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肺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需要行单肺通气的患者20例,麻醉诱导完成双腔管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双腔管插管位置进行调整:将双腔管管端分别调整至正确位置(T1)、过深位置(T2管端位于左下支气管内)、过浅位置(T3管端位于左支气管开口处)。每个阶段行IPPV通气15min,并观察及记录吸气峰压(Ppeak)、SpO2、MAP、容量-阻力曲线(P-V环)。结果:T2与T1相比Ppeak值及SpO2值有显著差异(P〈0.01)。以管端位置正确时(T1)P-V环为参照,T3时P-V环的特征无明显变化。T2时P-V环环体显著变形延长,曲线斜率明显右偏移位。结论:正确应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改变,提示麻醉医生正确的判断导管位置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于胸外科食道患者手术治疗中,主要采用肺隔离技术以达到单肺通气,确保健侧肺的有效通气和防止受患侧肺的分泌物污染[1]。肺隔离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另一种则是通过单腔气管插管插入支气管阻塞器。目前,临床上多应用双腔导管插管技术,而支气管阻塞器是一种新型的单肺通气技术,仍在不断渗入中。为了研究支气管阻塞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对于肺顺应性的影响,选取50例胸外科食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见如下。  相似文献   

3.
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对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测胸科麻醉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时变动体位和手术操作引起DLT管端错位而影响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并探讨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成年胸科麻醉手术患者688例,静脉诱导后插入Mallinckrodt DLT。平卧位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导管管端正确到位,并确认单肺通气获得完善的肺隔离和通气效果。侧卧位后行非术侧单侧肺通气15min时.以及术中发生肺隔离效果不佳或脉搏血氧饱和度〈90%时用FOB检查DLT管端位置并予以必要的调整。结果 侧卧位后112例患者发生管端错位(16.3%),其中12.8%患者发生低氧血症。3.3%患者出现隔离漏气现象。侧卧位后左DLT管端错位发生率(19.7%)比右DLT(12.2%)高(P〈0.01)。侧卧位时曾发生过管端错位的112例中,术中有16例(14.3%)再次发生管端错位,比侧卧位时未发生管端错位而术中出现管端错位的发生率(1.2%)明显高(P〈0.01)。结论 胸科麻醉用Mallinckrodt DLT行肺隔离时,侧卧位过程可以引起16.3%已正确到位的DLT管端发生错位;在FOB直视下调整管端位置后,术中仍有14.3%的几率再次发生管端错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数值(Cdyn)变化的量化指标和肺顺应性环的改变评估老年患者无隆突钩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96例行胸科手术老年患者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插管深度插入Mallinckrodt 右DLT,在单肺通气(OLV)时出现Ppeak超过双肺通气(TLV)的1.5倍, Cdyn低于TLV的0.5倍,且Ppeak超过22 cmH2O共22例.在TLV 15 min后(S1),右侧OLV 5 min(S2),以纤维支气管镜(FOB)观察并调整管端至正确位置,右侧OLV 15min(S3).结果 FOB发现19例DLT管端位于右中间支气管,3例管端进入右下肺支气管,需退出0.5~1.9 cm.S2 OLV后124±39 s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始下降.S2的Ppeak比S1增加91.0%,S3比S1仅增加43.4%;S2 的Cdyn比S1减少62.7%,S3比S1仅减少33.6%.S2的压力-容量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流速-容量环体面积减少.结论 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采用上述量化指标,在SpO2下降前以FOB观察调整DLT管端位置,使FOB的应用时机提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外科单肺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对照组(n=50)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肺隔离时间、平卧位时定位时间以及肺萎陷情况及术后声嘶和咽疼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肺隔离时间及平卧位时定位时间均降低(P<0.05),而且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术后声嘶和咽疼发生率下降.结论 在单肺通气中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麻醉效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近,具有插管方便、定位简单、双肺分隔完全、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定位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位置的准确性。方法肺隔离63例择期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DLT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记录导管深度,随后用纤支镜检查DLT的位置并做调整确定肺隔离。患者改变体位后,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并进一步指导调整DLT插管深度确定肺隔离,记录各次导管的深度。结果纤支镜检查辅助DLT成功率为98.4%,体位改变再检查导管发生移位占22.6%;听诊法判断插管分隔成功率为52.7%。结论纤支镜可以有效判定DLT位置,肺隔离准确到位。体位变动后,部分病例发生导管移位,使用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可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7.
双腔支气管导管行肺隔离术时导管型号选择和管端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葆怡 《广东医学》2002,23(2):123-124
在支气管水平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的麻醉技术谓之肺隔离 (separationofthetwolungs)。胸科手术麻醉时进行两侧肺隔离能使健侧肺免受患侧肺引流出的分泌物或血液的污染 ;当患侧肺和支气管开放时仍能保证对健侧肺的有效通气 ;仅对健侧肺通气能使患侧肺萎陷 ,为手术 (特别是胸腔镜手术 )提供清晰的术野 ;还可根据病情需要对两侧肺行不同方式通气。本文重点叙述用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行肺隔离术时 ,导管型号的合理选择和导管管端的正确定位。1 DLT分类和管型选择目前进行肺隔离和支气管内麻醉多使用DLT。…  相似文献   

8.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开胸手麻醉术中已广泛使用,管端正确定位一方面是为获得满意的肺隔离效果,另一方面可保证单肺通气(OLV)时的有效肺泡通气面积,防止缺氧。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DLT定位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使管端正确定位率达100%。本研究通过肺部听诊法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法进行DLT定位,然后分别用FOB进行定位来评估上述两种方法定位的准确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双腔支气管插管可进行单肺通气并分别吸引两侧肺内分泌物,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因传统的确定双腔管位置的方法较为繁锁;需在两侧分别通气时用听诊器反复听诊双侧肺呼吸音或用纤支镜确定导管位置。故我院自2002年开始尝试用漏气法检测双腔气管导管(Robert shaw双腔管)位置,方法较为简便,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例数、侧卧位后气道峰压增加率、方便术侧肺的吸引和供氧、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例数、肺萎陷程度、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咽痛声嘶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导管移位例数、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例数、方便术侧肺的吸引和供氧、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肺萎陷程度均降低(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是大多数胸科手术病人首选的肺分隔技术,与单腔支气管堵塞导管相比较,导管移位例数、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例数、方便术侧肺的吸引和供氧、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肺萎陷程度均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双腔支气管麻醉插管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泵注时间10 min,持续泵注0.4μg/kg·h~(-1),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对照组同样方法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气管拔管前(T3),气管拔管后(T4)的MAP与H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MAP在T0,T1,T2,T3,T4无显著变化,HR在T1,T2,T3,T4明显减慢(P<0.05)。对照组的MAP在T1时显著降低,T3,T4时显著升高(P<0.05),HR在T2,T4显著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双腔支气管麻醉插管与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并且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34-37
目的 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通过置管术后X线检查观察导管尖端位置对应椎体的位置进行分组,以胸12~腰1组为A组(n=13)、腰2~腰3为B组(n=17)、腰4~腰5为C组(n=15),记录首次使用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1 h时动脉端实际最大血泵流量(mL/min),比较各组之间的血流量及尿素清除分数(Kt/V);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记录导管使用情况,分为导管功能良好,因感染、堵塞所致拔管,因导管功能不良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血流量、Kt/V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流量、Kt/V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至随访6个月,三组患者导管功能良好,感染、堵塞所致拔管,导管功能不良停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尖端位置在腰2~腰3位置时血液透析血流量最佳,该位置可能为最近留置位置。  相似文献   

13.
对象和方法 我院住院患11例,男性,年龄54~75岁。留置尿管时间2~14d.其中属于精神紧张型2例,注水管阻塞型2例,位置深度不够型6例,颈部阻塞型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救治大咯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30日~2012年4月30日我院急诊科、呼吸科、胸外科和中心ICU收治的大咯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研究组23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气管插管救治;研究组接受双腔支气管插管救治。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插管治疗后的咯血总量。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36.36%明显低于研究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接受气管插管后咯血总量为(495±12.5)mL,研究组接受双腔支气管插管后咯血总量为(410±16.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救治大咯血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导管在肥胖患者单肺通气中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择期例行右侧胸科手术患者,体重指数25~50,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组(Ⅰ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Ⅱ组)。Ⅰ组通过单腔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观察两组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气道峰压、外科术野暴露程度、胸膜打开后40分钟血气分析、术中吸引分泌物时间,拔管后用纤支镜观察声带损伤情况和声音嘶哑情况,随访肺不张,肺部感染和住院天数。[结果]Ⅰ组插管时间、声音嘶哑和声带损伤发生率,明显短于Ⅱ组(P<0.05)。Ⅰ组术中吸引分泌物时间大于Ⅱ组(P<0.05)。两组定位时间、气道峰压,外科术野暴露程度,血气分析,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腔气管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应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在肥胖患者中应用单腔气管插管可缩短插管时间及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和声音嘶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胸段食管癌行微创McKeown术中单双腔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及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行微创McKeow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腔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5.45%)低于双腔组(37.33%),平均手术时间和插管时间较双腔组短,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双腔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行微创McKeown术时,单腔气管插管较双腔支气管插管简单、易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更有利于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尤其是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数字化隔室遥控双腔球囊导管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延安市医院2015-09~2017-03 256例不孕症数字化双腔球囊导管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56例,造影成功253例(98.8%),1例宫颈管过度弯曲置管失败,造影未能成功(0.39%),2例出现逆流(0.78%),双侧输卵管通畅42例,单侧输卵管通畅56例,双侧输卵管梗阻15例,单侧输卵管通而不畅64例,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78例。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造影过程中要注意球囊的大小及造影管头的位置,患者简单的操作配合能分散注意力可更好地配合完成检查,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金属管腔类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卫生部制定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行业标准上,制定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器械清洗质量标准,设立专职质控员,每日对经清洗后的金属管腔类器械进行质量检查,不定期抽查≥7次,对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2014年1-4月金属管腔器械清洗不合格率,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014年5-7月管腔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的情况。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管腔器械清洗不合格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达到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实施监控,能有效地降低清洗不合格率,提高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防止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隧道式涤纶套双腔血透导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置入涤纶式双腔血透导管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0.9%氯化钠溶液引导腔内心电图组与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组,各30例,比较两种方式引导腔内心电图出现的特征性P波稳定性、导管尖端到位率、医护人员满意度、手术耗时和穿刺点感染率。结果:所有病人在置入涤纶式双腔血透导管术过程中均能引导出稳定的腔内心电图,出现特征性P波,且导管尖端均位于右心房入口水平,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组特征性P波稳定性比例高于0.9%氯化钠溶液引导腔内心电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9%氯化钠溶液引导腔内心电图组阶段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组(P<0.01)。0.9%氯化钠溶液引导腔内心电图组医生和护士满意度均明显低于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组(P<0.01)。2组病人无感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引导出腔内心电图,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组获得特征性P波更稳定,流程更便捷,医护人员满意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了解本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寻找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全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加强全员培训,强调规范洗手,完善相关设施设备,随机抽查。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的洗手正确率由35%提升至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38,P<0.01);手卫生知晓合格率由58%提升至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8,P<0.01);手卫生依从性由67%提升至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63,P<0.01)。结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主要方式之一,应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其依从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