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小惠 《河北中医》2001,23(10):789-790
甘草性味甘平 ,归十二经 ,是一味常用药。然而正是因为它常用 ,反而容易被人忽视 ,对其作用不加深究。《神农本草经》谓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坚筋骨 ,长肌肉 ,倍力 ,金疮肿 ,解毒” ,属上品。笔者通过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 ,发现其中很多方剂都将甘草排在首位 ,甚至以之作为方名。《伤寒论》113方中含甘草的有 69方 ,《金匮要略》2 0 5方中含甘草的有 75方 ,其最大剂量用到 4两 ,最小剂量只有 6铢 ,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可见仲景并不把甘草看作可有可无的角色。笔者现就《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甘草的运用谈一点…  相似文献   

2.
《本经疏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 ,凡为方二百五十 ,用甘草者 ,至百二十方。非甘草之主病多 ,乃方必合甘草 ,始能曲当病情也。”综观甘草在不同方剂中所起的作用 ,可以看出其应用之广 ,确实不可忽视。1 作为君药1.1 炙甘草汤 (又名复脉汤 )方中君药为炙甘草 ,具有益气复脉之用 ,为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而设 ,究其病因为心气不足以鼓动血脉 ,脉气不得接续 ,无阳以宣其气 ,无阴以养其心 ,故脉来结代 ,治宜益气养血 ,滋阴通脉 ,心气足则脉气可通 ,心血足则脉体可续。仲景在方中重用炙甘草四两 ,以达甘温补中益气 ,缓急养心之功…  相似文献   

3.
芍药甘草汤纵横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祥本 《光明中医》1999,14(6):13-14
芍药甘草汤方出《伤寒论》,系仲景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证而设。用白芍益阴和营,炙甘草补中缓急,以达柔肝舒筋、缓急止痛之效,主治腿脚挛急,腹中痛。芍药甘草配伍使用运用范围甚广,仅《伤寒论》113方中就有24方使用了这一配伍,使用率达21%。仲景及历代医家十分重?..  相似文献   

4.
仲景应用甘草初探河南471003洛阳市第二中医院胡永信主题词张机,甘草/治疗应用,辩证,中药配伍《伤寒论》载方113,用甘草者72首,占63.7%;《金匮要略》载方205首,用甘草者73首,占35.6%。今就仲景应用甘草之意阐明其后,俾于医者临证之有...  相似文献   

5.
甘草擅调和诸药,有"国老"之美誉,现代临床所应用的方剂中基本均含有甘草,然纵观仲景《伤寒论》全书113方,竟有43方之多均不含甘草,其因何在?本文试从《伤寒论》不用甘草的43方中浅谈甘草的使用禁忌。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所载112方中,不用甘草者有42方,占37%,颇具中医学基础理论特色,对指导临床及科研有着很高的价值和意义。笔者拟从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于识证、组方时不用甘草的病因、病机进行探究和辨析,以示同道。1 《伤寒论》论甘草功用及副作用 从甘草的性味、功用、药理作用及二千多年的临床应用来看,是一味广为应用的良药。《伤寒论》对甘草的用法用量、方中的次序,是根据不同的病、症、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中甘草遣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112方中 ,有 70方运用甘草 ,分别担任着该方的君臣佐使。仲景在《伤寒论》中遣用甘草 ,机动灵活 ,可归纳为十三种用法 ,现整理如下。1 养心复脉《伤寒论》第 17条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方中以炙甘草为君 ,人参相伍 ,旨在益心气养心血 ,培补胃气 ;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养阴血 ;桂枝鼓舞胸阳 ;姜、枣调和营卫 ;清酒引诸药温通脉道。诸药合用 ,可使心血衰少、心阳式微之证趋以平复。又如《伤寒论》第 2 1条 :“太阳病 ,下之后 ,脉促、胸满者 ,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此证属胸阳受损 ,用甘草与桂枝、生姜通胸阳 ;与大…  相似文献   

8.
芍药甘草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芍药甘草汤的源流及发展芍药甘草汤来源于《伤寒论》。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是仲景推为群方之魁—桂枝汤的基本组成方剂之一。在《伤寒论》112方中,有31方用芍药,70方用甘草,24方芍药和甘草伍用,用芍药而不配伍甘草者只有5方,可见二药配伍使用的重要性。本方是仲景为误汗亡阳,阳复后的脚挛急证而设。后世医家对本方的应用又各有所发挥。《魏氏家藏方》的六半汤即本方用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有良效。《朱氏集验方》的去杖汤(本方)治脚弱无力尤建殊功。《传信适用方》的中岳汤(本方)用治湿气腿脚亦肿疼痛更获显效。《活人事证方》的冲功散(本方)治消渴奇验,《陈氏经验方》也用本方治消渴引饮。庞安时《总病论》认为,太阳病自汗,四肢难以屈伸,若小便  相似文献   

9.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入肝脾二经,有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安脾止痛等功效。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能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及缓和药性。二药相配,名“芍药甘草汤”,为仲景所创之酸甘化阴法,功擅敛津液、养阴血、柔肝舒挛、缓急止痛。原治伤寒误表伤阴所致的烦躁、咽干、挛急等症。在《伤寒论》112方中,二药相配达25方之多。足见仲景对该法之重视。叶天士承先启后,师法仲景,范于法而不囿于法,采其方而不执其方,随证变化,斟酌加味,扩大了二药配伍的治疗范围。《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此配伍,共达160余案,涉及  相似文献   

10.
芍药入药首载《五十二病方》。其详述药用功效当属《神农本草经》,谓“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归肝脾二经。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载方53个,见药63处,可谓应用广泛。其配成药对亦甚多见,兹抒己见如下。1 白芍配甘草:白芍合甘草,始见芍药甘草汤,用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诸症。白芍以其酸收苦泄微寒之本性以柔肝敛阴而泻肝阳横木之气,甘草则以甘缓平和之能以和逆冲之气而补脾健益中土。二药合用,具有酸甘化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等诸多功能,临床不乏其…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诸证。仲景先用甘草干姜汤救其烦躁吐逆,以复其阳,更作芍药甘草汤以复其阴,使脚挛急者得以复伸。吉益东洞氏归纳芍药甘草汤证为“治拘挛急迫”。宋《魏氏家藏方》用治湿  相似文献   

12.
《神农本草经》论述芍药时云:“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应用芍药的方剂60余首,分布于97条原文之多。可见仲景运用芍药之广,并且有独到之精义,也说明芍药在仲景立方遣药中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就仲景运用芍药之规律及其组方特点,作一初步归纳,以探其要。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以柴胡为君药的系列方剂共七方,其总以和解少阳枢机为出发点,仲景在此基础上于兼见虚、实、寒、热以及在经、在腑之不同,而拟立七方各有变法,笔者通过对其拟方规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仲景临证思辨之密,用方之妙。  相似文献   

14.
甘草干姜汤方出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以复阳,一以温肺。此汤功能温中散寒,适用于寒证。方小药贱,取用便宜。今在农村,用之以治寒证34例,其方量病轻重,用甘草3~5钱,干姜3~5钱,煎汤温服,取效每在一、二剂间,重者三、五剂亦愈。今简报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甘草在《伤寒论》中运用极其广泛,书中所载113方,其中70方有甘草.113方中共用中药92味,其中与甘草同方应用者达51种.书中原文398条,而含甘草70方涉及有关原文达137条.《神农本草经》谓:"甘草,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气,金疮肿,解毒."《中药学》[1]谓:"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笔者通过《伤寒论》[2]的学习,认为张仲景运用甘草独具特色,远超越以上概括,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医苑百花     
医苑百花仲景用甘草非调和药性探析甘草始见《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后世诸多方剂,视甘草为调和药性之品,现今临床应用尤为常见。笔者重温《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发现张仲景以甘草名方,且为主要药物的方...  相似文献   

17.
学习仲景方用甘草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仲景用甘草方计124方(《伤寒论》70方,《金匮要略》54方)。其中以甘草为君的方有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甘草泻心汤、炙甘草汤、甘草附子汤等10方,以甘草为臣的方有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桔梗汤、栀子甘草豉汤等11方。可见甘草之功绝非仅“调和诸药”而已,作为君药或臣药自有其独特功效,不可等闲视之。现通过对仲景方的学习和运用,谈一些体会,并祈高明正之。  相似文献   

18.
<本经疏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至百二十方.非甘草之主病多,乃方必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综观甘草在不同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出其应用之广,确实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本为一书,名为《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全书所载之方,配伍严谨,古方今用,屡屡获效。笔者将运用仲景几首经方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桂枝汤及其衍化方的应用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太阳中风证。笔者认为本方尚能强健脾胃,因方中五味药无一不对脾胃起作用。方中桂枝解肌通阳,辅以白芍敛阴和营,二药同用,一散一收,能调节胃液的分泌;生姜健胃止呕,大枣补中,甘草益气补中,缓急解痉,调和诸药。所以一切因脾胃虚弱所致的疾患如虚人感冒,少食便溏者均可用本方治疗,根据异病同治之理,还可治疗营卫不和的自汗、盗汗、失眠等;同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多认为《伤寒论》甘草泻心汤证为气虚痞,以炙甘草为君益气补中。笔者反复研读甘草泻心汤证及相关条文,认为误下所致的严重下利是导致甘草泻心汤证一系列症状的根由,下利乃反复误下之后邪气内陷,人体气机随下药而趋下趋内,下迫大肠所致,痞由利而成,痞因利而甚。从仲景非重用人参,反重用炙甘草来看,甘草泻心汤证非以虚为主要矛盾,故以炙甘草为君,非为补虚,乃取其甘缓之功,以缓下利急迫之势。因此,甘草泻心汤证当为下利痞,甘草泻心汤为甘缓止利之要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