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基质溶解素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飞  王志新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04,33(7):994-996
目的研究基质溶解素(matrilysin,MMP-7)与CD34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7例正常组织和57例NSCLC手术标本中MMP-7与CD34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随着NSCLC恶性程度的升高,MMP-7的表达水平相应增高,正常肺组织、高-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78.2%、85.3%,正常肺组织和高-中分化癌,正常肺组织和低分化癌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高-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之间有差异(P<0.05);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 在正常肺组织中的计数为15.1,NSCLC组织中的平均计数为45.8,且随肺癌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增加(P<0.01);在MVD≤45.8的NSCLC组中,MMP-7的高阳性表达率为37.5%,在MVD>45.8 NSCLC组中,MMP-7的高阳性表达率为66.7%,MMP-7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结论 MMP-7的表达及MVD的计数对判断NSCLC恶性转化及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血管形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对33例病人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 33例非小细胞肺癌中 ,淋巴结转移组 :微血管密度 (MVD)为 43 6± 2 2 3,非淋巴结转移组 :为 2 4 6± 17 3(P <0 .0 1)。生存期 >5年 ,MVD为 2 2 4± 16 8,生存期 <半年者为 5 8 6± 2 3 4,P <0 0 1。结论MVD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预测作用 ,它的检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对95例NSCLC石蜡组织标本的VEGF、MMP-2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VEGF、MMP-2在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的正常肺组织(P<0.01)。VEGF及MMP-2阳性表达癌组织中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癌组织中的MVD。VEGF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和肿瘤病理分级增高无显著相关(P>0.05)。MMP-2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VEGF和MMP-2可能参与了NSCLC的新血管生成,故VEGF、MMP-2的检测可作为判断NSCLC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方法,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及生存曲线的绘制,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用Cox比例风险模型、Wald检验进行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按微血管密度(MVD)以均数47为界分为两组,两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86).MVD<47组生存率高于MVD≥47组.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微血管密度、与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有关.其对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由大到小为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微血管密度(P值分别为0.001、0.031、0.03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微血管密度与肺癌患者临床预后显著相关,提示用CD34作标记物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MVD可以作为判断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MMP-2、MMP-9和TI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MMP 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 2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并探讨其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 95例NSCLC石蜡组织标本的MMP 2、MMP 9及TIMP 2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MMP 2、MMP 9及TIMP 2不仅在肺癌细胞中呈阳性表达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的正常肺组织 (P <0 .0 1) ,而且其间质中的纤维细胞亦大量表达 ;MMP 2及MMP 9表达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和TNM分期增加而有增高趋势 ,而TIMP 2的阳性表达情况则有下降趋势。MMP 2表达与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而TIMP 2则呈负相关 (P <0 .0 5 )。 结论 :MMP 2、MMP 9及TIMP 2的检测可作为判断NSCLC病理分级及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6例NSCLC和 16例正常肺组织中MVD、VEGF的表达。结果  (1)NSCLC与正常肺组织MVD、VEGF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肺癌MVD随VEGF表达的增强而增多 ,两者呈正相关。(2 )MVD和VEGF的表达在肺腺癌中显著高于肺鳞癌 (P <0 .0 5 ) ,两者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进展而升高 (P <0 .0 5 )。(3)生存期 <2年者MVD和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生存期 >2年者 (P <0 .0 5 )。结论 MVD和VEGF的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转移关系密切 ,可作为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戎银芳  赵玲娜  宗刚军  赵海滨 《重庆医学》2021,50(23):4024-402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MMP3在76份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MP3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年龄及患者预后的关联性;利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分析MMP3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表达谱表达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MMP3 mRNA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MP3 mRNA和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明显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MMP3阳性表达、MMP3 mRNA高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 MMP3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NSCLC治疗的潜在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冯秀丽  张金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44+154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微血管密度(MVD)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NSCLC组织中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和MVD值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VEGF、MMP-2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MMP-2及MVD明显升高,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初步探讨VEGF在NSCL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6例NSCLC患者及17例肺良性瘤样病变患者周围正常组织中MVD及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NSCLC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值变化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P〈0.01)。VEGF表达和MVD值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关,在高、中、低(Ⅰ、Ⅱ、Ⅲ级)分化癌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VEGF在肿瘤的血管形成、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肿瘤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在NSCLC血管生成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8例正常肺组织中PDGF-B表达及MVD.结果 NSCLC组织中PDGF-B的阳性表达率为58.5%,MVD值为(34.66±8.91).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PDGF-B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MVD值与癌组织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或P<0.01);NSCLC组织中,PDGF-B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8,P<0.05).结论 PDGF-B是NSCLC血管生成的正性调节因子,说明其可能在促进血管生成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对肺癌的生长、侵袭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2 0例正常胃粘膜及 80例胃癌组织中MVD和PTEN的表达。结果 :肿瘤组织MVD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 2 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PTEN全部阳性表达。肿瘤组织PTEN阳性率为 5 2 .5 % (4 2 80 ) ,阴性率为4 7.5 % (38 80 ) ,PTE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中MVD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PTEN基因突变和 或缺失可能在胃癌恶性进展和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肥大细胞密度(MCD)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俾士麦棕法显示胃癌MC,单克隆抗体CD34标记血管内皮。结果:MCD与MVD存在直线回归关系:Y=3.92+0.943X,r=0.512。MCD低计组(≤21)病例MVD与MCD高计组(>21)病例MV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胃癌组织MC可能有刺激血管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展的关系。方法对咸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存档的73例乳腺IDC组织采用鼠抗人D2-40、VEGFR-3单克隆标记,免疫组化S-P二步法在光镜下观察LMVD。结果 73例D2-40、VEGFR-3标记乳腺IDC组织LMVD明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织LMVD,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期的乳腺IDC组织LMV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IDC中存在微淋巴管的生成,与其发展关系密切,LMVD可作为预测乳腺IDC转移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 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 -P法 ) ,检测 7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P5 3、VEGF蛋白表达 ,并用Ⅷ因子抗体标记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 ,计数MVD。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区P5 3、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值分别为 :5 5 .2 6 % ,36 .84 % ,32 .6 1± 8.14。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5 3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5 3(+)或VEGF(+)组MVD (37.5 6± 6 .2 8,37.37± 7.98)均显著高于P5 3(- )或VEGF(- )组 (2 7.0 0± 5 .13,2 9.5 3± 5 .83;P <0 .0 1) ;VEGF和P5 3均为阳性时 ,MVD值最大 (4 3.5 3± 5 .0 1,P <0 .0 1)。MVD与P5 3蛋白及VEGF阳性表达、VEGF阳性表达与P5 3蛋白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过程中 ,P5 3基因、VEGF在调控肿瘤血管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中CD34标记的肿瘤M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34表达于大部分毛细微血管,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最高区域多为肿瘤细胞浸润的前缘部位;胃癌中MVD显著高于胃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P<0.01);胃癌MVD与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胃癌高MVD组5 a生存率为21.9%,显著低于低MVD组(42.9%);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Logrank为6.24(P<0.05).结论 肿瘤MVD可作为评估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胸苷磷酸化酶(T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探讨 TP 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48 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 8 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 TP 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①随肿瘤分期、分级的增加,TP 的表达和 MVD 值显著增加(均P<0.05);② MVD 值增加同 TP 高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 TP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过度表达,并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血管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MVD、VEGF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癌组织内MVD及VEGF表达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SP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Kaplan-Meier曲线法生存分析显示MVD≥10者的生存率较MVD<10者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强度与患者生存率无显著性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MVD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RR=4.02,P<0.05。【结论】高水平MVD者的预后较低水平MVD者差,MVD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VEGF MV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与微血管密度 (MV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发生发展中的相关关系。方法 运用兔抗人VEGF多克隆抗体和鼠抗人CD3 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技术标记VEGF、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果 在 76例OSCC中Ⅰ、Ⅱ、Ⅲ、Ⅳ期VEGF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 ,Ⅳ期VEGF阳性表达级别与Ⅰ、Ⅱ、Ⅲ期病例中VEGF阳性级别有显著差异。不同分化病例中的VEGF表达无显著差异。颈淋巴结转移组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MVD表达 ,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Ⅲ、Ⅳ期的MVD表达与Ⅰ、Ⅱ期有显著差异。不同分化病例中的MVD表达有显著差异。MVD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口腔鳞癌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改变是导致口腔鳞癌病灶内微血管密度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舌鳞状细胞癌 (简称舌鳞癌 ,下同 )组织中新生微血管的密度 (MVD)与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75例舌鳞癌标本进行染色 ,依据Weidner法进行肿瘤微血管密度计数 ,并与舌鳞癌的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与否及患者生存期作比较。【结果】不同分化程度舌鳞癌组织中新生血管密度不同 (P <0 0 1) ,低分化者MVD高于高分化者 ;G1,G2 ,G3 期MVD分别为 2 4± 10 ,31± 11和 4 8± 12 ;颈淋巴结转移组MVD为 36± 11,无颈淋巴结转移组MVD为 2 7± 9(t=2 383,P<0 0 1) ;五年生存组MVD为 2 6± 9,五年内死亡组MVD为 34± 10 (t=2 0 4 2 ,P <0 0 1)。【结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舌鳞癌生物学行为相关 ,可以作为舌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DNA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IMD)、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76例肾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IMD和DNA含量测定,并分析其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不同肾癌细胞类型、病理分级之间IMD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临床分期的升高,IMD增高(P<0.05)。转移组IMD值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1);随访5年内死亡者IMD、DNA含量均高于存活5年以上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表明:IMD与DNA蛋白含量具正相关性。结论:IMD值的变化与肾癌恶性程度相关,较高的IMD和DNA含量常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