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经食管心动超声(TEE)引导下进行心脏复律以恢复窦性节律对于房颤(AF)患者来说是另一种治疗选择。心脏复律中和复律后抗凝治疗是很必要的,可预防心房顿抑期间新的血栓形成。本研究旨在评估TEE引导下进行心脏复律时低分子量肝素(LM W 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随访208例试图进行TEE引导下心脏复律的持续性AF患者(年龄:65.5±10.2岁)。采用LM W H抗凝,并给予华法林维持。结果:共183例患者进行了心脏复律治疗,144例恢复窦性节律(78.7%)。平均随访155d,无心脏性死亡。在随访早期(30d内),1例复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0.54%)。2…  相似文献   

2.
目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预防房颤(AF)伴左房(LA)血栓患者发生心脏复律相关性血栓栓塞事件中的价值尚不明了。本研究在曾有LA血栓并经有效抗凝治疗的AF患者中,比较了随访期TEE引导下直流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及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心脏彩色超声证实有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给予华法林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药物剂量,观察患者血栓消失程度、心功能改善状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患者经抗凝药物治疗14~21 d,心房附壁血栓消失,心功能均有所改善,部分患者出现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加等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及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心脏超声以发现附壁血栓,给予积极抗凝药物治疗,对预防血栓脱落造成体循环血管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谢睿彬  吴家恩 《广西医学》2004,26(7):1029-1029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心功能下降,心力衰竭、心室重塑,心室腔扩大,以及心房和(或)心室腔内血栓形成,引起血栓栓塞等心血管事件。近年来国外有人采用经食管超声(TEE)指导下对经检查无心腔内血栓和(或)血栓前状态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患,在肝素快速充分抗凝基础上,予早期复律。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前后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前后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2009年4月108例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术前行经食管心脏超声和/或螺旋CT心脏成像检查排除心房内血栓;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短暂脑缺血或脑栓塞病史者或年龄>65岁的房颤患者术前华法林抗凝治疗1个月,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结果 108例患者共接受肺静脉电隔离治疗116次(8例进行了第二次肺静脉电隔离术),隔离肺静脉348根。108例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结论房颤患者在导管射频消融静脉电隔离手术前常规行经食管超声和/或螺旋CT检查排除心房血栓,并在手术前后及术中进行规范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手术相关血栓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美国梅奥医院研究人员的报告,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脏复律的房颤或房扑患者,在心脏复律前接受少于24小时的静脉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同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无症状者新发血栓的发生率及华法林对其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例房颤转复窦律后的无症状患者,分析住院转复房颤期间(第1次)及转复后随访(第2次)的临床资料及经食道心脏超声(TEE)结果 ,观察新发血栓的情况;比较服用华法林及未服用组新发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1)第1次TEE 85例患者均未发现心腔内血栓形成,第2次TEE发现新发血栓18例(21.2%),其中8例有无症状房颤发作;(2)房颤转复窦律后的无症状患者中60.5%(55/85)并发糖尿病;新发血栓的患者中72.2%(13/18)并发糖尿病;(3)华法林组和非华法林组之间的新发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2.8%和31.6%,差异显著(P<0.05).结论 (1)房颤患者转复窦律后无症状患者新发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其可能主要由无症状房颤所致;(2)房颤患者转复窦律后无症状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较高;(3)华法林可降低房颤患者转复窦律后无症状患者新发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急诊复律前是否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急诊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的房颤复律患者,观察出院后血栓栓塞事件。结果:房颤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者复律后出院共473例,277例复律前未接受抗凝治疗,196例复律前接受抗凝治疗。复律后随访0-360天,和抗凝组比较,未抗凝组血栓栓塞风险HR为1.45 (95% CI: 1.21–1.72);和药物复律比较,电复律的血栓栓塞风险HR为1.61 (95% CI: 1.22–2.15)。HR值在CHA2DS2-VASc评分=1和CHA2DS2-VASc评分≥2分别为1.57(95% CI: 0.81–3.01 ) 和 4.61(95% CI:2.71–8.15)。结论:CHA2DS2-VASc评分≥1的房颤患者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复律前抗凝在降低血栓栓塞风险方面可能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重要性,以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对自1998年5月~2000年5月曾在我院治疗的69例房颤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自2000年8月~2002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3例房颤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继之口服华法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转归随访1年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用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达到国际标准2.5后,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较仅服阿司匹林非抗凝治疗明显下降.抗凝治疗者出现1例上消化道出血,无出血性死亡病例.结论: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对降低心房颤动所致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率有效,是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房颤复律包括电复律、药物复律以及药物联合电复律,虽然房颤复律有助于缓解症状,但也存在血栓栓塞的风险。目前指南推荐复律前至少抗凝3周,复律后至少继续抗凝4周,维生素K拮抗剂也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存在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等弊端。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出现弥补了维生素K拮抗剂的部分缺陷。依度沙班,NOACs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病因的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前状态、血栓形成以及临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异同.方法 持续性房颤患者140例,按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分为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组(AS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组(NAS组),应用经胸超声和经食管超声(TEE)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检测患者左心耳血流速度,观察是否存在重度自发声学显影(SEC)、血栓以及临床是否存在缺血性脑卒中.结果 与NAS组比较,AS组患者左心耳重度SEC(71.6% vs 47.0%)、左心耳血栓(35.1% vs16.7%)和缺血性脑卒中(19.8% vs 9.9%)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左室收缩功能、左房内径和面积、左心耳面积和血流速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前状态、血栓形成以及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房颤患者,提示对此类患者的处理需要独特的策略,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个体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治疗孤立性房颤1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为40.9%,而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孤立性心房纤颤是指房颤发生在已知心脏病变基础者,其发生率占房颤总数的615%[1],我院1997年3月至2006年7月对诊断有孤立性房颤的17例住院病人予胺碘酮行药物复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1.1入选条件①自有症状至就诊3个月病程。②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地图检查证实存在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或房颤房扑交替。③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正常。④X线胸片检查双肺无病变。⑤超声心动图检查排外心脏瓣膜病变,且左房无血栓。1.2病例情况17例患者年龄最大者62岁,年龄…  相似文献   

13.
背景:比较3种电复律前用药方案对反复发作的持续性房颤行人工心脏电复律的接受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8例因耐药而植入JewelAF自动除颤器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开放、随机、交叉研究。患者分为3组:使用咪达唑仑的镇静组(S),使用硫酸吗啡的镇痛组(A)及使用右马拉胺和劳拉西泮的联合治疗组(C)。在心脏复律前1h接受用药。患者至少有过1次复律后才依次使用以上3种药物。分别在转复后即刻以及24h后,对疼痛、焦虑、不愉快进行直观模拟评分。分值越高提示预后越差。结果:随访2年后,总计镇静组心房电除颤238人次,镇痛组心房电除颤17人次,联合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和测定血浆凝血标志物用于评估非风湿性房颤 (NRAF)栓塞危险性价值。方法 :对 12 4例的研究对象全部测定血浆中凝血标志物 ,对风湿性房颤 (RAF)组 3 2例和NRAF组 3 4例实施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和TEE检查。结果 :①TEE的心房血栓和左房自发性超声对比 (LASEC)现象检出率显著高于TTE(P <0 0 1) ;左心耳 (LAA)血流排空速率降低 ( <2 5cm/s)与心房血栓和LASEC形成密切相关。②四种血浆中凝血标志物水平在NRAF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其中D 2聚体水平在LAA功能减退患者中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①TEE较TTE在评估NRAF栓塞危险性方面具更高的应用价值 ;心房内存在血栓、LASEC阳性 ,LAA血流排空速率下降是三项重要的TEE评估指标。②心房颤动可导致某些特异性凝血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③D 2聚体浓度升高与TEE评估指标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48h内初次急性发作的心房颤动患者未进行抗凝治疗时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并评估自动转复或药物复律后,一些观察指标的改善。方法:选择24例初次急性发作的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在48h内恢复窦性心率,且均未进行抗凝治疗。二尖瓣血流频谱评估心房功能。检测可溶性血栓调节素、vW因子(作为内皮损伤和功能受损的指标)和纤维蛋白D二聚体的浓度(作为血栓形成的指标)。分别在复律后1d、2d、7d、30d抽血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观察指标与24例健康对照、24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24例窦性心律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心房…  相似文献   

16.
背景:心脏电复律治疗房颤(AF)患者伴随电击的高风险。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的心脏复律与常规心脏电复律治疗AF持续时间大于2d的患者,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比较两者的效果。方法:以12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ACUTE研究。共有1034例(85%)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而脑卒中是其最常见的表现类型,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发生脑卒中风险增加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然而,在中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得到有效的抗凝治疗。且很多患者在抗凝期间发生脑卒中事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及预后。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供患者选择,且短期服用NOAC抗凝治疗对于房颤患者直流电复律是安全的。未来,NOAC能否将房颤患者的抗凝周期大大缩短,从而减少患者的脑卒中事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在预防心房颤动复律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将近2年收治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复律当日始至6个月,给予胺碘酮0·2g,日1次口服;Ⅱ组:复律当日始至6个月,给予胺碘酮0·2g和贝那普利10mg,各每日1次口服。自复律后1、2周及1、3、6个月后分别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患者在非随诊日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即行心电图检查,以检测是否有房颤复发。复律次日及6个月后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共56例完成整个观察过程。Ⅰ组27例中9例(33·3%)房颤复发,Ⅱ组29例中4例(13·8%)房颤复发,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2)治疗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得Ⅰ组LAD、LVEF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Ⅱ组LAD、LVEF明显改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预防持续性房颤复律后复发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心房纤颤患者复律前、后中的变化,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确诊为心房纤颤且成功复律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发作时间分为两亚组: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间2 d)31例,持续性房颤(持续发作2 d~12个月)26例;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检查正常者3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复律前后的血浆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复律前的血浆BNP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亚组的3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NP水平与LEVF呈负相关性,与LVEDD呈正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后、房颤复发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律维持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纤颤患者复律前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复律后其显著下降,可用于评价房颤患者的发作时间和治疗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中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因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心脏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并导致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从而诱发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因此对其治疗目前多主张尽早复律。房颤的复律包括药物复律和电复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