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王著玲 《中外医疗》2016,(22):119-121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和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手术前结膜囊细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整群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手术的白内障患者178例(20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性白内障89例(100只眼)和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89例(100只眼),对术前患者结膜囊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并观察培养阳性的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性白内障和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8%和48%,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老年性白内障(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总检出菌的65%,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列第三位,微球菌属检出率最低。大多数菌株对氧氟沙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新霉素敏感性较好,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1%和9%,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青霉素耐药性下降。结论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是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和避免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1100眼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00眼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分析Analysisofthebacterialcultureofconjunctivalsacof1100eyesbeforecataractoperation许立军王一伍宛苏郑汉谢汉平(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白内障围手术期结膜囊菌群的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选取264例白内障患者,分别在患者入院后、手术消毒前、手术消毒后、手术结束后四个时间点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比较不同时期的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结果 入院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手术消毒前、手术消毒后及手术结束后;入院后结膜囊细菌培养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头孢西丁、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敏感性较高。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是结膜囊最常见的细菌,术前应常规应用抗生素点眼,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等来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手术结膜囊及房水细菌培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中结膜囊、房水污染与眼内炎的关系。方法 对 74例 80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结膜囊及房水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16 0份细菌培养标本中 ,细菌培养阳性者 18株 ,平均培养阳性率为 11.3%。房水为 8株 ,检出率为 10 .0 % ;结膜囊为 10株 ,检出率为 12 .5 %。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 (11 18) ,其中 3眼结膜囊及房水检出同一菌株。检出阳性的 15眼无 1例发展成眼内炎。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后前房有少量细菌 ,虽不致发生眼内炎 ,但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分布,为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35例(135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术前分别滴用3种抗菌滴眼液(0.5%左氧氟沙星、0.3%左氧氟沙星、0.3%妥布霉素).各组再随机分为滴药1 d组30例和3 d组15例,所有患者术前15 min均采用2.5%聚维酬碘消毒液(PVI)洗眼.在各项处理措施前后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6.7%,其中G+球菌占87%;3种滴眼液滴眼后,细菌清除率:1 d组分别为72.7%、72.7%和61.1%(P=0.667),3 d组分别为70.0%、70.0%和55.5%(P=0.75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VI洗眼后细菌清除率:1 d组分别上升至86.4%、77.3%和88.9%(P=0.564),3 d组分别上升至90.0%、80.0%和66.7%(P=0.74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结果 显示:G+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4.8%、74.1%(P=0.000);G-杆菌分别为94.4%、83.3%(P=0.289).结论 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以G+球菌为主,术前1 d滴眼和3 d滴眼的抗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球菌和G-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均有较高敏感性.聚维碘酮清洗结膜囊可提高细菌清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舒适、有效而又经济的结膜囊冲洗液。方法选择行白内障手术患者216例(21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0ml加庆大霉素8万u,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200ml,分别进行术前结膜囊冲洗,两组病人在冲洗后,均用无菌棉拭子采集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冲洗后15、30min观察结膜囊充血情况。结果两组结膜囊冲洗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冲洗后结膜充血情况比较,观察组的刺激性小。结论单纯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术前结膜囊冲洗液,既能减少病人的不适感,又能达到抑菌、抗感染、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目的,也为手术医师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白内障术前使用两种抗生素滴眼液和三种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手术患者146例201眼随机分为2组,A组100眼术前滴左氧氟沙星,Ⅱ组101眼术前滴妥布霉素。每组又分为3组,A组用生理盐水,B组用庆大霉素,C组用聚乙烯毗咯烷酮碘(PVP-I),均行结膜囊冲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冲洗后、术后第1天采集结膜囊标本,术毕取前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Ⅰ、Ⅱ组用药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6.0%和33.0%、56.4%和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中3组结膜囊冲洗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4.4%和12.5%、29.4%和8.8%、35.3%和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组效果优于A、B组;Ⅱ组中3组结膜囊冲洗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5%和15.6%、32.4%和8.8%、35.3%和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效果优于A、B组。3组冲洗液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白内障术前使用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清洁结膜囊效果均好,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和PVP-I均可用于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但PVP-I的效果优于其它两种。Back  相似文献   

8.
绵阳市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奎  张悦  董万江  刘治容 《四川医学》2010,31(8):1042-1044
目的了解绵阳市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方法对绵阳市郊区两个聚居点的中老年人群160例320眼刮取下睑结膜囊分泌物,接种于血平板,培养48-72h后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320眼中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212眼,培养阳性率66.3%。培养出菌株238株;革兰阳性菌占94.1%;以棒状杆菌最多,共144株(60.5%);表皮葡萄球菌53株(22.3%)。结论多数绵阳市汉族中老年人结膜囊带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棒状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其结膜囊的优势菌种,尤以棒状杆菌为多。  相似文献   

9.
结膜囊细菌培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膜囊细菌培养及其临床意义徐学农金光香*刘文宗安玉亮杨秀美陈凤芬(潍坊市人民医院眼科潍坊261041*潍坊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为了解结膜囊细菌的变迁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对眼病术后的抗感染治疗及感染性眼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眼疾患者...  相似文献   

10.
正常结膜囊带菌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不同人群正常结膜囊带菌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对未使用任何滴眼液和抗生素的200名受调查者,常规眼科检查排除泪囊、眼表、前节疾病后,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全部受调查者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3.00%,共培养出15个菌种103个菌株;葡萄球菌最多,共51株(占49.5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47株(45.63%),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1.94%);类白喉杆菌次之,共40株(38.83%).>55岁人群结膜囊带菌率明显高于≤55岁人群,农村人群高于城市人群,均差异显著(P<0.05).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大部分菌株对目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正常结膜囊可以带有细菌.内眼手术前应选用敏感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0 .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将白内障 6 0例、6 0眼随机分为 0 .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组 (实验组 )和 0 .2 5 %氯霉素滴眼液组 (对照组 ) ,未用药前均先对结膜囊行细菌培养 ,应用 0 .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 0 .2 5 %氯霉素滴眼液 3d后 ,再行结膜囊细菌培养 ,观察结膜囊内的细菌变化。结果 :未用药前实验组 14例细菌培养阳性 ,对照组 12例细菌培养阳性 ;用药后实验组 2例阳性 ,对照组 9例阳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0 .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是白内障术前清洁结膜囊 ,预防眼内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羌族中老年人干眼症与正常人眼结膜囊细菌状况.方法 筛查出北川县两个羌族聚居点的老年人群中干眼症54人108眼,刮取下睑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以同一人群中正常人52人104眼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干眼症组结膜囊细菌阳性率57.4%(62/108),正常组阳性率61.5%(64/104)...  相似文献   

13.
内眼术前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一种既具有清洁结膜囊作用且刺激性小,又利于环境保护的内眼手术前结膜囊冲洗液。方法排除局部及全身炎症,需行内眼手术的患者150例150眼,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B组(0.02%升汞+生理盐水)、c组(0.4%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每组50例50眼,冲洗前、后用眼拭子采集结膜囊标本送检做细菌培养。分别对三组病例在冲洗后15、30min结膜充血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三组病例术前结膜囊冲洗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冲洗后结膜充血情况A组的刺激性较小,B组的刺激性较大。结论应用生理盐水作为内眼术前结膜囊冲洗液,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达到抑茵抗感染,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可为手术医师提供最清晰的手术视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四阶球差(Z4^0)的分布和变化情况。方法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30例(4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直径分别为6mm、5.5mm、5mm下角膜四阶球差。结果 6mm测量直径下术前、术后角膜四阶球差分别为(0.311±0.147)μm和(0.274±0.145)μm(P=0.254,t=1.147);5.5mm测量直径下术前、术后分别为(0.230±0.109)μm和(0.204±0.116)μm(P=0.302,t=1.039);5mm测量直径下术前、术后分别为(0.157±0.089)μm和(0.141±0.094)μm(P=0.428,t’=0.797)。术前6mm、5.5mm、5mm测量直径下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6mm、5.5mm、5mm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角膜四阶球差在白内障患者中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术后角膜球差较术前有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球差随瞳孔或入射光线光学直径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结膜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结膜囊病原学特征.方法 将120例患者(120只眼)根据MGD评分分为5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和MGD1~4级组,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MGD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14.7% (5/34)、52.3% (45/86);MGD1~4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依次为37.5%(6/16)、50.0%(12/24)、52.4%(11/21)、64.0%(16/25),MGDl~4级各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1,P<0.05),并且睑板腺功能越差,细菌培养阳性率越高.MGD组革兰阳性菌占80.0%,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及人葡萄球菌为主.所有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对妥布霉素均敏感.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对复方磺胺甲噁唑、万古霉素敏感性高,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较敏感.结论 MGD患者在内眼手术前常规行结膜囊细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内障术后非球面晶状体、单焦晶状体和多焦晶状体功能视力的比较。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90例90只眼,随机分为三组,其中非球面晶状体组30例30只眼,单焦晶状体组30例30只眼,多焦晶状体组30例30只眼。与上述三组年龄匹配的门诊患者30例30只眼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年龄为50-80岁,矫正视力均≥0.8,且除了白内障之外,无任何影响对比敏感度(CS)的眼疾,亦无其他可能影响CS的全身性疾病。对照组及白内障患者于术后30 d,分别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由VECTORVISION公司提供)进行对CS测定。结果:白内障术后患者的CS大致恢复至正常范围,但较正常组降低。非球面晶状体组在6、12和18周/度(cpd)时,与其他组比较显著提高患者CS(P〈0.05),且多焦晶状体组明显低于单焦晶状体组(P〈0.01)。结论:非球面晶状体通过其独特的Z-SHARP光学技术抵消了球面像差,从而有效地提高了C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结膜囊菌群分布,探讨白内障围术期用药及用药途径与眼内感染的相关性,为防治白内障术后感染、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7月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0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单纯结膜囊用药组(A组)和结膜囊用药联合全身用药组(B组),术前均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A组给予眼部局部敏感抗菌素滴眼液。B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全身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种用药方式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共205例(眼),术后观察2~4d,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跟内感染。结论尽管白内障术前患者结膜囊内大多存在致病性细菌和条件致病菌,但通常只需通过眼部局部敏感药物使用,即可达到预防术后眼内感染的效果,从而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耐用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