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男,54岁。突然发作胸背部撕裂样疼痛4个月,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对症治疗。3个月前因头痛行颅脑CT检查,提示蝶鞍区占位病变,拟行蝶鞍区肿瘤切除术收入我院神经外科,术前行胸部X线片检查提示:心影增大,经胸部CT确诊为胸主动脉夹层,DeBakeyⅡ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之间,转胸心血管外科治疗。查体:血压180/120mmHg(1kPa=7.5mmHg),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未触及搏动性包块,生化、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诊断:胸主动脉夹层,DeBakeyⅡ型,蝶鞍区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保留肩袖残端修复经肌腱不规则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3—2021-03诊治的7例经肌腱不规则肩袖撕裂,MRI显示肱骨大结节附着大量残余的肌腱组织,撕裂位于冈上肌肌腱的体部,撕裂方式不规则,残余的肌腱组织大小不一,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肌腱残端的双排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9(12~16)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无疼痛、关节肿胀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不适主诉,术后复查肩关节MRI显示肩袖愈合良好,无肩袖再次撕裂发生。术后6周疼痛VAS评分为4~6分,平均5.7分;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3分,平均1.8分;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3分,平均1.1分;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为0~1分,平均0.3分。术后6周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18~26分,平均23.3分;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19~31分,平均25.0分;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22~29分,平均26.7分;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29~35分,平均32.1分。结论 对于肱骨大结节处残余较多肌腱的经肌腱不规则...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6岁,因颈部伴左肩部疼痛35d,发热、四肢活动无力1周来诊。患者半个月前吃鸡时,不慎被鸡骨卡住咽喉部,疼痛,异物感明显。自行吃粗纤维食物后症状减轻。半月后颈及左肩部出现疼痛,曾来我院内科就诊,行颈椎CT检查后,因椎间盘无异常,均按颈椎病服活血化瘀药及抗炎止痛药。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因“突发胸腹部疼痛10h”入院。患者突发胸腹部疼痛,呈撕裂样,程度剧烈,伴大汗,伴有右下肢麻木,感觉障碍,无恶心呕吐,无昏迷,急送我院急诊就诊,查体:脉搏90次/分,血压60~70/45~50mmHg,应用多巴胺5μg/(kg·min)提升血压,左肺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增粗。心率90次/分,无心律失常,无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术治疗髋部骨样骨瘤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1月对8例髋部骨样骨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治疗,男5例,女3例;年龄12~25岁,平均18.8岁.患者均有髋部疼痛症状,夜间加剧.病史2个月至10年.病变部位:股骨颈4例、股骨小转子2例、股骨大转子1例,股骨转子间1例.术中应用CT薄层横断扫描确定病灶部位,将骨穿刺针经皮穿入瘤巢中心.行CT扫描证实穿刺针位置准确后撤出针芯,用穿刺针套管刮除瘤壁及瘤巢内肿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再将微波探针沿骨穿刺针穿入瘤巢中心,将瘤巢中心温度逐渐加热至90℃,保持4~6min.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 d.结果 3例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骨样骨瘤,另5例仅获得诊断性描述.全部病例随访6~21个月.术后24 h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随访5个月时仍有轻度夜间隐痛,再次行微波热消融治疗,随访8个月无复发.所有患者均未见股骨头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骨样骨瘤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术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髋部疼痛症状,术后并发症少,短期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20岁、因“中腹部疼痛半个月”于2012年4月1日人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中腹部阵发性疼痛,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叶,无腹泻,无发热、我院门诊行CT检查提示:有下腹回盲部高密度影,CT值7000HU,见图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诊B超结合CT诊断胸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急诊收治的126例胸腹部创伤患者(其中腹部创伤患者66例,胸部创伤60例),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B超和CT进行检查,并与术后诊断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CT对锁骨骨折的诊断正确率较B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中,B超和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5.0%和89.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腹部创伤的诊断,CT较B超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上需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1岁,因左侧持续性耳鸣1年入院。询问病史,在耳鸣出现前2个月,曾有过外伤,当时后脑着地,疼痛较剧烈,行CT检查颅内未见异常,仅出现头皮下血肿。2个月后出现耳呜并且逐渐加重。专科检查,左侧乳突部无明显突起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陈旧性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镜下复位缝合修复,结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结果。[方法]对1例28岁陈旧性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23年的患者行镜下复位缝合,同时行富血小板血浆注射。镜下全面探查关节内病变,将半月板撕裂部和关节囊残缘打磨出新鲜创面,采用由内向外"U"形缝合半月板2针,牵拉关节外侧缝线,在关节镜直视下松解半月板前、后角挛缩部分,使半月板桶柄撕裂缘与关节囊缘逐渐靠拢,将缝线打结固定。再采用Fast-fix 360将半月板体部至后角撕裂部分全内缝合。探查半月板缝合后撕裂部分复位满意,稳定性良好。将制备好的PRP共4 ml沿内侧膝关节间隙半月板的体部及后角等部位,多点穿刺注射。[结果]术后患者疼痛和关节交锁等症状消失,逐步恢复伤膝活动。术后2个月,患者恢复运动能力,无明显不适,复查MRI显示左膝内侧半月板形态完整、均质,无明显异常信号。[结论]对陈旧性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进行适当松解仍可缝合修复,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有利于陈旧性半月板缝合修复后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体骨样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后路经椎弓根肿瘤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6月,收治8例胸腰椎椎体骨样骨瘤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6~27岁,中位年龄15.5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2~19个月,平均11.8个月。病灶节段:L2、L5各2例,L3、L4、T8和T10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1例存在下肢放射痛,4例合并脊柱侧凸。病灶直径0.9~2.0 cm,平均1.6 cm。患者均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病灶刮除、打压植骨、一期内固定手术。结果手术时间70~17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300~1 400 mL,平均720 mL。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骨样骨瘤。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腰背疼痛和下肢放射痛均完全消退,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39个月。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及脊柱畸形发生。结论 CT能显示椎体骨样骨瘤低密度瘤巢和周围的骨硬化带,是胸腰椎椎体骨样骨瘤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病灶刮除、打压植骨、一期内固定手术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螺旋CT在胸腹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胸腹部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胸部X线片检查和B超检查,观察组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检查。比较所有研究对象应用不同诊断技术进行诊断后,胸腹部病变部位成像质量及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断后,观察组的成像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诊断符合率80/80(100.0%),常规X线片和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68/80(85.00%),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常见胸腹部创伤应用螺旋CT扫描,在获得较好成像质量的同时,还有效提胸腹部病变诊断符合率,在胸腹部创伤诊断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1岁,以“胸背部撕裂样疼痛2 h”为主诉于2020年1月19日收住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且未正规治疗及监测血压,血压最高达210/150mmHg(1 mmHg=0.133 kPa)。无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病史。入院时患者血压为200/120 mmHg。行主动脉全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提示主动脉弓部瘤样改变,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左锁骨下动脉累及(图1a~1d),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骑跨真假腔,腹腔干近段狭窄;左肾动脉开口于假腔。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例1女,3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3个月加重并行走无力1个月。MRI检查示:胸1椎体明显膨胀,皮质变薄,内部偏心溶骨性破坏,呈现"肥皂泡样改变",胸1节段脊髓受压明显(图1A,1B)。CT检查示:胸1椎体骨质破坏,肿瘤超过椎体后缘,向胸椎管内侵犯(图1C)。行胸1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神经症状逐渐恢复。病理结果显示骨巨细胞瘤(1~2级),见图1E。术后未予放射及双膦酸盐类药物辅助治疗。随访48个月肿瘤无复发,X线检查示植骨已融合(图1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交通伤致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急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急诊收治的交通伤所致的263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急诊早期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该损伤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颈肩枕部疼痛不适和压痛最常见,多数患者伤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但约1/3患者症状迟发;影像学检查中,X线片阳性结果最低,CT和MRI阳性结果高;222例保守治疗和41例手术治疗的患者,经平均7.2个月随访总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根据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易出现颈椎挥鞭样损伤的创伤条件,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多数预后较好,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町避免漏诊,CT检查可以作为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84岁女性患者, 因进食后腹痛4天入院, 急诊行胸腹部CT检查提示食管下段近贲门处一长条形异物刺入邻近主动脉内, 考虑食管异物并穿孔、食管主动脉瘘。于2023年8月10日在急诊全麻下行腹腔镜食管异物取出术及主动脉瘘修补术, 手术顺利, 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5天出院。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 患者无不适。  相似文献   

16.
51岁男性患者, 因左侧胸腹部被重物挤压伤伴疼痛1 h, 于2022年2月13日急诊收入ICU。查体血压85/52 mmHg(1 mmHg=0.133 kPa)。胸腹部CT检查示:双侧液气胸、双肺挫伤、左肺胸壁疝、双侧肋骨骨折、左侧胸壁皮下积气、肝周积血、左肾上腺血肿。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大量腹腔积液。当日给予紧急输血, 并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脾切除+胰腺、胃修补术。术后给予胸带外固定等对症支持治疗。5天后复查胸部CT提示左侧肺疝已自行回纳。外伤性肺疝是一种少见疾病, 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 手术与否可结合患者胸部合并伤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58岁。因间断性腰痛5个月,加重2周于2012年7月13日急诊入我院。患者5个月前因发现胸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在外院行胸腹主动脉缝扎及降主-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患者间断出现腰痛,但症状较轻。2周前腰痛症状突然急重,且疼痛呈持续性,行主动脉CT血管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囊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为胆囊肉瘤样癌的进一步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4 例胆囊肉瘤样癌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年龄51~69岁;除1例体检时发现胆囊占位外,其余3例表现为上腹部持续隐痛或明显疼痛;肿瘤标志物CA19-9、CEA、AFP均无异常;经B超或CT检查均诊断为“胆囊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胆囊肉瘤样癌,均因肿瘤复发或疾病进展死亡,术后生存时间为1.5~7.0个月,平均生存期为4.2 个月。结论 胆囊肉瘤样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目前主要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CT引导下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溶骨性转移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评估CT引导下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溶骨性转移瘤的安全性及局部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溶骨性骨转移瘤患者36例(共51处病灶),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且经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2个月后疼痛无缓解。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适形冷冻消融治疗,并于治疗后即刻、2个月后分别行增强CT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及观察有无并发症。分析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疼痛评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2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增强CT均未见强化;2例患者出现新发转移灶。患者术后1周[(4.18±0.82)分]及2个月[(2.36±1.01)分]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7.13±1.55)分]下降(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适形冷冻治疗溶骨性转移瘤局部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6岁,因颈部伴左肩部疼痛35d,发热、四肢活动无力1周来诊。患者半个月前吃鸡时,不慎被鸡骨卡住咽喉部,疼痛,异物感明显。自行吃粗纤维食物后症状减轻。半月后颈及左肩部出现疼痛,曾来我院内科就诊,行颈椎CT检查后,因椎间盘无异常,均按颈椎病服活血化瘀药及抗炎止痛药。患者服后症状无好转且病情逐渐加重。1周前患者出现发热、左侧眼睑下垂,视物不清,左侧面部无汗,四肢活动无力,再次来我院就诊。入院时,查体:T39·1℃,P92次/min,R22次/min,BP110/70mmHg。神志恍惚,被动体位,左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至直径1mm,对光反射可。左侧面部干燥无汗;左肩部及左上肢痛觉过敏,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