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勒胶囊对大鼠移植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组织中HIF-1α、MMP-2、MMP-9及血清AFP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非TACE对照组、TACE+NS对照组、TACE+罗勒胶囊大剂量组、TACE+罗勒胶囊中剂量组和TACE+罗勒胶囊小剂量组5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进行TACE术,术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罗勒胶囊灌胃治疗.10 d后处死大鼠,取出瘤块,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块中HIF-1α、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AFP表达情况.结果:与TACE+生理盐水组比较罗勒胶囊大剂量组瘤质量明显降低(P<0.05),与非TACE对照组比较,TACE+NS组HIF-1α、MMP-2和MMP-9的表达均增高;罗勒胶囊治疗组HIF-1α、MMP-2和MMP-9表达较TACE+NS组表达显著降低,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TACE+NS组较非TACE组血清中AFP表达显著降低.罗勒胶囊大、中剂量治疗组较非TACE组血清中AFP显著降低,而与TACE+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的HIF-1α与MMP-2的表达成正相关,P<0.01.结论:罗勒胶囊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具有改善TACE术后乏氧的作用,并通过降低术后肿瘤乏氧微环境中HIF-1α和MMP-2及MMP-9的表达,而起到TACE术对肝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金龙胶囊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机制分析.方法 将1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每4~10周重复治疗,最多治疗次数为12次)治疗,治疗后进行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龙胶囊(4粒/次,3次/d)内服治疗,连续服用3年;检测两组治疗后1周和1个月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血清CEA和AFP水平均略低于术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血清CEA和AF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近期总缓解率为67.24%,对照组为41.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6.809,P<0.01);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CD3+和CD4+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金龙胶囊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EA和AFP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后采取肿瘤血管末梢栓塞治疗;另选取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的30例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瘤体客观反应率、甲胎蛋白(AFP)水平和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AFP下降率和肿瘤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热发生率为58.0%,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62.0%;对照组发热发生率为30.0%,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33.3%,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法,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唐启耀  尹君 《现代肿瘤医学》2019,(19):3475-3479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化疗灌注术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灌注组(n=30)与栓塞组(n=30)。栓塞组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灌注组采取肝动脉化疗灌注术。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瘤生存期、治疗前后血清因子[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生活质量(KPS)分值,随访12~24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住院时间、无瘤生存期:栓塞组住院时间与灌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栓塞组无瘤生存期长于灌注组(P<0.05);血清因子:治疗后两组血清AFP及CE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栓塞组低于灌注组(P<0.05);肝功能:治疗后两组血清AST、ATL、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栓塞组低于灌注组(P<0.05);复发率: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栓塞组疾病复发率(6.67%、10.00%)与灌注组(16.67%、26.67%)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个月栓塞组疾病复发率(16.67%)低于灌注组(40.00%)(P<0.05);生存率:栓塞组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率(90.00%、86.67%、80.00%)高于灌注组(83.33%、70.00%、63.33%),但无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KPS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栓塞组高于灌注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效果优于肝动脉化疗灌注术,可有效降低血清AFP及CEA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延长无瘤生存期,且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细胞免疫辅助恩度、介入栓塞对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长期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筛选恩度联合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在此基础上予以细胞免疫辅助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肝癌特异性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FP)水平、生存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且经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有显著上升且高于对照组,CD8+、调节性T细胞(Treg)及AF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仅CD4+、CD8+、CD4+/CD8+及AFP等指标水平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7%,其中生存时间>1年患者占比5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67%;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较对照组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免疫辅助恩度、介入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获取更长的生存时间,并能增加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金龙胶囊配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配合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TACE)治疗,试验组在TACE治疗基础上配合应用金龙胶囊。3个月后比较2组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及病灶大小变化。结果:试验组有效率(56.7%,17/30)和对照组(33.3%,1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展率(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龙胶囊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配合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病灶进展及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分析影响其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选取肝细胞性肝癌患者100例,根据肿瘤大小、位置选择行肝叶、肝段、半肝和局部切除术,术后进行电话随访,分析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大小、术前AFP、术后AFP、血管侵犯、辅助治疗、有无肝硬化,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乙肝抗原、手术方式无关(P>0.05);术前术后AFP变化、血管侵犯和肝硬化是影响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肿瘤大小、血管侵犯、术前AFP、术后AFP、辅助治疗、肝硬化均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存率有关;术前术后AFP、血管侵犯、肝硬化是影响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随机开放性实验 ,探讨薏苡仁提取物 (康莱特 )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共 43例 ,分为TAE组 2 1例、TAE 康莱特治疗组 11例、单纯康莱特治疗加或不加化疗组 11例 3组。康莱特治疗组术后经肝动脉灌注康莱特注射液 2 0 0mL/d× 10d。结果表明 :①康莱特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的外周血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种保护作用对血小板可能更加显著 ;②康莱特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并未加重TAE术后的肝功能损伤 ;③康莱特注射液有良好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可明显提高血清NK细胞的水平 ;④康莱特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当与TAE治疗合并应用时 ,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及治疗效果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胸苷激酶1(TK1)和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5例行TACE手术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术后有无发生转移将其分为未转移组33例和转移组12例,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K1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未转移组和转移组患者血清TK1和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转移组和转移组血清TK1和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转移组患者血清TK1和AF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转移组患者血清TK1和AF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转移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K1与AF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39、0.571,P<0.05);转移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K1和AF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22、0.513,P<0.05)。结论 TK1和AFP在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中呈高表达水平,治疗后发生转移时,TK1/AFP呈高表达;未发生转移时,呈低表达水平。联合检测血清TK1和AFP可作为评估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对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间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在TACE治疗基础上联合PEI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TAC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1~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缓解率分别为82.2%和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0、4.4%和13.3%;对照组分别为6.7%、15.6%和26.7%。观察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3.3%、84.4%和68.9%,对照组分别为82.2%、68.9%和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PEI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明显降低肝癌患者的AFP水平,提高肝癌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取开腹手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后1年、3年、5年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血清AFP、Hcy水平及术前、术后1年生存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92.1±37.5) ml,低于对照组的(368.2±48.7) ml,观察组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进食时间分别为(6.8±2.1) d、(2.7±1.3) d、(1.5±0.5) d,短于对照组的(11.5±2.7) d、(4.8±1.2) d、(3.0±0.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血清AFP、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7%)与对照组(17.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SF-36分值为(65.3±7.0)分,高于对照组的(58.5±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生存率(86.5%)高于对照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予以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清AFP、Hcy水平,减轻手术创伤,促进其术后恢复,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04-2007-12-31我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68例,分析宿主情况、肿瘤情况和治疗因素与小肝癌术后早期无瘤生存率的关系。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小肝癌术后复发预后的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早期肝内复发20例。术后1和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3%和70.6%。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门脉瘤栓、肿瘤部位和术中输血是影响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无瘤生存与否取决于宿主情况、肿瘤情况和治疗因素。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的免疫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 cellularcarcinoma ,HCC )的细胞免疫学状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方法测定 3 5例HCC患者和 2 0位正常献血员的CD 3 、CD 4、CD 8、CD 4/CD 8、NK细胞和AFP。结果 :1)HCC患者CD 3 、CD 4、CD 4/CD 8、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1,CD 8高于正常人 ,P <0 0 5 ;2 ) 3 5例中伴有门静脉癌栓或肝内转移者 10例 ,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不伴有门静脉癌栓者 2 5例 ,P <0 0 5 ;3 )机体的细胞免疫学状态与AF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且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AFPmRNA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 ,探讨AFPmRNA相对定量值作为HCC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 ,建立HCCAFPmRNA相对定量分析法。方法 :建立敏感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系 (Nested RT PCR) ,对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AFPmRNA进行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 :在 49例HCC及其癌旁和远癌组织、12例非肝肿瘤组织和 8例正常肝组织中AFPmRNA相对定量值阳性分别为 3 5例 ( 71 4% )、2 0例 ( 4 0 8% )、3例 ( 6 1% )、0例、0例 ;3 5例肝癌患者中有2 3例术前外周血AFPmRNA相对定量值为阳性 ( 65 7% ) ,明显高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 ;HCC患者外周血术后 72hAFPmRNA相对定量值的阳性率 2 2 9% ( 8/3 5 )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肝组织和外周血中AFPmRNA相对定量分析可提高HCC阳性诊断率 ,并可作为HCC微转移的早期检测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HCC治疗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含亚砷酸化疗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舍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脱氧氟尿苷(floxuridine,FuDR)、卡铂(carboplatin,CAP)和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亚砷酸组(41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采用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和单纯常规化疗药物方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果:As2O3组的客观有效率(CR+PR)、荻益率(CR+PR+SD)、AFP下降率及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4.6%、75.6%、84.6%和14.6%;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CR+PR)、获益率(CR+PR+SD)、AFP下降率及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分别为8.9%、66.7%、73.5%乖33.3%。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胃肠道反应、血液学及肝脏毒性。As2O3组的肝内外转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客观有效率、获益率、AFP下降率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THP、CAP及FUDR化疗方案相比,As2O3联合THP、CAP及FUDR化疗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显著降低肿瘤的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而不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小肝癌切缘复发预防及临床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Fang WQ  Li SP  Zhang CQ  Xu L  Shi M  Chen MS  Li JQ 《癌症》2005,24(7):834-836
背景与目的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小肝癌被发现,目前治疗小肝癌首选的方法仍是手术切除,但其术后复发率高达60%以上。本研究中我们对临床小肝癌进行回顾对照分析,拟探讨降低小肝癌手术切缘复发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在1991年1月~2003年5月间收治的283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由于85%以上的肝癌患者合并不同程度肝硬化和肝储备功能不良,故以非规则性肝切除术为主。其中作肿瘤剔出术加残端切缘注射无水乙醇或无水乙醇明胶海绵创面填塞术140例(研究组);143例仅作普通常规处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期、Child-Pugh分期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切缘1年复发率分别为21.4%和4.4%,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内转移/再发率分别为26.1%和24.5%,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3%、52.8%(P=0.48),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2%、36.9%(P=0.51)。两组患者术后一周内体温均在39℃以下;均无明显白细胞升高、胆漏及出血出现。结论不规则肝切除术后残端用无水乙醇明胶海绵填塞,或在残端处注射无水乙醇,对减少术后残端局部复发有一定效果,但对术后转移复发再发无作用,此法简单经济实用,便于推广应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灌注与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效果。方法:47例HCC患者分为^131I组与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组,^131I组21例,TACE组26例,治疗结束3个月观察其肿瘤缩小率、AFP转阴率及存活率,并随访2年。结果:^131I组的肿瘤缩小率、AFP转阴率和1年存活率分别为85.7%(18/21)、52.4%(11/21)和65.0%(13/21),TACE组的肿瘤缩小率、AFP转阴率和1年存活率分别为61.5%(16/26)、26.9%(7/26)和64.0%(16/2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I组的2年存活率47.6%明显高于TACE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灌注治疗HCC与传统方法相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2年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及复发后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收集184例HCC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21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后治疗方式对HCC患者肝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较高(>100 ng/ml)、有微血管浸润、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有多个肝内复发肿瘤以及早期肝内复发(≤12个月)的患者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复发肿瘤的数目和复发时间是影响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69例单个复发肿瘤患者中,经再次肝切除手术和局部消融治疗患者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和23个月,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和未进行治疗患者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和9个月,4种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为A级、单个复发肿瘤、复发时间较晚(>12个月)、经过再次肝癌切除手术或局部消融治疗的HCC肝内复发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中晚期肝癌患者化疗的疗效影响,探讨化疗联合应用抗乙肝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行化疗治疗同时抗乙肝病毒治疗、病例资料完整的乙肝后中晚期肝癌患者,以同期仅行化疗治疗的乙肝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生存期等指标.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3个月、6个月病情稳定(SD)率分别为66.39%、45.08%,明显高于非抗病毒治疗组(P<0.05).6个月抗病毒治疗组AFP水平明显低于非抗病毒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6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分别是为30.33%,49.18%,均低于非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组的累积生存率均高于非抗病毒治疗组的患者.结论对于中晚期乙肝后肝癌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