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gA肾病临床病理与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指肾小球系膜区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本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30%~40%将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目前IgA肾病辨证分型同病理研究主要涉及的方面有:临床症状与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证型与免疫病理,中医证型与病理分级(分型),中医临床症状与病理等。现将近年来该病的辨证分型与病理关系研究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存在着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本文作者对IgA肾病临床病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作了研究,现报导研究结果,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仲昱  王钢  邹燕勤 《中医杂志》2003,44(11):854-856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3例住院期间肾穿刺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IgA肾病肾虚湿瘀证最为常见,多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并可出现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新月体性肾炎,病理损害程度较重;其次为脾虚湿热证,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和轻微病变;热结咽喉证则与肾小球轻微病变关系最为密切。结论:IgA肾病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与西医病理类型和病理损害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蓝芳  史伟  宋丹  梁黎黎 《河南中医》2011,31(10):1127-1130
目的:观察320例广西地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间关系。方法:对320例长期居住广西并经肾活检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肾脏病理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其次是IgA肾病;主证以脾肾气虚证型最多见,其中有240例有兼证,从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证、水湿浸渍、湿浊中阻、外感、湿热壅盛;中医主证与病理分型间具有关联性(P〈0.05),辨证为肺肾气虚、脾肾气虚的患者多见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兼证与病理类型间存在关联性(P〈0.05)。血瘀证在IgA肾病中最多见;中医辨证各组尿素氮、肌酐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比较有差异。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临床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推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辨证分型治疗小儿IgA肾病4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骥  王军  崔红 《河南中医》2006,26(10):39-40
笔者2005年3月~2006年5月,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小儿IgA肾病41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从临床上考虑为IgA肾病的55例患儿中,经实验室肾活体免疫荧光检查(特征为肾小球系膜区有弥漫分布的颗粒或固块状的IgA沉积)确诊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组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明显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最常见类型。在我国IgAN的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34%[1],是导致肾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997年3月-2004年3月,笔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以中药加西药治疗IgAN72  相似文献   

7.
重视IgA肾病的中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活检是唯一确诊依据,免疫损伤造成的形态学证据可以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IgA或其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引起肾小球病理损害,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能缓解IgA肾病的病情,延缓其肾功能恶化的进展。因此,中医研究要重视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的研究。所有这些研究可借助现代技术对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综合分析,判断病机,从辨证规范化着手,确立治疗大法,遣方用药,并设立前瞻性研究,以循证医学验证,可科学地证实中医在改善IgA肾病临床症状、体征和延缓肾小球损害进展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张翥教授从中医辨证论治出发,提出中重度IgA肾病的病机主要为肾虚、血瘀,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治以益肾活血为主,采用自拟益肾活血方辨证加减联合他克莫司治疗IgA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以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广泛沉积的一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上常以单纯血尿为主要特征,故属于中医尿血证范畴中。导师马居里教授从事中医肾病研究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IgA肾病辨证治疗具有独到的见解,并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学生有幸跟随马老师学习聆教,现将其辨治经验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经过肾穿刺活检确诊的3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阳(气)虚型在肾病综合征中并非多见,本组仅占17.1%;阴虚型与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肾病综合征可见于多种病理类型,如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是肾病综合征Ⅰ型最常见类型之一。而且,中医分型与血浆白蛋白及24h 尿蛋白定量也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68例IgA肾病的中医辨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IgA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其发病率较高,如在日本和新加坡为30~40%;在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及西德为20~52%;在我国为32%。近年来的研究认为IgA肾病为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之一,迄今尚无特效药物,因而对IgA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和积极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辨证规律,实属必要。基于此,笔者于1993年2月至1994年8月在日本研修肾脏病期间,对经肾活检确诊的68例IgA肾病患者的中医  相似文献   

12.
辨证分型治疗IgA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它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属祖国医学的“尿血”、“水肿” 等病证范围。笔者从事临床诊疗工作中,收治IgA肾病28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5-42岁,平均19.5岁。病程最短15d,最长15年。  相似文献   

13.
裴晶  王丹 《中医药学报》2012,40(6):78-80
目的:总结219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与临床及病理相关的依据,提高判断IgA肾病预后的准确率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219例住院病例完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以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病理检查包括光镜(HE、PAS、Masson及PASM四种染色)、免疫病理(IgA、IgG、IgM、C3、C1q及Fib)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研究发现,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及病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IgA肾病在本组的高发年龄段为21~40岁。病理改变以局灶系膜基质或系膜细胞增殖、伴或不伴肾小球硬化为主,分级以Ⅰ~Ⅲ级最多,免疫荧光以IgA+C3和IgA+IgM+C3型沉积多见。诊断为"尿血"和"腰痛"的病例,病理表现最轻,诊断为"虚劳"的病例,病理表现及分级最重;中医证型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随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气阴两虚的不同,病理改变逐渐加重的趋势。结论:中医证型与临床及病理具有相关性,病理表现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以在肾小球系膜沉积物中IgA沉积为主要特征,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以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该文主要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是中医辨证施治基本理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该法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探讨其治疗IgA肾病的机理.本研究主要是为IgA肾病中医辨证施治客观化及临床疗效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确立治疗IgA肾病的法则,并对此法及其处方药物进行临床和药理研究,为中医药治疗IgA肾病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属于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基本内容:综述近十年来中医、中西医对IgA肾病研究的状况;确立辨证思路,对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各证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针对其病理基础,提出IgA肾病的病机,确立治疗法则,并观察治疗对该病的影响;从实验角度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SOD活性、MDA含量、TGF-β的基因表达、MC增殖等变化,探讨其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理.特点:①将IgA肾病肾穿刺活检与中医辨证分型联系起来,提出了IgA肾病的病机为肾阴虚,兼湿热、瘀血的特点;②针对IgA肾病的发病机理,确立了滋阴益肾、活血清利的治法,制定了具有改善IgA肾病的有效处方;③在保持中医特色基础上,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证明了肾阴虚,兼湿热、瘀血的IgA肾病经过治疗后,在病理改变、机体免疫力、肾组织纤维化、肾组织中TGF-β的基因表达及MC增殖等方面,都具有明显改善.应用价值:开拓了IgA肾病治疗机制的研究途径,提高了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水平.推广意义:为中医肾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途径,为进行中医学实验研究开创了新路,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是我国人群中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也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从中医方面对IgA肾病血尿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等进行综述,结合医家经验,简要总结中医药治疗IgA肾病血尿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又称Berger病、IgA系膜性肾炎等,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免疫复合物为主的颗粒状沉积,同时有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首次报道IgA肾病以来,世界各地已普遍报道了IgA肾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频复发性肾病(FRNS)中医证型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FRNS的患儿50例,对其进行病理诊断和中西辨证分型,并对治疗前后患儿的血生化、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断结果表明,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其次为肾虚血瘀、湿热内蕴等;病理类型主要为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炎(MsPG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FSGS+MsPGN)及IgA肾病。其中肝肾阴虚患者中多为MsPGN,湿热内蕴型患者中多为IgAN,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临床上可以将IgAN和MsPGN作为湿热内蕴型和肝肾阴虚型的辨证依据和客观指标,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浅析IgA肾病病理的中医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庆 《河北中医》2007,29(4):346-347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与病理表现复杂多样,中医药辨证治疗IgA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证候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证,兼证中则以湿热和血瘀证最为常见[1].并已证实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对推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2].因此,分析肾脏病理改变对指导中医辨证,补充传统宏观辨证的不足,具有一定价值.故而,如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认识IgA肾病病理改变,对于辨证将有一定的益处.现从中医病机角度来探讨IgA肾病病理改变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分型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分析、概括近年来研究、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从病理表现辅助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临床证候与中医的辨证分型相结合、从治疗效果看中医辨证分型3个方面进行阐述.结论:IgA肾病辨证分型多缺乏统一的标准,应形成统一的辨证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