,总体生存率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919)。结论:TURP+内分泌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影响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酪氨酸激酶B(TrkB)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珐前列腺肿瘤标本60例,其中前列腺增生标本14例,前列腺癌标本46例,均为存档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TrkB表达。结果TrkB在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为14.29%,在前列腺癌组织为80.4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6,P〈0.01)。TrkB表达水平在与Gleason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672,P〈0.001),在不同临床TNM分期组间,在血清PSA浓度≤20ng/mL与〉20ng/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kB很可能是前列腺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并有可能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29例患者均采用“通道法”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加睾丸白膜下切除术,术后1周开始应用氟他胺0.25g,每天3次口服,3个月后复查PSA,PSA〈2ng/ml时,再服药1个月后停药,以后每个月复查PSA,PSA〉4ng/ml时又重新开始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降至9.0±1.1分,最大尿流率(Qmax)上升为17.6±2.4ml/s,膀胱残余尿量约为40±20ml。术后3个月19例PSA〈2ng/ml,另外10例降到术前的10%。PSA、IPSS、Qmax及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5年26例患者仍健在。结论“通道法’’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联合内分泌治疗可有效解除下尿路梗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尿路梗阻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对合并有后尿道梗阻的23例中晚期前列腺癌进行手术处理,同时联合内分泌治疗,随访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23例患者术后尿路梗阻症状得到改善,最大尿流率、剩余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血清PSA值由术前平均49.0±20.1ng/ml下降至术后3个月的平均3.1±1.2ng/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的病人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是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结合内分泌治疗,能有效缓解中晚期前列腺癌所致的尿路梗阻,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为继续内分泌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sPSA)与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uPSA)比值(s/uPSA)对血清PSA处于诊断“灰区”—sPSA于4.0~10.0ng/ml(放射免疫法范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清PSA(sPSA)于诊断“灰区”的共19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尿PSA(uPSA)水平,根据前列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n=76)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BPH组,n=115),比较两组s/uPSA比值以及两组间sPSA和s/uPSA比值的受试者运算特性曲线(ROC)面积。结果BPH组与PCa组的sPSA分别为(5.20±1.09)ng/ml和(6.41±2.12)ng/ml,uPSA分别(3.57±0.97)ng/ml和(2.17±0.61)ng/ml,sPSA和uPSA在BPH组与PCa组两者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t=1.24,P〉0.05);BPH组与PCa组的s/uPSA分别为(2.32±0.61)和(4.13±1.09),PCa组s/uPSA比值明显高于BPH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4.17,P〈O.01)。s/uPSA比值和sPS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和0.703。在保持95%敏感性时,s/uPSA比值和sPSA的特异性分别为77.1%和39.6%。结论在血清PSA值4.0~10.0ng/ml范围内,s/uPSA比值较sPSA更好地检出前列腺癌:在保持同一敏感性时,s/uPSA较sPS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132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口服氟他胺(250mg,3次/日)综合治疗。结果经尿道前列腺切除后患者排尿困难、血尿症状明显改善,血PSA由(70.8±50.6)ng/mL下降至(38.9±28.1)ng/mL;48例术前发现有骨转移者,术后3个月35例行ECT扫描,均提示骨转移灶减少、缩小,浓集影部分变淡,46例骨关节疼痛减轻;12例患者术后1—2年出现PSA升高,全身骨转移灶加重,病情加重死亡。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口服氟他胺的综合方案,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72例,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7例,采用间歇内分泌治疗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单纯治疗组35例,采用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前列腺体积变化情况、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改变、肿瘤控制率、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等方面。结果:随访5~118个月,平均56个月。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比较,临床症状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0,P=0.036);前列腺体积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53,P=0.000);血清PsA〈0.2μg/L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82,P=0.000);1年、3年、5年和8年PSA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3年均无死亡病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8,P=0.023);8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1,P=0.024);早期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内分泌治疗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SA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降低放疗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百分率在血清总PSA(totalPSA,t—PSA)介于4.0—20.0ng/mL时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94例t-PSA介于4.0-20.0ng/mL的未治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游离PSA(free PSA,f-PSA),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77例,Pca患者17例,并计算其f-PSA百分率(f/t-PSA)。结果 t-PSA介于4.0-20.0ng/mL时,Pca组f/t—PSA明显低于BPH组(P〈0.01)。以f/t—PSA为0.18、0.22为界值时其诊断Pca的敏感度为83.9%、94.1%,特异度为75.2%、63.7%,阳性预测值为42.5%、37.1%,阴性预测值为95.4%、98.3%。结论 t-PSA介于4.0-20.0ng/mL诊断盲区时,f/t-PSA对诊断Pca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以0.22为界值其敏感度达94.1%,阴性预测值达98.3%。  相似文献   

11.
介绍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治疗复发性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7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复发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治疗。比较本组患者本次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指标,评估其疗效。结果 78例患者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6月后全部排尿正常;前尿道狭窄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平均IPSS、QOL、Qmax、PVR、PSA,分别为(21.9±4.5)分、(4.1±0.6)分、(6.2±2.9)mL/s、(93.6±50.1)mL、(3.58±2.76)ng/ mL和(4.7±2.4)分、(0.8±0.5)分、(19.7±3.2)mL/s、(10.5±6.3)mL、(0.91±0.64)ng/ mL,5个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治疗复发性前列腺增生方法可行、疗效确切。寻找外科包膜平面及前列腺剥离为本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在中低危前列腺癌和高危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以及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血清PSA水平、肿瘤组织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前列腺癌分为高危组27例和中低危组15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并比较两组有无差异;同时分析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与血清PSA值、肿瘤Gleason评分及患者年龄的关系。结果:E-cadherin在中低危组的表达水平高于高危组(6.1±0.51 vs 4.2±0.37,P0.01),并且在中低危组中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危组(73.3%vs 25.9%,P0.01),E-cadherin在PSA20μg/L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高于PSA≥20μg/L的患者(66.7%vs 29.6%,P0.05),在Gleason评分5~7分的患者中,其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Gleason评分8~10分的患者(60.9%vs 21.1%,P0.05)。N-cadherin在中低危组的表达水平低于高危组(3.7±0.32 vs 7.5±0.58,P0.01),并且在中低危组中的表达阳性率低于高危组中(13.3%vs 59.3%,P0.05),在Gleason评分5~7分的患者中,其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Gleason评分8~10分的患者(26.1%vs 63.2%,P0.05),N-cadherin在PSA20μg/L和PSA≥20μg/L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E-cadherin和N-cadherin在年龄≥70岁和70岁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E-cadherin和N-cadherin在高危前列腺癌和中低危前列腺癌表达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即两者与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并且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Glesaon评分、血清PS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单用可多华及联合得妥治疗Ⅱ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对87例平均每日排尿次数≥8次,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3分,生活质量评分(QOL)≥3分,残余尿(PVR)≤100 ml,最大尿流率(Qmax)≥5 ml/s,前列腺重量2550 g,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μg/L,病程≥3个月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44例和联合组43例。单药组口服可多华4 mg,每晚1次,共8周。联合组口服可多华4 mg,每晚1次;得妥4 mg,每晚1次。用药时间为8周。观察指标为IPSS,OABSS,Qmax,PVR,PSA,前列腺重量,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后联合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分别由(15.51±3.80)分、(9.47±2.31)分、(8.21±2.55)分、(4.07±0.83)分、(5.07±0.86)分、(36.19±21.21)ml降低到(11.49±2.75)分、(5.74±1.66)分、(4.44±1.62)分、(2.26±1.05)分、(2.37±0.76)分、(24.98±17.60)ml(P<0.01)。单药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分别由(16.50±4.27)分、(10.48±2.75)分、(8.55±2.69)分、(4.25±1.06)分、(5.36±0.72)分、(44.55±22.39)ml降低到(13.68±3.69)分、(7.98±2.34)分、(6.32±1.97)分、(3.23±0.99)分、(3.43±0.66)分、(38.30±20.20)ml(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联合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改善优于单药组(P<0.01),而排尿期评分及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PSA及前列腺重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急性尿潴留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可多华单用或可多华联合得妥均能改善Ⅱ度BPH合并OAB症状。可多华联合得妥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加间歇性雄激素阻断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3例T3。期或T4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比卡鲁胺加戈舍瑞林,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B组15例采用非那雄胺加比卡鲁胺加戈舍瑞林治疗。间歇期内B组继续服用非那雄胺。结果:治疗后9个月,A组1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有效率为88.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0.3~37.3ng/ml,平均(7.6±6.5)ng/ml。B组1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无变化,有效率为93.3%。PSA为0.1~10.5ng/ml,平均(4.2±2.8)ng/ml。B组PSA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7(31~82)个月,B组停药间期(25.1±10.1)个月长于A组(15.7±8.6)个月(P〈0.05)。A组5年生存率为55.6%(10/18),B组为66.7%(1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年,A组仍有6例有效(33.3%),B组8例有效(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加上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能使晚期前列腺癌PSA进一步降低,停药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15.
血清PSA检测应用前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北京友谊医院开展PSA检测前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29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前列腺总体积、临床症状、临床分期、肿瘤Gleason分级以及治疗方法。PSA检测方法应用之前组117例(A组),PSA检测应用之后组178例(B组),采用t检验及X^2检验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平均年龄增加(P〈0.01),前列腺总体积增大(P〈0.01),肿瘤分期中位于晚期的肿瘤(T3+T4期)的患者比例增加(P〈0.01)。Gleason分级5-7分的中分化肿瘤比例增加,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比例增加(P〈0.01),而接受去势手术比例减少(P〈0.01)。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诉的患者比例两组均较高。站论PSA检测应用后确诊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趋于老年化,肿瘤恶性度增高,前列腺总体积增大,但肿瘤分化趋向于较高Gleason评分。早期应用PSA检测能够提高临床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颈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应用PV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颈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前后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PVR)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无输血及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现象.手术时间40~120 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5天.术前前列腺体积、IPSS以及QOL分别为(95.13±16.36)ml、(19.87±4.10)分、(3.67±1.23)分.术后1个月分别为(48.47±11.55)ml、(12.27±3.24)分、(2.004±1.25)分(P均〈0.01) 术前Qmax、PVR分别为(8.05±2.51)ml/s、(136.47±32.16)ml,术后1个月分别为(18.40±4.63)ml/s、(33.87±13.44)ml(均P〈0.01) 术前PSA为(78.00±29.11)μg/L,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为(1.32±0.70)/μg/L、(0.48±0.07)μg/L(均P〈0.01).结论:PV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颈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抑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