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运成  刘保永 《河北医药》2001,23(4):291-292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较为少见 ,1988年 7月~ 1999年 6月我院内分泌科病房共收治糖尿病合并甲亢 4 0例 ,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糖尿病合并甲亢 4 0例 ,男 9例 ,女 31例 ;年龄 2 1~ 72岁 ,平均 4 9岁。糖尿病先诊断者 14例 ( 35% ) ,距甲亢确诊时间为 1个月~ 6年 ,平均 2 6个月。两病同时诊断者 13例 ( 32 .5% ) ,甲亢先诊断者 13例 ( 32 .5% ) ,距糖尿病确诊时间为 3个月~ 10年 ,平均30个月。糖尿病Ⅰ型 6例 ,Ⅱ型 34例。1 2 诊断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WHO 1985年糖尿病专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糖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措施。方法 对2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代谢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甲亢合并糖耐量减低者均予糖耐量(OGTT)与胰岛素,释放试验后明确诊断。结果 b甲状腺激素水平在甲亢合并糖耐量减低、甲亢继发性糖尿病、甲亢合并糖尿病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影响糖代谢,早期诊疗甲亢时的糖代谢紊乱,对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治疗方法与要点。方法将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7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试验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择重治疗方案。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6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病变的特点与关系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综合性治疗方案,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病变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甲亢合并糖尿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20例甲亢(Graves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常见,可先后发病,亦可同时出现,本文先糖尿病者8例,先甲亢者6例,同时发病者6例;甲亢与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相同之处,两者并存时病情加重,因此,患者以某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就诊时,应避免漏诊。甲亢并发糖尿病时应二者兼治。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14例,1型糖尿病6例,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1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者死亡,其余20例经治疗后血糖不同程度下降(空腹血糖下降2—6mmol/L,餐后血糖下降5—14mmol/L);6例1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治疗后血糖控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空腹血糖下降3~6mmol/L,餐后血糖下降7~15mmol/L);1例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血糖、高代谢的症状亦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糖尿病合并甲亢临床表现为多样性、不典型性及非特异性,我们要综合分析病史,明确诊断,兼顾治疗。  相似文献   

6.
餐后血糖在筛选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服葡萄糖后 2h血糖在筛选糖尿病患者中与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 (OGTT)及单纯空腹血糖的差异。方法 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 1335例初诊可疑糖尿病汉族人群进行OGTT。结果 空腹血糖与服糖后 2h血糖同时增高 92 1例 ;服糖后 2h血糖增高 1181例 ,2 6 0例为葡萄糖耐量异常 (IGT)患者 ,空腹血糖与餐后 2h血糖均低于标准者 15 4例。结论 ①服糖后 2h血糖与OGTT在糖尿病诊断检测中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②服糖后 2h血糖对糖尿病诊断率高于空腹血糖诊断率。③单纯检测服糖后 2h血糖在筛选糖尿病患者中准确、方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的漏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0年10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漏诊病例29例,对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糖尿病合并甲亢24例(95%),二者同时发病5例(5%),经综合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早期甲亢的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易被忽略,是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甲亢合并糖尿病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0~2000年以来共收治32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 ,现作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32例中 ,男8例 ,女24例 ,年龄18~64岁 ,平均年龄38 5岁。甲亢症状较糖尿病症状先出现19例 ,占59 4 % ;糖尿病症状较甲亢症状先出现者5例 ,占15 3 % ;甲亢症状与糖尿病症状同时出现8例 ,占25 3 %。32例患者两种疾病发病间隔时间 :甲亢先于糖尿病间隔5月~14年 ,平均4 9年 ;糖尿病先于甲亢间隔2~12年 ,平均5 5年。甲亢均为Graves病 ;有4例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 ) ,其余28…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131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97例甲亢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131I治疗组(101例)和甲巯咪唑对照组(96例),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甲亢缓解总有效率88.12%(89/1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72/96)(P<0.01)。结论 131I治疗甲亢合并T2DM患者疗效优于甲巯咪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甲亢应用甘精胰岛素、甲亢平治疗的效果,探究甘精胰岛素、甲亢平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组间统一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仅给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甲亢平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实验组有效率较高,差异明显。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治疗,单纯采用胰岛素效果不佳,联合甲亢平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与糖尿病早期的临床症状相似,临床上甲亢合并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并非罕见,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通过对我院2006-2010年甲亢和(或)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并结合其临床资料予以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饮食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入的9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饮食护理,另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对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7.78%)显著比对照组(86.67%)高(χ2=8.607,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显著比对照组(11.11%)低(χ2=6.352,P <0.05)。结论将饮食护理应用于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后,不仅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升护理效果,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4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并与对照组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分析观察组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OGTT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配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症状控制良好。结论甲状腺亢进症可影响患者糖代谢,造成患者餐后的血糖增高,降低糖耐量,因此治疗上应采用控血糖和控甲亢联合治疗才能有效控制患者症状,维持血糖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131Ⅰ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97例甲亢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131Ⅰ治疗组(101例)和甲巯咪唑对照组(96例),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甲亢缓解总有效率88.12%(89/1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72/96)(P <0.01).结论 131Ⅰ治疗甲亢合并T2DM患者疗效优于甲巯咪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方法 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住院冠心病患者65例,常规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血脂.对FPG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无糖尿病病史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65例患者中,46例(70.8%)并发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组).其中有确诊糖尿病病史者14例(21.5%),经人院FPG检查确诊新发糖尿病患者2例(3.1%),经OGTT检查确诊新发糖尿病者10例(15.4%),空腹血糖受损(IFG)者1例(1.5%),糖耐量异常(IGT)者19例(29.2%).其余19例(29.2%)糖代谢正常(糖代谢正常组).糖代谢异常组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76.1%vs.15.8%)(P<0.05).在有糖尿病病史的14例患者中,仅2例(14.3%)HbAlc控制在理想范围,6例(42.9%)控制良好,4例(28.6%)控制差.结论 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达70%以上,其知晓率不及三分之一;已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应用不同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近3年来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二甲双肌治疗)和对照组(他巴唑和瑞格列奈常规综合对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他巴唑和瑞格列奈的常规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二甲双肌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机体尽快康复,可作为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刘英 《临床医药实践》2013,22(8):602-60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机体的危害性和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就诊的行腹上区B超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糖尿病组116例,糖尿病合并NAFLD组139例,比较两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测定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P2PG)。结果:糖尿病合并NAFLD组BMI,WHR,SBP,DBP,FPG,P2PG,TC,TG,ALT,AST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具有更明显的肥胖、血压升高、糖脂代谢紊乱和肝脏损伤,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肥胖、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应及早行腹部B超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脂肪肝。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261-26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预后措施。方法将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设为A组,另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甲亢无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B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中,A组患者的心悸、出汗、体重下降者明显更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A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B组(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治工作非常重要,详细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特点,才能更好的对症治疗,缓解病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218-220
目的探讨单纯肺结核(PTB)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PTDM)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单纯肺结核病患者69例(设为对照组);与同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69例,根据肺结核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3型,并对患者痰菌,病变情况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中、重型肺结核合并DM组病灶吸收比例分别为85.19%、58.33%、50.00%;单纯肺结核组分别为92.86%、90.91%、84.21%,中型、重型合并DM组与单纯肺结核组治疗效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DM时,两者互相有不利影响,对中型及重型病例,需要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延长抗结核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发生机制 ,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5 3例甲亢患者及 2 8例正常对照组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 (DXA)测定骨密度 ,并分为三组 :甲亢合并骨质疏松组 (A组 )、甲亢骨矿含量正常组 (B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 ,测定血钙、血清骨钙素 (BGP)、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β ALP)、空腹尿钙 /肌酐比值。结果 :5 3例甲亢患者中骨密度测定量显示骨量正常者 32例 (占 6 0 .4 % ) ,骨质疏松者 2 1例 (占 39.6 % ) ;三组血钙均在正常范围 ,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各项指标A、B组与C组相比均升高 (P <0 .0 1) ,且A组各项指标均比B组高 ,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甲亢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 ,其反映骨形成、骨吸收的指标均明显升高 ,且骨吸收指标升幅更大 ,形成高转换率性骨质疏松 ;应在控制甲亢的基础上积极补充维生素D、钙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