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组22例和三支病变组17例,比较各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异。结果冠心病组在等级积分、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三个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方法,对预测冠心病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超声参数对筛查冠心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双源CT检查的12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双源CT冠脉狭窄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IMT及斑块参数(包括斑块最大长度?最大厚度?最大面积?总长径?总厚度?总面积)的差异;将IMT及斑块测量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 ROC曲线分析颈动脉斑块参数及联合参数(所有斑块参数联合?最大长度联合最大厚度?总长径联合总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的斑块检出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IMT无明显差异(P > 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参数均大于非冠心病组(P < 0.05);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不明显(P > 0.05),颈动脉斑块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 < 0.05);由IMT和斑块总厚度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 0.7,其余参数及联合参数所得AUC在0.7~0.9范围内?结论:颈动脉参数对冠心病有一定预测价值,而联合参数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预测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将137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大小、性质及管腔内血流情况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结论:测定颈动脉内径、IMT、粥样斑块及其性质、管腔内血流情况等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值分别为(0.67±0.10)mm及(0.85±0.26)mm,斑块发生率为10%(4/40)及63.5%(47/74),组间相比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0.001,以IMT≥0.85mm及/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特异性85%,敏感性71.6%,阳性预测率89.8%。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冠心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薛仙军  王晨霞 《西部医学》2013,25(3):373-374,377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定量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诊冠心病的住院病人76例,应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的最大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膨大处(BIF)-IMT≥1.0mm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和46.2%;BIF-IMT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9,预测临界点为0.95mm。应用ROC曲线,BIF-IMT对狭窄〉75%的最佳分界点为2.35mm,相应曲线下面积为0.704(P〈O.01)。结论根据BIF—IMT的不同界值点,可对冠脉狭窄程度及判断是否需进行冠脉造影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锐 《黑龙江医学》2019,43(1):90-91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引起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的心脏病。近些年来,冠心病发病率日益提高。何如尽早诊断冠心病,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经临床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方面,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预测。为此,本文现对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研究予以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研究颈动脉形态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62例连续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利用高频超声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CCA的IMT增厚、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多支病变组显著(P〈0.01)。病变血管发生频率最高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结论颈动脉的内中膜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预测具有临床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8.
郑红晓  李海燕 《北京医学》2007,29(2):125-125
研究显示,颈动脉与全身其他部位血管尤其是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1].为此,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97例患者同时进行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相关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李自成 《广东医学》2003,24(2):210-212
近年来超声检查发展迅速 ,高分辨率超声成像技术的出现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颈动脉超声作为颈动脉病变的无创性检测技术 ,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就颈动脉二维超声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1 颈动脉疾病与冠心病的关系  很多证据证明了颅外颈动脉疾病与冠状动脉疾病的联系 :①临床上TIA患者大部分死于冠心病 ;②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联系 ;③颅外颈动脉狭窄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 ;④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亦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⑤颅外颈动脉壁内 -中膜厚度 (IMT)与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间颈动脉IMT值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27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进行评价,并获取患者有关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状况、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结果 非冠心病患者,女性CCA-IMT值小于男性(0.82±0.12 vs.0.96±0.08,p<0.001),冠心病患者无性别差异(1.06±0.13 vs.1.08±0.17,p>0.10);与非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患者CCA-IMT明显增厚常,CCA-IMT mean值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升高,颈动脉IMT超声检查是筛查冠心病的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ROC曲线分析显示,女性CCA-IMTmean的最佳诊断界值(cut-off)为0.963mm,比男性低(为1.020mm);此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5%、89.5%、96.8%、60.7%,曲线下面积为0.928,均高于男性(分别为63.3%、70.9%、75.0%、52.9%).结论 冠心病患者CCA-IMT预测值女性低于男性(0.963mmVs 1.020mm),在其他无创检查处于劣势的女性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与对比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 下简称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与便利抽签研究方法,选取2016 年2 月—2018 年2 月在海南 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12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 一般资料、检验指标与超声颈动脉IMT、斑块特点。结果 两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糖、总胆固醇 (TC)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颈动脉IMT 厚度、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Logistic 回归 分析显示,TC、血糖及血管病变数目为影响冠心病颈动脉IMT 的危险因素(P <0.05)。选择诊断临界点 为IMT=0.90 mm,此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0%、87.5% 和78.9%(P >0.05);选择颈动脉斑块 作为临界值,敏感性与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1.2%、91.7% 和77.6%(P >0.05)。结论 超声颈动脉IMT、 斑块可全面反映冠心病的发生与病情,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的窗口,对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果具有重要临床 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测定IMT及斑块的超声分级,并与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检测的90例患中,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组69例,对照组21例。结果:冠心病组中,IMT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冠脉病变组之间无差异。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以分叉部为最高,依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病率成正比。颈动脉超声可对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45例疑诊CHD先后作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和观察粥样斑块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非CHD 44例,CHD 101例,IMT为(0.75±0.10)mm和(0.99±0.29)mm;颈部斑块发生率25%(11/44)和77.22%(78/1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硬斑块组发生CHD最高96.55%,软斑块组次之83.33%,无斑块组最低41.07%,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以IMT≥0.85mm或出现斑块来预测CHD,敏感性77.22%,特异性81.81%,阳性预测值83.72%.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增加与CHD密切相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CHD发生.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心动图对35例冠心病患者和18例非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有研究对象都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厚,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时尤其明显;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IMT、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靠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测在观察冠心病患者AS病变情况方面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 C A S)101 例。发现 C A S 组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 M T) 较对照组明显增厚( P < 0 .01) ;而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 M A X) 、舒张期血流速度( M I N) 、阻力指数( R I) 和血管管径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 B I F)( 占458 % ) ,多为扁平斑( 占42 % ) ,属早期病变,其对颈总动脉 M A X, M I N 及 R I 似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检测对稳定冠心病(CHD)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预判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384例CHD患者并分为AMI组和非AMI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数和性质(CPs)、斑块比例、心肌损伤标志物、血脂分析、MPV的差异,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影响CHD患者发生AMI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颈动脉超声指标、MPV单独及联合检测的预判价值和效能。结果 AMI组患者CIMT、CPs、斑块发生比、MPV均高于非A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IMT和MPV与CHD患者发生AMI风险呈正相关性(P<0.05);CIMT、MPV单独预判CHD患者发生AM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截断值、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638、1.46mm、62.47%、79.63%)、(0.684、11.79fl、71.52%、82.44%),联合预判AUC为0.842效能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CIMT和MPV是CHD患者发生AMI的独立风险因素,联合颈动脉超声和MPV检测能够显著提高预判CHD患者发生AMI的效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冠心病的6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探测双侧颈总动脉前后壁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测有无斑块及斑块数目,并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较,观察其颈动脉粥样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冠脉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颈动脉斑块检出阳性结果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86%,特异性为75.76%。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对冠心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可作为临床对冠心病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对54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分析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指数与CHD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与CHD患病率及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并比较他们的危险因素。结果 CHD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均较非CHD组显著增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HD患病率及冠脉Gensini积分也显著增加(P〈0.01),而CHD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危险因素基本相似。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HD有显著相关性,两者有相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法测定 6 6例冠心病患者和 33例对照者在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显示 :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为 P <0 .0 5 ) ;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 ,与肱动脉基础内径、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而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则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呈正相关 ,与肱动脉基础内径呈负相关。提示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机能均受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慢性肾病(CKD)患者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入选CKD患者46例随机分成3组:多囊肾(ADPKD)组(12例)、腹膜透析(PD)组(14例)和血液透析(HD)组(20例);同时选择普通志愿者23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测量参数,包括: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CKD患者中HD组右侧颈总动脉和PD组及HD组左侧颈总动脉的IMT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ADPKD组、PD组和HD组颈总动脉及ADPKD组与PD组颈内动脉PSV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KD患者中PD组和HD组左侧颈内动脉的EDV均较对照组与ADPKD组明显增高(P<0.01),而PD组和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的测量可以定量评价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状况,为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