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桡动脉采血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解剖位置或双十字法桡动脉采取血标本。结果:桡动脉采血可使护理操作省时省力。结论:桡动脉采血,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不易造成早产儿低体温。  相似文献   

2.
3.
吴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63-1164
为了准确诊断治疗新生儿疾病,必须进行临床必要的化验检查,这些检查都离不开采血,因此我们必须掌握采血技术。两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总结,使穿刺成功率更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是非常必要:及普遍的,动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护理技术工作,而动脉血的采集是儿科及新生儿科抢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操作。在NICU病房为配合抢救危重患儿,采集动脉血进行检查是很常见的,因此,提高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特别是早产儿这些特殊病人的穿刺成功率十分重要及关键。我院NICU自2003年-2006年在抢救、治疗305例早产儿的过程中应用了直视法桡动脉采血,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品管圈对提高儿科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对我科内桡动脉的穿刺情况进行分析调查,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按照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确认效果,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之后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81.6%)显著高于实施品管圈之前(55.2%)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品管圈可显著提高桡动脉的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进针角度在早产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体重低于2 500 g需行桡动脉采血的早产儿4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7例,观察组21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十"字定位法,使用5.5#头皮针按动脉血标本斜刺采血法进行采血。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40°角斜刺进针,观察组根据患儿不同体重采用10°~20°角进针。观察两组患儿采血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40°角斜刺进针法相比,根据患儿不同体重采用10°~20°角斜刺进针法配合"十"字定位法可明显提高早产儿经桡动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亲声音对早产儿桡动脉穿刺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7例.对照组在桡动脉穿刺采血时采用常规操作,干预组在常规操作基础上于操作前1 min至操作结束播放预先录制的患儿母亲声音.操作前后进行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8.
唐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4,(27):123-125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手法经桡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探讨临床动脉采血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30°-45°角斜面进针和90°角进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疼痛感及皮下淤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961,P=0.005);观察组疼痛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56,P=0.023);观察组皮下淤血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56,P=0.037);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37,P=0.04)。结论垂直进针法对组织损伤小,可提高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桡动脉采血穿刺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4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垂直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平行固定法.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针见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 平行定位法更适用于桡动脉穿刺,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行血气分析时主要经桡动脉采血,由于受患者血管条件、护士的采血方法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穿刺成功率较低。近年来我科在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时采用改变进针角度的方法,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3例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头皮针桡动脉采血,对照组41例加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抚奶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急性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NFCS及D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明显缓解早产儿在桡动脉采血时的疼痛,降低早产儿痛苦,减少哭闹次数,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林碧云 《吉林医学》2015,(10):2157-2158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采血穿刺的效果。方法:将采集血标本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桡动脉采血穿刺,对照组采取股静脉采血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及采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采血时间为(3.85±0.46)min,对照组为(6.77±1.32)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0%,对照组为39.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少、患儿疼痛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桡动脉穿刺的方法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住院儿童进行血生化检查已是一项常规 ,通过血生化常规等检验 ,可以提供疾病诊断的依据 ,以便决定治疗方案 ,因此采血检验在儿科显得很重要。传统的采血部位多为肘正中静脉、颈静脉和股静脉 ,特别是后二处 ,多数患儿及家长不愿接受 ,认为是很痛苦且有一定危险的操作。为此 ,我们开展了桡动脉穿刺采血 ,与颈静脉、股静脉采血方法进行比较有明显优点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试验组 :1~ 10岁的住院患儿 2 2例 ,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 :1~ 10岁的住院患儿 2 2例 ,采用颈静脉、股静脉采血。1.2 操作方法1.2 .1 桡动脉…  相似文献   

14.
在小儿危重手术中,常规采用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一般选择左侧桡动脉。儿童桡动脉发育细,脉搏细弱,皮下组织丰富,给穿刺带来很大困难,对于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操作者操作准确也并非容易。传统触摸法凭操作者感觉定位,但由于操作者个人感觉、经验不同,易造成感觉搏动位置不清,再则,因患者年龄幼小、体质孱弱、病情危重等原因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气分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100例行股动脉穿刺采血。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和凝血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97例,成功率为97%,股动脉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89例,成功率为89%;桡动脉采血后发生血肿7例,标本凝血3例,股动脉采血后发生血肿16例,标本凝血19例。2组比较无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后血肿发生例数还是标本凝血例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及P〈0.01)。结论使用桡动脉穿刺采血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减少血肿发生、患者易接受的优点,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ICU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经股动脉、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8月ICU674例动脉血气分析,均为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其中股动脉组369例,男193(63±6.8),女176(61±4.6);桡动脉组305例,男161(62±6.5),女145(60±5.7),比较分析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ICU患者经股动脉采血成功率高于经桡动脉穿刺(P<0.05)。结论ICU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常伴循环差、血压低,桡动脉搏动不明显,经股动脉穿刺可快速采血,且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桡动脉采血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的方法.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疼痛程度较轻.结论:示指加压穿刺法定位精确,位置固定,可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经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标本的最佳方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20例首次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桡动脉采血斜刺法与直刺法进行血标本的采集.结果:两组患者在一次采血成功率、气泡混入例数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但在局部淤血、回针例数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斜刺法在保护血管,增加可重复性上有积极意义,是桡动脉采血的较理想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检测血气分析抽取动脉血寻找更好的方法。方法对114例次需查血气分析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法与暴露固定法进行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的主观体验,两种方法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暴露固定法采集动脉血成功率高于传统法,同时患者疼痛减轻。  相似文献   

20.
临床常用的血气分析采血部位有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及足背动脉.但由于股动脉部位较深,附近通常有大静脉及神经并行,易误入静脉同时不易压迫止血,对肥胖、腹水患者难以触摸.针对一些特殊病人如:心衰、哮喘、呼吸困难等患者,由于不能平卧,股动脉暴露不充分而影响穿刺的成功,有的则无法进行操作.同样肱动脉相对桡动脉来说位置较深,冬季着装较厚不利于暴露采血部位等.桡动脉位置表浅,搏动明显易触及,操作方便,不受体位的限制;且创伤小,受污染机会少,有利于病人保暖减少躯体暴露;病人心理压力低,易于接受此种操作方法,积极配合操作,从而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法不仅成功率高,而且更适合于肺心病、哮喘等不能平卧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