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后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与"中风"之合病,是在中风病的基础上,由于神明失其清展而情绪低落,出现抑郁.中医学的"中风",相当于西医学的"脑卒中".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病死率、病残率、复发率都极高,且幸存者会发生明显心理变化,精神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1],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方面的恢复,因此治疗脑卒中后的抑郁状态也成为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中医学者运用中医药对该病进行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风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1]。中风后抑郁常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影响中风患者的全面康复。而中风后长期的抑郁状态亦会对躯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脑中风再发,故对中风后抑郁应积极干预和治疗。随着中风发病率的增高,中风后抑郁症也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中医学者从病因病机、针灸、中药治疗等方面对本病进行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1病因病机分析中风后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医经溯回集.五郁论》云:“凡病之起也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明确指出气机郁滞不通…  相似文献   

3.
加味四逆散为主治疗卒中后抑郁症5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 ression,PSD)是指中风发生后,临床上除中风固有的各种躯体症状外,尚出现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证,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1].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郁证"等范畴,中医药治疗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笔者应用加味四逆散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5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迟发性的一个多因素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常引起严重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损伤,甚至导致脑梗死,成为致死和重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所以目前还未有完全满意的防治方案[1],以往主要是西医针对其病机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缺乏理想的疗效.而中医认为中风急性期络破血溢、颅脑水瘀为其病理关键[2-3],根据"见血休止血,首当祛瘀"、"活血可以止血"等理论,提出活血化瘀、开窍醒脑是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关键,对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临床方法和思路.现就近年SAH后CVS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风后抑郁是常见的脑中风后并发症,可以严重影响中风患者主动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延缓恢复过程,中医药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方面有一定优势。文章从病因病机、中医药及针灸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中风后抑郁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因受累血管供血范围的不同,可发生中枢、桥脑、延髓或小脑的症状或体征.多呈发作性,短时间者持续数秒钟,长时间反复发作可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引发中风,属中医"眩晕"、"中风先兆"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一定进展,兹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方面发展较快,不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单胺递质、细胞因子、HPA轴、神经可塑性和细胞凋亡等这几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近来本院收治的58例中风后抑郁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健康宣教,为患者创造清洁、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丰富住院生活内容,组织患者体育锻炼,克服了患者入院时紧张、恐惧、自悲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素质,总有效率达到96.6%.为临床综合治疗中风后抑郁以及防治并发症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风后抑郁是常见的脑中风后并发症,可以严重影响中风患者主动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延缓恢复过程,而且还会对患者的护理增加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就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防治中风已有2千年历史。多年来,随着临床和基础等方面对卒中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中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临床治疗及基础实验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有其优势和特点,但亟待加强多种剂型的研发,并制定统一的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标准,以判断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出血性中风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变化多端,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现对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1中药为主治疗11辨证论治邬佐莉等〔1〕辨证治疗急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创新》2015,(30):143-14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心肌组织超过一定时间缺血后引起损伤,再次恢复血流后反而加重心肌组织损伤。近年来,中医药防治MIRI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在MIRI中作用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现将有关中医药临床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用于预防肿瘤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方法不多,西医主要是用氨磷汀等细胞保护剂及集落刺激因子等,但多有价格昂贵,副作用多等缺点。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应用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成果。中医药防治肿瘤化疗骨髓抑制,主要包括单味中药,传统方剂与自拟复方三类。这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一些疗法的机制研究还不够透彻,重复性也较差。  相似文献   

15.
老年肺炎作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位居首位.近年来,中医药在老年肺炎的防治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本文从中医对老年肺炎的认识,治未病思想在老年肺炎防治中的应用,以及从临床辨证论治进展和复方研究情况等方面,综合论述了中医药在老年肺炎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4、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西酞普兰对中风后抑郁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表观遗传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表观遗传修饰在缺血性卒中病理学进展中起着核心作用。表观遗传机制参与调节中风后基因表达、细胞损伤反应、运动功能和认知能力的复杂而动态的过程,是阐释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靶点及其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目前,缺血性卒中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治疗尚有不足,而中药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最新研究发现,中医药能参与调控异常表观遗传修饰治疗中风。本文主要围绕中风病中医理论基础,从DNA甲基化、非编码RNA及组蛋白修饰三个方面在中风治疗及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入手,阐释中医药治疗中风的表观遗传作用,以期为今后抗脑缺血中药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于丽华  于丽荣 《中外医疗》2011,30(30):15-16
目的调查首发中风病人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66例首发中风病人为研究对象,调查中风后1周CES-D分值,MBI及社会支持情况,应用多因素分析。结果 PSD的发生率为72.9%,日常生活能力是影响中风后抑郁症状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社会支持水平、年龄、性别是中风后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上述因素是本组PSD患者的主要相关因素,为预防PSD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肾小管间质损伤较肾小球病变在肾脏病进展中意义更为重要,中医药在防治肾小管间质病变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就肾小管间质损伤与中医药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由河南中医学院领衔完成的一项“十五”国家攻关课题——“适合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最近通过了卫生部验收和河南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在艾滋病中医药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填补了多项国内研究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